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挑战及回应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强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06,共12页
人工智能生成智力成果能力的提升给知识产权制度正当性带来了伦理与经济学方面的挑战。在伦理方面,产生了主客体界限模糊、劳动理论与人格理论被颠覆、数字鸿沟及作品鸿沟等问题。在经济学方面,主要是激励不足、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秩序... 人工智能生成智力成果能力的提升给知识产权制度正当性带来了伦理与经济学方面的挑战。在伦理方面,产生了主客体界限模糊、劳动理论与人格理论被颠覆、数字鸿沟及作品鸿沟等问题。在经济学方面,主要是激励不足、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秩序被破坏等困境。为此,有必要改变知识产权主客体二分的思维定式、克服作者中心主义的障碍并转向债权保护模式,实现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不断涌现和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 伦理 经济学 主客体二分 交易成本
原文传递
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海嵩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方法论的研究与建构是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现有的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促进了"方法论的自觉",并对环境法学的"知识增量"作出了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其是一种"观念导向"的研究进路,缺乏理论与现实的... 方法论的研究与建构是环境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现有的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促进了"方法论的自觉",并对环境法学的"知识增量"作出了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其是一种"观念导向"的研究进路,缺乏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在研究前提上也有深入反思的必要。环境法学方法论应面向实践,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进路,以解决具体的环境法问题为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环境法学 研究进路 主客二分
下载PDF
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网络治理模式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廖和平 邢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9,共7页
网络治理模式由网络管控发展到网络共治,体现了由主客二分转向主体间性的逻辑演进过程。网络管控模式的理论根据在于对主客体进行二元预设,并将二者对立错置,技术与权力被异化为主体,个体受到技术异化和权力异化的宰制而沦为客体,并受... 网络治理模式由网络管控发展到网络共治,体现了由主客二分转向主体间性的逻辑演进过程。网络管控模式的理论根据在于对主客体进行二元预设,并将二者对立错置,技术与权力被异化为主体,个体受到技术异化和权力异化的宰制而沦为客体,并受到来自技术与权力的双重管控。要实现对网络管控模式从主体到模式的全面变革,需要从底层逻辑上重置主客体、重申社会性和重建认同来共同完成对技术异化、权力异化及人和社会异化的纠偏。网络共治模式得以构建依赖开放的权力系统,并将从根本上否定并扭转基于主客体分化导致的异化现象,进而摒除技术理性的统治缺陷,催生出基于主体间性而形成的权力共治主体。多元权力主体通过交往行动、平等参与和对话协商,最终达成基于合作的尊重理解与交往共识,以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对技术理性的扬弃,落实以主体间性为根基的合作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 主体间性 网络管控 网络共治
下载PDF
传统异化逻辑与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共生性——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启蒙辩证法的初始突破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6,共6页
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对峙是主体一客体对立的必然理论后果,二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有赖于启蒙以来的时代精神也即抽象主体性的支撑。一旦抽象主体性被消解,主体神话被揭穿,异化就自然而然僭越为本体性存在。惟有马克思的历史辩... 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对峙是主体一客体对立的必然理论后果,二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有赖于启蒙以来的时代精神也即抽象主体性的支撑。一旦抽象主体性被消解,主体神话被揭穿,异化就自然而然僭越为本体性存在。惟有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才能走出主客二分的主体性与传统异化逻辑对立之悖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对传统异化逻辑做了初始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形而上学 异化逻辑 主客二分法 劳动二重性 启蒙辩证法
下载PDF
内部感觉的效能边界——论叔本华意志认识论的内在矛盾
5
作者 金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3-49,共7页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文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者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 ,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 ,最后试图说明 ,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 ,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文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内部感觉 自在意志 认识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比较教育的跨文化视角: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跨文化视角 主客二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试析“生存困境”之根源——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费维斌 董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7-50,80,共5页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 "生存困境"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现状。导致"生存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根源可归结于主、客二分的本体论,是与应当对立的价值架构以及自然无主体性的传统观念等;走出"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就是确立"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主、客二分 自然无主体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审美状态意味着主客体的统一吗——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
8
作者 严春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15,共9页
对象化不仅不毁灭美,反而是某些种类的美产生的一个条件。非对象化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要求非对象化的人是一个认识着、感知着的主体。超越主客二分或主客融合的状态被描述为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物我两忘、万物一体等,可是无论在哪种... 对象化不仅不毁灭美,反而是某些种类的美产生的一个条件。非对象化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要求非对象化的人是一个认识着、感知着的主体。超越主客二分或主客融合的状态被描述为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物我两忘、万物一体等,可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主体性都是不可消除的,一旦消除了主体性,美感也就无存身之地。主客二分和天人一体只是心灵的两种不同状态,有着不同的意义,是不可相互取代的。主客融合并不是超越了主客二分才可以达到的。在审美状态中,主体(自我)始终是存在的,只是其存在形式与认识主体、道德主体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主体性 主客二分 主客融合 天人一体
下载PDF
浅析中西方哲学影响下的服饰品设计
9
作者 刘春雨 孙静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0年第2X期226-228,共3页
服饰品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存在,其设计很多方面都受到哲学观念的影响。其中,在哲学理念方面,东方追求的是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而西方则是强调天人分离的"主客二分"。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影响... 服饰品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存在,其设计很多方面都受到哲学观念的影响。其中,在哲学理念方面,东方追求的是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而西方则是强调天人分离的"主客二分"。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服饰品设计中的色彩、材质、造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不同哲学理念影响下的服饰品的特点,进而指导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品 哲学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原文传递
行政伦理失范的哲学反思与技术解决
10
作者 温郁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5-108,共4页
行政伦理是行政主体在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通过深入剖析实证主义及整体-个体、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潜在缺陷,从哲学视角揭示行政伦理失范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理论特征。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分... 行政伦理是行政主体在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通过深入剖析实证主义及整体-个体、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潜在缺陷,从哲学视角揭示行政伦理失范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理论特征。同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政务管理信息化、反腐倡廉电子化和行政伦理监督网络化等层面,提出解决行政伦理失范的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失范 实证主义 整体-个体二分 主客对立 技术路径
原文传递
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被引量:26
11
作者 蔡守秋 吴贤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9,共17页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 客二分” “主 客一体” 范式转变 环境资源法 法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审美观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69,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审美观 主客二分 唯物实践观 异化的扬弃 人与自然的统一
下载PDF
论主客二分的心理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运石 谢立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3-766,共4页
本文考察了主客二分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与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张扬着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物的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现象”,试图以实证方法揭示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外观心... 本文考察了主客二分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与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张扬着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物的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现象”,试图以实证方法揭示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外观心理学”境界。它和主客同一研究范式均可在未来心理学中获得各自合理存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研究范式 主客同-研究范式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审美样式演化的历史与逻辑
14
作者 陆玉胜 张敬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4,共14页
审美样式经历了模仿美、典型美、超理性美、实践美等四种发展类型。模仿美包括形式美和象征美;典型美包括本质美和理想美;超理性美包括意境美、显隐美和生活美;实践美包括生产美和劳动美。这四类审美样式对应的哲学基础,依次为古代主客... 审美样式经历了模仿美、典型美、超理性美、实践美等四种发展类型。模仿美包括形式美和象征美;典型美包括本质美和理想美;超理性美包括意境美、显隐美和生活美;实践美包括生产美和劳动美。这四类审美样式对应的哲学基础,依次为古代主客未分的哲学、近代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现代主客合一的语言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审美样式的本质是社会存在。不同哲学视域下的审美样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社会存在形态。考察哲学视域下审美样式演化的历史与逻辑,能够给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审美样式的养成提供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样式 古代主客未分的哲学 近代主客二分的意识哲学 现代主客合一的语言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语》“天命”概念新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立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6-50,共5页
"天命"是《论语》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但因其含义复杂,故难有确解。在《论语》中,"天命"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立体概念,它涵摄了"整体面向的含义"与"个别面向的含义",其中"个别面... "天命"是《论语》甚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但因其含义复杂,故难有确解。在《论语》中,"天命"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立体概念,它涵摄了"整体面向的含义"与"个别面向的含义",其中"个别面向的含义"又包含着"无待向度"与"有待向度"。唯有分别理清这些方面的"天命"含义,我们才能整体而准确地把握住《论语》中的"天命"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整体面向的含义 个别面向的含义 有待向度 无待向度
下载PDF
Eco–Philosophy——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16
作者 Yu Mouchang Guo L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4期42-56,共15页
Eco–philosophy perceives the world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ecological world view. According to Eco–philosophy, the world is a complex "man–society–nature" ecosystem, a co... Eco–philosophy perceives the world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so it is also called the ecological world view. According to Eco–philosophy, the world is a complex "man–society–nature" ecosystem, a community of shared life that exists and works in the form of an integral whole as a living organic system.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n, society, and nature being its basic problem, and the harmony of the three being its target, Eco–philosophy, as a holistic philosophical world view, goes beyond the modern philosophy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and helps to facilita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its new world view,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of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eco–philosophy inertia in the pa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下载PDF
STS实践转向、时间维度,以及在时间尺度上的主体和客体
17
作者 胡甦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6期84-97,共14页
在STS学界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实践转向”。通过综述“实践转向”中的经典案例,据此阐明其来龙去脉。学界业已关注实践转向的一个本质,即处理主客体二分的困境:外部世界如何能够进入人的认知,认知中的图景如何能被确证是真实无误的?这... 在STS学界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实践转向”。通过综述“实践转向”中的经典案例,据此阐明其来龙去脉。学界业已关注实践转向的一个本质,即处理主客体二分的困境:外部世界如何能够进入人的认知,认知中的图景如何能被确证是真实无误的?这部分研究对实践行为的关注抹平了主客体。同时,进一步把这种主客体消弭的世界图景放置在特定的时间维度下观看:究其根底,集体、孤独的主体、客体,它们统统处于“实践行为”这个当下的时刻之外,它们是进入了“当下”时间维度的外来者。与此相对,当下在实践中的只有行为。而在场的行为不再给出那些从时间终点或从原初点投射过来的本体事物,而是让事物和人在当下不断地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转向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主客体二分 时间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