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别翻译的背后——离散经历对辜鸿铭典籍英译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红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在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辜鸿铭首先选择翻译的是《论语》和《中庸》,他的译本和其他译者(包括汉学家)的译本比较起来有诸多特别之处,他本人也在《论语》译本的副标题中表明他的是一种特别的翻译。在决定译文这种特别面貌的各种因素中,... 在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辜鸿铭首先选择翻译的是《论语》和《中庸》,他的译本和其他译者(包括汉学家)的译本比较起来有诸多特别之处,他本人也在《论语》译本的副标题中表明他的是一种特别的翻译。在决定译文这种特别面貌的各种因素中,辜鸿铭本人独特的离散经历对他的翻译心理、译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采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离散经历 译本选择 反抗心理 归化
下载PDF
蒋帕·拉希莉《同名人》中的旅行书写与离散身份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云玲 郭棲庆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共7页
旅行是印度裔美国作家蒋帕·拉希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既与美国经典文学的传统有关,也与拉希莉本人的离散经历密不可分。在《同名人》的旅行书写中,第一代移民通过频繁返回母国的旅行表达对故国与家园的无限依恋,希望实现文... 旅行是印度裔美国作家蒋帕·拉希莉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既与美国经典文学的传统有关,也与拉希莉本人的离散经历密不可分。在《同名人》的旅行书写中,第一代移民通过频繁返回母国的旅行表达对故国与家园的无限依恋,希望实现文化寻根,然而因为物是人非,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失败使离散个体认识到除了向前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第二代移民通过旅行加深对母国文化的理解,实现与母国文化的协商以及对自己多元文化背景的认同;拉希莉的人物在旅行中实现自我成长,在不断的移动中建构一种离散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帕·拉希莉 《同名人》 旅行书写 离散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