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4
1
作者 宋子齐 王静 +3 位作者 路向伟 于小龙 杨立雷 赵宏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3,共3页
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 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安塞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长61油藏储层的实际应用,对目的层段开展了Ⅰ,Ⅱ,Ⅲ和Ⅳ类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和油气富集描述,有机地集成和综合了多种信息,实现了成岩储集相对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特征的综合表征,并划分出有利成岩储集相区域,为指导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的筛选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储集相 成岩作用 岩性油藏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储集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隙结构,分析了成岩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区砂岩储层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 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储集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隙结构,分析了成岩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区砂岩储层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7项参数,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叠系进行了成岩储集相的识别。识别出了4类成岩储集相,即不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剩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确定了各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低渗透储层 模式识别 成岩储集相 遗传神经网络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樟有 吴胜和 +3 位作者 张小青 赵艳 曾小英 张晓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47-458,共12页
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 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一样,储集层中孔隙的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多期的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的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的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组须四段和须二段优质储集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是无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下载PDF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Controls on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in the Eastern Sulige Gas Field, China 被引量:17
4
作者 YANG Renchao FAN Aiping +2 位作者 A.J.van LOON HAN Zuozhen WANG Xiu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513-1534,共22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sis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low-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sedimentary faci...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sis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low-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eastern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iagenesis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analysis of cores, thin sections, fluid inclusions, X-ray diffraction, cathode luminescenc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and bodies of the major gas reservoirs in the Shan1 section (P1S1) and the He8 section (P2H8)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ermian as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braided-channel bars, braided-river channels and point bars of a meandering river. Four types of diagenetic facies developed subsequently: in order from the best to the poorest properties these are type A (weak compaction, early calcite cement-chlorite film facies), type B (moderate compaction, quartz overgrowth-feldspar corrosion-kaolinite filling facies), type C (strong compaction, late calcite cement-quartz corrosion facies) and type D (matrix filling and strong compaction facies). This diagenesis is undoubtedly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oor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but th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th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greatly affect the diagenesis and thus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Favorable diagenetic facies developed mainly in relatively small lithofacies such as braided-river channels, channel bars and point bar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iagenetic facies of the reservoirs are related to th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Most of the sandstones between mudstones and thin beds of sandstone are unfavorable diagenetic facies.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iliceous cementation can hardly be stopped by hydrocarbon filling. Authigenic chlorite could hardly protect the primary porosity. It not only occupies pore space, but also blocks pathways through sandstone reservoirs, so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Authigenic chlorite cannot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Sulige Gas Field sandstone reservoir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sis diagenetic facies
下载PDF
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研究——科尔沁油田交2断块区九佛堂组(J_(3jf))下段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伟 窦齐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8,共5页
为了对科尔沁油田交 2断块区九佛堂组 ( J3 jf)下段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沉积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取心井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 (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 )、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 为了对科尔沁油田交 2断块区九佛堂组 ( J3 jf)下段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沉积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取心井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 (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 )、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 ,对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 ,并实现了定量评价 ;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区 3类成岩储集相类型 ,即 :杂基支撑强压实细 -粉砂岩相 ,碳酸盐强胶结砂岩相及不稳定矿物强溶蚀成岩储集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科尔沁油田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下载PDF
基于成岩作用定量表征的成岩储集相分类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王窑杏河侯市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特低渗储层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程启贵 张磊 +1 位作者 郑海妮 龚福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5,共6页
利用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王窑-杏河-侯市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以及视溶蚀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划分了Ⅰ、Ⅱ、Ⅲ、Ⅳ... 利用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了鄂尔多斯盆地王窑-杏河-侯市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以及视溶蚀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划分了Ⅰ、Ⅱ、Ⅲ、Ⅳ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以Ⅰ类相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相最差。成岩-储集相研究,定量描述了影响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和储集空间的组合方式,同时也能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有利区、成岩圈闭以及储层产能,对油气勘探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储层 成岩作用定量表征 成岩-储集相
下载PDF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2 位作者 黄述旺 张宏伟 高建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 ,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 ,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 ,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 ,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 ,并结合沉积相 ,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古近系 储集 沙三段 沉积相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以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为例,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对E13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方法进行... 以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为例,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对E13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低渗透储层中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可将E13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中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胶结中强压实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B相)、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C相)和早期硬石膏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A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D类最差,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西油田 古近系 下干柴沟组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储集空间演化
下载PDF
基于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薄储层岩性、物性预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闵小刚 康安 周守信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3期27-32,共6页
针对河流相储层厚度薄、纵向叠置严重、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方法受地震频带限制难以准确刻画的特点,尝试应用基于MCMC算法的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反演,以提高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精度,并全程应用成岩储集相控制建模,以便从储层地质学... 针对河流相储层厚度薄、纵向叠置严重、横向变化快、常规确定性反演方法受地震频带限制难以准确刻画的特点,尝试应用基于MCMC算法的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反演,以提高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精度,并全程应用成岩储集相控制建模,以便从储层地质学的角度加强模型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实际情况的油藏物性模型。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利用对岩性识别敏感的测井曲线重构拟声阻抗曲线,再以声阻抗为中间变量,对岩性、物性参数空间变异性进行双重变差函数分析,最后基于MCMC算法实现了成岩储集相控制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的三维岩性、阻抗及孔隙度模型,其纵向分辨率为1ms,既可以很好地展现不同期次砂体的叠置关系、隔夹层的分布以及沉积旋回纵、横向演变规律,又可以实现物性变异方向沿河道砂体弯曲方向变化的趋势,同时可对地震资料的多解性进行有效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确定性反演 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 成岩储集相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以胜利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低渗透 模式识别 成岩储集相 渤南油田
下载PDF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储层岩石物理相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程会明 王端平 夏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8,22,共5页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 14,2 3 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 ,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 6类 ;2 3 小层可... 应用沉积岩石微相与成岩储集相叠加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 14,2 3 小层进行了岩石物理相分类及储集层综合评价 ,并研究了储层孔隙网络非均质性、岩石物理相带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14小层岩石物理相可划分为 6类 ;2 3 小层可划分为 5类。各类岩石物理相之间的储集性能有明显差别。对特高含水期不同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分布的分析表明 ,14小层的第 4类和 2 3 小层的第 3类岩石物理相带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 ,说明在相同成因的储集层中 ,中等物性的岩石物理相带的非均质现象较严重 ,其剩余油较富集 ,因而在此相带布井采油 ,油井含水率比同期老井降低 13.1% ,这进一步说明用岩石物理相来预测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特高含水期 储层 岩石物理相 研究 沉积岩石微相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彭仕宓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资料,对新立油田泉三、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新立油田
下载PDF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海燕 彭仕宓 +3 位作者 卢春慧 齐耀春 胡景春 李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吉林新立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郭县以北新庙乡境内。综合应用25口取心井薄片、镜质体反射率、铸体、电镜、X衍射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了泉头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成岩作用及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 吉林新立油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郭县以北新庙乡境内。综合应用25口取心井薄片、镜质体反射率、铸体、电镜、X衍射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了泉头组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成岩阶段划分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成岩作用及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划分了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A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D相(碳酸盐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并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其中A相储集物性最好,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最后探讨了泉头组储集空间演化,在中成岩阶段A期形成了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为首次在该区泉头组特低渗储层中预测相对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也为改善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 成岩储集相 储集空间 演化
下载PDF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31,共5页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 以沉积相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压汞曲线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并实现了定量评价;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4类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碳酸盐强胶成岩储集相,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立油田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吉林四五家子油田下白垩统泉二段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述旺 窦齐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3-728,共6页
利用四五家子油田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 ,研究了泉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 ,并划分了成岩作用阶段 .泉二段储层可划分为 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 ,储集物性由好至差依次为 ,A相 :弱胶... 利用四五家子油田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 ,研究了泉二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 ,并划分了成岩作用阶段 .泉二段储层可划分为 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 ,储集物性由好至差依次为 ,A相 :弱胶结中等压实粒间孔成岩储集相 ;B相 :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 ;C相 :杂基充填强压实微孔隙成岩储集相 ;D相 :早期方解石胶结成岩储集相 .详细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探讨了泉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演化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下白垩统 储层 成岩储集相 储集空间演化 成岩作用 粘土矿物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定量表征与成岩储集相——以吉林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思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作者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统计了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储层的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将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即强溶蚀次生... 作者采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手段,统计了新立油田泉头组三、四段储层的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对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表征。引入了成岩系数和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并按照成岩系数大小,将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即强溶蚀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强压实-弱、中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C相)和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以A相最有利于油气聚集,B相次之,C相较差,D相最差。分析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特征和演化,认为晚成岩A亚期的酸性水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立油田 下白垩统 低渗透储层 成岩定量表征 成岩储集相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成岩储集相的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子齐 于小龙 +2 位作者 丁健 巴素玉 程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根据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分析方法和准则,利用灰色理论思维和手段,匹配、拟合和提取储层物性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成岩作用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建立起灰色理论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自动分析处理方法,实现了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 根据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分析方法和准则,利用灰色理论思维和手段,匹配、拟合和提取储层物性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成岩作用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建立起灰色理论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自动分析处理方法,实现了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多种信息综合,为油藏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油井产能分析和含油有利区块筛选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成岩储集相 参数指标 分析处理方法 应用实例 区块评价
下载PDF
川西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四段特低渗储层成岩储集相与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煜 徐樟有 +2 位作者 吴胜和 倪玉强 郁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4,共8页
川西拗陷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属致密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进行研究,探讨须四段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须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可以... 川西拗陷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属致密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段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阶段、成岩储集相及其成岩演化序列进行研究,探讨须四段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须四段储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4类,即弱压实强溶蚀残余粒间孔-溶孔成岩储集相、压实溶蚀溶孔成岩储集相、中强压实弱溶蚀溶孔-微孔隙成岩储集相和强压实致密成岩储集相.由于不同的储层成岩储集相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层中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的形成条件各不同,储层中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决定于岩石的组分、孔隙的压实、自生矿物的充填以及多期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酸性流体的注入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拗陷 丰谷构造 须四段 特低渗储层 成岩储集相 成岩演化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gas field,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被引量:9
19
作者 Xu Zhangyou Zhang Xiaoyu +1 位作者 Wu Shenghe Zhao Y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0-237,共8页
The genesis of a reservoir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eposition, diagenesis, tectonic reworking, and interaction of rock and fluid and the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We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 mec... The genesis of a reservoir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eposition, diagenesis, tectonic reworking, and interaction of rock and fluid and the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We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a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diagenesis,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and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rvoir bed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compact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carbonate cementation and secondary quartz increase. There are, however, just two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which provid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and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We also analyzed their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Besides,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andstones,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agenesis history as well as the tectonic reworking in later period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eca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Xujiahe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Xinchang gas field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下载PDF
应用多尺度资料研究川西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煜 吴胜和 +1 位作者 徐樟有 陈策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2-532,共11页
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的类型、成岩储集相的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集相的演化序列与平面分... 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的类型、成岩储集相的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集相的演化序列与平面分布开展了半定量—定量研究,以期深化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地质理论和指导该地区气田的高效开发。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即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微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致密成岩储集相和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采用声波、密度、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交会的方法可有效识别各类成岩储集相。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物性最好,为优质成岩储集相,其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孔隙度3%~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沉积因素和构造因素对其平面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邑构造 须家河组 成岩储集相 多尺度资料 半定量—定量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