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0
1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形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徐安娜 汪泽成 +2 位作者 江兴福 翟秀芬 殷积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3,共7页
晚二叠世长兴期,受勉略洋扩张和区域拉张应力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部发育了开江—梁平海槽。为弄清该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及其上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在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中礁滩体的反射特征和钻... 晚二叠世长兴期,受勉略洋扩张和区域拉张应力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部发育了开江—梁平海槽。为弄清该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及其上礁滩体发育的主控因素,在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二维、三维地震资料中礁滩体的反射特征和钻井资料,利用地质—地震解释技术,刻画出长兴期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变化,建立了不同类型台地边缘之上礁滩体发育的地震反射模式和沉积模式,分析了其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结论认为:①长兴期,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形态可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缓坡型2大类,包含断层—陡坡型、陡坡型、缓坡—坡折型和缓坡型4种类型;②长兴期,海槽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是控制礁滩体规模、沉积模式的关键地质因素,也是造成礁滩体储层特征差异性的根本原因;③白云石化、多期溶蚀和裂缝作用是改善长兴组礁滩体储层质量的关键作用,有利储层主要位于每期礁滩体的顶部,分布于台缘带陡坡或基底断裂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台地边缘形态 礁滩体 储集层特征 成岩作用 沉积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低阻油层地质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差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居字龙 唐辉 +2 位作者 刘伟新 姚光庆 叶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了更深入地总结珠江口盆地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的分布规律,以该地区A油田和B油田的低阻油层为例,对其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油田的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的地质控制因素存在差异,而且控制因素的差异决定了... 为了更深入地总结珠江口盆地高束缚水饱和度成因的低阻油层的分布规律,以该地区A油田和B油田的低阻油层为例,对其地质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油田的高束缚水饱和度低阻油层的地质控制因素存在差异,而且控制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低阻油层平面分布规律的不同,即A油田受陆棚、下临滨砂坝沉积微相代表的低能沉积环境控制,其低阻油层平面分布广泛且和沉积相带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B油田受长石的粒内溶蚀、自生粘土矿物和硬石膏胶结等有利于束缚水形成的成岩作用控制,其低阻油层局部发育且和沉积相带分布规律不一致。本文研究成果对珠江口盆地同类成因的低阻油层的勘探和开发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低阻油层 高束缚水饱和度 低能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泌阳凹陷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包书景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在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黏土矿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入手,详细分析了地质流体的性质、组成、流动方式、迁移速度等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砂岩储集层中参与成岩反应的碎屑活性组分和地质流体对砂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黏土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砂岩储集层的孔渗性和含油气性;高岭石发育层段与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渗透率的增加以及油气的富集层段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流动方式 迁移速度 泌阳凹陷
下载PDF
小型断陷湖盆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机制——以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修建 柳广弟 +3 位作者 赵龙梅 高登宽 张凯 匡大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0-657,共8页
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 为明确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机理,开展了烃源岩形成、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综合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对烃源岩形成的影响,建立了小型断陷湖盆烃源岩形成的3种模式:边界断层活动强、沉积速率大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大,保存条件差,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深洼带;边界断层活动弱、沉积速率小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小,有机质保存条件好,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主要发育于还原程度强的缓坡带;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和沉积速率居中的湖盆,有机质供给量较大,保存条件较好,烃源岩形成受沉积速率、有机质供给和保存的综合控制,在深洼带和近洼缓坡带均有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小型断陷湖盆 烃源岩 成岩模式 沉积环境 沉积速率 陆源有机质 古生产力
下载PDF
杨楼油田核三段储层孔隙恢复与孔隙演化测算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卫权 王克杰 +2 位作者 张玉霞 张亚君 丁诚开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2期32-36,共5页
杨楼油田核三段储层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三种,成岩作用阶段也是储层孔隙演化的过程。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算方法,建立杨楼油田孔隙演化模式,对核三段Ⅳ油组至Ⅵ油组共... 杨楼油田核三段储层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三种,成岩作用阶段也是储层孔隙演化的过程。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算方法,建立杨楼油田孔隙演化模式,对核三段Ⅳ油组至Ⅵ油组共十个小层进行了孔隙恢复定量计算,其结果大多数与岩心分析值非常接近,说明孔隙演化预测值基本上是可信的。该地区孔隙演化测算对指导杨楼油田储层评价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 演化 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沙河子组成岩作用及对优质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志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通过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和矿物成分统计,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和北部斜坡带白垩系营城组—沙河子组优质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粒度较粗、可溶性组分含量较高、岩屑含量较低的砂岩中;主要成岩作用有压... 通过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和矿物成分统计,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和北部斜坡带白垩系营城组—沙河子组优质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粒度较粗、可溶性组分含量较高、岩屑含量较低的砂岩中;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充填、溶蚀和构造裂隙作用等。在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大量减少,溶蚀作用则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构造裂隙是晚期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该区储层有“原孔式”、“孔溶式”、“溶孔式”、“裂隙式”、“裂溶式”5种主要的孔隙组合样式,控制优质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及后期构造裂隙作用。砂岩组构好、溶蚀性强、构造裂隙发育、单层厚度大,且与烃源岩邻近的层段及区域,是今后勘探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砂岩储层 营城组 沙河子组 下白垩统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西藏古堆地区岩浆岩基本特征及对成矿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娄元林 唐侥 +4 位作者 李毅 郭威 袁永盛 朱志平 杨桃 《黄金》 CAS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古堆地区地处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介于藏南拆离系和雅鲁藏布缝合带2大构造单元之间,其显著特点是广泛发育中生代—新生代岩浆岩。在收集新近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古堆地区地层及大地... 古堆地区地处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介于藏南拆离系和雅鲁藏布缝合带2大构造单元之间,其显著特点是广泛发育中生代—新生代岩浆岩。在收集新近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古堆地区地层及大地构造背景,详细论述了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地质和岩石矿物学特征,对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及特征进行讨论和对比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岩浆岩的主体岩石类型、期次划分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本研究对于指导古堆地区找矿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基本特征 成岩与成矿 成矿模式 古堆地区 西藏
下载PDF
泥页岩热模拟实验及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43
9
作者 董春梅 马存飞 +3 位作者 栾国强 林承焰 张宪国 任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加的主要原因;泥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黏土矿物转化、不稳定矿物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建立了基于热模拟实验的泥页岩综合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演化特征不同,Ⅰ型干酪根以"解聚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为主;Ⅲ型干酪根以"平行脱官能团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为主;Ⅱ型干酪根介于两者之间,既可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也可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热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模式
下载PDF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正华 杨香华 +2 位作者 汪贵峰 黄海龙 张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的42块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级发光、X-衍射、古地温分析,总结了重力流主水道砂体和重力流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砂体的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孔隙演化模式,指出在进行重力流水道砂体进行勘探部署时,应选择主水道中心部位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水道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谢英刚 叶建平 +4 位作者 潘新志 段长江 陈庆 杨丽萍 喻玉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6-172,共7页
本文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的观察,分析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与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胶结弱溶蚀;而且压实作用大大降... 本文通过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的观察,分析了临兴地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与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胶结弱溶蚀;而且压实作用大大降低了原生孔隙体积,胶结作用堵塞了孔隙和喉道,溶蚀作用提高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在砂体不同部位的差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条件,纵向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底部和顶部为低渗储层,中部位为渗透层,因此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可成为一套岩性圈闭;在平面上原生孔+次生孔相和次生孔相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分选较好,粒度较粗的微相中。分选较差、粒度较细的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发育的砂岩杂基含量较高,主要为低渗砂岩,为油气富集区形成横向遮挡条件。总体上来说,沉积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成岩相为原生孔+次生孔相以及次生孔相为有利的储层,是油气的最为有利聚集场所,其次为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成岩相为自生高岭石充填粒间孔相和胶结弱溶蚀相的储层,含气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油气分布规律 岩性遮挡圈闭
下载PDF
塔中82井区层间岩溶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伟方 罗春树 +3 位作者 高建虎 张喜梅 孙勤华 段永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在对塔中82井区颗粒灰岩段进行储层预测研究过程中发现:颗粒灰岩段与上覆泥质条带段之间的层面存在波形异常,这种波形异常区与叠前地震预测的AVO属性异常区非常吻合。首先基于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塔中82井区的成岩作用属于海水成... 在对塔中82井区颗粒灰岩段进行储层预测研究过程中发现:颗粒灰岩段与上覆泥质条带段之间的层面存在波形异常,这种波形异常区与叠前地震预测的AVO属性异常区非常吻合。首先基于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塔中82井区的成岩作用属于海水成岩及埋藏成岩作用;其次在地层水资料分析基础上,认为在泥质条带段中,丰富的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有机质的CO2及有机酸,导致地层水为弱酸~弱碱性。酸性地层水在埋藏成岩作用下,对颗粒灰岩段顶面进行溶蚀作用,导致塔中82井区颗粒灰岩段顶面岩溶顺层分布,可能是该区一种新的储层成因类型,这种新的储层类型在岩芯及薄片观察均可得到相应证明。颗粒灰岩段顶面的层间岩溶模式研究,因其储盖配置关系优越,分布面积广的优势弥补了厚度薄的不足,可以扩大塔中82井区勘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82井区 波形异常 埋藏成岩作用 有机酸 层间岩溶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