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关系:来自阿拉善东缘中奥陶统碎屑锆石的信息 被引量:97
1
作者 张进 李锦轶 +3 位作者 刘建峰 李岩峰 曲军峰 冯乾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12-2934,共23页
阿拉善东缘奥陶纪地层位于鄂尔多斯(华北地块)与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区的构造背景一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它涉及到阿拉善地块是否与华北地块相连、奥陶系的物源以及"贺兰拗拉槽"是否存在等问题。分布于阿拉... 阿拉善东缘奥陶纪地层位于鄂尔多斯(华北地块)与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区的构造背景一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它涉及到阿拉善地块是否与华北地块相连、奥陶系的物源以及"贺兰拗拉槽"是否存在等问题。分布于阿拉善地块东缘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试表明,样品中数量最多的锆石年龄为900~950Ma,Alxa-1的峰值年龄为916Ma,Alxa-2的峰值年龄为953Ma,次者在494~623Ma之间,这个区间内存在多个峰值,如Alxa-1存在505Ma和588Ma两个主要峰值,Alxa-2则存在494Ma、517Ma、623Ma等几个峰值。在2.5Ga左右两个样品都存在一个弱的峰值,Alxa-1峰值为2517Ma,而Alxa-2峰值为2552Ma和2670Ma。除此之外,两个样品都有个别大于3.0Ga的成分,Alxa-1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为451±8Ma,Alxa-2样品则为483±4Ma。这些年龄以及沉积特征表明:(1)传统认为的奥陶纪"贺兰拗拉槽"并不存在,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区以及阿拉善东部地区当时属于北祁连早古生代周缘前陆盆地系统;(2)早古生代主要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物源来自阿拉善地块;(3)鄂尔多斯西缘整个米钵山组的锆石年龄分布及其变化,指示出北祁连造山带(岛弧)逐渐靠近阿拉善地块,其间洋盆逐渐消失的过程;(4)阿拉善地块基底与华北有明显差别,阿拉善地块明显受到新元古代和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影响,两者可能是在中奥陶世或之后才拼贴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世 阿拉善地块 碎屑锆石 米钵山组 贺兰拗拉槽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化德群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9
2
作者 胡波 翟明国 +3 位作者 郭敬辉 彭澎 刘富 刘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3-211,共19页
化德群出露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紧邻中亚造山带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在它的西边是早-中元古代的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狼山裂谷,东南面是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的早-新元古代的燕辽裂陷槽,南边分布着1.9~1.8Ga麻粒... 化德群出露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紧邻中亚造山带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在它的西边是早-中元古代的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狼山裂谷,东南面是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的早-新元古代的燕辽裂陷槽,南边分布着1.9~1.8Ga麻粒岩相变质的丰镇群(孔兹岩系),北边出露有代表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岩石。化德群由一套浅变质和未变质的沉积岩组成,无火山岩夹层。地层序列包含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自下而上为含砾砂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岩石组合反映了从河流—滨海—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化德群的地层序列可以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相对比。本文对化德群四个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50Ma和1850±50Ma,另外还有~2500Ma和~2000Ma的次要峰值。化德群底部变质含砾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1758±7Ma,限定了化德群沉积时代的下限。碎屑锆石的CL图像显示,1800±50Ma和1850±50Ma的锆石主要是变质成因,少量岩浆成因,说明化德群的源区主要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少量岩浆岩。~2500Ma和~2000Ma的碎屑锆石代表了更为古老的源区。碎屑锆石的U-Pb年龄限制了化德群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年龄峰值对应华北克拉通的重要构造热事件,而无与中亚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沉积组合特征表明化德群属于稳定的浅水一半深水沉积盆地。化德盆地、渣尔泰—狼山盆地和白云鄂博盆地共同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被动陆缘裂谷系,该裂谷系的形成可能与燕辽及熊耳裂陷槽的打开是同时期的。因此,华北克拉通的北界应该置于化德群出露区域以北。基于锆石特征的详细分析及对比,我们认为化德群以南的孔兹岩系可能是化德群的主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德群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大陆边缘裂谷
下载PDF
西峡北部秦岭群变质沉积岩锆石SHRIMP定年:物源区复杂演化历史和沉积、变质时代确定 被引量:58
3
作者 万渝生 刘敦一 +1 位作者 董春艳 殷小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2-1178,共7页
本文对秦岭群典型分布区西峡北部一个遭受高级变质作用的碎屑沉积岩样品(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分散分布,年龄变化范围为>3.0Ga到~400Ma。结合以... 本文对秦岭群典型分布区西峡北部一个遭受高级变质作用的碎屑沉积岩样品(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在U-Pb年龄谐和图上数据点分散分布,年龄变化范围为>3.0Ga到~400Ma。结合以往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和认识:(1)秦岭群变质沉积岩的变质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后,其中一些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甚至更晚,原秦岭群是由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需进一步解体;(2)锆石特征表明,岩石遭受加里东期强烈变质,变质作用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向角闪岩相的转变过程;(3)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存在长期复杂的早期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SHRIMP定年 变质时代 秦岭群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来自北京西山地区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58
4
作者 胡波 翟明国 +4 位作者 彭澎 刘富 第五春荣 王浩铮 张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08-2536,共29页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 华北克拉通是否同华南克拉通一样保存有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年龄记录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元古宙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燕辽裂陷槽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和侏罗系碎屑岩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目的是通过碎屑锆石年龄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尤其是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重要地质事件。定年结果显示,北京西山寒武系徐庄组的钙质细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1.38Ga和~1.14Ga。此外,还有~1.56Ga、~912Ma、~814Ma、~740Ma、~630Ma和~507Ma的年龄组。侏罗系窑坡组长石质岩屑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2.5Ga、1.88~1.8Ga、~1.74Ga、~1.6Ga和186Ma。此外,还有~2.77Ga、~2.0Ga、~1.2Ga、~488Ma、~256Ma和~233Ma的年龄组。这三个岩石具有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指示较近的物源区,其碎屑物质可能大部分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和北缘,因此其碎屑锆石的年龄组可记录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2.77Ga、~2.5Ga、2.1~2.0Ga和1.88~1.8Ga的年龄组分别对应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发生地壳生长、克拉通化、裂谷和造山等重要地质事件;~1.74Ga、~1.6Ga、~1.56Ga、~1.38Ga、~912Ma和~814Ma的年龄组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最终克拉通化后开始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多期裂谷事件。与1.3~1.0Ga、~740Ma和~630Ma的年龄组相对应的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出现甚少,而该时期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华南克拉通广泛发育,且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华北克拉通显生宙碎屑岩中碎屑锆石保存的古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地质事件的记录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在元古宙的地质演化及华北克拉通与华南克拉通的关系可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元古宙 北京西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中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源区特征和沉积时代的限定 被引量:56
5
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7 位作者 李瑞保 裴磊 刘成军 高景民 魏方辉 吴树宽 王银川 陈有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24,共20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选择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葫芦河群的形成时代和物源特征。结果表明,葫芦河群的2个样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表明,葫芦河群沉积时代限定为447~434Ma,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葫芦河群变质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1)震旦纪—早古生代年龄组,426~595Ma,峰值为479Ma;(2)新元古代年龄组,738~981 Ma,峰值为887 Ma;(3)中元古代年龄组,1000~1 913Ma,峰值为1499Ma;(4)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2053~2 872Ma,峰值为2448Ma。其中,早古生代年龄组可进一步细分为426~493 Ma和527~595 Ma两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445 Ma和559Ma,前者年龄段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主,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后者年龄段则与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泛非造山事件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新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738~799Ma、839~862Ma和902~981Ma 3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768Ma、848Ma和948Ma,以902~981Ma年龄组为主;第一年龄段(738~799Ma)与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事件相关;第二年龄段和第三年龄段(839~862 Ma、902~981 Ma)与中祁连地区和西秦岭北缘的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及岛弧型岩浆作用相关。中元古代年龄组可细分为1 000~1 197Ma和1 243~1 913Ma 2个年龄段,峰值分别为1 036Ma和1 593Ma,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岩系。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物源 葫芦河群 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东地区粉子山群碎屑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50
6
作者 谢士稳 王世进 +5 位作者 颉颃强 刘守偈 董春艳 马铭株 刘敦一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89-2998,共10页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变质基底出露区之一。对该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胶东地区早前寒武纪演化提供重要依据。由于Pb丢失作用,前人仅在粉子山群中获得少量锆石谐和年龄。本文对粉子山群长...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变质基底出露区之一。对该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胶东地区早前寒武纪演化提供重要依据。由于Pb丢失作用,前人仅在粉子山群中获得少量锆石谐和年龄。本文对粉子山群长石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SHRIMP定年。52颗锆石的61个数据点分析,获得36个谐和年龄(不谐和度〈10%)。所有具谐和年龄的锆石都具有高的Th/U比值,大多显示明显的岩浆环带,原为岩浆成因。谐和锆石年龄分布在2033~3429Ma之间,主要峰值分别为~2.19Ga和~2.48Ga。该样品中还含有2颗年龄大于3.3Ga的锆石,位于谐和线上的2颗最年轻碎屑锆石的年龄为~2.08Ga。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原岩沉积时代可进一步限制在1.9~2.1Ga之间;2)粉子山群与荆山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形式存在明显区别,指示其源区可能不同;3)胶东地区可能存在古太古代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SHRIMP 古元古代 古太古代 粉子山群 胶东
下载PDF
碎屑岩物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9
7
作者 徐杰 姜在兴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9-396,共18页
沉积物物源研究作为沟通沉积盆地与剥蚀区的纽带,有助于恢复源区构造背景、估计沉积物搬运路径与距离、重建古水系和恢复沉积盆地充填演化历史等,在源-汇系统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如岩石学、沉积学、重矿物和元素地球... 沉积物物源研究作为沟通沉积盆地与剥蚀区的纽带,有助于恢复源区构造背景、估计沉积物搬运路径与距离、重建古水系和恢复沉积盆地充填演化历史等,在源-汇系统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方法如岩石学、沉积学、重矿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在物源体系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碎屑矿物同位素测年开始大量地被应用到物源分析当中。近些年碎屑锆石测年被广泛地应用到沉积盆地物源体系恢复和古水系重建中,而针对碎屑矿物如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等的同位素测年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多种矿物组合分析以及单矿物多重定年,可以更全面地恢复物源区的构造演化史,从而更准确地恢复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随着碎屑锆石U/Pb数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开始被引入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物源区对沉积区砂体展布的影响。现今和未来的物源分析将是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技术、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的结合、从单一方法到多种方法的综合、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化研究、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让我们认识沉积物在地表的剥蚀搬运沉积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同位素测年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二叠纪东吴运动的沉积响应差异:来自扬子和华夏板块吴家坪组或龙潭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梁新权 周云 +3 位作者 蒋英 温淑女 付建刚 王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92-3606,共15页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 二叠纪所发生的东吴运动是华南非常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但在构造运动方式、动力学机制以及岩浆-沉积-成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在扬子板块,东吴运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二叠世之间,由地幔柱活动引起,表现为地壳的大规模抬升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而在华夏板块,东吴运动发生时间相对较早,始于早二叠世晚期,可能由古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以及陆陆碰撞引起,主要体现造山作用和前陆盆地的形成以及大量二叠纪花岗岩的侵入。对晚二叠世吴家坪组碎屑锆石所进行的LA-ICPMS U-Pb年龄系统研究表明,扬子和华夏碎屑锆石所构成的年龄频谱和所反映的信息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来自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72Ma,峰值为259Ma,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时间非常一致,说明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来自华夏板块龙潭组(相当于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明显与扬子板块吴家坪组碎屑锆石年龄不一样,华夏龙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变化范围宽广,介于250~3652Ma之间,具有258Ma、290Ma、447Ma、988Ma和1880Ma5个大的峰值以及360Ma、541Ma、823Ma和2500Ma4个小的峰值。这些锆石年龄,除了2500Ma外,在华夏地块中部有同期岩浆岩出露。这说明华夏吴家坪组碎屑物源复杂,源区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历史,包括晋宁、加里东和印支等造山作用。华夏板块晚二叠世早期碎屑物源可能通过造山作用和短距离搬运来自华夏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碎屑锆石 吴家坪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二叠纪 扬子与华夏板块
下载PDF
北秦岭二郎坪杂岩变沉积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9
作者 杨敏 刘良 +3 位作者 王亚伟 廖小莹 康磊 盖永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2-1466,共15页
碎屑锆石为沉积岩中最稳定的矿物,其年龄谱系不仅可限定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与物源性质,而且能够为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提供关键约束。作为北秦岭构造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二郎坪杂岩由北、中、南三个构造岩片——北部碎屑岩片... 碎屑锆石为沉积岩中最稳定的矿物,其年龄谱系不仅可限定沉积物的最大沉积年龄与物源性质,而且能够为探讨其形成构造环境提供关键约束。作为北秦岭构造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二郎坪杂岩由北、中、南三个构造岩片——北部碎屑岩片、中部蛇绿岩片和南部变碎屑岩片组成。本文对二郎坪杂岩南部变碎屑岩片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试研究,获得样品锆石谐和年龄值分布在500±7Ma^3894±5Ma之间,1个年龄高频集中区为0.9~1.0Ga,6个次要年龄集中区分别为500~600Ma、750~850Ma、1.35~1.48Ga、1.6~1.75Ga、2.6~2.7Ga和3.0~3.4Ga。研究结果表明:1)最小峰值年龄限定二郎坪杂岩南部碎屑岩片原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为500Ma,结合西庄河花岗闪长岩侵入南部岩片的地质事实,南部岩片的形成时代应为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500~475Ma),明显早于中部蛇绿岩片中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463~475Ma);2)通过与邻区地质事件年龄谱峰及其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的对比,二郎坪杂岩变碎屑岩原岩的物源分别主要来自南部秦岭杂岩中的早新元古代花岗岩和北部华北南缘熊耳群中元古代火山岩,其物源具有双源性,暗示其形成于与伸展作用相关的裂谷或弧后盆地构造背景,而二郎坪蛇绿岩片所代表的古洋盆可能正是在此基础上发育产生的;3)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二郎坪杂岩中的沉积碎屑岩片可能形成于商丹洋向北俯冲期间所产生的弧后伸展盆地构造环境;4)通过与宽坪岩群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数据的对比,揭示二者碎屑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谱峰,结合宽坪群变沉积岩中发现大量疑源类、几丁虫和虫颚等早-中奥陶世化石组合以及二郎坪杂岩蛇绿岩片中的火山岩夹层硅质岩中发现早-中奥陶世牙形石和放射虫的研究,分析认为二者沉积物的沉积时代相近,沉积物源几乎完全一致,暗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二郎坪杂岩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的物源对比: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变迁的线索 被引量:34
10
作者 邓飞 贾东 +3 位作者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1-573,共13页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Ma、1800~1900Ma和2400~2500Ma、200~245Ma、400~450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Ma和2400~2500Ma、720~850Ma、950~1200Ma、400~450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 川西前陆盆地 碎屑锆石 物源 构造演化和古地理重建
下载PDF
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郭佩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建强 李长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6,共11页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在系统总结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结果认为:1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采样间隔和水动力对锆石的分选作用;2实验过程中合理地选择U-Pb定年方法,根据特定科学问题选定待测锆石和确定分析数量;3物源对比过程中不应简单地将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周缘造山带结晶岩体(包括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年龄进行对比,还应关注较老沉积岩提供的再旋回锆石、不同源岩的锆石产出能力、剥蚀区适当的隆升时间及碎屑锆石的"滞后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偏差 再旋回锆石
下载PDF
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金中国 周家喜 +3 位作者 黄智龙 谷静 刘玲 代龙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6-239,共14页
位于黔北—渝南铝土矿带上的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富集区。该区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与上石炭统黄龙组或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间的侵蚀面上,即中二叠统梁山组。矿石中碎屑锆石十分发育,借助二次离子探... 位于黔北—渝南铝土矿带上的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区,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富集区。该区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与上石炭统黄龙组或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间的侵蚀面上,即中二叠统梁山组。矿石中碎屑锆石十分发育,借助二次离子探针(Cameca IMS-1280),对选自不同矿床的4件锆石样品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变化范围较大(303.1~2 962.5 Ma),但绝大部分位于锆石U-Pb年龄谐和线上,可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为433~591Ma,740~1 000Ma,1 031~1 442Ma,1 700~1 800Ma和2 300~2 400Ma,显示铝土矿物源复杂,其中433~591Ma,740~1 000Ma和1 031~1 442Ma分别对应志留纪—震旦纪、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和中元古代待建纪,暗示铝土矿成矿近源物质主要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初始远源物质主要为新元古界和中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及中元古代Gvenville造山运动有关。研究获得4件锆石样品U-Pb年龄最小值为303.1Ma,可能是黔桂运动导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区域地壳隆升、遭受剥蚀及区域岩浆活动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SIMS锆石U-Pb年龄 铝土矿床 物源特征 务川—正安—道真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碎屑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铭株 章雨旭 +1 位作者 颉颃强 万渝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73-2988,共16页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赋存超大型REE-Nb-Fe矿而受到广泛关注。白云鄂博群形成时代有中元古代、古生代等不同认识。腮林忽洞群位于白云鄂博群的南部,与白云鄂博群的关系也有不同认识。本文报道了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 白云鄂博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赋存超大型REE-Nb-Fe矿而受到广泛关注。白云鄂博群形成时代有中元古代、古生代等不同认识。腮林忽洞群位于白云鄂博群的南部,与白云鄂博群的关系也有不同认识。本文报道了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底部中-粗粒砂岩的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LA-ICPMS Hf同位素组成。两个岩群碎屑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类似,按结构特征可分为继承或捕获锆石、岩浆锆石、变质锆石和重结晶锆石等不同类型。年龄都主要分布在1.8~2.1Ga之间和2.4~2.7Ga之间,尽管年龄峰值存在一定区别。它们的Hf同位素组成也类似,εHf(t)和tDM2(Hf)变化范围分别主要在约-6.0~6.0之间和2550~2950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白云鄂博群和腮林忽洞群的物源区类似,主要由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组成,为新太古代早期陆壳物质再循环产物;部分岩石遭受新太古代晚期和古元古代晚期高级变质作用改造;碎屑物质都来自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与其形成时代相同的认识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腮林忽洞群 碎屑锆石 SHRIMP定年 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大巴山及川东北前陆盆地盆山物质耦合——来自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瑞保 裴先治 +7 位作者 刘战庆 李佐臣 丁仨平 刘智刚 张晓飞 陈国超 陈有炘 王学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8-1134,共17页
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微区定年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前陆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多成因类型,年龄具分组分段特征。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锆石年龄值有5组:213... 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微区定年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前陆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多成因类型,年龄具分组分段特征。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锆石年龄值有5组:213~283Ma、312~448Ma、694~710Ma、1430~1988Ma和2133~2708Ma;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碎屑锆石年龄值有7组:163~194Ma、213~274Ma、404Ma、712Ma、1742~1972Ma、2116~2594Ma和3025~3140Ma。研究表明,川东北前陆盆地沉积物主要为源自秦岭造山带燕山期陆内造山岩浆活动产物(163~194Ma)、晚海西—印支期秦岭俯冲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213~283Ma;213~274Ma)、北秦岭俯冲造山-构造岩浆作用的物质(312~448Ma;404Ma)、南秦岭南华纪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关物质(694~710Ma;712Ma)、秦岭造山带褶皱基底(1430~1988Ma;1742~1972Ma)和秦岭造山带变质基底(2133~2708Ma;2116~2594Ma、3025~3140Ma)。结合已有古水流及区域资料综合分析,秦岭造山带与川东北前陆盆地具较好的盆山物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碎屑锆石 LA-ICP-MS定年
下载PDF
Formation ages and source regions of the Palaeoproterozoic Gaofan, Hutuo and Dongjiao groups in the Wutai and Dongjiao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SHRIMP U-Pb dating of detrital zircons: Resolution of debates over their stratigraphic relationships 被引量:33
15
作者 WAN YuSheng MIAO PeiSheng +7 位作者 LIU DunYi YANG ChongHui WANG Wei WANG HuiChu WANG ZheJiu DONG ChunYan DU LiLin ZHOU HongY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3期1278-1284,共7页
这份报纸在北方中国 Craton 的 Wutai 和 Dongjiao 区域报导 Gaofan, Hutuo 和 Dongjiao 组的元沉积的岩石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年龄分布。由岩屑形成的锆石一从 Gaofan 组的 quartzite 主要是在年龄的 2.5 Ga,与大约 2.7 Ga 并且更旧... 这份报纸在北方中国 Craton 的 Wutai 和 Dongjiao 区域报导 Gaofan, Hutuo 和 Dongjiao 组的元沉积的岩石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年龄分布。由岩屑形成的锆石一从 Gaofan 组的 quartzite 主要是在年龄的 2.5 Ga,与大约 2.7 Ga 并且更旧。A 石英岩从 Hutuo 组的基础集团企业的卵石在到 Gaofan 组的 quartzite 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年龄分发是类似的。为从 Dongjiao 组的 meta-feldspar-quartz 沙岩,由岩屑形成的锆石的年龄主要在 2.5 Ga 被集中。比 2.6 Ga 旧的锆石都没被识别,但是在年龄与一些是 1.84 Ga 和 2.22.0 Ga。与更早的研究结合了,下列结论能被得出:(1 ) Gaofan 组是在年龄的早 Palaeoproterozoic 并且对迟了的 Neoarchaean Wutai 花岗石绿岩岩层年轻得多、无关,它 unconformably 躺它。因此, Gaofan 组是在诺思中国 Craton 的最旧的 Palaeoproterozoic 元沉积的单位之一。(2 ) Hutuo 组在一个大陆人地下室上在中间的 Palaeoproterozoic (2.14-2.09 Ga ) 被扔,在早 Palaeoproterozoic Gaofan 组后面。(3 ) Dongjiao 组在 1.84 Ga 以后被形成,并且可能属于 Changcheng 系统的更低的部分。(4 ) 从所有三个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显示出 2.5 Ga 的一座明显的年龄山峰,从在北方中国 Craton 在太古代的结束在强烈 tectono-magma-thermal 事件形成的火的岩石被采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古元古代 形成年代 地层关系 滹沱河 五台山 克拉通 源区
原文传递
Pre-Devonian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Block: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rom detrital zircons 被引量:29
16
作者 Lei Xiang LiangShu Sh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0期1427-1444,共18页
Using the U-Pb LA-ICP-MS analysis technique we analyzed geochronological featur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Devonian and Ordovician coarse sandston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northern Cathaysia Block.Abundant ancien... Using the U-Pb LA-ICP-MS analysis technique we analyzed geochronological featur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Devonian and Ordovician coarse sandstone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northern Cathaysia Block.Abundant ancient crust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The 350 groups of U-Pb age center on five ranges:2600-2300 Ma(peak at 2470 Ma),1100-900 Ma(peak at 980 Ma),900-700 Ma(peak at 800 Ma),650-520 Ma(peak at 600 Ma) and 450-400 Ma(peak at 440 Ma).We also found a detrital zircon of ~3.5 Ga.This is the oldest age in northern Cathaysia Block obtained so far.From the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at:(1) the 2600-2300 Ma period,characterized by a global continent-building,records late Neoarchean magmatism that did not occur in the neighboring area of Cathaysia;(2) the marked peak at 1100-900 Ma corresponds with the assembly time of the Ne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Rodinia,suggesting that the Cathaysia Block was once a part of Rodinia,and numerous euhedral zircons with similar ages likely resulted from the Grenville event;(3) the peak at 900-700 Ma corresponds to the breakup of Rodinia,as evidenced by wide occurrence of Neoproterozoic granite,basic dyke swarms and continental rift-type deposition;(4) the 650-520 Ma period is the typical time of the Pan-African event,but as yet no associated magmatic rock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area;and(5) the peak at 450-400 Ma,representing the early Paleozoic orogeny,was recorded in various igneous rocks.Abundant Silurian-Lower Devonian granitic plutons,orthogneisses and their zircon U-Pb dating ages(450-400 Ma) are important evidence of an early Paleozoic orogenic event.Geological data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heat event in Cathaysia,which was likely to be caused by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tectonic evolution pre-Devonian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Late Triassic sedimentary records in the northern Tethyan Himalaya:Tectonic link with Greater India 被引量:28
17
作者 Huawen Cao Yong Huang +5 位作者 Guangming Li Linkui Zhang Jianyang Wu Lei Dong Zuowen Dai Liu L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73-291,共19页
The Upper Triassic flysch sediments(Nieru Formation and Langjiexue Group)exposed in the Eastern Tethyan Himalayan Sequence are crucial for unraveling the controversial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tectonics of the Himalaya... The Upper Triassic flysch sediments(Nieru Formation and Langjiexue Group)exposed in the Eastern Tethyan Himalayan Sequence are crucial for unraveling the controversial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tectonics of the Himalayan orogen.This work reports new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data for clastic rocks from flysch strata in the Shannan area.The mineral modal composition data suggest that these units were mainly sourced from recycled orogen provenance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sandstones in the strata are similar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pper continental crust.These rocks have relatively low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s(with an average of 62)and Index of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values(0.69),indicating that they experienced weak weathering and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 mature source.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Upper Triassic strata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graywackes from continental island arcs and are indicative of an acidicintermediate igneous source.Furthermore,hornblende and feldspar experienced decomposition in the provenance,and the sediment became enriched in zircon and monazite during sediment transport.The detrital zircons in the strata feature two main age peaks at 225-275 Ma and 500-600 Ma,nearly continuous Paleoproterozoic to Neoproterozoic ages,and a broad inconspicuous cluster in the Tonian-Stenian(800-1200 Ma).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sandstones in the study area lack peaks at 300-325 Ma(characteristic of the Lhasa block)and 1150-1200 Ma(characteristic of the Lhasa and West Australia blocks).Therefore,neither the Lhasa block nor the West Australia blocks likely acted as the main provenance of the Upper Triassic strata.Newly discovered Permian-Triassic basalt and mafic dikes in the Himalayas could have provided the 225-275 Ma detrital zircons.Therefore,Indian and Himalayan units were the main provenances of the flysch strata.The Tethyan Himalaya was part of the northern passive margin and was not an exotic terrane separated 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jiexue Group detrital zircon Upper TRIASSIC Sedimentary PROVENANCE TETHYAN HIMALAYA
下载PDF
中条山绛县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秋根 刘树文 +3 位作者 王宗起 张帆 陈友章 王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59-1368,共10页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的南缘,主要由涑水杂岩、绛县群、中条群、担山石群和西阳河群组成。其中绛县群主要由变质的砂岩、半泥质岩、泥质岩、碳酸岩和火山岩组成。在取自绛县群的两个变质沉积岩样品中,利用 LA-ICP-MS 定年方法,获得85个单颗...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的南缘,主要由涑水杂岩、绛县群、中条群、担山石群和西阳河群组成。其中绛县群主要由变质的砂岩、半泥质岩、泥质岩、碳酸岩和火山岩组成。在取自绛县群的两个变质沉积岩样品中,利用 LA-ICP-MS 定年方法,获得85个单颗粒碎屑锆石,锆石年龄主要介于2416~2899Ma 之间,样品05ZR02-1中的主峰值年龄为约2667Ma,样品05YQ12-1中的主峰值年龄为约2537Ma,表明这些变质沉积岩主要源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以晚太古代老地壳物质为主。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2160±17M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绛县群变质沉积岩的的沉积作用应该发生在2200Ma 之后,而不是在晚太古代后的2.5~2.3Ga,绛县群与北峪花岗岩之间并不是呈现侵入接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沉积岩 碎屑锆石 源区 LA-ICP—MS 绛县群 中条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北缘全吉地块钾长石浅粒岩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对达肯大坂岩群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婉 张璐 +2 位作者 巴金 廖梵汐 陈能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53-1359,共7页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 为查明全吉地块基底中达肯大坂岩群的最大沉积年龄,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钾长石浅粒岩中的锆石U-Pb年龄。CL图像和Th/U比值指示这些锆石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36个测点207Pb/206Pb年龄变化范围为2094~2280Ma,其中年龄谐和度高于90%的30个测点的207Pb/206Pb年龄相对概率密度曲线呈单峰分布特征,峰值年龄为2190Ma左右。结合全吉地块最早一期变质事件的年龄,钾长石浅粒岩原岩碎屑和所在的达肯大坂岩群的沉积年龄范围被约束在1.95~2.19Ga之间。本研究表明,前人在侵入于达肯大坂岩群的伟晶岩脉中获得的约2.42Ga年龄的锆石应捕获于围岩,属于继承性岩浆碎屑成因,该类锆石年龄不能用来约束达肯大坂岩群原岩的最小沉积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达肯大坂岩群 全吉地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五佛山群沉积时代和物源区分析: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国辉 赵太平 +1 位作者 周艳艳 杨阳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26-342,共17页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 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 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河南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其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主要由新太古代登封群表壳岩、TTG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嵩山群石英岩, 以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五佛山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和嵩山群之上, 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夹少量的粉砂质页岩和薄层灰岩, 为该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分布广泛的第一沉积盖层。探讨其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 对揭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并可为华北南缘前寒武纪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对比提供依据。本文对五佛山群底部马鞍山组两个石英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测定, 获得最年轻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732±11) Ma和(1655±22) Ma, 说明五佛山群形成时代的下限为古元古代晚期, 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后的其他沉积盖层年代相当。五佛山群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816~1655 Ma, 主要集中于2100~1800 Ma之间(约占60%), 年龄主峰值为(1.93±0.10) Ga, 部分年龄分布于2500~2100 Ma之间(约占24%), 说明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地质体, 相比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同时代的沉积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 本区来自太古宙的物源极少。五佛山群马鞍山组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反映了嵩山地区在1.93 Ga左右发生过重要的构造-热事件, 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中期发生的变质作用时间(约1.91 Ga)一致。碎屑锆石εHf(t)值为-14.3~4.6, 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布于2363~3672 Ma之间, 明显大于其207Pb/206Pb年龄, 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集中于2.50 Ga和2.80 Ga地壳演化线区域内, 揭示了新太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重要的陆壳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佛山群 碎屑锆石 U—Pb年龄 源区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