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情绪和康复的影响 |
齐慧娟
王婧
周秀月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5 |
20
|
|
2
|
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克尔凯郭尔思想解读 |
张庆熊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3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绝望感现状调查分析 |
刘娅
高磊
阳丽霞
|
《血栓与止血学》
|
2019 |
5
|
|
4
|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
刘雨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5
|
虹影:展示与传递极端境遇下的生存感受 |
任现品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6
|
深刻的绝望——解读余华“先锋小说”中的孩子形象 |
郝日虹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07 |
3
|
|
7
|
论屈原中晚年的异常心理 |
彭红卫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8
|
张洁的绝望与超越——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 |
杨迎平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出走堕落的娜拉——《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日出》比较 |
秦朝晖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0
|
连结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的桥梁——评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
陈鸿琴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地理空间的流动与人物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以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克里斯默斯为例 |
王海燕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2
|
梶井基次郎作品中的“暗”意象——以汤岛时代为中心 |
曾华隽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恐怖神秘的气氛和绝望的心理历程——《年轻的布朗大爷》的文体魅力 |
张金霞
董丽娜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4
|
荒原:绝望里的希望与重生 |
买琳燕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5
|
论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时空艺术 |
杨大亮
|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
2004 |
1
|
|
16
|
新兵童年虐待经历与绝望感的关系:心理承受力的中介作用 |
郑新红
李秀珍
王瑛
郑永军
李家凤
贾宗鑫
周炎
汤泉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20 |
1
|
|
17
|
希望与绝望——余华90年代创作试探 |
刘昕华
黄灿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8
|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黑暗世界 |
范谕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在场者言说在场的绝望——浅论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书写 |
吴铜虎
|
《晋阳学刊》
CSSCI
|
2009 |
0 |
|
20
|
绝境中的自我观照——《野草》三篇的文本解析 |
马娜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