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叙事视角下的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迎庆 图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8,共9页
目的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 目的对中华文化数字化进程中的沉浸式叙事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统一媒介论中观念、符号、语境所构成的三元媒介体系为方法,澄清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叙事本质为文化观念的传承与文化符号的传播。其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之下,实现“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结果自然与文化遗产在赛博时空中以数字资产形态存在的“数字孪生”,不仅是中华文化元宇宙建构的基本前提,亦可能将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最终归宿。结论媒介技术的迭代,正在促使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资产迁徙;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促使沉浸式体验、多模态交互、非线性叙事等设计论题再度浮出水面。而诸般现象的背后,实际皆隐含着两条纵横交织的媒介演化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沉浸 虚拟现实 元宇宙 叙事 设计范式
下载PDF
微服务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倪小璐 王旭英 +1 位作者 边俊凯 杨风暴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在复杂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逻辑下,微服务软件架构通过“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理念,实现面向业务的软件开发、运维、测试一体化.文章总结并提出了一种微服务架构的整体设计范式,然后详细分析了微服务编排和组装、分布式事务设计、微服务拆... 在复杂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逻辑下,微服务软件架构通过“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理念,实现面向业务的软件开发、运维、测试一体化.文章总结并提出了一种微服务架构的整体设计范式,然后详细分析了微服务编排和组装、分布式事务设计、微服务拆分设计等关键设计模式,最后以智慧医疗系统中患者挂号场景为例给出了微服务架构设计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架构 微服务架构 设计范式 软件架构
下载PDF
服务设计的缘起及其发展脉络综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萍 《设计》 2021年第21期106-109,共4页
服务设计是个新兴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时代的变革,它的存在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它的价值,构建更合理的服务设计认知及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从营销管理学、服务科学、设计学不同学科视角下梳理了服务设计的发展脉络。从... 服务设计是个新兴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时代的变革,它的存在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它的价值,构建更合理的服务设计认知及理论体系,通过文献研究从营销管理学、服务科学、设计学不同学科视角下梳理了服务设计的发展脉络。从综述上看,服务设计的发展是基于不同学科的阶段性贡献,是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范式,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开启设计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缘起 多学科 发展脉络 设计范式
下载PDF
CIT:一种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范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詹青龙 杨梦佳 郭桂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7,共9页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 当今时代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创新理念深度融合(CIT)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蜕变。通过建立CIT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理念,阐述基本要义和剖析主要特征,从而进行范式设计。CIT智慧学习环境,以环境感知、云端服务、智能工具和CPS为支撑,紧紧围绕学习活动、演化资源和智能空间核心三要素,构筑智学、智睿、智造三目标的智慧学习环境设计范式。该范式把创新和智慧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慧教育的高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学习创新 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 设计范式
下载PDF
面向作战网络的层次化涌现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耀华 王维平 包战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77-2782,共6页
涌现现象不仅导致系统复杂性,同时也是系统自适应演化能力的来源。把涌现引入到系统设计过程,把传统系统工程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与基于涌现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相结合,能够同时满足系统的有序性和涌现性的要求,以整体目标引导下的自组织... 涌现现象不仅导致系统复杂性,同时也是系统自适应演化能力的来源。把涌现引入到系统设计过程,把传统系统工程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与基于涌现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相结合,能够同时满足系统的有序性和涌现性的要求,以整体目标引导下的自组织涌现来构建具有演化能力的复杂系统。军事指挥控制和作战能力生成过程有较严格的上下级层次关系,同时复杂的战场环境又会导致大量难以预测的涌现现象,根据这些特点,建立层次化嵌套OODA网络控制与分层涌现相结合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现工程 设计模式 网络化 自组织 OODA
下载PDF
数据库设计技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博湘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9期237-238,共2页
数据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性能。根据多年数据库设计经验,对数据库设计的一些技巧做了总结,以期为初级数据库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库设计 设计范式 数据库模型
下载PDF
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方法: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7
7
作者 包云岗 常轶松 +11 位作者 韩银和 黄立波 李华伟 梁云 罗国杰 尚笠 唐丹 王颖 解壁伟 喻文健 张科 孙凝晖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145,共15页
现有处理器芯片设计主要使用性能导向的设计方法,基于多步骤反复迭代的EDA技术进行性能-面积-功耗综合优化,导致极高的研发成本、周期及技术门槛.借鉴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思想,以敏捷度(开发周期、开发成本和复杂度)为新的导向指标,在兼顾... 现有处理器芯片设计主要使用性能导向的设计方法,基于多步骤反复迭代的EDA技术进行性能-面积-功耗综合优化,导致极高的研发成本、周期及技术门槛.借鉴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思想,以敏捷度(开发周期、开发成本和复杂度)为新的导向指标,在兼顾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出以面向对象体系结构(object-oriented architecture,OOA)设计范式为基础的处理器敏捷设计方法.OOA设计方法旨在通过设计范式、语言与EDA工具,实现通用处理器CPU和专用处理器XPU体系结构细粒度对象的易分解、易组合和易扩展.详细梳理了OOA各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深入探讨了现有处理器设计方法向OOA设计目标转化存在的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器芯片设计 面向对象体系结构 设计范式 芯片敏捷设计语言 EDA工具
下载PDF
数智时代工业设计知识生产新范式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仕鉴 于慧伶 易珮琦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为重新审视和构建数智时代的设计知识生产理论与实践框架,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方法。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的概念和特征,从对设计知识生产的质性重塑、对设计知识生产流程的系统优化及赋能设计知识生产的战略意义3个维... 为重新审视和构建数智时代的设计知识生产理论与实践框架,提出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方法。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的概念和特征,从对设计知识生产的质性重塑、对设计知识生产流程的系统优化及赋能设计知识生产的战略意义3个维度分析其产业推动范式与作用,形成数智时代工业设计知识生产新范式,并以办公座椅设计为例进行阐述,为促进数智时代工业设计认知和实践范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 知识生产 设计范式
下载PDF
边缘创新设计思维 被引量:1
9
作者 罗仕鉴 张泷予 +2 位作者 吕健 王政南 张德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为探索新的前沿创新设计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提出边缘创新设计思维。通过识别和获取工业设计中的边缘创新思维,将其中的混沌和不确定性转变成确定性,实现小众边缘从破圈到前沿,再到主流的突破。讨论了边缘...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为探索新的前沿创新设计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提出边缘创新设计思维。通过识别和获取工业设计中的边缘创新思维,将其中的混沌和不确定性转变成确定性,实现小众边缘从破圈到前沿,再到主流的突破。讨论了边缘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内涵、特征、衍化过程及关键技术,从设计、商业和技术角度探讨了边缘创新设计的产业推动范式与作用,形成边缘创新设计思维理论体系框架,以推动创新设计思维理论体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边缘创新 设计思维 设计范式
下载PDF
数字技术背景下建筑设计范式演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茜茜 薛滨夏 +1 位作者 李罕哲 王月涛 《新建筑》 2022年第6期92-97,共6页
1960年代以来,在系统科学、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建筑设计方法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设计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其中,数字技术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以设计流程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范式演进与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运用库恩... 1960年代以来,在系统科学、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建筑设计方法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设计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其中,数字技术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以设计流程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范式演进与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通过对建筑设计的观念、方法、工具、产品形式等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一演进历程划分为手工模拟、参数化生成和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在建筑设计的本质层面上研究范式演进与变革的动力、特征和影响,梳理数字化建筑设计的发展脉络,为预测未来的建筑设计范式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范式 设计流程 数字技术 手工模拟 参数化生成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智能家居产品显隐融合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力源 李栋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40-447,共8页
目的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以显隐融合的思路,探索智能家居场景中新交互、新范式的转型方向。方法 以显隐式交互连续体框架为基础,结合显隐式交互的优缺点、可转化性和智能家居产品特征,进行系统整合与综合分析。结果 论证了显隐融合是当... 目的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以显隐融合的思路,探索智能家居场景中新交互、新范式的转型方向。方法 以显隐式交互连续体框架为基础,结合显隐式交互的优缺点、可转化性和智能家居产品特征,进行系统整合与综合分析。结果 论证了显隐融合是当前技术困境下智能家居产品体验升维的关键途径之一,明确了显隐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出三种显隐融合交互设计模式,以及不同交互设计模式中交互方式组合的比例,并提出了进一步融合的设计思路,包含了显隐并置、动态赋权、双向延异,以实现三种交互方式的协调合作。结论 本文提出的智能家居产品显隐融合交互设计模式和思路,回应了当前智能家居产品交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推动智能交互新范式的转向提供了参考方向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产品 显隐融合 交互设计 设计范式
下载PDF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欢欢 孟虎 王朝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 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3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结构、交互方式、功能算法和评估方法七大相关开发技术;进而梳理了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情绪系统和空间移动系统五大功能系统,并进一步依据产业生态层中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适老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范式;最后厘清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在适老化研究发展中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及相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 适老化 老年用品 设计范式
下载PDF
“营境”与“再现”--西方语境中的中国风景园林实践与中西设计范式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伟 李沂蔓 +1 位作者 谢少亮 郭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5,共6页
基于葡萄牙历史环境修复更新项目实践经历,记录了中国团队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端点之一的里斯本市使用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解决西方语境下的设计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中葡双方设计思路和手法的交流与比较,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范式与手法... 基于葡萄牙历史环境修复更新项目实践经历,记录了中国团队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端点之一的里斯本市使用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解决西方语境下的设计问题的探索过程。通过中葡双方设计思路和手法的交流与比较,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范式与手法应用于西方场景中的适应性。中方设计团队在建筑方面以气韵相合为法则,营造了顺应场地气息的整体环境;园林方面以传移模写为法则,构建了"可游可居"的空间结构,营造了基于园居生活的适地情境。实践说明了中国园林在伴随祖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代表,可以极强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为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营境 再现 设计范式 设计手法 中西比较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以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光思 董丽丽 张维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3-86,共4页
针对专业长期以来对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教训和相应改进措施。结合近20年来学科经历的技术发展、课程改革、应用领域等,讨论了影响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几组毕业... 针对专业长期以来对本科生在毕业设计中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课题研究取得的经验、教训和相应改进措施。结合近20年来学科经历的技术发展、课程改革、应用领域等,讨论了影响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几组毕业设计范例选题的意义、设计任务、设计效果和其中潜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以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改进方案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实际科研项目 软件构件技术 设计范例
下载PDF
当代建筑中传统民居类设计实践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昶 万梦琪 王栋 《华中建筑》 2018年第7期62-65,共4页
传统民居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再现"。类设计致力于探索将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多层次、多角度的重新诠释获得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意义。该文以传统... 传统民居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再现"。类设计致力于探索将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多层次、多角度的重新诠释获得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意义。该文以传统民居为原型的当代建筑类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从适应气候条件、结合地理环境和延续历史文脉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民居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创新的类设计方法,解读了当代类设计建筑现象的价值、局限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类设计 设计范式
下载PDF
基于网格系统方法的敦煌石窟雕版印刷经书版面设计研究
16
作者 黎映川 胡洁 +2 位作者 郭美星 付玉龙 王伶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44-253,共10页
目的基于网格系统方法,分析敦煌石窟雕版印刷经书的版面形态,探析其内在的设计范式,为当代设计实践提供方法层面的借鉴,促进敦煌设计思想在实践层面的现代性转换。方法本研究将现存于世的敦煌石窟雕版经书样本置入网格系统,以建构版面... 目的基于网格系统方法,分析敦煌石窟雕版印刷经书的版面形态,探析其内在的设计范式,为当代设计实践提供方法层面的借鉴,促进敦煌设计思想在实践层面的现代性转换。方法本研究将现存于世的敦煌石窟雕版经书样本置入网格系统,以建构版面的网格系统作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网格约束下字体、风格、排版三个纬度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并整理出敦煌石窟雕版印刷经书范式的基本特征。结果通过对样本版面的条分缕析,其范式总结为编排范式、图文范式、字体范式与视觉范式四个主要设计范式,并在实例设计中验证了这些范式的有效性和普适性。结论本研究针对敦煌石窟中的雕版印刷部分进行了深度剖析,梳理了敦煌石窟中唐代至元代用于宗教传播雕版印刷版面设计的演化过程,归纳与总结出基本的设计范式,提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当代设计框架。通过基于设计实践的反馈,推动了敦煌美学观与当代设计的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并为敦煌设计思想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经书 雕版印刷 网格系统 版面设计 设计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西欧服饰时尚发展与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的“革命性”转换
17
作者 杨秋华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革命性”转换的主要外因与内因,以及我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转换的主要途径、特征和相关影响,为中国现代丝绸设计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线索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西欧服饰时尚 外销印花绸 设计范式 “革命性”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50-80年代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的范式特征研究
18
作者 俞颍 龚建培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32-37,41,共7页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主要对象,从图像学、文献学等角度,分析、探讨了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观念、方式的演变过程,设计范式的转换途径及相异模式,同时也阐释了丝绸设计范式发展与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丝绸设计范式的发展与建构提供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80年代 织锦缎 花卉纹样 设计范式 特征转换
下载PDF
新中国早期产品品牌命名和设计范式探究——以烟标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新忠 李克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
新中国早期产品品牌的命名和设计,在政治内容、审美趣味与商业企图之间获得了平衡。构建了易于被大众接受,群众喜闻乐见,紧随时代潮流的命名和设计范式。其中,以烟标最为典型,散发出鲜明的视觉特色和独有魅力,给人们留下诸多的回忆。为... 新中国早期产品品牌的命名和设计,在政治内容、审美趣味与商业企图之间获得了平衡。构建了易于被大众接受,群众喜闻乐见,紧随时代潮流的命名和设计范式。其中,以烟标最为典型,散发出鲜明的视觉特色和独有魅力,给人们留下诸多的回忆。为新中国立国建国、经济建设、航天国防、友好和平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信息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塑造,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也为现代产品品牌的命名和设计提供了早期的范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早期烟标 命名特色 设计范式
下载PDF
论作为设计科学的教育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玉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8,共18页
学界对教育学的归属一直争论不休,科学的元分类结果表明教育学属于设计科学。设计是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设计强调如何可能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科学的设计是通向目标的基本保障——实现合目的性的手段。优秀的教育是优秀的设计,优化... 学界对教育学的归属一直争论不休,科学的元分类结果表明教育学属于设计科学。设计是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设计强调如何可能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科学的设计是通向目标的基本保障——实现合目的性的手段。优秀的教育是优秀的设计,优化设计是事理的实现,事理追求即是行动系统最优化的过程。教育的事理研究追求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系统工程。优秀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家针对教育教学所做的设计创新创造。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会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大批优秀人才提供可能性,"掌握学习"教育模式是科学意义上的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基于哲学理念建构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可复制性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与科学的教育模式存在的差异可能是量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的元分类 教育学 设计科学 设计范式 事理逻辑 教育设计 教育范式 合目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