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oil Microbiotic Crust and Its Influences on Sand-fixing Vegetation in Arid Desert Region 被引量:132
1
作者 李新荣 张景光 +2 位作者 王新平 刘立超 肖洪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9期965-970,共6页
Based on secular fixed_site data in the artificial sand_fixing vegetation district at the southeast fringe of the Tengger Desert, the f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otic crusts and its influences on vegetati... Based on secular fixed_site data in the artificial sand_fixing vegetation district at the southeast fringe of the Tengger Desert, the f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otic crusts and its influences on vegetation dynamics were analyzed. Once sand barrier and artificial vegetation have stabilized the surface of the sifting sand, could form aeolian deposition crust and then evolve into algae_dominated crust. Such processes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physical effects of atmospheric dust and silt deposition on sand surface, sinking and raindrop impact, and soil microorganism activit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ess than 200 mm precipitation, the presence of microbiotic crust changes the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lter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mited precipitation in sand layer and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deep_rooted shrub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otic crust and subsurface soil affects the plant growth and seed rain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the diversity of plant species gradually tend to become saturated and finally affects the vegetation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desert region microbiotic crust sand_fixing vegetation
下载PDF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 被引量:64
2
作者 贾晓红 李新荣 李元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4,共9页
测定了干旱沙区不同年限植被恢复区土壤0-5(包括结皮层)、5-10和10-20cm颗粒组成分布、土壤有机碳(Souk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分布中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变化与土壤SOC和氮含量间的关系,探讨植被恢... 测定了干旱沙区不同年限植被恢复区土壤0-5(包括结皮层)、5-10和10-20cm颗粒组成分布、土壤有机碳(Souk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分布中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变化与土壤SOC和氮含量间的关系,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固存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植被恢复的时间上,也表现在土壤垂直分布上。植被恢复区SOC和氮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土壤极细沙(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的时间和空间变异与SOC和氮有着相似的趋势。而沙粒含量(0.5-0.1mm)则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中极细沙粒(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分别与SOC和氮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沙粒含量(0.5-0.1mm)与SOC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从植被恢复或者荒漠化逆转角度阐明了干旱沙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的土壤保护性碳组分的增加是土壤碳储量汇功能增加的体现。在研究区域,有机碳和全氮因土壤粘粉粒和极细沙而积累的定量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预测,从而为更好地估算荒漠化逆转过程中不同阶段碳汇量提供了依据。而植被恢复中土壤SOC和氮与土壤颗粒间的结论加深了荒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理解,明确了我国广泛在干旱沙区实施区域治理对全球大气CO2汇的贡献。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征土壤肥力特征的SOC和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对植被演变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增强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和植被间的这种相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全氮 规律
下载PDF
黑河流域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冰 赵文智 +1 位作者 常学向 李守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6-722,共7页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异极显著,交互效应也极显著(P<0.0001),表明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具有显著的响应现象。土壤水分的降水脉动响应表现为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激增,在蒸散作用下缓慢减小。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变异规律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反映出荒漠区土壤水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格局。降水使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异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降水脉动 土壤水分 半方差变异函数
原文传递
亚洲中部荒漠区的植物特有属 被引量:40
4
作者 赵一之 朱宗元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21,122,共10页
系统地列出了亚洲中部荒漠区的 13个植物特有属或近特有属———绵刺属、沙冬青属、四合木属、百花蒿属、革苞菊属、河西菊属、喀什菊属、紊蒿属、连蕊芥属、钝基草属、合头藜属、戈壁藜属、霸王属。这些属都是单种属或双种属 ,分类上... 系统地列出了亚洲中部荒漠区的 13个植物特有属或近特有属———绵刺属、沙冬青属、四合木属、百花蒿属、革苞菊属、河西菊属、喀什菊属、紊蒿属、连蕊芥属、钝基草属、合头藜属、戈壁藜属、霸王属。这些属都是单种属或双种属 ,分类上属于孤立的类群 ;演化系统上是既起源古老而又进化的类群 ;生态上都是旱生植物 ,绝大多数是荒漠种 ,其生活型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 ;地理分布上阿拉善荒漠区是其特有属的分布中心 ;起源上是多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荒漠区 植物 特有属 区系地理成分 生活型 类群 起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阿拉善荒漠植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凯 司建华 +3 位作者 王润元 王小平 韩海涛 郭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885,共7页
利用1982—2003年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阿拉善左旗、右旗和额济纳旗气温和降水资料,对阿拉善地区NDVI变化和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82—2003年东部地区(左旗植被指数略有增加,而中部(右旗... 利用1982—2003年NASA 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阿拉善左旗、右旗和额济纳旗气温和降水资料,对阿拉善地区NDVI变化和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82—2003年东部地区(左旗植被指数略有增加,而中部(右旗)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则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东、中、西部表现不同。左旗和额济纳旗多年平均NDVI的月变化和右旗相反。②东部地区升温率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降水表现为东部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稍有增加,而中部地区(右旗)呈缓慢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东、中、西部表现不同。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变化趋势东、中、西部一致,呈单峰型曲线。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降水量与植被指数存在明显的年相关、隔季和当季相关,而西部地区额济纳旗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阿拉善地区NDVI同温度的相关性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被 NDVI变化 气候变化 阿拉善地区
下载PDF
中国沙漠粒度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41
6
作者 宋洁 春喜 +1 位作者 白雪梅 斯琴毕力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7-603,共7页
粒度分析是沉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辨识物源背景、指代沉积环境、推断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60年来,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不断发展,粒度分析在揭示中国主要沙漠的粒度特征、各类沙丘的粒度特征、沙漠化防治和古环境重建等方面... 粒度分析是沉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辨识物源背景、指代沉积环境、推断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60年来,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不断发展,粒度分析在揭示中国主要沙漠的粒度特征、各类沙丘的粒度特征、沙漠化防治和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中国沙漠粒度研究也存在试验方法和参数指代意义不够明晰、沉积环境的系统耦合模型缺乏、沉积物研究的时空延展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时空范围、明确参数指代意义、构建系统耦合模型,并与其他沉积物指标相结合,实现多角度多尺度多维度的沙漠粒度分析研究,使粒度分析在中国沙漠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干旱区 沉积物 粒度分析 综述
原文传递
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一年生植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雪华 李晓兰 +2 位作者 蒋德明 刘志民 于庆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1-856,共6页
1年生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植物特性成为许多植物生态学关键问题研究的最佳试验材料。本文综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策、幼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种子传播和种子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 1年生植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植物特性成为许多植物生态学关键问题研究的最佳试验材料。本文综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策、幼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种子传播和种子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影响1年生植物种群、群落组成和动态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基于1年生植物类群在荒漠植被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功能,有关1年生植物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地区 1年生植物 种子萌发 幼苗 种子库 种群动态
下载PDF
温带荒漠中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丽华 陈亚宁 +1 位作者 赵锐锋 李卫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6-949,共14页
荒漠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深刻认识和量化非生物因子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动CO2通量系统(Li-8100)监测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和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群落... 荒漠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深刻认识和量化非生物因子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动CO2通量系统(Li-8100)监测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和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群落生长季土壤呼吸及温度、土壤含水量等,深入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土壤呼吸具有不对称的日格局,最小值出现在8:00,最大值在12:00~14:00。土壤呼吸的季节格局与气温变化基本同步,最小值在生长季末期(10月),最大值在生长季中期(6~7月)。梭梭、假木贼和盐穗木群落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76、0.52和0.46μmol CO2·m-2·s-1。气温对假木贼(51%)和盐穗木群落(65%)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解释率高于梭梭(35%)。梭梭、假木贼和盐穗木群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逐渐增大,基础呼吸速率(R10)逐渐减小。剔除温度影响后,梭梭、假木贼群落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幂二次方函数关系,盐穗木群落两者关系却明显减弱,未达到显著水平。气温、土壤含水量的二元方程均能解释群落土壤呼吸大部分的时间变异:梭梭群落71%~93%、假木贼群落79%~82%、盐穗木群落70%~80%。人工模拟降水后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降水后10min减小、180min时明显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次衰减的现象。5和2.5mm降水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和其后的递减值高于对照处理,土壤呼吸增加、达到峰值和其后递减过程与5cm土壤温度变化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 土壤含水量 人工降水 荒漠 干旱区
下载PDF
沙漠地区春季的大气浑浊度及沙尘大气对地面辐射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沈志宝 文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0-338,共9页
黑河实验区即是亚洲大气沙尘由我国西部向东输送的必经之地,也是其重要的源地之一。本文利用HEIFE沙漠站1991年的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本区春季的大气浑浊度特征及沙尘大气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春季(3—5月)受沙尘暴... 黑河实验区即是亚洲大气沙尘由我国西部向东输送的必经之地,也是其重要的源地之一。本文利用HEIFE沙漠站1991年的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本区春季的大气浑浊度特征及沙尘大气对地面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春季(3—5月)受沙尘暴天气的影响,本区大气的平均状况明显浑浊。每次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大量沙尘滞留在大气中,约一星期时间大气浑浊度才会恢复到沙尘暴前的天气状况。大气沙尘的尺度分布服从Junge分布,其消光系数很大。明显浑浊的沙尘大气,减少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增大向下的长波辐射,对地面向上的波长辐射,白天减少,夜间增大。其综合结果是:白天减小地面净辐射能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大气浑浊度 地面辐射平衡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被引量:30
10
作者 俄有浩 苏志珠 +7 位作者 王继和 翟新伟 刘虎俊 唐进年 丁峰 张锦春 廖空太 郑庆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综合科学考察 干旱地区 环境变化 地层剖面 羽毛状沙丘 敦煌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宏飞 肖祖炎 +2 位作者 姚海娇 李莉 李原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1-777,共7页
认识沙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是揭示沙漠生态系统生态一水文格局的基础。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的实测数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沙丘不同部位土壤水分随时间具有一致性变化规律... 认识沙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是揭示沙漠生态系统生态一水文格局的基础。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的实测数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树枝状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变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沙丘不同部位土壤水分随时间具有一致性变化规律,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0~1m土层坡顶〉坡中〉坡脚,1~2m土层坡脚〉坡中〉坡顶。②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分层变化特征。春季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最丰富、变化最迅速的时期;0~40cm、40~140cm、14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13.56%、5.35%和0.80%,与不同土层水分来源和消耗以及植物根系分布相对应;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度要大于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度。③植被和地形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作用明显,沙丘坡脚处以及荒漠灌木梭梭根区始终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变异 沙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干旱区
下载PDF
大型光伏电站对共和盆地荒漠区微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殷代英 马鹿 +4 位作者 屈建军 赵素平 余晔 谭立海 肖建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5-21,共7页
[目的]揭示光伏电站内外局地小气候的差异,评估大型光伏电站的布设对共和盆地荒漠区小气候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对照点和光伏电站内观测点观测得到的基本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辐射)和土壤... [目的]揭示光伏电站内外局地小气候的差异,评估大型光伏电站的布设对共和盆地荒漠区小气候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对照点和光伏电站内观测点观测得到的基本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辐射)和土壤温湿度评估大型光伏电站的布设对共和盆地荒漠区小气候的影响。[结果]光伏电站的布设使得共和盆地荒漠区相对湿度增加3.93%,这种影响在较干日和夜间表现的更明显。在布设光伏电站后风向由原来的东北风转为以东风为主,光伏电站的布设使得局地风向更加单一。对于风速而言,在布设光伏电站后大风速出现的比例显著降低。大型光伏电站使得共和盆地荒漠区风速减小了53.92%。大型光伏电站使得共和盆地荒漠区10,20,40cm平均土壤温度分别降低17.20%,16.75%和16.09%,对浅层的影响大于深层。光伏电站对共和盆地荒漠区10cm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其他要素更显著,大型光伏电站使得共和盆地荒漠区10cm平均土壤湿度增加了71.61%。[结论]大型光伏电站使得共和盆地荒漠区的湿度增加;风向变得单一,风速减小;土壤温度降低和土壤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共和盆地 荒漠区 微气候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覆盖下风沙土的入渗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翔 周宏飞 +1 位作者 刘昊 朱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820-5826,共7页
干旱荒漠区广泛分布的生物土壤结皮(BSCs)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BSCs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藓类、地衣和藻等3种类型BSCs覆盖下沙土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与无结皮覆盖的... 干旱荒漠区广泛分布的生物土壤结皮(BSCs)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BSCs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藓类、地衣和藻等3种类型BSCs覆盖下沙土的入渗特征。结果表明:与无结皮覆盖的风沙土对照,3种类型BSCs均显著降低了沙土初渗速率,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覆盖下初渗速率降低幅度依次为36.10%、46.42%、50.39%;藓类结皮、地衣结皮(P<0.05)和藻结皮(P<0.05)均明显降低了沙土稳渗速率,降低幅度依次为16.50%、33.98%和35.92%;3种类型BSCs均限制了湿润锋在沙土的推进过程,表现为: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的渗漏时间分别为裸沙对照的2.13、3.04和2.98倍;各类型BSCs均减小了沙土累积入渗量,阻碍了沙土水分入渗,与裸沙对照相比,藓类结皮、地衣结皮、藻结皮的1 h累积入渗量分别降低16.10%、28.56%和26.56%。在实验条件下,Kostiakov模型最适用于模拟不同类型BSCs覆盖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Horton模型模拟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干旱荒漠区 风沙土 水分入渗 湿润锋
下载PDF
重新被“激活”的土壤无机碳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彦 王玉刚 唐立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5-849,共5页
荒漠区植被稀疏、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一直被忽略。但2006年前后,若干研究显示干旱荒漠区具有潜在的碳汇功能,一直被认为是死碳的土壤无机碳开始受到关注,长期被忽视的干旱荒漠区无机碳碳循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后... 荒漠区植被稀疏、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一直被忽略。但2006年前后,若干研究显示干旱荒漠区具有潜在的碳汇功能,一直被认为是死碳的土壤无机碳开始受到关注,长期被忽视的干旱荒漠区无机碳碳循环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续的研究显示,土壤中的溶解性无机碳并非来自土壤本身的碳酸盐,而是来自土壤空气或大气,是现代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温度的变化改变了CO2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催生出一个日出夜进的"无机呼吸"过程。这个"无机呼吸"过程在广义干旱、盐碱土区普遍存在;在土壤生物过程微弱的荒漠区,可以主导地-气界面的碳交换。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溶解性无机碳的淋洗,更可以直接形成储存于地下咸水层的无机碳汇。总之,在生命过程微弱的干旱荒漠区,无机碳过程可以主导地-气界面碳交换与碳汇的形成:尽管这里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土壤碳酸盐,而是土壤中的溶解性无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CO2负通量 溶解性无机碳 “无机呼吸” 盐碱土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荒漠地区2种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 被引量:25
15
作者 程军回 张元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39,共8页
水分胁迫是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生长阶段荒漠植物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对精确估算地下有机碳存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的水分梯度,选... 水分胁迫是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水分胁迫下,不同生长阶段荒漠植物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对精确估算地下有机碳存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对照、中度和重度胁迫的水分梯度,选取荒漠地区2种草本植物涩荠(Malcolmia africana)和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分析其生物量在地上-地下的分配比例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水分胁迫存在与否,总生物量累积均符合Sigmoidal生长模型;水分胁迫对植株早期发育阶段总生物量的累积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减少了发育后期总生物量的累积;植株每生长10 d,涩荠和角果藜叶片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减少8.9%~10.6%和3.1%~3.4%。几乎等同于茎所增加的比例。水分胁迫使得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但总生物量的累积仍以地上部分为主;根冠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呈4个渐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根冠比 荒漠地区 涩荠(Malcolmia africana) 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原文传递
西北荒漠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骥 李新荣 +1 位作者 李俊祯 张景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首次报道了我国沙区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沙冬青、四合木、半日花等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且大多具有复杂精细的表面纹饰。
关键词 种子 珍稀濒危植物 微形态特征 沙冬青 荒漠区 沙区 扫描电镜观察 表面纹饰 四合木 多样性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肖塘地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清 缪启龙 +3 位作者 张瑞军 艾力·买买提明 刘新春 霍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梯度自动站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域中性条件下粗糙度范围是1.00×10^-11~1.65×10m,平均粗糙度为6.05×10^-5m,接近沙粒粒径的1/30,与平坦沙面粗糙度...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肖塘地区梯度自动站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该区域中性条件下粗糙度范围是1.00×10^-11~1.65×10m,平均粗糙度为6.05×10^-5m,接近沙粒粒径的1/30,与平坦沙面粗糙度相似。摩擦速度的范围是0.14~2.33m·s^-1平均值1.24m·s^-1粗糙度随下垫面性.质变化明显,与稳定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摩擦速度随粗糙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肖塘 粗糙度 摩擦速度
下载PD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the middle stream of Heihe River,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8
18
作者 LiWen ZHAO WenZhi Z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529-539,共11页
As a main component in water balance, evapotranspi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water saving and irrigation-measure making, especially in arid or semiarid regions. Although studi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been ... As a main component in water balance, evapotranspi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water saving and irrigation-measure making, especially in arid or semiarid regions. Although studi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a long time, studies concentrated o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are very limited. On the basis of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other parameters(e.g. leaf area index(LAI)) of a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the middle stream of Heihe River from 2005 to 2011, this paper calculated both reference(ET0)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c) using FAO56 Penman-Monteith and Penman-Monteith models, respectively. In combination with pan evaporation(Ep) measured by E601 pan evaporator, four aspects were analyzed:(1) ET0 was firstly verified by Ep;(2) Characteristics of ET0 and ETc were compared, whil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lso analyzed;(3) Since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often unavailable for estimating ET0 through FAO56 Penman-Monteith model in this region, pan evaporation coefficient(Kp) is very important when using observed Ep to predict ET0.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an empirical formula of Kp was put forward for this region;(4) Crop coefficient(Kc), an important index to reflect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mean annual values of ET0 and ETc were 840 and 221 mm, respectively. On the daily bases, ET0 and ETc were 2.3 and 0.6 mm/d,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tendency of ET0 and ETc was very similar, but their amplitude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among ET0 and ETc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nd leaf area index. The calculated Kc was about 0.25 and showed little variation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dicating that available water(e.g. precipitation and irrigation) of about 221 mm/a was required to keep the water balanc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provide a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vapotranspiration for a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the middle stream of H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TRANSPIRATION pan evaporation water requirement arid regio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下载PDF
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格局及其脉动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冰 常学向 李守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194-5199,共6页
利用1967—2008年日降水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格局及其脉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为113.3mm,年际变化27.93%,降水呈平稳下降趋势。小降水事件(≤5mm)为主,年际变化较小。大降水事件(≥10mm)频率较低,但年际变化及... 利用1967—2008年日降水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格局及其脉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为113.3mm,年际变化27.93%,降水呈平稳下降趋势。小降水事件(≤5mm)为主,年际变化较小。大降水事件(≥10mm)频率较低,但年际变化及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日期以≤5mmd-1为主,≥10mmd-1变异较大。<10d间隔期所占比率最大,频率基本稳定(CV=18.29%),而>10d间隔期变异较大(CV=27.21%)。年降水量与降水事件、降水期、<10d间隔期以及总降水间隔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5mm降水总量变异系数为24.57%,接近年降水量(27.93%),>10mm变异系数为76.68%,表明大降水事件在不同年份的差异是降水总量和降水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区 降水脉动 降水事件 降水日期 降水间隔期
下载PDF
影响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环境因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程军回 张元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旱荒漠区都有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与年降水、凝结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趋势;温度对生...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在干旱和荒漠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干旱荒漠区都有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与年降水、凝结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趋势;温度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因组成生物土壤结皮的物种而异。小尺度范围内,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受土壤类型、质地和养分的限制;维管植物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影响,暂没有一致的结论。适度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生态功能无明显影响,但高强度干扰导致生物土壤结皮结构、功能和分布的退化与减少。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分布变化、不同区域生物土壤结皮分布和演替的差异机理以及受损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功能,将成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分布适应 环境因子 干旱荒漠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