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创面深度对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郑礼 袁克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补液治疗 创面深度
下载PDF
类金刚石涂层对医用刨刀性能提升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赵勇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类金刚石(DLC)涂层对医用刨刀刨削性能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医用刨刀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技术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DLC涂层处理医用刨刀,对照组采用钝化处理医用刨刀,在离体动物组织(新鲜猪瘦肉)上进行对比实验。记录... 目的探究类金刚石(DLC)涂层对医用刨刀刨削性能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医用刨刀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技术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DLC涂层处理医用刨刀,对照组采用钝化处理医用刨刀,在离体动物组织(新鲜猪瘦肉)上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并比较两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刨削深度、创面整洁度和组织热损伤程度。结果在单向转(3000、4500、6000 r/min)、往复转(3000 r/min、0.5 Hz,4500 r/min、2.5 Hz,6000 r/min、4 Hz)工作模式下,实验组刨削深度、创面整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工作模式下,两组均未见组织热损伤。结论DLC涂层可以提高医用刨刀刨削效率,改善创面整洁度,显著提高刨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刨刀 DLC涂层 对比实验 刨削深度 创面整洁度
下载PDF
烫伤后血浆及水泡液中白细胞介素-6、硫酸乙酰肝素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 董言斌 +2 位作者 刘岳鹏 陈兆永 何学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烫伤后血浆及水泡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硫酸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的变化,探究二者与烫伤创面深度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烫伤深度,把39例烫伤病人分为浅Ⅱ度组和深Ⅱ度组,共纳入研究中水泡液样本为浅Ⅱ度23例和深Ⅱ... 目的:分析烫伤后血浆及水泡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硫酸乙酰肝素酶(HPSE)水平的变化,探究二者与烫伤创面深度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烫伤深度,把39例烫伤病人分为浅Ⅱ度组和深Ⅱ度组,共纳入研究中水泡液样本为浅Ⅱ度23例和深Ⅱ度21例,血浆样本为浅Ⅱ度18例和深Ⅱ度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烫伤病人第1、3、5天血浆及水泡液中IL-6、HPSE水平。结果:烫伤病人水泡液中IL-6、HPSE水平明显高于血浆中(P<0.01)。深Ⅱ度烫伤病人水泡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浅Ⅱ度烫伤病人(P<0.01),而HPSE水平低于深Ⅱ度烫伤病人(P<0.05~P<0.01)。结论:烫伤早期水泡中IL-6水平与烫伤深度及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烫伤程度越深,IL-6水平越高。烫伤早期水泡液中HPSE水平与创面愈合时间负相关。HPSE水平越高,提示创面后期愈合越好,所需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水泡液 白细胞介素-6 硫酸乙酰肝素酶 烫伤深度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严重烧伤创面深度对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朝晖 徐国士 +3 位作者 邱明昕 王野 周晓力 朱志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不同的创面深度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63例烧伤面积大于50%、年龄大于14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6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观察其浅Ⅱ度、...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不同的创面深度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晶、胶体补液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63例烧伤面积大于50%、年龄大于14岁、伤后到入院时间少于6h并且平稳度过休克期的烧伤患者。观察其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X1、X2、X3)及伤后第1天、第2天的晶体、胶体量。通过数值转换计算出创面因素Y(K×烧伤面积)=(晶体+胶体)/体重,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及创面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经方程转换得到浅Ⅱ度、深Ⅱ度、Ⅲ度面积和体重与补液量的关系。结果自变量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与因变量创面因素Y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第1天为Y=1.370×X1+1.682×X2+1.851×X3;第2天为Y=0.810×X1+0.817×X2+1.184×X3。且总的回归方程及各个自变量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传统的烧伤补液公式应增加烧伤深度因素参数,第1天晶体与胶体补液量(mL)为(1.4×浅Ⅱ度面积+1.7×深Ⅱ度面积+1.9×Ⅲ度烧伤面积)×体重;第2天为(0.8×浅Ⅱ度面积+0.8×深Ⅱ度面积+1.2×Ⅲ度烧伤面积)×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烧伤深度 烧伤补液公式 休克期
原文传递
应用微型机器人装置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Dorfer C Minchev G +6 位作者 Czech T Stefanits H Feucht M Pataraia E Baumgartner C Kronreif G Wolfsberger S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精确度 深度电极 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