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被引量:99
1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30,共12页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 -潟湖潮坪、潮道 -潟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 ,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 ,形成以潮道 -潟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 ,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 ;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 ,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 ,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 ,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 ,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 ;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 ,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 ,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 ,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地区 晚古生代 沉积体系 裂陷海湾 陆表海 内陆坳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0
2
作者 朱筱敏 王贵文 谢庆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1,共7页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志留系可以划分成 2个沉积层序 ,又可分为 3个沉积体系 :(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志留系可以划分成 2个沉积层序 ,又可分为 3个沉积体系 :(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积体系 ;(2 )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砂泥岩不等厚间互的滨外陆棚和斜坡沉积体系 ;(3)具平缓地势缺乏障壁岛的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这些沉积体系的岩性序列、沉积构造及粒度概率等沉积特征 ,建立了研究区碎屑海岸和碎屑潮坪沉积模式 ,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满加尔坳陷草 1井区为盆地的沉积中心。根据该区沉积相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 ,探明了塔北南斜坡滨岸砂岩和塔中北斜坡砂坪砂岩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沉积体系 分布特征 沉积相分布 沉积模式 石油地质
下载PDF
陕北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雷 梅志超 熊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3-88,共6页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陆源碎屑岩系。依据野外剖面和井下资料 ,本文对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共划分出 4个三级层序 ,其中一个属于湖相层序 ,另外 3个为冲积层序。每个层序包括 3个...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以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为主的陆源碎屑岩系。依据野外剖面和井下资料 ,本文对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共划分出 4个三级层序 ,其中一个属于湖相层序 ,另外 3个为冲积层序。每个层序包括 3个体系域 ,它们分别是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每个体系域由不同的相组合构成 ,呈现不同的堆砌样式。湖相层序和冲积层序的层序界面和层序内部单元的构成特征均不相同。由于河流冲刷在陆相地层中普遍发育 ,以冲刷面为层序界面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如砂体厚度的展布和相的构成等 ,而且纵向的比较也很重要 ,纵向的相变是划分陆相层序的一个重要标志。最大洪泛面和水进面在冲积地层中较难确定 ,往往以一套地层的出现为标志 ,而不是某个单层为代表。在陕北地区延长组陆相层序地层中 ,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陕北地区陆相层序对盆地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 :①层序控制了生储盖的组合 ;②层序控制着储层的展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延长组 层序地层 含油气性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纪沉积体系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玉卿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8,共8页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层系 ,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 -海退沉积旋回 ,形成了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海相、陆相及过渡相并存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根据典型剖面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 ,识别出 4类沉积体系 ,即陆地沉积体系、混合沉积...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层系 ,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 -海退沉积旋回 ,形成了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海相、陆相及过渡相并存的沉积古地理格局。根据典型剖面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研究 ,识别出 4类沉积体系 ,即陆地沉积体系、混合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斜坡盆地沉积体系。总结出 4类基本的沉积体系组合 ,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运动是控制沉积体系变化及其空间展布的决定因素。最后对成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认为二叠系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其中以碳酸盐台地体系 -斜坡盆地体系组合和混合沉积体系 -斜坡盆地体系组合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二叠纪 沉积体系 成油气条件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构造-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45
5
作者 葛家旺 朱筱敏 +3 位作者 张向涛 雷永昌 牛子铖 黎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22,共15页
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一直是国内外陆相断陷湖盆的研究热点,也是制约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基础地质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和沉积盆地充填过程及其关系... 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的耦合关系一直是国内外陆相断陷湖盆的研究热点,也是制约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基础地质问题.本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和沉积盆地充填过程及其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该地区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演化模式.依据不整合面以及相对整合界面,断层位移和地层厚度特征,将陆丰凹陷文昌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WSQ1,WSQ2,WSQ3,WSQ4和WSQ5),对应于湖盆初始断陷早期(WSQ1)、初始断陷晚期(WSQ2)、强烈断陷(WSQ3)和弱断陷(WSQ4,WSQ5)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响应于边界断层"微弱—弱—强—弱"的活动过程,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沉积体系从混杂堆积的冲积环境,演变为大面积的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达200km2)和浅湖沉积,和广泛的深湖泥岩及浊积扇沉积组合,最后盆地过补偿沉积长距离轴向供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推进距离可达18km).而陆丰凹陷北部地区整体构造沉降弱,断层位移量普遍小于100m,文昌组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源扇三角洲和浅湖沉积组合为特征,不发育厚层深湖沉积层序.研究结果表明:裂谷盆地的断层幕式或阶段性运动,是控制沉积充填垂向上旋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同构造阶段边界断层活动的强弱,是造成陆丰凹陷南、北地区层序和沉积发育样式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陆相断陷湖盆构造-沉积研究和烃源岩预测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发育厚层深水层序的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初始断陷晚期沉积的大型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上覆厚层优质烃源岩,是油气储集的有利相带;强烈断陷阶段发育的滑塌浊积扇,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是未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断层活动差异 沉积体系 文昌组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从层序地层学到地震沉积学--全国第5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32
6
作者 吴因业 顾家裕 +1 位作者 施和生 侯宇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20,226,共5页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的几种常用技术。2)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在非构造圈闭精细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用于预测与层序及体系域演化密切相关的油气藏。3)在湖盆沉积中,发现了与强制海退体系域相似的强制湖退体系域。4)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加强。5)高频层序地层学、天文地层学及其古海洋事件—生物礁储层形成演化相关关系研究的成果对于油气勘探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体系域 岩性油气藏 非构造圈闭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山东省煤炭资源与赋煤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增奇 梁吉坡 +5 位作者 李增学 张义江 孙斌 程伟 冯婷婷 陈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51-2362,共12页
山东煤炭资源丰富,已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12.3亿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74.1亿吨。其中,基础储量占保有量的2/5,可采、预可采储量占保有量的1/5。煤类以烟煤为主,褐煤、无烟煤以及炼焦用煤、天然焦较少。山东煤炭可采储量偏低,炼焦用煤... 山东煤炭资源丰富,已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12.3亿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74.1亿吨。其中,基础储量占保有量的2/5,可采、预可采储量占保有量的1/5。煤类以烟煤为主,褐煤、无烟煤以及炼焦用煤、天然焦较少。山东煤炭可采储量偏低,炼焦用煤储量更少。山东省是产煤大省和消费大省,年产量1.5亿吨左右,居全国第七位,调入2.5亿吨;年消费量3.9亿吨左右,占全国1/10。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吨,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3.2%;消费量35.1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2%。在一定时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形势下,已设立的煤炭勘查及后续采矿工作仍需推进。山东聚煤期有石炭—二叠纪、中侏罗世坊子期、古近纪五图期三个时期,石炭—二叠纪是最重要的聚煤期。太原组在潟湖及潮汐三角洲远端的部位形成的煤层也较好,局部达可采厚度;山西组河控浅水三角洲在大面积范围内迅速发展,形成了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的主采煤层;坊子组及李家崖组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水域扩张—盆地萎缩早期,煤聚积由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向盆缘方向扩展。随着聚煤期后发生的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等一系列构造运动,煤层赋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和影响。研究发现,山东及邻区的赋煤构造总体上表现为"掀斜式构造,北断南超",呈"凹凸相间"的构造样式;其赋煤规律是:具有经济意义的煤层通常赋存在"隆起中的凹陷,凸起的边缘、潜凹陷中的地垒、潜凸起中的地堑";创建的覆盖区的找煤模式是"凹中找垒,凸中找堑",鲁中隆起则是断陷盆地,局部在断块凸起的边缘。根据赋煤规律研究成果,新发现了单县煤田和曹县煤田。在此基础上又给出了山东今后的找煤靶区预测,在菏泽及其南北邻区的河南省、聊城、济南、济宁、德州及邻区的河北省以及鲁中的部分地区,优选了6个找煤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聚煤期 沉积体系 赋煤规律 凹中找垒 凸中找堑 找煤靶区 山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物源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仁超 韩作振 +1 位作者 樊爱萍 李文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探索沉积体系和天然气储层的分布规律,从盆地周缘古陆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地球化学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探索沉积体系和天然气储层的分布规律,从盆地周缘古陆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进行了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物源分别来自北东、北西和南部三个方向,即阴山古陆东部的太仆寺旗-集宁地区、阴山古陆中部的渣尔泰山-乌拉山地区及东秦岭古陆。沉积体系的分布受源区控制,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坪桥-安塞地区、绥德-清涧-子长-延长-延安地区及富县-宜川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二叠系 碎屑岩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肖建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0,共3页
以露头和测井资料为基础 ,建立了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和 2 4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 /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干盐湖、泻湖 -海湾、半深湖浊流 -重力流等... 以露头和测井资料为基础 ,建立了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和 2 4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 /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干盐湖、泻湖 -海湾、半深湖浊流 -重力流等多种沉积体系。通过层序 -体系域对比 ,将区内的三级层序划分为 6种沉积构成类型 ,总结了每种类型在前陆盆地中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古近系 库车坳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文昌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锋 朱筱敏 +2 位作者 葛家旺 黎明 吴陈冰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7,94,共12页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原理为依据,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三维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认为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了湖盆从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弱裂陷→热坳陷的完整沉积充填与演化过程。在研究区识别出波状、亚平行或乱岗状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充填地震相,帚状或楔形前积反射地震相,斜交型或S型前积反射地震相和低幅丘形地震相,它们在垂向上具有关联性。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与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受控于湖盆演化的各个阶段,沉积体系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SQ2层序内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陆丰南地区勘探的有利相带,SQ3和SQ4层序内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砂体均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文昌组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景彦 陈志勇 +1 位作者 林畅松 吴志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古新统明月峰组是丽水西次凹中重要的含油气层段 ,其浅海—三角洲相沉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超、削截、下切 ,界面底部的下切水道在测井曲线上具块状、箱型等特征性的反映。依据初始海泛面、最大海... 古新统明月峰组是丽水西次凹中重要的含油气层段 ,其浅海—三角洲相沉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超、削截、下切 ,界面底部的下切水道在测井曲线上具块状、箱型等特征性的反映。依据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和高位域晚期存在的明显海退界面 ,三级层序内可划分出低水位、海侵、高水位和下降体系域四部分。层序界面和主要的海侵、海退面均得到了古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佐证。通过对上述 4个体系域平面编图 ,揭示了不同时期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演化。低位—海侵期发育下切谷、滨岸碎屑—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前缘—远端浊积砂体 ,前者分布在盆地西缘斜坡带 ,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 ;后者发育于盆地中部的东缘陡坡带 ,物源由东向西推进。高位域和下降体系域以发育大型高角度进积的三角洲前缘砂为特征 ,高位域三角洲分布在盆地西侧 ,且南部比北部发育 ;下降域盆地沉积范围明显缩小 ,三角洲主要集中在盆地西侧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层 层序地层学 地震剖面 沉积学
下载PDF
新疆库车坳陷古近系苏维依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景彦 丁孝忠 +2 位作者 邱以钢 刘俊 纪云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古近系苏维依组沉积期为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碎屑岩建造。库车坳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苏维依组野外大面积连续出露,为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探讨提...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古近系苏维依组沉积期为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碎屑岩建造。库车坳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苏维依组野外大面积连续出露,为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和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探讨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相对易于追踪对比的水进期稳定泥岩为界,在苏维依组2个三级层序中进一步划分出10个四级层序和数十个五级层序。四级层序中发育有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下切水道、曲流砂坝、干盐湖等沉积。其中四级层序Pss1和Pss6中的曲流河道砂坝、下切谷充填和四级层序Pss3,Pss5,Pss8中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砂体构成区内的主力储层,与上覆的浅湖泥或干盐湖膏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四级层序地球化学特征和准层序的叠置样式表明,高精度层序发育是构造沉降背景下气候作用、湖平面波动和沉积物源供给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因素和沉积物源供给起了决定性作用。干旱和潮湿气候影响了湖平面波动,控制着层序充填和准层序叠置形式;逆冲带近端、远端与盆地中部沉积物源供给不同,决定了盆地内不同部位的层序发育样式和准层序的叠置形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主控因素 苏维依组 库车坳陷
下载PDF
中伊朗盆地卡尚地区库姆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来亮 徐国强 曹忠祥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7,共6页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岩相、沉积旋回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建立中伊朗盆地库姆组的层序地层系统、框架模式及沉积体系,岩性地层单元与沉积层序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库姆组沉积于一个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影响而与波斯湾间歇性相通的弧后大陆边缘海盆地,是一顶底面以不整合界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超层序组),其内部发育3个3级层序。依据库姆组沉积时的盆地形态和沉积环境分析将盆地分为岛弧、台地、斜坡、盆地4个次级构造-沉积单元。盆地南缘为障壁岛,由于陆源碎屑少,南带及中带沉积碳酸盐岩为主;而北东缘为陆地,陆源(火山)碎屑供应充分,发育扇、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岛弧带则沉积碳酸盐岩夹火山碎屑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区域构造 构造层序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层序划分与沉积体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洪亮 邓宏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9-53,共5页
根据地层基准面原理 ,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Es33—Es32层段的地层划分出 4个中期地层旋回 (层序 ) :MSC1,MSC2 ,MSC3,MSC4。其中大致发育 2种类型的层序 ,即陆源碎屑岩层序和膏盐岩层序。陆源碎屑岩层序多形... 根据地层基准面原理 ,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研究区Es33—Es32层段的地层划分出 4个中期地层旋回 (层序 ) :MSC1,MSC2 ,MSC3,MSC4。其中大致发育 2种类型的层序 ,即陆源碎屑岩层序和膏盐岩层序。陆源碎屑岩层序多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 ,以发育泥质岩夹浊积砂体、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为主 ;膏盐岩层序多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 ,以发育厚层的盐岩、膏盐岩、膏岩、泥膏岩、膏泥岩夹浊积席状砂为特征。识别出 3种类型的沉积体系 :较深水湖 -浊积扇、较深水盐湖、浅湖 -三角洲体系 ,并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各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储、盖条件后认为 ,在垂向上 ,MSC2上升半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 ;在平面上 ,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洼陷东、西两侧断层下降盘的浊积砂体 ,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浊积水道及浊积席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层序划分 沉积体系 地层层序 沉积旋回 膏盐岩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78-2187,共10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区域,其剩余资源潜力较大。根据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利勘探区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发育3套主力烃源岩、6种沉积体系,发育4类储层及多个高孔隙带,经历5...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区域,其剩余资源潜力较大。根据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利勘探区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发育3套主力烃源岩、6种沉积体系,发育4类储层及多个高孔隙带,经历5期构造运动,形成6次沉积间断,在垂向上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为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其发育的岩性-地层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及不同级次湖泛面上下分布,平面上围绕生油洼槽分布,不同的构造带上岩性-地层油藏类型特征不同。经钻探新发现3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沉积体系 岩性-地层油藏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龙川江盆地上第三系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泽轩 姚毅锋 +1 位作者 陈勇 李国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6-293,298,共9页
龙川江盆地是造山带内部发育的新生代小型山间断陷盆地。本文结合该盆地晚新世构造、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 ,对盆地盖层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 ,建立了龙川江盆地晚新世沉积模式 ,认为晚新世早期断陷带内快速堆积 ... 龙川江盆地是造山带内部发育的新生代小型山间断陷盆地。本文结合该盆地晚新世构造、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 ,对盆地盖层芒棒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 ,建立了龙川江盆地晚新世沉积模式 ,认为晚新世早期断陷带内快速堆积 ,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为特征 ,中、晚期冲积扇快速入湖 ,由此而形成冲积扇 扇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组合 ;提出了龙川江盆地芒棒组层序的形成受多期构造活动控制的观点 ,并建立了 3个构造层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构造层序 体系域 芒棒组 龙川江盆地
下载PDF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春乾 刘继庆 王瑶培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1-26,31,共7页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 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沉积体系 基本层序 扇地质体 地层剖面 西秦岭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and its control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Junggar Basin 被引量:10
18
作者 JI YouLiang ZHOU Yong +3 位作者 KUANG Jun WAN Lu ZHANG Rui LU ChunH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818-831,共14页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is a large-scale uplift stretching across the Junggar Basin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the initial forming stage (J1), the intense dev...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is a large-scale uplift stretching across the Junggar Basin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the initial forming stage (J1), the intense development stage (J2+3), the waning and burial stage (K-E), and the tilting and extinction stage (N-Q). The most intense period of activities is the Middle Jurassic. Dur-ing the Early Jurassic,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structure was a low amplitude uplift. Because of the subsequent strong uplifting during Middle-Late Jurassic, the M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were erod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of the basin changed, and the paleo-uplift separated the northern depositional systems from those in the south side. As a result, the basin tectonics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 During Early Jurassic, while the paleo-uplift was low, its controlling effect on depositional systems was limited and sediments coming from the northwest could reach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basin. With the strong uplifting of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structure during Middle-Late Jurassic,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west provenance could only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graben of the paleo-uplift. The intense erosion of the Middle-Upper Jurassic also changed the former sedimentary center of the basin into a source area, supplying sediments for grabens on both sides of the paleo-uplift. In the Cretaceous, regional subsidence caused the paleo-uplift to be buried again and subsequently sediments accumulated on top of it. The depositional facies are dominated by fluvial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shallow lacustrine to deltaic in the Late Cretaceous. In the history of the long-lasting development of this paleo-uplift, large-scale erosions of the paleohigh not only provided sufficient sediments to the center of the Junggar Basin, but also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subtle traps such as lithologic and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epositional systems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2 位作者 苗建宇 张小莉 庞军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1-606,共6页
为了提高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精度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瓦尔特相律为指导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的三元分析法 ,综合构造—地层分析 ,在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共识别出湖底扇、滨浅湖砂坝—风暴、低位盐湖、三角... 为了提高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精度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瓦尔特相律为指导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的三元分析法 ,综合构造—地层分析 ,在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共识别出湖底扇、滨浅湖砂坝—风暴、低位盐湖、三角洲、深湖—半深湖等五种沉积体系 ,分析了主要储层发育期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特征 ,探讨了层序地层体制下沙三段的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层发育规律 ,指出环洼带东部及北部水下河道与坡折带的交汇处是储层的主要发育地带 ,其沉积体系主要为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卫环洼带 沉积体系 湖底扇 储层发育规律 坡折带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赫 李军辉 金镇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9-1093,共15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其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成藏特征的研究表明,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可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其岩性—地层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成藏特征的研究表明,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可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及不同级次湖泛面上下分布,平面上围绕生油洼槽分布,不同的构造带上,发育的岩性一地层油藏类型特征不同。研究认为,有效烃源岩、有利的沉积相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断裂坡折与砂体的匹配关系是控制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因素,根据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经钻探新发现了3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岩性一地层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沉积体系 岩性-地层油藏 成藏特征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