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松科1井晚白垩世沉积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冯子辉 霍秋立 +2 位作者 王雪 方伟 宋之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陆相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演化及有机质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一般大于2%,...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陆相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演化及有机质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一般大于2%,平均为3.21%,发育优质烃源岩,其次在青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二段中也均发育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的源岩层。纵向上泥岩有机质丰度显示出从高向低的9个韵律性变化,反映了湖相沉积过程中气候与水体环境、生物发育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周期性变化。青一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较高的甾烷含量反映以藻类输入为主,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及甲藻甾烷的存在反映该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和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可能与海侵有关。青二、三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伽马蜡烷和Pr/Ph等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水体呈现振荡变化,有机质受陆源影响加大。姚家组有机质类型变化大,一部分为Ⅰ—Ⅱ1型,另一部分则Ⅱ2—Ⅲ型,较高丰度的泥岩通常具有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沉积环境波动较大。嫩江组一、二段泥岩主要以Ⅰ型和Ⅱ型为主,4-甲基甾烷的存在反映具有沟鞭藻的贡献,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反映水体有盐度分层。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反映青二、三段中部泥岩开始进入成熟,源岩开始大量生油的深度在15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有机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S_2-TOC相关图进行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曾花森 霍秋立 +2 位作者 张晓畅 鄢仁勤 姜淑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4-579,共6页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评价烃源岩的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矿物基质的吸附或"死碳"的影响,有机质类型的"范氏图解"往往夸大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非均质性。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不同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烃源...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评价烃源岩的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矿物基质的吸附或"死碳"的影响,有机质类型的"范氏图解"往往夸大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非均质性。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不同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说明尽管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但其有效源岩类型(区别于应用范氏图划分的有机质类型)是一致的。这些烃源岩的岩石裂解烃(S2)与有机质丰度(TOC)的相关系数很高,与生烃动力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应用S2-TOC相关图划分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烃源岩的有效源岩类型,S2-TOC相关图是评价烃源岩有效源岩类型的有效手段。过去岩石热解数据用于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主要指标是tmax,tmax对于偏Ⅱ/Ⅲ型的烃源岩比较适用,而对于Ⅰ型烃源岩,由于生油窗内变化不明显,tmax不能完全反映有机质的成熟过程;而且tmax也受运移油等其他因素影响。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的S2-TOC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S2-TOC的回归斜率和TOC逐渐减小;利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建立的S2-TOC图可用于评价烃源岩的成熟度。松辽盆地不同沉积相中烃源岩的S2-TOC相关图的特征表明,只要有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各沉积相下均可发育优质的烃源岩;S2-TOC相关图可以反映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类型 S2-TOC图解 沉积环境 范氏图解 有效源岩类型
下载PDF
飘移控制喷雾施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范小博 邓巍 吴桂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农药雾滴飘移是造成药液流失、环境污染、病害防治效果低的重要原因。非目标的雾滴飘失导致了水土污染,人畜中毒,环境恶化等大量问题。为了增强作物种植中施药喷雾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高化学农药的使用效率,节省农民的种植成本,减轻... 农药雾滴飘移是造成药液流失、环境污染、病害防治效果低的重要原因。非目标的雾滴飘失导致了水土污染,人畜中毒,环境恶化等大量问题。为了增强作物种植中施药喷雾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提高化学农药的使用效率,节省农民的种植成本,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伤害,针对喷雾过程中现存的大量问题,结合了目前国内农药的使用现状及相关飘移控制技术的发展,通过对辅助式喷雾、低量低压喷雾、变量喷雾、静电喷雾、抗飘移喷头和农药改善配方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防飘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合,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缓解农药污染的防飘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飘移 沉积 农药防治 飘移控制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代长 蒋新 +2 位作者 卞永荣 徐仁扣 贺纪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阐述了酸沉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指出由于矿质燃料的燃烧、人为排放SO_2和NO_x导致气溶胶和云雨逐渐酸化。当森林暴露在高浓度SO_2和NO_x下时森林会衰退,表现为叶片发黄和落叶甚至死亡,土壤持续酸化导致盐基离... 阐述了酸沉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指出由于矿质燃料的燃烧、人为排放SO_2和NO_x导致气溶胶和云雨逐渐酸化。当森林暴露在高浓度SO_2和NO_x下时森林会衰退,表现为叶片发黄和落叶甚至死亡,土壤持续酸化导致盐基离子淋失和土壤溶液中铝离子富集是森林衰退的主要机制,土壤养分亏缺也是森林衰退的主要原因。在酸沉降敏感地区水体酸化和铝离子富集造成湖泊和河流严重酸化及鱼类大量损失。酸沉降与气态污染对水生与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大面积损害,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生态环境 人类健康 控制 成因 酸雨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组层序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宗全 郑荣才 熊应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分析早侏罗世大安寨期四川盆地的环境特征 ,建立了大安寨期湖盆层序的理论模型 ,并对大安寨组实际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探讨 ,进而对层序单元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实际层序与理论模型对比后发现 ,二者间的符合度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通过分析早侏罗世大安寨期四川盆地的环境特征 ,建立了大安寨期湖盆层序的理论模型 ,并对大安寨组实际沉积层序特征进行了探讨 ,进而对层序单元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实际层序与理论模型对比后发现 ,二者间的符合度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运用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关系对坳陷湖盆进行层序分析是完全可行的 ,理论与实际吻合度高 ;②构造沉降是大安寨期湖盆层序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控制因素 ;③随着层序的发育 ,沉积相在垂向上发生着有规律的演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侏罗世 沉积物 湖盆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陆勤 陈沈良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布类型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由陆向海粒径逐渐变细,沿岸分布上则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变粗的规律;整个研究区域的沉积物呈现较粗,分选较差,呈正偏峰态窄尖的粒度特征;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三角洲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动力环境
下载PDF
土层工程性质与其沉积环境关系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燕开 刘松玉 洪振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对江苏北部沿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层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对比 ,发现这两地区的土层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所沉积但土层工程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分析了该两地区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的来源。由分析研究... 对江苏北部沿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层的工程性质进行分析对比 ,发现这两地区的土层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所沉积但土层工程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分析了该两地区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的来源。由分析研究结果得到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与该土层当时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与沉积物源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对土层如果能了解其在沉积过程当中的沉积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水动力条件 工程性质 沉积物源 沉积过程 土层 历史时期 物理力学性质 地区 分析研究
下载PDF
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灰岩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环境讨论 被引量:20
8
作者 翟大兴 张永生 +4 位作者 田树刚 邢恩袁 吴非蒙 朱常伟 蒋苏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争议较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陆相沉积,少数学者则认为早中期为封闭海盆,晚期转化为陆相湖盆。在对林西官地林西组剖面实测时,于其上部发现大量灰岩透镜体,内含钙藻和苔藓虫等海相化石。对系统采集的灰岩... 兴蒙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争议较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陆相沉积,少数学者则认为早中期为封闭海盆,晚期转化为陆相湖盆。在对林西官地林西组剖面实测时,于其上部发现大量灰岩透镜体,内含钙藻和苔藓虫等海相化石。对系统采集的灰岩透镜体进行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灰岩中轻稀土略亏损,Eu正异常明显,La、Ce具有轻微的正异常,Gd、Y/Ho基本无异常;Si O2含量较高、且Zr与REE具有良好正相关性,表明其沉积环境为海相近岸带,水体可能有正常海水、河水或大气降水和热液三个来源。剖面沉积特征、化石组合及灰岩中碳、氧同位素组成也为近岸带环境提供了进一步支持。这说明晚二叠世兴蒙—吉林一带仍存在狭长海盆,海盆内部仍存在热液活动,在近岸地区,海水循环可能受阻,使得短期内以蒸发作用或河水注入占主要地位,造成碳同位素大幅漂移,而氧同位素漂移主要由成岩作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晚二叠世 碳氧同位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输入通量及来源浅析:以巨野县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增辉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846,共8页
大气干湿沉降是农耕区表层土壤中某些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其沉降物质中的重金属等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山东省巨野县大气干湿沉降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区内煤炭开采和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区内大气干湿沉降物质总... 大气干湿沉降是农耕区表层土壤中某些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其沉降物质中的重金属等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山东省巨野县大气干湿沉降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区内煤炭开采和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区内大气干湿沉降物质总量有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我国其他一些地区。同时,区内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也较高,其中Pb、Cr、Cu、Ni可达我国其他地区的2~3倍。大气沉降物质中Cd、Pb、Hg等的富集程度较高,其富集因子(EF)的高值区与煤炭开采和煤炭化工排放源分布吻合,说明工业区大气干湿沉降是Cd、Pb、Hg等重金属污染元素进入土壤环境的重要途径,工矿业活动对区内大气干湿沉降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此外,富集因子显示燃煤尘是大气沉降物及当地土壤S、Se的主要来源,而大气沉降物中Ni、Cr、As主要源自土壤扬尘,Ca和Mg与区内石材开采或水泥制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干湿沉降 重金属 输入通量 土壤环境 巨野县
下载PDF
囊谦古近纪盆地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杜后发 姜勇彪 +3 位作者 侯增谦 严兆彬 郭福生 郭国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4-664,共11页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物质来源、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踪和指示作用。通过分析砂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囊谦盆地沉积环境、古气候及物源特征。结果表明:囊谦古近纪盆地的古环境为气候干旱炎热、氧化环境;微量元素中的深源元素低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说明物源为陆源物质,而陆源元素则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相当,反映沉积速度快;砂岩的REE北美页岩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变化平缓,反映典型的沉积成因特征;Th/Sc、Th/U、La/Th元素比值和La/Sc-Co/Th、Th-Hf-Co、La/Yb-∑REE以及砂岩函数判别图解显示囊谦古近纪盆地碎屑岩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和拉斑玄武岩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谦盆地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混合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泉泉 鲍志东 +7 位作者 肖毓祥 陈建阳 李忠诚 王振军 刘敏昭 李卓伦 许西挺 操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67,共15页
混合沉积从一种“小众”的沉积类型,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线,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海相、陆相以及过渡相等各类环境中均有一定分布,认为混合沉积物与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属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混合沉积是一种广泛... 混合沉积从一种“小众”的沉积类型,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线,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海相、陆相以及过渡相等各类环境中均有一定分布,认为混合沉积物与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属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混合沉积是一种广泛的沉积类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混合沉积相关概念,区分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形成过程主要包括高强度事件引发的间断混合沉积、相边界渐变接触形成的相混合沉积、原地死亡的钙质生物组合形成的原地混合沉积、构造边界遭受剥蚀形成的母源混合沉积等四种类型。混合沉积的形成受气候、构造、海(湖)平面相对变化、水动力、风场等多个因素的控制,且不同环境下主控因素不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各组分在混合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多组分型混合沉积物与硅质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物间的差异,混合沉积物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深水混积细粒层序划分,不同沉积环境混合沉积模式的适用性,混合沉积成岩演化序列的恢复等。这些方面的研究,对沉积动力学分析、完善深水混积细粒层序理论,恢复古环境、复建沉积过程,明确沉积体系展布,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层系 混积岩 非均质性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主控因素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秀英 邓金运 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5,共6页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科学地解决湖泊泥沙淤积问题,达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垦 泥沙淤积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宁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的反映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岩 刘池洋 +2 位作者 张东东 邓辉 赵晓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盆地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宁南盆地古近纪气候条件、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环境。Cu、Cs质量分数变化以及Rb/Sr比值、Sr/Cu比值特征,揭示寺口子组沉积时期至... 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盆地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研究了宁南盆地古近纪气候条件、古盐度和氧化还原环境。Cu、Cs质量分数变化以及Rb/Sr比值、Sr/Cu比值特征,揭示寺口子组沉积时期至少存在一期由潮湿-干旱转变的气候事件,从寺口子组沉积末期到清水营组沉积初期,古气候由干旱变为潮湿。Sr/Ba比值和B/Ga比值反映清水营组沉积水体盐度与寺口子组相差不大,仅在石峡口水库处古盐度值极大,其他地区略有减小。寺口子组沉积过程中,水体盐度有所增加。氧化还原指标V/Cr、Ni/Co、U/Th、V/(V+Ni)、δU、δCe、Ce/La和Ce_(anom)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U、Ni、Zn和Cr的质量分数变化指示清水营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含量整体小于寺口子组沉积时期。寺口子组沉积环境以氧化环境为主,清水营组沉积水体为氧-贫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宁南盆地 古近纪 古气候
下载PDF
城市环境大气降尘重金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郝社锋 陈素兰 朱佰万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418-422,共5页
大气降尘重金属研究是对城市环境及其生态效应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了大气降尘来源,对比了国内外降尘重金属含量及通量、重金属源的解析方法。同时指出了关于大气降尘重金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进展,为今后城市环境大气降尘研究等相... 大气降尘重金属研究是对城市环境及其生态效应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了大气降尘来源,对比了国内外降尘重金属含量及通量、重金属源的解析方法。同时指出了关于大气降尘重金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进展,为今后城市环境大气降尘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重金属 通量 城市环境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判别公式适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安庆 安萍 +1 位作者 徐汝汝 于禄鹏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7-47,共11页
以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北部到中部的9个典型沉积剖面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本区域不同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粒度判别公式的适用性,来探讨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与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差异显著.根据粒度... 以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北部到中部的9个典型沉积剖面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本区域不同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粒度判别公式的适用性,来探讨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与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差异显著.根据粒度特征并结合判别公式,木格滩、英德尔、都兰、兴海、红土山、曲麻莱、可可西里7个剖面判别为风成沉积,而沱沱河、唐古拉沉积剖面判别为河湖相沉积.结果说明萨胡判别公式对青藏高原风成沉积,尤其是风成砂环境判别时,还存在局限性.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与其所处高原位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原内部地区利用粒度特征研究古环境时会受到近源物质的干扰,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气候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成沉积 粒度 判别公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盐湖盐类沉积特征及成盐年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辉 韩凤清 梁青生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东台吉乃尔盐湖经过长期的成盐演化和成矿过程 ,最终形成了以氯化钠化学沉积为主的蒸发盐 ,晶间卤水富含B、Li等多种元素卤水矿床 ,根据 1998年对该湖干盐滩中部所打的CK1孔钻孔剖面( 12m)及测试的几个14 C年龄 ,初步证实该盐湖上部盐... 东台吉乃尔盐湖经过长期的成盐演化和成矿过程 ,最终形成了以氯化钠化学沉积为主的蒸发盐 ,晶间卤水富含B、Li等多种元素卤水矿床 ,根据 1998年对该湖干盐滩中部所打的CK1孔钻孔剖面( 12m)及测试的几个14 C年龄 ,初步证实该盐湖上部盐层是在约 10 0 0 0aBP形成 ,未经碳酸盐和硫酸盐成盐阶段 ,盐湖形成初期即进入氯化物成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 沉积环境 青海 柴达木盆地 卤水矿床 盐湖 碳同位素
下载PDF
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湿沉降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疆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9-533,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市2000-2009年酸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主要控制指标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湿沉降污染严重,除氮湿沉降为1.06 g.m-2,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硫湿沉降为3.21 g.m-2、钙湿沉降为3.22 g.m-2,均高于其他省市。硫湿... 根据乌鲁木齐市2000-2009年酸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主要控制指标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湿沉降污染严重,除氮湿沉降为1.06 g.m-2,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硫湿沉降为3.21 g.m-2、钙湿沉降为3.22 g.m-2,均高于其他省市。硫湿沉降主要源于本地SO2的排放,近年来又有加重的态势;而氮沉降对湿沉降的贡献有增强趋势,同时钙湿沉降的降低有可能导致湿沉降酸化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沉降 酸化 大气环境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沉积环境演化及对三峡贯通的指示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秋良 李长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2-360,共9页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 选取江汉平原孔深400.59m的新沟钻孔,通过对其4.0Ma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砂、粉砂、粘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4个沉积阶段:3.93~3.66MaB.P.(深度400.59~375.03m)为深湖相沉积环境,3.66~2.17MaB.P.(深度375.03~195.90m)为河湖相沉积环境,2.17~1.77MaB.P.(深度195.90~147.08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77MaB.P.~0.11kaB.P.(深度147.08~0m)为河湖相交替频繁的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江汉平原新沟钻孔4.0Ma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对比江汉平原新沟孔和周老孔的磁学参数及磁性矿物特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新沟孔深度109.15~98.82m间江汉平原水系曾发生过重要调整,江汉平原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该层位可能就是长江三峡贯通的层位,其贯通时间新沟孔古地磁年龄约为1.0MaB.P.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新沟孔 粒度参数 沉积环境 三峡贯通
下载PDF
显生宙烃源岩分布的古板块再造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江海 杨静懿 +1 位作者 马丽亚 王洪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3-1698,共16页
本文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大地构造背景、洋流系统、气候带分布以及岩相古地理等要素,共编制了11个时间段古板块格局下的全球烃源岩分布图。综合各种地质要素可以看出烃源岩在时间和空... 本文依据古地磁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全球古板块进行再造,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大地构造背景、洋流系统、气候带分布以及岩相古地理等要素,共编制了11个时间段古板块格局下的全球烃源岩分布图。综合各种地质要素可以看出烃源岩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强烈不均匀的特征,在时间上,中、新生代烃源岩无论是从分布范围,还是厚度上,都较古生代更为发育;在空间上,全球显生宙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陆棚及斜坡相、台内坳陷等环境,而陆相烃源岩则主要分布在湖盆中心。烃源岩的沉积和保存受到超大陆旋回的控制,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陆架和适宜陆缘的消失不利于烃源岩的沉积和保存,反之亦然。较高的海平面以及上升流的存在是烃源岩发育的有利条件,全球优质烃源岩富含的有机质泥页岩多发育于海侵体系域顶部与高位体系域底部的密集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生宙 烃源岩 古板块 发育环境 有利因素
下载PDF
陕北子洲黄土洼坝淤地淤积剖面元素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岳大鹏 袁晓宁 +2 位作者 李奎 刘鹏 颜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5-882,共8页
坝淤地淤积剖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可反映沉积环境信息。运用荧光光谱仪对黄土洼主坝内首次坑采的4.1 m淤积剖面进行全量元素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期探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动力侵蚀堆积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土洼坝淤地... 坝淤地淤积剖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可反映沉积环境信息。运用荧光光谱仪对黄土洼主坝内首次坑采的4.1 m淤积剖面进行全量元素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期探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动力侵蚀堆积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土洼坝淤地淤积剖面中Si元素相对含量最大,Al、Ca元素相对含量次之。微量元素中,Ti元素相对含量最大。根据元素在剖面的分布特征可分为三类:Ⅰ类元素垂直层理有变化,淤积层明显;Si类元素(Si、Na)与黄土淤积呈正相关,是黄土淤积物多少的标型元素。Ⅱ类元素中Zr、Cr、Hf元素在2.40 m、3.00 m、3.44 m达到峰值,与土壤中有机质和粘土富集密切相关,其他Ⅱ类元素层理变化不明显。Ⅲ类元素在剖面内的含量出现相对稳定期与剧烈变化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剖面内,0.68~0.76 m、0.8~0.96 m、2.42~2.58 m、2.64~2.74m、3.1~3.26 m深度处沉积物分别对应于一次较大的来沙事件。1.4 m以上累积层内N元素含量的增加与人工氮肥的施放有一定的关联。除Cs、P元素外,大部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剖面内P元素分布主要受人为因素与化学性质"亲生物性"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洼 坝淤地 元素 沉积环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