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咬合与髁状突形态的对称性间的相关关系解剖学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美青 姚秀芳 +2 位作者 颜朝云 张旻 黄城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与咬合对称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3 2具颅骨的咬合关系 ,并根据是否存在产生不对称的非轴向咬合力的咬合关系而将其分为咬合对称组 ( 17例 )、咬合轻度不对称组 ( 6例 )和咬合明显不对称组 ( 9例 ) ... 目的 :探讨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与咬合对称性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观察 3 2具颅骨的咬合关系 ,并根据是否存在产生不对称的非轴向咬合力的咬合关系而将其分为咬合对称组 ( 17例 )、咬合轻度不对称组 ( 6例 )和咬合明显不对称组 ( 9例 )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咬合 :①第三磨牙伸长 ;②因后牙缺失久未修复而导致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的继发性错牙合 ;③后牙反牙合或锁牙合。髁状突形态对称性也分为对称 ( 12例 )、轻度不对称 ( 15例 )和明显不对称 ( 5例 ) ,并用游标卡尺 (精度 0 .0 2mm)测量其内外径和前后径。结果 :①咬合对称程度与双侧髁状突对称程度有密切关系 ,即咬合对称者 ,双侧髁状突对称的比例比较高 ,咬合不对称者 ,其髁状突也多不对称 ;②髁状突大小的差异 ,主要表现为内外径的差异 ,可能系样本的问题 ,前后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③咬合正常者 ,双侧髁状突形态不仅基本对称 ,而且其 12侧髁状突的形态也基本一致。结论 :咬合对称性与双侧髁状突形态对称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髁状突不对称的显著表现是内外径明显差异。此特点可能是咬合异常易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颌骨髁状突 牙HE 解剖 对称性
下载PDF
牙缺失种植修复并发症与咬合 被引量:42
2
作者 宫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0-804,共5页
种植体周围炎、种植牙冠修复体崩裂脱落及种植体结构破坏等是种植修复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种植单冠、联冠、种植支持式固定桥、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等修复类型中,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种植牙修复并发症发生的原... 种植体周围炎、种植牙冠修复体崩裂脱落及种植体结构破坏等是种植修复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种植单冠、联冠、种植支持式固定桥、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等修复类型中,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种植牙修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除与种植体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修复材料的结构性能有关外,种植牙修复结构设计、患者的咬合功能及结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尽管牙齿具有坚硬的质地,但咀嚼应力使牙齿面及邻面等部位受到持续性磨损,牙齿近中向移位,咬合结构及功能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此因素的影响伴随人的一生,故在实施牙种植修复时,须纳入种植手术、修复体设计及后期维护计划的各个环节.本文对种植修复后出现的并发症从咬合功能及相关结构的角度切入,从咬合因素对种植修复并发症的影响、潜在危害、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并发症 咬合
原文传递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咬合评估与设计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特点是患者口腔同时存在余留牙和种植体,余留牙的咬合条件关系到最终修复设计是对原有牙列咬合关系进行维持、调整还是重建.因此修复前充分评估余留牙咬合情况,明确预后,兼顾天然牙和种植体的精力分布,将可预期的咬...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特点是患者口腔同时存在余留牙和种植体,余留牙的咬合条件关系到最终修复设计是对原有牙列咬合关系进行维持、调整还是重建.因此修复前充分评估余留牙咬合情况,明确预后,兼顾天然牙和种植体的精力分布,将可预期的咬合设计体现在种植修复设计和实施的全程,才能将种植修复后不良事件减至最低.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分别阐述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咬合维持、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3种咬合设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牙[牙合]
原文传递
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胡志刚 程辉 +2 位作者 郑明 郑志强 马守治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8-620,共3页
目的对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咬合进行定量研究,初步探讨 ICP 咬合平衡的生理范围。方法应用 T-Scan Ⅱ系统记录123名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的咬合情况,测量并计算力的中心点(COF)、(牙合)力百分比值、(牙合)... 目的对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咬合进行定量研究,初步探讨 ICP 咬合平衡的生理范围。方法应用 T-Scan Ⅱ系统记录123名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的咬合情况,测量并计算力的中心点(COF)、(牙合)力百分比值、(牙合)接触点数目。结果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时力的中心点相对位置、(牙合)力百分比差值以及不对称系数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6.60~6.68 mm,-15.50%~12.10%,0.65~1.39;98.4%的正常(牙合)者 ICP 最大(牙合)力咬合时力的中心点分布于后牙区。结论正常(牙合)者最大(牙合)力时 ICP 咬合是稳定、平衡的咬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牙(牙合) 平衡 咬合力
原文传递
两种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毓天昊 贾兴亚 +1 位作者 薛燕青 阎旭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7-90,106,共5页
目的:观察长正中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的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拟行全口义齿修复并伴有牙槽嵴严... 目的:观察长正中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的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拟行全口义齿修复并伴有牙槽嵴严重吸收的老年无牙颌患者20名,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为(71.1±2.9)岁,通过随机交叉对照实验,在依次戴用长正中型与传统解剖型全口义齿8周后,采用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20-EDENT,OHIP-EDENT)对全部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修复后患者满意度。选用Wilcox on秩和检验来分析比较戴用两种不同型全口义齿后的各量表指标差异。结果:在OHIP-EDENT量表20项指标之中,"义齿适合性不佳"(Z=-2.449,P=0.014<0.05)、"粘膜破溃"(Z=-3.000,P=0.003<0.05)以及"中断进食"(Z=-2.236,P=0.025<0.05)等三方面,长正中型全口义齿显著优于解剖型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改良型,长正中型有利于减少义齿基托下粘膜疼痛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咀嚼效能的发挥,进而降低了佩戴全口义齿对患者进食的影响,更易为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所适应,明显改善了老年无牙颌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全口义齿 牙槽骨吸收 无牙颌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广西壮族正常青少年模型测量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方志欣 周嫣 +1 位作者 陈世稳 黄敏方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得出广西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的冠宽、冠高、牙量分析指数的均值及标准差 ,并与其它地区、民族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检验常用牙量分析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广西境内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合模型10 0副 (男女各 5 0 ) ,在模型... 目的 得出广西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的冠宽、冠高、牙量分析指数的均值及标准差 ,并与其它地区、民族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检验常用牙量分析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取广西境内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合模型10 0副 (男女各 5 0 ) ,在模型上进行所需数据的测量 ,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壮族人的冠宽与藏族人的最接近 (P >0 .0 5 ) ,但冠高小于藏族人 (P <0 .0 5 ) ;Pont指数、Bolton分析男女无差异 ;Pont指数各种族、民族间差异较大 ,而Bolton全牙比相互间差异最小 ;上下前牙量、上下全牙量 ,切牙量与侧方牙量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人类的牙冠形态、牙量分析指数存在着人种差异 ,建立各民族各地区的正常值有利于临床实际运用 ;Bolton分析、Moyers分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HE模型 测定 壮族 正常He
原文传递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美青 元方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段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突面接触关系 ,8个月后取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常规制备 ,喷金镀膜后扫描电镜观察。另 1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结果 :对照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 ,有明显的波纹 ,髁状突断面可见界限明显、有一定厚度的三层结构。实验组髁状突和关节盘 ,主要是髁顶附近内前向外后走行的一个区域 ,表面凝胶样物质卷曲、甚至丧失 ,髁状突表面出现纤维暴露区。断面显示 ,软骨变薄 ,蜂窝状软骨陷窝层局部不连续 ,关节盘中后带部分区域表面沟纹紊乱 ,在下表面后带观察到类似弹坑样变。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牙HE 渐进性咬合紊乱 恒河猴 扫描电镜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下载PDF
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齿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刚 丁寅 王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 ,为临床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中的轴倾度、转矩和冠凸矩分别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形态与白种人有显... 目的 :比较中国人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 ,为临床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中的轴倾度、转矩和冠凸矩分别与白种人、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形态与白种人有显著的差异 ,而与日本人大致相似 ,但也有一定差别。结论 :临床使用无论是基于白种人或日本人正常牙合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白种人 日本人 He牙齿 牙齿形态 诊断 轴倾度
下载PDF
长正中型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向晖 刘建彰 +2 位作者 谢秋菲 康艳凤 陈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义齿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置换牙列技术为1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并按照随机原则决定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义齿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置换牙列技术为1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并按照随机原则决定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顺序,分别于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牙后2、4、6、8、10、12周采用光密度法检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这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的总体满意度,并由患者随意愿选择最终戴用义齿的牙合型。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在数值上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2);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P<0.05)。10名患者全部将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作为最终的选择。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正中 义齿 全口 咀嚼 病人满意度
下载PDF
咬合重建对咀嚼肌肌电图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崇阳 杨朝晖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图之间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9例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永久修复1个月以及远期复查(平均3.5年)时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运...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图之间协同模式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择29例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别测量修复前、过渡修复1个月、永久修复1个月以及远期复查(平均3.5年)时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功时嚼肌、颞肌前束和颞肌后束的表面肌电图,对比分析左、右侧同名肌的不对称指数,嚼肌/颞肌前束,嚼肌/颞肌后束和颞肌前束/颞肌后束的活动指数在修复前、后的变化。结果:(1)在息止位、大力咬合及咀嚼时各咀嚼肌的不对称指数在咬合重建的各期较修复前均有下降趋势;(2)咬合重建后各期,嚼肌/颞肌前束的活动指数无明显变化;(3)咬合重建修复后,嚼肌/颞肌后束及颞肌前束/颞肌后束活动指数在大力咬合与咀嚼运动时均明显增加。结论:咬合重建修复能明显改善重度磨耗患者同名咀嚼肌的对称性,并能改变不同咀嚼肌之间的相对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磨耗 牙[牙合] 咀嚼肌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The evaluation of the carbon fiber post system on restoration of teeth defect in children 被引量:11
11
作者 ZHANG Xiang-hao WANG Xin-zh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09-813,共5页
Background Post and post-core systems are used to restore extensively damaged teeth. Among these systems, cast alloy post and core, prefabricated threaded alloy post and prefabricated simple alloy post are most freque... Background Post and post-core systems are used to restore extensively damaged teeth. Among these systems, cast alloy post and core, prefabricated threaded alloy post and prefabricated simple alloy post are most frequently applied in China nowaday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fiber post, resin-core and crown has been applied to restore seriously destructed teeth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arbon fiber post system on restoration of child anterior tooth defect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 based on 3-5 years'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dental occlusion dental prosthesis root canal therapy CEMENTATION dental etching
原文传递
TeeTester与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正常青年学生咬合力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颖 丁张帆 +3 位作者 康龙 周娜 任利玲 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289-8293,共5页
背景:TeeT ester和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在口腔临床各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对两种仪器的使用尚未见到对比数据。目的:应用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研究正常青年学生的咬合特征,并比较两系统咬合分析的差异。方法:采用Te... 背景:TeeT ester和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在口腔临床各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对两种仪器的使用尚未见到对比数据。目的:应用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研究正常青年学生的咬合特征,并比较两系统咬合分析的差异。方法:采用TeeT ester咬合系统V3.2.0记录13例正常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力中心点位置、力不对称指数、前牙咬合力占力总值的百分比,采用T-ScanⅢV8.01咬合分析仪记录13例正常受试者在ICP时的上述指标,并在25%,50%,75%,100%最大咬合力时的4个时段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系统所测得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系统所测得的所有受试者力中心点绝大多数在规定灰圈内,且均位于前磨牙区。两系统所测得力中心点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力中心点偏移方向,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两系统所测得的力不对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Tee Tester所测得的前牙咬合力占总力的百分比大于T-ScanⅢ所测结果,且在50%,75%,100%最大咬合力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1)正常者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2)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力中心点、力不对称指数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是否正常的指标。(3)Tee Tester与T-ScanⅢ在前牙咬合力占总力百分比的测量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HE| 咬合力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咬合分析 正常[牙合] TeeTester T-ScanⅢ
下载PDF
建立数字化颅颌运动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鸿波 吴国星 +2 位作者 张豪 冯海兰 李彦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数字化颅颌运动系统的方法。方法根据三维激光扫描图像、螺旋CT图像重建包括牙齿、髁突和关节窝的三维数字模型;利用ARCUS digma系统获取下颌运动轨迹,并将三维数字模型和运动轨迹导入同一坐标系中;编写数字化颅颌运动软件... 目的探索建立数字化颅颌运动系统的方法。方法根据三维激光扫描图像、螺旋CT图像重建包括牙齿、髁突和关节窝的三维数字模型;利用ARCUS digma系统获取下颌运动轨迹,并将三维数字模型和运动轨迹导入同一坐标系中;编写数字化颅颌运动软件。结果实现了静止和下颌运动状态下关节与牙列三维数字模型的动画模拟、接触点检测、多角度观察及断层观察;尝试了对平面、曲线、螺旋轴等进行显示。结论初步建立了数字化颅颌运动系统,实现了颅颌运动的三维显示和模拟,为数字化颅颌运动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颞下颌关节 牙(牙合) 下颌运动 运动系统 数字化 步研究 颅颌 下颌运动轨迹 三维显示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病的病因问题:咬合因素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依据 被引量:14
14
作者 J.C.Turp H.Schindler +1 位作者 刘晓东 徐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关系是口腔医学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德国Pomerania地区的健康调查)发现,有15项咬合相关的指标与TMD症状、体征相关。另外一些研究也报道其他... 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关系是口腔医学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德国Pomerania地区的健康调查)发现,有15项咬合相关的指标与TMD症状、体征相关。另外一些研究也报道其他与TMD有关的咬合指标。然而,统计学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些指标与TMD之间的因果关系,用Hill 9项病因学标准评价,结果显示咬合因素与TMD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弱,只有磨牙症、后牙缺失和单侧后牙反□在多项研究的结果中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而且有证据显示,一些报道中的咬合表现可能是TMD的结果而不是病因。总之,咬合病因学的生物学证据通常很难得到,女性比男性易发TMD,□板或咬合调整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排除颌间关系改变所产生的作用,而且TMD症状不经过治疗也可缓解。有TMD病史的患者可能更易再次出现TMD,因此关注那些已知的非咬合因素可能更有助于了解TMD的易感性、始动因素(诱因)或者持续发挥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因果关系 颞下颌关节紊乱(TMD) 咬合 错牙合畸形 相对危险度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字化牙颌模型的三维咬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一姣 王勇 吕培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扫描带有空间位置关系的上、下颌模型,进行咬合接触三维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及专用上、下颌模型定位装置,获取牙尖交错位空间位置关系的上、下颌模型三维点云数据,在逆向工程软件中重建咬合关... 目的:探索一种通过扫描带有空间位置关系的上、下颌模型,进行咬合接触三维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及专用上、下颌模型定位装置,获取牙尖交错位空间位置关系的上、下颌模型三维点云数据,在逆向工程软件中重建咬合关系,进行三维咬合接触面积的测量,并与咬合纸、光学咬合分析的结论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扫描重建的牙尖交错位状态模型测量出了三维咬合接触面积,与咬合纸、光学咬合分析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区别,初步实现了"计算机虚拟咬合纸"的功能。结论:本研究的咬合分析方法准确性好,测量精度高,并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为评价咬合接触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牙模型 三维 数字化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雪洋 黄雁红 +3 位作者 陈沛 姜盼 王雅蓉 苏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种植义齿的不断普及,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就无牙颌种植义齿咬合设计的一些相关方面,如应力改变与颌骨的关系,咬合设计与种植并发症,髁突的水平关系确定,尖牙引导的设计,种植体与天然牙对力反应的异同等进行... 随着种植义齿的不断普及,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就无牙颌种植义齿咬合设计的一些相关方面,如应力改变与颌骨的关系,咬合设计与种植并发症,髁突的水平关系确定,尖牙引导的设计,种植体与天然牙对力反应的异同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义齿 咬合设计
下载PDF
重量法测量121例正常错咀嚼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鸿翎 魏福利 董来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咀嚼效能;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不同年龄、性别咀嚼效能的差异.方法:重量法分别测算出121 例11~16 岁及21~25 岁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咀嚼值.121 例中48 例正常(牙合),73例包括上颌前突、前牙反(...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咀嚼效能;正常(牙合)与错(牙合)不同年龄、性别咀嚼效能的差异.方法:重量法分别测算出121 例11~16 岁及21~25 岁正常(牙合)与错(牙合)咀嚼值.121 例中48 例正常(牙合),73例包括上颌前突、前牙反(牙合)、拥挤在内的错(牙合).用SPSS 10.0统计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2 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即成组t检验)对有关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21~25 岁男女正常(牙合)平均咀嚼值之间,男性咀嚼值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值,P=0.000,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咀嚼值的差异在男性表现明显:21~25 岁男性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明显高于11~16 岁男性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11~16 岁男性中前牙反(牙合)的平均咀嚼值低于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21~25 岁女性中上颌前突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高,P<0.05, 有显著性差异;21~25 岁女性中前牙拥挤的平均咀嚼值比正常(牙合)的平均咀嚼值高,P<0.0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年男性咀嚼效能远远高于女性的咀嚼效能; 青年男性正常(牙合)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 青少年男性前牙反(牙合)的咀嚼效能低于青少年男性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青年女性中上颌前突和拥挤的咀嚼效能高于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错(牙合) 重量法 咀嚼效能
下载PDF
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测量正常[牙合][牙合]力分布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斐斐 胡秀莲 +1 位作者 李健慧 林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不同[牙合]位[牙合]力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常[牙合]志愿者53名,男性29名,女性24名,年龄20—31岁[平均(25.9±2.1)岁],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测量正常[牙合]牙尖交错[牙合]...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不同[牙合]位[牙合]力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常[牙合]志愿者53名,男性29名,女性24名,年龄20—31岁[平均(25.9±2.1)岁],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测量正常[牙合]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及侧方[牙合]各牙的[牙合]力百分比及咬合时间,分析侧方[牙合]的[牙合]接触类型。结果正常[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牙合]力百分比最大的牙位依次为7、7、6和6,分别为(18.7±7.5)%、(15.7±7.1)%、(13.6±5.4)%和(13.3±4.3)%,7654 4567为[牙合]力集中区,[牙合]力百分比为(61.3±12.4)%;左侧[牙合]力百分比[(46.4±7.0)%]显著小于右侧[(53.6±7.0)%](P〈0.05)。前伸[牙合]时21 12为[牙合]力集中区,[牙合]力百分比为(85.1±25.5)%,左前区(123)与右前区(321)的[牙合]力百分比分别为(49.2±26.4)%和(48.1±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左侧方[牙合]时尖牙保护[牙合]占28%(13/46),组牙功能[牙合]占33%(15/46),多重保护[牙合]占39%(18/46);右侧方验时尖牙保护[牙合]占30%(14/46),组牙功能[牙合]占44%(20/46),多重保护[牙合]占26%(12/46);侧方验时拾力升高时间和咬合分离时间分别为(0.34±0.11)和(1.00±0.39)s。结论20~30岁正常[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是[牙合]力集中区,第二磨牙受力最大;前伸[牙合]时[牙合]力集中于21 12,侧方[牙合][牙合]接触类型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咬合力 咬合时间 [牙合]接触类型
原文传递
关于创伤的计算机辅助光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书敏 徐军 +1 位作者 谭建国 金观昌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为了定量研究创伤,确定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咬合病人的客观指标及鉴别正常与创伤的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行编制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硬件系统用于光分析,可全面提取,分析咬合信息。结果可识别每个牙及全牙列的... 目的为了定量研究创伤,确定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咬合病人的客观指标及鉴别正常与创伤的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行编制计算机软件程序及硬件系统用于光分析,可全面提取,分析咬合信息。结果可识别每个牙及全牙列的咬合接触区数目、面积、接触应力和接触力等定量指标,能准确、迅速地评价咬合的性质与状态。结论创伤有以下特点。①与正常比较,创伤有明显的异常接触区,该区的接触面积或接触力明显增大。②从牙列远—近中向分析,会有某项观察指标梯度颠倒的表现,违反由磨牙区向切牙区逐渐递减分布的规律。③牙弓两侧存在有严重的不协调、不对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HE 创伤性 光He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建彰 徐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于正中关系位的位置分布关系。方法: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10例无偏侧咀嚼的牙列缺失患者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结果:随垂直距离的增加,10...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于正中关系位的位置分布关系。方法:采用哥特式弓描记装置测量10例无偏侧咀嚼的牙列缺失患者不同垂直距离下肌力闭合道终点位与正中关系位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结果:随垂直距离的增加,10例牙列缺失患者肌力闭合道终点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前后向距离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的中心与正中关系位左右向距离以及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范围的前后径、左右径均未见与垂直距离明显相关。肌力闭合道终点分布区域中心位于正中关系位前方1~4 mm,左右偏移(0.42±0.47)mm,分布于前后径(1.36±0.58)mm、左右径(1.56±0.62)mm的散在区域。结论:随着垂直距离的增加,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相对正中关系位向前方偏移,但左右向偏移程度及分布范围未随垂直距离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垂直距离 正中关系 肌力闭合道终点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