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曲凯歌 赵权 +1 位作者 姜晶 杨桂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有关树突状细胞在原虫、线虫和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免疫中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寄生虫感染免疫调节机制的揭示提供帮助。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寄生虫 免疫逃避
下载PDF
胃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细胞疫苗制备及其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坤 余佩武 +1 位作者 高朋芬 饶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取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细胞疫苗,并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为基于树突状细胞(DC)的融合疫苗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胃癌细胞、DC融合,HAT、HT筛选培养系统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培...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取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细胞疫苗,并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为基于树突状细胞(DC)的融合疫苗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胃癌细胞、DC融合,HAT、HT筛选培养系统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培养,获取纯净融合疫苗;利用光镜、电镜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胃癌-DC细胞融合后,体积明显增大,悬浮生长,细胞表面树枝状突起较亲代DC明显短小、稀少。结论胃癌-DC融合细胞保持类似于亲代DC的悬浮生长特性,但数量减少、体积明显增大,具备与两种亲代细胞均不相同的形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树突状细胞 融合细胞疫苗 形态学
下载PDF
免疫抑制性受体TIGIT在癌症免疫周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雨生 陈尧光 +1 位作者 李思宁 王坚 《中国综合临床》 2018年第1期89-91,共3页
免疫疗法即利用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活性,从而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通常来说,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杀死异常细胞,但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机制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无法... 免疫疗法即利用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的活性,从而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通常来说,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杀死异常细胞,但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机制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无法被完全杀死。TIGIT是一种含有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蛋白酪氨酸抑制模体结构域的抑制性受体,我们主要讨论其在限制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讨论其在癌症免疫周期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IT 肿瘤免疫周期 树突状细胞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
原文传递
自体DC-CIK联合CTL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晓芳 赵鹏 孙伟红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 c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 c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联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的63例晚期NSCLC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免疫治疗方法,分成:DC—CIK组(24例)、CTL组(20例)和DC—CIK+CTL组(19例)。患者在免疫治疗期间均配合局部,125I粒子植入和小剂量口服化疗药VP16。每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4周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变化。参照RECIST标准和NCI—CTCAE4.0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变化。计量资料以“互蜘”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矿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DC—CIK+CTL组外周血IFN-γ和IL—10水平[(24.17±3.25)、(9.46±1.90)ng/L]与较治疗前[(12.92±1.87)、(12.00±2.43)ng/L]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后DC—CIK组[(11.35±2.02)、(10.00±1.55)ug/L]及CTL组[(12.31±2.00)、(11.08±1.35)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DC—CIK+CTL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rate,ORR)为47.4%,显著高于DC—CIK组(16.7%)和CTL组(15.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DC—CIK+CTL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为94.7%,显著高于DC—CIK组(70.8%)和CTL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CIK+CTL组QOL改善率为57.9%,显著高于DC—CIK组(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白介素-13受体α2抗原肽致敏的DC-CIK细胞对人胶质瘤U_(251)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严欣江 苏志鹏 +2 位作者 郑伟明 吴哲褒 叶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特异性抗原(IL-13Rα2)致敏的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在体外对U251的细胞毒效应。方法: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HLA-A*0201+健康志愿者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特异性抗原(IL-13Rα2)致敏的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在体外对U251的细胞毒效应。方法: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HLA-A*0201+健康志愿者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前体细胞与淋巴细胞,并在体外诱导而获得成熟的DC细胞和CIK细胞。收获IL-13Rα2抗原负载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使DC递呈肿瘤抗原予CIK细胞,并激活CIK细胞。激活的CIK细胞与U251细胞在96孔板内混合培养24 h后,以CCK-8试剂间接检测其对U251细胞杀伤率。结果:IL-13Rα2抗原肽成功负载DC,CIK细胞被负载抗原的DC激活并增殖;特异性抗原肽激活的CIK细胞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有杀伤效应(P<0.01)。结论:IL-13Rα2抗原肽激活的CIK细胞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有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IL-13Rα2抗原肽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6
作者 王桂云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57-1260,共4页
为了探讨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乌体林斯,U)对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有无影响,应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CB-MNC,实验组分为Utilin"s"组(仅加入Util... 为了探讨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乌体林斯,U)对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有无影响,应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CB-MNC,实验组分为Utilin"s"组(仅加入Utilin"s"PRMI1640),GTI组(GM-CSF,TNF-α,IL-4)和GTIU组(GM-CSF,TNF-α,IL-4和Utilin"s")。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C生长情况。至培养第1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并将细胞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在油镜下观察摄片。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均得到一定数量的典型DC;Utilin"s"组CD1a+、HLA-DR+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GTIU组HLA-DR+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高于GTI组。结论:草分支杆菌F.U.36混悬注射液不仅能促进脐血DC体外扩增,还能协同rhGM-CSF、rhTNF-α、rhIL-4促进DC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分支杆菌 树突状细胞 脐血 体外扩增
下载PDF
热处理淋巴瘤细胞增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瘤效应研究
7
作者 艾丽梅 潘静 孙园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热处理后作为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而引发的抗淋巴瘤免疫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将淋巴瘤细胞株热处理(42℃,2小时)培养24小时后负载于DCs,在流式细胞仪...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热处理后作为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而引发的抗淋巴瘤免疫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将淋巴瘤细胞株热处理(42℃,2小时)培养24小时后负载于DCs,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DCs的免疫表型变化;负载抗原后的DCs与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以MTT法评价细胞毒性及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POT法检测细胞内因子IFNγ-的释放。结果:在两实验组中,DCs负载了热处理的淋巴瘤抗原后,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和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经热处理的肿瘤细胞负载于DCs后,与淋巴细胞混合后IFNγ-的释放量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细胞毒性实验(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均显示两实验组的杀瘤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用热处理的淋巴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冲击DC,能够增强抗淋巴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