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虞弘墓所谓“夫妇宴饮图”辨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毕波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83,共18页
本文对虞弘墓图像中一幅学界一直认为是“夫妇宴饮图”的图像进行了辨析正名。作者列举了多件以“夫妇宴饮图”为主题的图像与虞弘墓这幅图像进行比对,通过男、女主人的排位原则考辨出虞墓图像的女主角不是虞弘夫人,又从其冠服特征、手... 本文对虞弘墓图像中一幅学界一直认为是“夫妇宴饮图”的图像进行了辨析正名。作者列举了多件以“夫妇宴饮图”为主题的图像与虞弘墓这幅图像进行比对,通过男、女主人的排位原则考辨出虞墓图像的女主角不是虞弘夫人,又从其冠服特征、手持之物以及身旁二女伴的身份考定出她是一位天界神灵,即Daena女神。作者又进而指出,此幅图像的主题是表现墓主人灵魂进入天国后的美好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华粟特入 石椁 墓主人 袄教 琐罗亚斯德教 “审判之桥” 神祇 义人
原文传递
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 被引量:14
2
作者 聂锦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40,共7页
文章对迄今为止马克思最早的作品进行了考证和推断。在对马克思中学习作的解读中探讨其成长和运思的宗教背景 ,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对人生职业的考虑和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最后 ,文章分析了当时德国中学教育体系的发达和完善状况、马克思身... 文章对迄今为止马克思最早的作品进行了考证和推断。在对马克思中学习作的解读中探讨其成长和运思的宗教背景 ,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对人生职业的考虑和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最后 ,文章分析了当时德国中学教育体系的发达和完善状况、马克思身上开始显现的作为一个思想家所具有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中学习作 神性 人主 历史
下载PDF
《满文大藏经》藏传佛教绘画——兼及尊神名号中的满文阿礼嘎礼字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42,C001-C002,共13页
《满文大藏经》是乾隆中晚年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由于其长期深藏内宫寺院,鲜为人知,在学术界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本文首次对其中尊神名号给予确认,对其绘画内容及艺术风格加以研究论述。
关键词 《满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 绘画艺术 尊神名号 满文阿礼嘎礼字
原文传递
先秦汉初经典中的“精”与“神”及“精神”古义探源 被引量:8
4
作者 翟奎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春秋时期,“精”作为心意修养的一种工夫,在《国语》《左传》等经典中有集中体现,内心做到精洁、精爽、精明,可以感应宗教意义上的神明。战国时期,“精气”之“精”出现,这种存在之“精”与“道”“德”“神”有一致性,精气有灵,“精”... 春秋时期,“精”作为心意修养的一种工夫,在《国语》《左传》等经典中有集中体现,内心做到精洁、精爽、精明,可以感应宗教意义上的神明。战国时期,“精气”之“精”出现,这种存在之“精”与“道”“德”“神”有一致性,精气有灵,“精”被“神”化,是万物生命力的根本能量,是人心灵明的能量之源;同时,这里的“神”是《易传》所说的本体化的阴阳不测、妙万物之神,不再是人格神。战国晚期,作为一个合成词,“精神”在《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文子》以及汉初的《淮南子》等经典中开始大量出现,“精神”在这些经典中大致有客观本体义和主体心神义两种义涵。作为主体心神的精神,往往也关联着某种心理、心智活动。现代学术语境下的精神往往偏重某种思想性、意志性存在,与早期古典话语下偏重生命活力能量之体或人心灵性能量之体有所不同。当然,在生活语境特别是养生语境下使用的“精神”一词,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国末、秦汉时期经典中的“精神”还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洁 精气 神明 精神
下载PDF
神明与祖先:台骀信仰与明清以来汾河流域的宗族建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俊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台骀是我国古史记载中的上古治水大神,最早以汾河水神的身份出现于《左传》,明清山西许多地方志和民众记忆中均有记载和流传。在明清时代宗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汾神的台骀以张氏宗族第三代始祖的身份被拉进张氏宗族系谱。明清以来在水... 台骀是我国古史记载中的上古治水大神,最早以汾河水神的身份出现于《左传》,明清山西许多地方志和民众记忆中均有记载和流传。在明清时代宗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汾神的台骀以张氏宗族第三代始祖的身份被拉进张氏宗族系谱。明清以来在水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条件下,作为汾神台骀后裔的张姓族人,在特定地域社会里便拥有了旁人无可比拟的象征资本和精神资源,从而在水利社会运行中占据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凸显出山西区域社会中宗族与水利紧密结合的特点。将宗族研究引入山西水利社会史,有望突破以往各说各话的宗族史、水利史研究,从而为北方水利社会史研究增加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明 祖先 台骀 明清 宗族
下载PDF
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流变 被引量:7
6
作者 余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符号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一方面它表现为传统审美实践的基础——神性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彻底解体,另一方面表现为当代审美实践无法无天的放肆与虚无。文章以个案考察的方式,在人与自... 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指的是它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符号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一方面它表现为传统审美实践的基础——神性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彻底解体,另一方面表现为当代审美实践无法无天的放肆与虚无。文章以个案考察的方式,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及其审美实践的范围内,论述了审美文化的世俗化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世俗化 自然 神性
下载PDF
诠“天” 被引量:7
7
作者 沈顺福 《管子学刊》 2018年第3期61-70,共10页
天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术界多数人相信天属于人格神,具有超越性。其实不然。中国古人所讲的天原本指苍天,即物质之天。由于中国古人相信万物有灵,以为天有生命,因而有天神。这便是所谓的人格之天或宗教之天。这个所谓的人格神... 天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术界多数人相信天属于人格神,具有超越性。其实不然。中国古人所讲的天原本指苍天,即物质之天。由于中国古人相信万物有灵,以为天有生命,因而有天神。这便是所谓的人格之天或宗教之天。这个所谓的人格神或宗教之天与人类同在一个星球,因而没有超越性。又因为古人相信天生万物,天因此决定宇宙万物的生存。这便是主宰之天。但是,天的主宰者地位在宋代被逐渐削弱。天的自在性、自然性与自足性使其成为天性、天理的修饰词,从而获得了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的意义。多数人以为这些天是不同的。其实,这些内涵都是苍天所具有的意义。天即苍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 主宰
下载PDF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被引量:4
8
作者 龚高叶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她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性别意识认知;而这一切融会在她们凡俗的身躯上却又散发出地母般的神性光芒。扶桑和王葡萄也因之成为作家贡献于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里两个独创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形象书写 凡俗性 神性 扶桑 王葡萄 性别意识
下载PDF
贵霜琐罗亚斯德教神衹研究史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武军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206-223,420-421,共19页
贵霜既是古代中亚历史研究的难点之一1,也是热点之一,诸如种族起源、帝位编年、宗教文化、艺术畛域、语言文献等多曾为学术讨论热点2。贵霜琐罗亚斯德教~3神祇因其数量的众多和图像的丰富而成为古代琐罗亚斯德教神祇的重要组成部分。贵... 贵霜既是古代中亚历史研究的难点之一1,也是热点之一,诸如种族起源、帝位编年、宗教文化、艺术畛域、语言文献等多曾为学术讨论热点2。贵霜琐罗亚斯德教~3神祇因其数量的众多和图像的丰富而成为古代琐罗亚斯德教神祇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霜地处中亚——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段,既是古代琐罗亚斯德教神祇图像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古代琐罗亚斯德教神祇图像传播的中转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shan ZOROASTRIANISM deity Study HISTORY Nana Mozdooano
原文传递
诗成何以感鬼神——上古帝王与郊庙祭歌形态关系探析
10
作者 张树国 梁爱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诗乐舞为上古祀神仪式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周因于殷礼,祭祀礼仪中的诗篇大部分为“史巫祝宗”之辞,为仪式用语,保存在《诗经》的雅颂中,与乐舞一起服务于降神、娱神的需要。
关键词 帝王 鬼神 郊庙祭歌形态
下载PDF
世界宗教能否走向“共同体”——关于全球化宗教发展愿景的对话 被引量:4
11
作者 卓新平 安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3,共9页
宗教消除彼此之间的对立冲突,形成多元通和、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机制,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人类为了寻求共同生存发展对世界诸宗教提出的历史要求。中国具有独特的宗教融合包容传统和条件,由此能否发挥传统文明和民族国势的优势,开创形成... 宗教消除彼此之间的对立冲突,形成多元通和、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机制,是全球一体化时代人类为了寻求共同生存发展对世界诸宗教提出的历史要求。中国具有独特的宗教融合包容传统和条件,由此能否发挥传统文明和民族国势的优势,开创形成宗教共同体并向全球化的世界提供这样的宗教和合共生的模式,是对话双方关注的主要话题。双方讨论认为,虽然中国具有首先实现宗教共同体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内部需求,但必须首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才能逐步具备实施的条件,其中包括形成对宗教及其社会功能的正确认识,解决宗教的社会定位问题,厘清政教关系模式,确立实施主体和体制,界定宗教界、政界和学界分工合作的范围。鉴于宗教共同体的巨大造福潜力,提议学界积极开展相关的深入研究,探讨成功实践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全球化 宗教共同体 信仰 神圣
原文传递
在神性与奴性的解构中重建女性的光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惠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1,共4页
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所处境况的认识尤为细腻深刻。张爱玲认为自然健康的女性具有神的特性,但是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心灵极为扭曲和变态,使她们甘心被奴役,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有... 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所处境况的认识尤为细腻深刻。张爱玲认为自然健康的女性具有神的特性,但是长期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制下,心灵极为扭曲和变态,使她们甘心被奴役,对待爱情、婚姻和生活有着太多的无奈。现代的女性不再是女神,也不要做女奴,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实的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散文 女性 神性 奴性
下载PDF
古希腊人的神秘祭祀略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德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7-51,共5页
文章概括地分析了古希腊祭祀的神秘意义、祭祀从人祭到动物牺牲的转化过程、祭祀的神圣性以及祭祀观念的逐渐动摇,指出古希腊人的神秘生活氛围决定了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而祭司在这里面起到了掌控一切的作用。
关键词 古希腊 祭祀 祭司 神祗
下载PDF
“太阳崇拜”图像传统的延续——莫高窟第249窟、第285窟“天人守护莲华摩尼宝珠”图像及其源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元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0,共10页
本文首先对莫高窟第249窟、第285窟窟顶东披所绘的莲华摩尼宝珠图像及相关画面进行了重新释读,认为这两窟窟顶东披所谓的“天人/力士托举莲华摩尼宝珠”图像应定名为“天人守护莲华摩尼宝珠”;其次,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佛经文本... 本文首先对莫高窟第249窟、第285窟窟顶东披所绘的莲华摩尼宝珠图像及相关画面进行了重新释读,认为这两窟窟顶东披所谓的“天人/力士托举莲华摩尼宝珠”图像应定名为“天人守护莲华摩尼宝珠”;其次,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佛经文本,认为这两幅图像中也隐含着太阳崇拜的古老主题;最后,通过与古埃及和古代西亚文明中表现太阳崇拜的类似图像的比较后认为:这两幅图像的源头可追溯至古老的“天神守护莲华或生命树之上的太阳神”的图像传统。这一图像传统,在敦煌石窟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神崇拜图像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别具一格的图像模式。同时,结合这两窟中的其它相关图像,对这一图像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具体的传播者很可能是北朝时期的入华粟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神 守护 莲华摩尼 太阳神崇拜 源流
下载PDF
新疆地区史前人形雕像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学堂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新疆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人形雕像,大小不同,小的数十厘米,大的如真人,最大的高达3米,或直立或呈行走状,保存完好的人形雕像,身上还穿着衣服,佩带用具。这些人形雕像与生殖崇拜无关,它是当时人们灵魂的替代物,是早期萨满教中的... 新疆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人形雕像,大小不同,小的数十厘米,大的如真人,最大的高达3米,或直立或呈行走状,保存完好的人形雕像,身上还穿着衣服,佩带用具。这些人形雕像与生殖崇拜无关,它是当时人们灵魂的替代物,是早期萨满教中的神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人像 萨满教 神偶
原文传递
壮族师公教神灵关系探析——以经书抄本《伕子请客》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莫幼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16,共4页
壮族师公教有明显的多神崇拜特征。祖师神三元真君虽有被尊为至上神的倾向,但众多神灵仍处于游离和分散的状态,没有被纳入一个严密的神灵体系中,神与神之间显现出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壮族师公教众神平等的根源在于历史上壮族长期处于... 壮族师公教有明显的多神崇拜特征。祖师神三元真君虽有被尊为至上神的倾向,但众多神灵仍处于游离和分散的状态,没有被纳入一个严密的神灵体系中,神与神之间显现出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壮族师公教众神平等的根源在于历史上壮族长期处于分散而居、部落林立、酋帅众多的社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师公教 神灵 平等
下载PDF
沈从文与福克纳小说中“神”与“上帝”的指涉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萌羽 温奉桥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2,共12页
本文拟考察沈从文和福克纳小说中“神”和“上帝”的指涉意义与其作品创作主旨之间的关系。“神”字是沈从文诉诸文学理想的一个关键词汇,“上帝”则是福克纳建构其文学世界的基石。尽管“神”和“上帝”的内涵意义在两位作家的小说中... 本文拟考察沈从文和福克纳小说中“神”和“上帝”的指涉意义与其作品创作主旨之间的关系。“神”字是沈从文诉诸文学理想的一个关键词汇,“上帝”则是福克纳建构其文学世界的基石。尽管“神”和“上帝”的内涵意义在两位作家的小说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在道德和美学的更高层面上,它们均指向了对其终极目标的诉求,即对真善美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福克纳 “神” “上帝”
原文传递
由《尚书》看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国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从《尚书》可看出我国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轨迹。部落与氏族的出现,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德治与法治。尧舜禹时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原始德治最辉煌的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夏、商时期,神权思想越来越严... 从《尚书》可看出我国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轨迹。部落与氏族的出现,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德治与法治。尧舜禹时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原始德治最辉煌的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夏、商时期,神权思想越来越严重。夏、商的灭亡,使周代统治者重新审视民的力量,因此对德与礼又有了更多的反省与认识,提出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治国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下载PDF
The Basis of Human Rights in Early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19
作者 薄振峰 Xu Chao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9年第1期18-30,共13页
There was no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in ancient Greece, but in the depth of ancient Greek thought, we find the germin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tradition of natural law In early Greek philosophy, the beginnings of h... There was no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in ancient Greece, but in the depth of ancient Greek thought, we find the germin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the tradition of natural law In early Greek philosophy, the beginnings of human rights can b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early thought of ancient Greece, humans experienced the liberation from the order of God and nature, and then, the sophists liberated human from the nature and turned the object of thinking to human Legal criticism, free will and self-aware individuals took the historical stage along with the Soph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deity NATURE LIBERATION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犯罪主题的渊源
20
作者 胡永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犯罪和惩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基本主题.本文从文本分析出发,借鉴和综合运用哲学、心理学及宗教的相关理论从作家自身的经历、罪恶的社会现实及宗教观念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述了作家关注这一问题的渊源所在.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犯罪 神性 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