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洛河流域退化植被的生物恢复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文梅 李亚妮 +1 位作者 廉振民 王文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4,共4页
依据地貌、气候等特征,把北洛河流域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土高原沟壑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建立水土保持植被,退耕后最适宜还草,可以适当种植灌木;在梁峁阳坡,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生态混交的草灌,并以少量乔木结合;梁峁阴坡以... 依据地貌、气候等特征,把北洛河流域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土高原沟壑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建立水土保持植被,退耕后最适宜还草,可以适当种植灌木;在梁峁阳坡,以水土保持为主,兼顾生态混交的草灌,并以少量乔木结合;梁峁阴坡以薪炭林为主,草灌乔相结合;在沟底以培育用材林为主。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塬面建立农林草生态经济复合模式,以农耕地为主;塬坡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草带,沿沟边种植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植物。阳坡以退耕还草灌为主,阴坡乔灌草相结合;在沟头、沟边,以建防护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流域 退化植被 生物恢复
下载PDF
小兴安岭退化沼泽湿地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功宝 蔡体久 徐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以黑龙江省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烧、放牧和垦殖3种干扰类型退化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样地调查法和挖掘法对植物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栽植模式对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火烧干扰湿地中,栽植红皮云杉纯... 以黑龙江省友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火烧、放牧和垦殖3种干扰类型退化森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样地调查法和挖掘法对植物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栽植模式对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火烧干扰湿地中,栽植红皮云杉纯林是最好的植被恢复模式,栽植3年成活率为89%,其他植被恢复模式的树木成活率都很低。在放牧干扰湿地中,红皮云杉纯林、落叶松纯林模式和红皮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恢复效果好,3年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4%、79%、85.5%。在垦殖干扰湿地中,栽植红皮云杉、落叶松纯林模式或红皮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恢复效果好,3年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2%、85%、83%。沙棘在3种退化森林湿地中3年成活率均低于36%,不适合在以上的退化湿地中进行培植。因此,在小兴安岭干扰火烧退化湿地、放牧退化湿地以及垦殖退化湿地植被恢复中,应选择以红皮云杉、落叶松为主的恢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植被 恢复技术 沼泽湿地 小兴安岭
下载PDF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卫娟 王希华 +1 位作者 闫恩荣 严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8,124,共12页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区 退化植被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冀北山地绣线菊灌丛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乐乐 许晴 +2 位作者 许中旗 李强 张兴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4-331,共8页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退化植被——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灌丛的生态恢复潜力,采用种子萌发法对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群落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绣线菊灌丛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4 013.33粒/m2,低于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4 646.67粒/m2),但高于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1 713.33粒/m2)和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46.67粒/m2);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没有发现乔木和灌木种子。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有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以及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绣线菊灌丛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他3种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低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出结论,绣线菊灌丛具有数量庞大的草本植物种子库,群落草本层恢复潜力巨大,但木本植物,尤其是乔木较少,这是限制绣线菊灌丛向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限制因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引入乔木树种,加速群落的演替,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土壤种子库 种子密度 退化植被 绣线菊灌丛
原文传递
不同恢复群落中辽东栎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宗峰 李旭光 +3 位作者 王永健 张炜银 丁易 陶建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通过对茂县大沟流域人工恢复9年、人工恢复16年和自然恢复16年3个不同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大多... 通过对茂县大沟流域人工恢复9年、人工恢复16年和自然恢复16年3个不同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大多呈显著性聚集分布,辽东栎幼苗、幼树和大幼树的聚集强度、格局规模在时间序列上大多呈上升趋势。辽东栎种群的聚集性与其本身具有的萌蘖性有关,聚集分布可以增强辽东栎种群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辽东栎种群的演化和健康发展。辽东栎作为本地区的原生种是极具恢复价值的优势种,有关辽东栎种群在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县 退化植被 辽东栎 空间格局
下载PDF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7 位作者 刘杉 姬慧娟 马文宝 冯秋红 潘红丽 张利 刘千里 缪宁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指用马利瓦特(Maliwatt)缝编工艺,将可降解的植物纤维为原料编制成卷,同时将一定配比的植物种子和基质混合后植入成卷材料而成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垫、生态植被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技术优...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指用马利瓦特(Maliwatt)缝编工艺,将可降解的植物纤维为原料编制成卷,同时将一定配比的植物种子和基质混合后植入成卷材料而成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垫、生态植被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技术优势等;分析了在地震滑坡、沙化治理、矿山废弃地和公路边坡治理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而提出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矿山废弃 沙化地 公路边坡 退化植被恢复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朋 左小安 +4 位作者 孙珊珊 张晶 赵生龙 程清平 胡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614,共9页
为研究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8月中旬对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和草地进行植被调查,并测定植被-土壤系统的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沙地退化植被的恢复,地上植物、凋... 为研究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1年、2013年和2015年8月中旬对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和草地进行植被调查,并测定植被-土壤系统的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沙地退化植被的恢复,地上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的C、N含量及C/N比波动变化,土壤(0~10 cm)C和N含量及C/N比显著增加(P<0.05)。(2)沙地4种生境上的地上植物、凋落物、根系、土壤的C、N含量及C/N比年际间变化显著(P<0.05)。(3)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植物、凋落物、土壤的C/N比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线性关系(P<0.01)。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植物演替导致植被-土壤系统中C、N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也在逐渐增强,而封育时间的增加能够促进沙地土壤中N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含量 C/N比 退化植被恢复 恢复年限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黔西北喀斯特退化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樱殷 谢永贵 +4 位作者 余刚国 吴春平 刘崇欣 毕宁 沈有信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8-534,共7页
为了全面有效地评价黔西北喀斯特区域退化植被的恢复潜力,从而为该区域退化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以及恢复策略和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地上群落、繁殖体库、土壤基质和干扰状况4类指标群信息的13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自... 为了全面有效地评价黔西北喀斯特区域退化植被的恢复潜力,从而为该区域退化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以及恢复策略和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基于地上群落、繁殖体库、土壤基质和干扰状况4类指标群信息的13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自然恢复过程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11个群落进行恢复潜力评价。结果将11个退化群落样地(1~11号)按综合恢复潜力指数(PI)分为四类,即PI<0.20(1、2号样地);0.20<PI<0.40(3、5号样地);0.40<PI<0.55(8、9号样地);0.55<PI<0.70(6、7、10、11号样地),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总的来看,与地上群落和繁殖体库相比,土壤基质状况较好且变异较小,说明土壤基质不是该区域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充足的木本植物繁殖体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模型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来监测喀斯特退化植被的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退化植被 自然恢复 恢复潜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高寒草地优势植物根际细菌促生特性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杨 白洁 +1 位作者 李智燕 姚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9-2739,共11页
筛选获得能促进高寒草地退化植被生长的优良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能够丰富高寒草地优良菌株资源库。本研究以前期分离的18株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还原法、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检测了18株菌... 筛选获得能促进高寒草地退化植被生长的优良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能够丰富高寒草地优良菌株资源库。本研究以前期分离的18株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还原法、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检测了18株菌株的固氮、溶磷、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结果表明:有14株菌均具有固氮、溶磷、分泌IAA特性,其中固氮酶活性为25.43~230.52nmol·(h·mL)^(-1),溶有机磷量为66.90~115.06μg·mL^(-1),溶无机磷量为9.22~380.28μg·mL^(-1),分泌IAA量为12.45~71.71μg·mL^(-1)。其中2株菌编号为LMG2、LMJ2拮抗病原菌锐顶镰孢菌(Gibberella acuminata)效果显著,对其抑制率分别为30.75%和31.00%。综合比较各菌株特性,筛选出6株优良PGPR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经鉴定:菌株LMG2和LMJ2菌株与Pseudomonas piscium P50^(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LMY8与Pseudomonas kairouanensis KC12^(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ND1与猴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miae Oli^(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LNA2、LPA7与Pseudomonas neuropathica P155^(T)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筛选的6株耐低温菌株兼具多种优良特性,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植被修复具有应用潜力,可为后续制备修复高寒退化草地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质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植物根际促生菌 溶磷 固氮 耐低温 拮抗病原菌
下载PDF
生物炭对退化蔬菜地土壤及其修复过程中N2O产排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军 施雨 +3 位作者 李子媛 韩成 谢祖彬 钟文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3-723,共11页
高氮投入的设施蔬菜地土壤易发生次生盐渍化、酸化、板结化等土壤退化现象,也会引起地下水污染、N_2O大量排放等环境后果,严重影响了蔬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新兴的退化设施蔬菜... 高氮投入的设施蔬菜地土壤易发生次生盐渍化、酸化、板结化等土壤退化现象,也会引起地下水污染、N_2O大量排放等环境后果,严重影响了蔬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新兴的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修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退化,但也导致N_2O大量排放。本研究选用生物炭作为调节剂,评估不同生物炭施加量对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及其强还原修复过程中N_2O排放的影响,并测定反硝化功能基因(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nor B和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 Z)丰度来反映反硝化微生物活性。结果显示:RSD法显著降低了土壤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土壤p H,缓解了土壤退化,但其N_2O累计排放量是非修复土壤的950倍以上;施加生物炭具有减排效果,其中施加5%的生物炭显著降低了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及其强还原修复过程中的N_2O排放,其减排量分别为68.7%和16.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非强还原修复过程和强还原修复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速率均与p H显著负相关,而在强还原修复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速率还与NO_3^--N含量显著正相关;施加生物炭显著改变了土壤nor B和nos Z基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非强还原修复过程和强还原修复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的微生物机理不同,前者显著受nos Z基因丰度影响,而后者显著受nor B基因丰度影响。在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中施加5%生物炭可有效减低退化设施蔬菜地土壤及其强还原修复过程中的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生物炭 退化设施蔬菜地 土壤修复 环境效应 反硝化微生物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魏媛 张金池 +1 位作者 俞元春 喻理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5,共6页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 采集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分析表明:植被恢复往往导致较高的平均颜色变化率、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乔木群落阶段的平均诱导底物利用率最高,明显地与其他3个恢复阶段不同。总之,植被恢复使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碳源平均利用率增强。因此,创造了更好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序列 土壤微生物数量 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魏媛 张金池 喻理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5,共5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表征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笔者以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生境、不同层次、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表征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笔者以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生境、不同层次、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上升,从大到小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反映出土壤质量在逐渐恢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特征在不同生境间从大到小主要表现为裸地和草本群落阶段为石沟、土面、石槽,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林阶段为石槽、土面、石沟;土壤剖面上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高于非根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碳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以贵州花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媛 喻理飞 张金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 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且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相比占绝对优势,其在微生物总数中分别占95.95%,93.49%,92.32%和92.48%;各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是表征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出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质量也在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 贵州花江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质量评价——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魏媛 喻理飞 +1 位作者 张金池 俞元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物熵、代谢熵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小。利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均表现A层>B层的特点,这说明各恢复阶段的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加深而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从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由于土壤物质循环逐渐加快,微生物活性逐渐增强,土壤生物学肥力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指标 生态肥力 质量评价 贵州花江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熵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媛 张金池 +1 位作者 俞元春 喻理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7-801,共5页
以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生化活性试验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熵(qCO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 以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生化活性试验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熵(qCO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基础呼吸及qCO2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基础呼吸明显增强,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但qCO2明显下降,反映出土壤质量在逐渐恢复;土壤基础呼吸及qCO2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的特点;土壤基础呼吸及qCO2的变化特征在不同生境间表现为: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它三个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石沟生境的特点有利于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动植物群体的繁殖;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因此,创造了更好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序列 土壤基础呼吸 qCO2
原文传递
黔西北喀斯特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及种子库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樱殷 谢永贵 +4 位作者 余刚国 吴春平 刘崇欣 毕宁 沈有信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4-1460,共7页
采用野外样线取样与温室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西北部喀斯特区域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与种子库对策。实验共检测出130个物种,种子库密度变动于541-11180粒·m^-2,草本种子的密度和物种数远大于木本种... 采用野外样线取样与温室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省西北部喀斯特区域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季节动态与种子库对策。实验共检测出130个物种,种子库密度变动于541-11180粒·m^-2,草本种子的密度和物种数远大于木本种子。采样时间和地点对土壤种子库平均物种数和密度有显著影响。各群落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平均物种数都在4月达到最高,除草地外在12月下降到最低,草地在8月下降到最低。各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密度都在4月达到最高,8月、12月以及次年5月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至少两种种子仅存在于1年中某些时段的短暂性土壤种子库类型和两种种子在全年的土壤种子库中都存在的持久性土壤种子库类型。植物的种子库对策是物种本身固有的生活史对策,但某些物种的种子库对策可能受干扰历史及微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种子数量上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退化植被 持久性土壤种子库 种子库对策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京涛 温远光 周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9,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相似系统原理“建立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系列,对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生物量等结构功能指标的恢复度和恢复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群落自然恢复在群...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相似系统原理“建立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系列,对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生物量等结构功能指标的恢复度和恢复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群落自然恢复在群落演替初期阶段速度很慢,每提高0.1恢复度需要约10.7 a时间;到演替中期出现恢复加速期,每提高0.1恢复度需要2.6~3.5 a;到演替后期恢复速度又下降,每提高0.1恢复度需要3.5~5.3 a。退化群落从草本群落阶段达到群落结构、功能的基本恢复需要30~40 a,但要达到群落结构、功能的完全恢复则需要近10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系统理论 演替系列 恢复度 恢复速度 退化喀斯特植被
下载PDF
贵州花江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媛 张金池 +1 位作者 俞元春 喻理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16-2420,共5页
采用BIOLOG-ECO测试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不同层次及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4个恢复阶段AWCD表现出R>S的特点;在土壤... 采用BIOLOG-ECO测试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不同层次及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4个恢复阶段AWCD表现出R>S的特点;在土壤剖面上,AWCD具有垂直的变化规律,4个恢复阶段A层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表现出A>B层的特点。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生境、不同层次、根际及非根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底物的能力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在培养时间48~144 h时利用能力最强,且总体表现为石沟生境利用能力最强;同时,植被恢复过程中AWCD变化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序列 BIOLOG-ECO测试法 土壤微生物群落 孔颜色平均变化值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生境特征研究——以花江地区小生境类型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永飞 李安定 +2 位作者 张玉武 杨瑞 喻理飞 《贵州科学》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生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小生境状况。研究区共存在石面、土面、石槽、石沟、石缝、石洞等6种小生境类型,呈随机和集群两种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6种... 生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小生境状况。研究区共存在石面、土面、石槽、石沟、石缝、石洞等6种小生境类型,呈随机和集群两种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6种小生境进一步可分为土面—石面型、石面—土面型、石面型3种组合形式,以土面—石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裸地(退耕地)阶段占优势,石面—土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上分布有演替系列的各个阶段,石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以裸地(石漠化)阶段占为主,不同恢复阶段在小生境组合上的分布与自然历史条件和人为干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阶段 小生境类型 分布格局 花江
下载PDF
荔波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利荣 刘映良 +1 位作者 杜兴乔 张卫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5-18,57,共5页
以46个典型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选择与喀斯特植被恢复紧密相关的7个因子构成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对植被自然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因子中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最大;(2)随着植被恢复由低... 以46个典型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选择与喀斯特植被恢复紧密相关的7个因子构成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对植被自然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个因子中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最大;(2)随着植被恢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恢复程度逐渐增大,至顶极乔林阶段恢复到模式群落的94.12%,这说明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自然恢复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