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18
1
作者 银晓瑞 梁存柱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炜 刘钟龄 刘小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动态 恢复演替 典型草原
下载PDF
附载TiO_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巍 刘维屏 +1 位作者 宣日成 卢建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主波长365nm的黑炽荧光灯为光源,研究了由CMC-Na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的过程。结果表明,咪蚜胺农药在3×8W黑炽荧光灯照射下,经附载TiO2作用3h后可降解50%以上,其光解可用假一级动力学方... 以主波长365nm的黑炽荧光灯为光源,研究了由CMC-Na附载TiO2光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的过程。结果表明,咪蚜胺农药在3×8W黑炽荧光灯照射下,经附载TiO2作用3h后可降解50%以上,其光解可用假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对于加CMC-Na附载的TiO2玻板,TiO2不易脱落,经多次使用其光催化活性不变,而直接附载的TiO2却有流失现象发生。另外,初探了以自然光为光源催化降解咪蚜胺农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咪蚜胺 降解 二氧化钛 废水处理 农药
下载PDF
丹参醇提工艺中丹参酮Ⅱ_A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苏子仁 曾惠芳 +3 位作者 曾元儿 徐晖 刘庆思 徐鸿华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1-3,共3页
采用薄层扫描法,以丹参酮ⅡA为检测指标,考察丹参醇提液在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工序中的化学动力学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醇提液在后处理工序的热不稳定性,是影响丹参酮ⅡA含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化学动力学 稳定性 降解
下载PDF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9
4
作者 莫江明 SandraBrown +3 位作者 彭少麟 孔国辉 张德强 张佑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07-1413,共7页
以鼎湖山退化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恢复过程中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动态为对象 ,研究了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林下层年凋落物量除在第 5年有所下降外均随时间逐年上升 ,但其增加... 以鼎湖山退化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林恢复过程中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动态为对象 ,研究了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林下层年凋落物量除在第 5年有所下降外均随时间逐年上升 ,但其增加速率随年份不同而异 ,总平均年增长速率为 3 8%。第 4年凋落物量为 0 .2 0 t· hm- 2 · a- 1,第 1 1年为 1 .1 7t·hm- 2·a- 1。凋落物养分元素平均浓度为 (% ) :N0 .95 ,P0 .0 4,K0 .5 7,Ca0 .1 3和 Mg0 .0 8,基本上以夏季和秋季最高冬春交替月份最低。第 1 1年凋落物各元素养分归还量为 (kg· hm- 2·a- 1) :N1 1 .1 0 ,P0 .47,K6.65 ,Ca1 .48和 Mg 0 .91。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失重率呈直线模型变化 ,第 1年的分解速率为 3 1 % ,至试验结束时凋落物的残存量占起始量的 66%。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N和 P浓度随时间逐渐上升 ,但 N增加的速度较 P快 ,其余元素浓度均下降 ,但 K下降的速度最快。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N是唯一表现残留量呈先上升然后下降变化的元素。P的残留量变化与凋落物的失重率变化几乎一致。各元素在分解试验结束时残留量占起始量的百分比分别为 :N 90 % ,P 67% ,K 9% ,Ca 3 0 %和Mg 1 4%。可见 ,林下层凋落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碳及其它营养元素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循环 林下层植物 退化马尾松林 恢复初期
下载PDF
饮用水中BDOC测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文君 吴红伟 +3 位作者 王占生 张弥 樊康平 徐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3,共4页
采用悬浮培养测定法,讨论了BDOC测定中动力学特性,得出在28d测定中BDOC的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BDOCt=BDOCu(1-10-0.077t),降解常数k=0.077d-1.通过比较实测的BDO... 采用悬浮培养测定法,讨论了BDOC测定中动力学特性,得出在28d测定中BDOC的降解动力学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BDOCt=BDOCu(1-10-0.077t),降解常数k=0.077d-1.通过比较实测的BDOC3和据公式计算出的BDOC3,证明这种动力学关系基本正确.研究还证明BDOC3约占BDOC28总量的40%左右.为了缩短培养时间,使该测定方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OC 动力学 饮用水 悬浮培养测定法
下载PDF
甘南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33
6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5 位作者 李广 石万里 赵锦梅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091-5101,共11页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 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PⅠ)、退化阶段(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34.19,290.72 g/m^2,沼泽化草甸未退化(SⅠ)、轻度退化(SⅡ)、中度退化(SⅢ)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78.40,308.07,261.21 g/m^2;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均为单峰型,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同一湿地类型各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绝对增长率(AGR)和相对增长率(RGR)在同一年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而同一湿地类型不同阶段AGR和RGR的大小存在差异。2)地下生物量也随退化程度加剧显著减小(P<0.05),PⅠ,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23081.46,12607.72 g/m^2,SⅠ,SⅡ,SⅢ地下生物量依次为4583.16,3008.63,1290.73 g/m^2;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愈接近生长季始末值愈大;地下生物量由土壤表层向深层显著下降(P<0.05),总体呈"T"形分布,0—10cm土层,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地下生物量都最大,分别占各自总地下生物量50%和70%以上。3)尕海2类高寒湿地5—9月平均根冠比均表现未退化高于退化,根冠比季节动态为越接近生长季始末值越大,生长旺盛季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植物生物量 根冠比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降解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建 石义静 +2 位作者 崔寅 谢慧君 王文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56-3061,共6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梯度的4种PAEs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用GC-MS法测定土壤溶液中PAEs的浓度,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PAEs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梯度的4种PAEs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用GC-MS法测定土壤溶液中PAEs的浓度,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PAEs的降解起主要作用,对降解数据拟合发现,PAEs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且碳链越短的酯降解效果越好,降解速率越高.在相对高浓度的PAE30环境中,碳链较长的DnOP的降解效率要低于相对低浓度时的降解率,且在40 d后只能降解73%.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基质酶的活性,在PAEs加入土壤之后,β-葡萄糖苷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均有变化.磷酸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缓慢下降,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脲酶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0 d后),除了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继续降低,其他酶活性都逐渐恢复,并超过了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土壤酶 酶活性 生物降解 降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0
8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2 位作者 章虎 钱鸣蓉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吡唑醚菌酯 黄瓜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长寿命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冯伟泉 丁义刚 +3 位作者 闫德葵 刘学超 王伟 李冬梅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40,共7页
文章介绍了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卫星表面太阳吸收率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择和研制提供可靠依据;介绍自行研制的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 文章介绍了15年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对卫星表面太阳吸收率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择和研制提供可靠依据;介绍自行研制的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并对航天器常用的S781白漆、SR107ZK白漆、F46镀银和OSR二次表面镜热控材料进行空间低能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获得了这些热控涂层在地球同步轨道15年期间太阳吸收率性能退化模拟数据,与已有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热控涂层 性能退化 吸收率 长寿命 太阳 卫星 环境试验设备 环境模拟试验 飞行试验数据 模拟研究 性能影响 研究结果 自行研制 试验方法 测试系统 热控材料 模拟数据 对比研究 热设计 低能 和空间 航天器
下载PDF
露地和大棚条件下阿维菌素在蔬菜作物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比较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谢显传 张少华 +3 位作者 王冬生 皇甫伟国 杨挺 赵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99-3404,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露地条件与设施条件下阿维菌素在蔬菜作物上消解动态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露地条件和大棚条件下1.8%阿维菌素乳油制剂在西兰花和甘蓝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按推荐使用剂... 【目的】比较研究露地条件与设施条件下阿维菌素在蔬菜作物上消解动态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露地条件和大棚条件下1.8%阿维菌素乳油制剂在西兰花和甘蓝上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按推荐使用剂量(4000×)、2倍推荐使用剂量(2000×)、4倍推荐使用剂量(1000×)使用后,露地条件下阿维菌素在西兰花上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13.89、256.74、785.73μg·kg-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3、1.46和2.16d;在甘蓝上的起始浓度分别为53.04、138.42、353.18μg·kg-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7、1.42和1.77d。大棚条件下阿维菌素在西兰花上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33.00、372.27、1060.74μg·kg-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49、5.23和5.33d;在甘蓝上的起始浓度分别为73.70、201.04、502.76μg·kg-1,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59、4.53和4.43d。【结论】阿维菌素在大棚条件下使用时在蔬菜作物上的起始浓度(C0)均明显大于露地条件的相应值,它们比在露天条件下更难降解,降解半衰期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残留 消解动态 设施农业 大棚 蔬菜
下载PDF
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向月琴 高春明 +4 位作者 庞国辉 郝乙杰 方华 楚小强 虞云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9-704,共6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4.0 mg kg-1多菌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和6.8 d。试验初期各个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显著降低,土壤微生...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4.0 mg kg-1多菌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和6.8 d。试验初期各个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低于不加多菌灵的对照,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受到抑制,并且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逐渐减弱,3 d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土壤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降解动态 BIOLOG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连军 荆晶 +1 位作者 刘晓东 孙秀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0-33,共4页
膜 -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研究对膜 -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普通活性污泥法 啤酒废水 降解
下载PDF
甘南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动态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维伟 王辉 +1 位作者 李广 石万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4-259,共6页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泥炭地和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被退化过程中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退化演替,两类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未退化泥炭...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泥炭地和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被退化过程中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退化演替,两类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未退化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247.58g/kg,比退化地高出41.90%;未退化沼泽草甸有机碳含量为61.23g/kg,比轻度、中度、重度退化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分别高出51.24%,51.75%和81.39%。泥炭地的S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无显著变化,而沼泽草甸的SOC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但随着植被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趋势明显减弱。泥炭地未退化阶段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从5月到9月随时间变化均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即7月最低,8月最高,但这种变化趋势在退化阶段0—10cm和20—40cm土层表现恰好相反;而沼泽草甸4种退化阶段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0—10cm土层,未退化呈单峰型曲线,中度退化与其恰好相反;而在10—20cm和20—40cm土层,各退化阶段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植物地上生物量与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与泥炭地的退化阶段显著相关,R2达到0.99,与沼泽草甸的各退化阶段相关不显著,R2均小于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湿地 植被退化 土壤有机碳 时间动态
下载PDF
几种农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与复合效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花日茂 汤桂兰 +2 位作者 李学德 汤锋 岳永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0-443,共4页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同时研究了多菌灵、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及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8d,喷药后15d,降解了94.60%;高效氯氰...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同时研究了多菌灵、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及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8d,喷药后15d,降解了94.60%;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延缓作用,而多菌灵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加速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中消解半衰期为4.82d,喷药后15d,消解了88.32%;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消解表现出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吡虫啉 高效氯氟菊酯 消解动态 复合效应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22
15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3 位作者 王道泽 谢国雄 周航 洪奎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0-866,共7页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甲胺磷 甲胺磷 白菜 消解动态 代谢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秀霞 郑茂盛 +2 位作者 王荣靖 梁昌峰 徐硕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6-1920,共5页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石油烃降解 最优条件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黄瓜、苹果中的虫螨腈残留量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迪 罗雪婷 +2 位作者 潘洪吉 聂向云 范丽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8-271,共4页
为了对虫螨腈在黄瓜和苹果上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采用乙腈提取、Flolisil小柱净化、GC-μEC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瓜上添加标准品0.005、0.01、0.5μg/g的回收率分别为115.6%、86.4%、82.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7.6%、9.2%;... 为了对虫螨腈在黄瓜和苹果上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探讨,采用乙腈提取、Flolisil小柱净化、GC-μEC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瓜上添加标准品0.005、0.01、0.5μg/g的回收率分别为115.6%、86.4%、82.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7.6%、9.2%;苹果上添加标准品0.005、0.1、0.5μg/g的回收率分别为109.2%、95.9%、94.6%,相对标准偏差为8.0%、4.2%、7.6%;田间试验得到的虫螨腈在黄瓜的消解动态方程为y=0.0431e-0.1665x,半衰期为4.2d;虫螨腈在苹果上的消解动态方程为y=0.1115e-0.0734x,半衰期为9.4d。本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高,能够为大规模监测蔬菜水果中虫螨腈的残留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腈 残留 黄瓜 苹果 消解动态
下载PDF
锌铝水滑石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9
18
作者 钱萍萍 薛继龙 +2 位作者 潘国祥 李远 倪哲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物质的量的比为3∶1的锌铝水滑石(Zn3Al-LDHs),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热重-差热(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投入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铝...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物质的量的比为3∶1的锌铝水滑石(Zn3Al-LDHs),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热重-差热(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投入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铝水滑石降解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催化剂用量为150~200 mg,光照时间为120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光照180 min后亚甲基蓝的特征峰消失,发色基团破坏,其降解率达到了95%左右。此外,通过探讨光催化过程动力学及降解机理,表明该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水滑石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动力学
下载PDF
氟啶胺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骆爱兰 余向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2-906,共5页
使用农药控制作物害虫和疾病可提高农业生产力,然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巨大且日益严重的问题。重复、广泛使用的农药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物、生物代谢及其生物活性,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氟啶... 使用农药控制作物害虫和疾病可提高农业生产力,然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巨大且日益严重的问题。重复、广泛使用的农药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生物、生物代谢及其生物活性,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氟啶胺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质量等潜在环境危险,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氟啶胺农药残留动态,以及氟啶胺对土壤呼吸强度、蔗糖酶活性及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100 mg.kg-1)氟啶胺在土壤的降解速率常数最大,氟啶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范围为0.38~0.59 d。高剂量(50 mg.kg-1、100 mg.kg-1和1 000 mg.kg-1)氟啶胺对土壤蔗糖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剂量(1 mg.kg-1、5 mg.kg-1)处理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且波动范围较大;10 mg.kg-1氟啶胺对土壤蔗糖酶前期表现为抑制、后期表现为激活作用,波动范围较大。不同浓度氟啶胺胁迫下蔗糖酶促反应的Michaelis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发生改变,但变化不大。土壤中氟啶胺浓度为1 mg.kg-1时蔗糖酶所需的活化能(Ea)比CK高,其他浓度都低于CK;5 mg.kg-1、10 mg.kg-1、50 mg.kg-1、100 mg.kg-1和1 000 mg.kg-1所需的活化焓变(ΔH)随氟啶胺的浓度降低而变小;在相同温度下蔗糖酶的活化熵变(ΔS)表现为:1 mg.kg-1<CK;活化自由能(ΔG)变化差异较小;320~330 K(开氏温度)时最大速度常数(Q10)最大,而290~300 K时Q10较小。低剂量氟啶胺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呈现抑制-激活趋势,高低剂量表现为抑制作用。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因氟啶胺的加入而产生波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受农药污染土壤的质量和酶活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胺 残留动态 蔗糖酶 动力学 热力学 土壤微生物 呼吸作用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国峰 李雪茹 +2 位作者 刘峰 张晓波 董见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生产上的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及UPLC-MS/MS测定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 为了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小麦生产上的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及UPLC-MS/MS测定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1%;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mg·kg-1,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2 5、0.000 1、0.012ng。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0~12.4d和16.5~19.3d;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5d和3.7~5.3d;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新乡和银川市三地以240g·hm-2和360g·hm-2施药量分别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d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小麦籽粒中的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05mg·kg-1,低于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氯氟氰菊酯 噻虫嗪 噻虫胺 小麦 消解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