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罗志平 饶海群 +4 位作者 黄大江 李国勇 柳超 董双海 田纪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 探讨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武警江西省总队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MIS-TLIF组42例;男23... 目的 探讨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武警江西省总队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MIS-TLIF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64.4±4.9)岁.传统TLIF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66.5±7.6)岁.MIS-TLIF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患侧TLIF手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传统TLIF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开放下行TLIF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影像学评价采用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和(或)CT扫描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MIS-TLIF组[(96±37)min]与传统TLIF组[(83±2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MIS-TLIF组与传统TLI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MIS-TLIF组随访时间(26±7)个月;传统TLIF组随访时间(27±8)个月;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与传统TLI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末次随访ODI评分与传统TLI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1例出现融合器移位,无神经症状,传统TLIF组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椎弓根系统无松动及断裂,所有患者椎间融合率为100%,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6.5个月.结论 采用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达到与传统TLIF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出血更少,术后腰背部疼痛减轻,有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2
作者 尚凯 陈铭吉 王德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固定(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固定(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1.8±6.8)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节段分布:L4/5间隙23例,L5/S1间隙16例,L4/5合并L5/S1间隙9例。手术方法首先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螺钉,凿除部分下关节突以及内聚的部分上关节突,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暴露硬膜囊,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及突出的椎间盘,使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管径扩大,椎管减压满意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Dynesys固定。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单节段固定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本组病例术中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3.5(24~60)个月。患者VAS、ODI评分术后(2.3±1.5, 23.6±12.2)及末次随访(2.2±1.4,20.0±9.8)较术前(7.7±1.3,70.8±13.5)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而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下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末次随访时上下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X线片示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Dynesys系统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结合经关节突减压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保留腰椎后方复合体,适当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的同时椎管减压充分,治疗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参与调控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万茜淋 吴新民 +1 位作者 刘淑莹 孙秀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0-235,共6页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神经系统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对神经系统调节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研究以"人参皂苷、活性、神经系统"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2020年W...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善神经系统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对神经系统调节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研究以"人参皂苷、活性、神经系统"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2020年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结果为中文文献265篇,外文文献50篇。通过对检索文献的查阅及整理,分类并总结了人参皂苷在神经系统调控方面的药理活性。检索发现人参皂苷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广泛,包括神经保护作用、抗抑郁作用、改善认知功能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方面。本研究可为人参皂苷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开拓药用范围,进一步明确药效机制,为人参皂苷在神经系统调节领域的研究打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 认知障碍 抑郁症
原文传递
微创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4
作者 邹海波 绳厚福 +2 位作者 李中实 陈栋 赵景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评价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1月应用MastQuadrant通道对5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椎旁多裂肌入路行TLIF单侧(31例)或双侧... 目的:评价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单侧或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1月应用MastQuadrant通道对5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椎旁多裂肌入路行TLIF单侧(31例)或双侧(21例)固定治疗。男27例,女25例,年龄30—77岁,平均52.9岁。观察二种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的差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Cobb角(矢状位)及不同部位椎间隙的高度,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并评价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ODI平均值由术前的(67.67±18.5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5.58±20.80)%,VAS腰痛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7.42±2.4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09±2.47)分,VAS腿痛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8.04±1.2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46±2.07)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单侧及双侧固定组在手术前后的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后的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及双侧固定组在手术前后影像学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双侧固定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下肢症状而进行螺钉调整外,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影像学融合标准,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cage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固定,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适应证选择正确,单侧固定具有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手术 微创
下载PDF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绍东 滕宇飞 +5 位作者 许龙吉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孔翔飞 王宸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5例共29个节段,男17例,女8例;年龄24—65岁,平均54.6岁。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8例。改良方法首先切除一侧下关节突、上关节突内上侧部分及棘突与椎板的下1/2部分,将神经根松解、减压,再向对侧扩大减压范围,行对侧神经根减压,椎管减压满意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TLIF。[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32个月,平均18.4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6个月X线片示Cage轻度下陷;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2例下肢麻木加重,均为TLIF侧,其中2例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1例稍有改善;术后1年X线片示未愈合2例。根据Denis疼痛分级、JOA评分法,术后平均改善率92%。[结论]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减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改良 减压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术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丹杰 邹成 +2 位作者 杨迪 冯法博 李晓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69-3673,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7例。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7例。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19例)、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open TLIF)组(25例)、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pen TILF)组(23例)。分析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暴露时间、住院费用。疗效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2组(P〈0.05),mini-open TLIF组与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pen TLIF组〉mini-open TLIF组〉mis-TLIF组(P〈0.05);术中射线暴露指标、住院费用:mini-open TLIF组与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均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2 d VAS评分,mis-TLIF组与mini-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均优于open TLIF组[(3.2±1.6)分、(3.4±1.5)分比(5.8±1.4)分](P〈0.05);3组术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TLIF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微创TLIF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微创TLIF手术中,mini-open TLIF手术具有术中射线暴露少、住院费用低、学习曲线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腰椎 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后临近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涛 徐峰 +3 位作者 徐彬 谭林英 张同会 陈垂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术后1年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85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5~25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7 d。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13±0.54)分,术后3 d为(2.05±0.34)分,末次随访为(1.41±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JOA评分为(9.89±0.5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23±2.25)分,末次随访评分为(28.41±2.34)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1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术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阳 李放 +3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椎问高度及上位相邻节段ROM。评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和症状学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5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48-70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l分别为(24.1±5.7)%和(15.9±6.3)%,均较术前的(56.3±16.4)%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1.5和1.4±0.5,均较术前的6.7±2.7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6±2.5)°保留至术后3个月的(4.5±2.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4.9±2.3)°(P〈O.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3个月为13.4±2.6mm,较术前12.3±2.7mm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为12.1±3.2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由术前的(8.1±3.0)。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9.3±3.2),至末次随访时达到(10.0±2.9)°(P〈0.05)。末次随访时,7例(12.7%)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1例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症状学退变而接受二次Dynesys内固定手术。结论: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在中期随访时,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Wave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李大伟 黄凤山 杨达宇 王天天 郭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2期113-116,99,共4页
背景:长期以来,脊柱融合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坚强的后路固定器械和椎间融合牺牲了腰椎的活动度,并造成应力集中,往往导致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并且一部分相邻节段的退行性变可引起临床症状,影... 背景:长期以来,脊柱融合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坚强的后路固定器械和椎间融合牺牲了腰椎的活动度,并造成应力集中,往往导致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并且一部分相邻节段的退行性变可引起临床症状,影响预后,成为脊柱内固定术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目的:探讨Wave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4.8±7.9)岁。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不融合、植入WavefleX系统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SF-MPQ)、疼痛视觉类比(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整个腰椎以及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范围(ROM),节段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17.0±1.6)个月。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60.0±7.4)min,术中出血量150~700ml,平均(300.0±8.3)ml。术后SF-MPQ、VAS评分、ODI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腰椎及动态固定节段ROM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WavefleX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对病变节段能提供稳定力学环境,同时保留部分活动度,利于缓解椎间盘退变,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不大,可能延缓邻近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fleX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间盘 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技术
下载PDF
Etiology fo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被引量:14
10
作者 Dhungana Hemanta Xiao-xing Jiang +2 位作者 Zhen-zhou Feng Zi-xian Chen Yuan-wu Cao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5-191,共7页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s a multifaceted progressive irreversible condition and an inevitable part of aging,which has been found to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low back pain and might cause radiculopathy,myelopa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s a multifaceted progressive irreversible condition and an inevitable part of aging,which has been found to be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low back pain and might cause radiculopathy,myelopathy,spinal stenosis,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and herniations.Its etiology is complex and multifactorial.Although genetics influence more dominant,the occupational and mechanical influences still persist as a major risk factor.This review emphasizes up-to-date knowledge regarding etiology of disc degeneration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n occupational,lifestyle factors,and genetic polymorph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ive intervertebral disc disease cervical spine GENETICS back pain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唐翔宇 张永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6-400,共5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中老年人群腰腿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手术治疗直至近年才逐步被重视.解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外科治疗的关键.除了压迫所致的神经源性症状外,脊柱三维畸形也与患者临床症状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中老年人群腰腿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手术治疗直至近年才逐步被重视.解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外科治疗的关键.除了压迫所致的神经源性症状外,脊柱三维畸形也与患者临床症状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新一代椎弓根螺钉技术,使得高龄患者的脊柱畸形矫形成为现实.学者们试图从不同方面对退变性脊柱侧凸进行分型,以更好地认识疾病及指导外科治疗.而骨质疏松与手术并发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未来需着重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退变性疾病
原文传递
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眼眼底特征及其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寅 唐萍 +4 位作者 吴敏 吕燕云 冯祎 刘丽娟 徐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 观察分析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眼眼底特征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年龄≤18岁、屈光度>-6.00 D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544例105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散瞳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BCVA... 目的 观察分析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眼眼底特征与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年龄≤18岁、屈光度>-6.00 D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544例105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散瞳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及以黄斑为中心、45°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相检查.排除眼底模糊、眼位不正及判定有异议的图像资料,选取视盘边缘及黄斑区清晰可见的彩色眼底像进行眼底特征分析.最终988只眼的彩色眼底像纳入统计分析,占94.1%.以脉络膜血管暴露程度判断其豹纹状眼底程度并进行分级,观察黄斑区、视盘区豹纹状眼底分级.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视盘旁β区萎缩弧面积、视盘最长径、视盘最短径,并以视盘最长径/最短径比值作为视盘倾斜指数.对比分析豹纹状眼底分级、视盘旁β区萎缩弧面积、视盘倾斜指数与屈光度、BCVA的相关性;观察统计局限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漆裂纹、Fuehs斑等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患眼平均屈光度为(-10.66±2.63)D;平均logMAR BCVA为0.11±0.22.豹纹状眼底发生率为66.9%.黄斑区、视盘区豹纹状眼底平均分级分别为(0.83±0.96)、(1.04±1.00)级,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875,P=0.000).视盘旁β区萎缩弧发生率为97.3%,视盘旁β区萎缩弧平均面积为(0.45±0.57)mm2.视盘倾斜发生率为28.5%,平均视盘倾斜指数为1.25±0.18.黄斑区、视盘区豹纹状眼底不同分级患眼平均屈光度、logMAR BCVA以及视盘旁β区萎缩弧面积、倾斜视盘发生率、视盘倾斜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病变发生率为2.83%;与未发生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病变者比较,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病变者年龄、屈光度、视盘旁β区萎缩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诊断 近视 退行性/并发症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忠海 王诗媛 +3 位作者 唐昊 马辉 张秋林 侯铁胜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末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0.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fl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温永福 朱立新 +4 位作者 闵少雄 刘成龙 曹延林 张力 刘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及坚强内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各36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采用...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及坚强内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各36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以上,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JOA评分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腰椎手术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及相关并发症。[结果]Isobar TTL组疗效总优良率91.7%,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8.3±1.0降低至1.5±1.9,JOA评分从术前4.3±2.8提高至25.2±5.6,32例患者表示如果罹患相同疾病需要手术,会选择同种手术方式;PLIF组疗效总优良率83.3%,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从术前7.7±1.5降低至1.7±2.4,JOA评分从术前5.1±3.1提高至25.1±6.3,30例患者表示患相同疾病需要手术时,仍会选择坚强内固定融合术。Isobar TTL组中1例(2.8%)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PLIF组中3例(8.3%)出现ASD。两组间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平均住院费用(71 197±12 370)元,PLIF组平均住院费用(40 734±10 644)元,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Isobar TTL组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PLIF组1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论]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内固定与坚强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Isobar TTL半坚强动态固定对腰椎节段活动度影响小,可能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动态固定 退行性疾病 非融合
原文传递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昌耘冰 王义生 +3 位作者 柯雨洪 詹世强 曾时兴 肖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7-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简称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08年10月,应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18例。观察其病变节段手术前后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简称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08年10月,应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18例。观察其病变节段手术前后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盘后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的变化、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手术时间(81.1±4.9)min(55~125min),术中出血量(70±9.2)ml(30~200ml)。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50±0.41。术前、术后2周内和术后6个月PDH:(10.01±0.43)、(11.99±0.39)和(10.44±0.36)mm。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的PDH有明显差别(P<0.05)、与术后6个月PDH则无显著差异(P=0.209)。术前、术后ROM值分别为:(23.69±2.58)°、(18.35±1.39)°,术后活动度明显减小(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JOA评分、ODI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allis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退变性疾病 Wallis系统 非融合技术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都芳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f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卫沛然 邹德威 +1 位作者 陈晓明 谭荣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单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08-2009-12对4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椎管减压Dynesys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同定置入术及传统后路减...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单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08-2009-12对4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椎管减压Dynesys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同定置入术及传统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及X光片治疗阶段椎间隙的高度,分别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及末次随访进行评估。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手术相比,其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保留腰椎原有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退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融合 手术 腰椎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规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欧阳林 周水添 +2 位作者 肖玉辉 林焕斌 陈晓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 研究腰椎退变患者腰椎骨质、椎间盘、韧带、椎小关节退变及腰椎退变性失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退变规律。资料与方法 对1180例腰椎退变患者的腰椎CT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椎体骨质、椎间盘、椎小关节、... 目的 研究腰椎退变患者腰椎骨质、椎间盘、韧带、椎小关节退变及腰椎退变性失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退变规律。资料与方法 对1180例腰椎退变患者的腰椎CT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椎体骨质、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退变以及退变性腰椎失稳的发生率。结果 腰椎退变患者腰椎间盘的退变率最高,其次是腰椎骨质、椎小关节、韧带、腰椎失稳。以36岁为年龄分界,36岁以下为腰椎低退变率年龄,以上是腰椎高退变率年龄,不同结构伴随年龄增长的退变率并不是同步递增的,腰椎骨质、椎小关节、韧带退变率及腰椎失稳发生率最高在65岁以上年龄段,而腰椎间盘退变率最高在36~45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间盘、骨质的退变率明显高于女性;椎小关节、韧带的退变率在男、女性间无显著差异;而女性腰椎失稳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总体上伴随年龄增长的腰椎退变,其不同结构的退变规律不一,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全面分析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有利于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理解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病变 规律 影像
下载PDF
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宜春 金诚久 +1 位作者 黄茂 赵洪增 《陕西中医》 2020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汤剂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汤剂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 目的:研究活血益气通经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汤剂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汤剂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气通经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腰部活动功能与腰部疼痛情况的变化。结果:汤剂组总有效率为91.38%,常规组总有效率77.59%,汤剂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临床症状评分、腰部活动度、SF-MPQ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均有好转(P<0.05);且异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气通经汤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缓解患者腰部及相关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益气通经汤 活动功能 气滞血瘀 临床症状 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on the lumbar spine 被引量:8
20
作者 Branko Skovrlj Jeffrey Gilligan +1 位作者 Holt S Cutler Sheeraz A Quresh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is a common and increasingly prevalent condition that is often implicated 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in the western wor...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is a common and increasingly prevalent condition that is often implicated 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in the western worl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has historically been approached by way of open surgical procedures aimed at decompressing and/or stabilizing the lumbar spin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surgical instrumentation have led to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being developed and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pen spine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require smaller incisions and decrease approach-related morbidity by avoiding muscle crush injury by self-retaining retractors, preventing the disruption of tendon attachment sites of important muscles at the spinous processes, using known anatomic neurovascular and muscle planes, and minimizing collateral soft-tissue injury by limiting the width of the surgical corridor. The theoretical benefi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ver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clude reduced blood loss, decreased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arcotics use, shorter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faster recover and quicker return to work and normal acti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that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PINE SURGERY Lumbar SPINE degenerative disease INTERBODY FUSION POSTEROLATERAL FUSION DECOMPRESSION Indirect DECOMPRESSION techniqu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