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谭福林 胡新丽 +2 位作者 张玉明 何春灿 章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97-606,共10页
滑坡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移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根据其滑面的发展形态,依次表现为前进式渐进破坏模式、后退式渐进破坏模式和复合式渐进破坏模式。基于岩土体应变软化特性,揭示了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带力学参数弱化... 滑坡的类型一般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移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根据其滑面的发展形态,依次表现为前进式渐进破坏模式、后退式渐进破坏模式和复合式渐进破坏模式。基于岩土体应变软化特性,揭示了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带力学参数弱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3种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远动特点和力学特征和滑坡渐进演化过程。以不平衡推力法和3种类型滑坡的演化特征为基础,提出3种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临界状态条块确定方法,通过建立滑坡渐进破坏稳定性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提出滑坡随着渐进演化过程的滑带参数取值方法,并阐述了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实现过程,实现不同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以3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得出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牵引式滑坡和复合式滑坡稳定性降低速率由大到小再到大和推移式滑坡稳定性降低速率由小到大的过程,3种类型滑坡在渐进破坏过程中不同部位对稳定性的贡献不同,验证了不同类型滑坡的变形规律。研究结论可对不同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进行初步预测和为滑坡治理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式滑坡 推移式滑坡 复合式滑坡 渐进破坏 稳定性
下载PDF
密度梯度蜂窝材料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新春 刘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2-377,共6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数值研究了具有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根据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首先建立了具有密度梯度的蜂窝材料模型。基于此模型,具体讨论了密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六边形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性...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数值研究了具有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动力学性能。根据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首先建立了具有密度梯度的蜂窝材料模型。基于此模型,具体讨论了密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六边形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恰当地选择蜂窝材料的密度梯度,初始应力峰值明显减小,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地得到控制。此结论为实现多胞材料动力学性能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材料 密度梯度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冲击
原文传递
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新春 祝晓燕 李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6,共8页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特性。在保证圆环节点半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韧带长度和胞元厚度,首先建立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具体讨论了冲击速度和胞元微结构参数对手性...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ANSYS/LS-DYNA数值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的面内冲击动力学特性。在保证圆环节点半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韧带长度和胞元厚度,首先建立了六韧带手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具体讨论了冲击速度和胞元微结构参数对手性蜂窝材料的面内宏/微观变形行为、密实应变、动态平台应力和比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六韧带手性蜂窝结构表现为3种宏观变形模态:"><"型模式、"过渡"模式和"I"型模式。在中、低速冲击载荷下,能够明显观察到拉胀材料在轴向压缩时独特的"颈缩"现象,其主要与韧带绕着圆环中心节点的旋转变形有关。通过引入无量纲"动态敏感因子",还研究了六韧带手性蜂窝材料的面内动态冲击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韧带手性蜂窝 平台应力 变形模式 动态强化 负泊松比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不动点迭代确定方法 被引量:22
4
作者 夏才初 曾格华 卞跃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1-912,共12页
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构造复杂,偏压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合理的接头抗弯刚度值是运用梁–弹簧模型进行盾构隧道管片环断面设计、计算的前提,而该抗弯刚度值与接头截面处内力组合情况密切相关。针对双衬垫式管片环... 盾构隧道管片环纵向接头构造复杂,偏压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合理的接头抗弯刚度值是运用梁–弹簧模型进行盾构隧道管片环断面设计、计算的前提,而该抗弯刚度值与接头截面处内力组合情况密切相关。针对双衬垫式管片环纵向接头,利用已有简化力学模型,提出一定轴压作用下,接头各变形模式及各模式下的抗弯刚度解析式,并将已有管片接头各工况加载试验的转角实测值与对应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其工程设计适用性。根据接头各变形模式下抗弯刚度解析式,结合基于梁–弹簧模型考虑接头刚度差异性的管片环内各纵向接头处截面内力解析式,构造关于管片环内各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的非线性方程组,由数值计算软件Maple编写该接头刚度非线性方程组的不动点迭代求解程序,多次试算最终得到合理的管片环内各纵向接头抗弯刚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接头抗弯刚度 变形模式 不动点迭代
原文传递
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永涛 肖术 +2 位作者 吴顺川 田庆梅 刘波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03-1409,共7页
针对顺层岩质边坡岩层结构面倾角θ和边坡角α两个参数,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总计270个边坡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统计得到不同变形破坏模式对应的岩层结构面倾角θ与边坡角α的范围,并基于强度折减法研究了两个参数与边坡稳定... 针对顺层岩质边坡岩层结构面倾角θ和边坡角α两个参数,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总计270个边坡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统计得到不同变形破坏模式对应的岩层结构面倾角θ与边坡角α的范围,并基于强度折减法研究了两个参数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揭示了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依据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四种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即坡脚沿岩层结构面的滑移-剪切破坏,坡顶沿岩层结构面的滑动-剪切破坏,岩层下缘弯曲-剪切破坏,以及岩层上缘翻折-拉裂破坏.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这四种模式的产状、变形特征以及可能的破坏模式等一般规律.边坡安全系数fs随结构面倾角θ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减小过程中达到最小值后迅速上升,然后变缓回落.边坡安全系数fs随结构面倾角θ变化过程中,当θ约等于α-7.3°时,fs取得最小值,此时对应的边坡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边坡稳定性 变形特征 破坏模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内凹-反手性蜂窝结构的面内动态压溃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路路 余强 +1 位作者 赵轩 朱国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1-269,共9页
通过内凹六边形蜂窝与反手性蜂窝的结合得到一种内凹-反手性蜂窝(re-entrant anti-trichiral honeycomb,RATH)结构。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相对密度下内凹-反手性蜂窝的变形模式、抗冲击性能及拉胀性能进... 通过内凹六边形蜂窝与反手性蜂窝的结合得到一种内凹-反手性蜂窝(re-entrant anti-trichiral honeycomb,RATH)结构。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相对密度下内凹-反手性蜂窝的变形模式、抗冲击性能及拉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内凹结构可以显著增强中低速冲击时反手性蜂窝的局部“颈缩”现象,且在靠近内凹-反手性蜂窝的冲击端呈现出明显的“V形”变形带。与三边反手性蜂窝及传统蜂窝相比,内凹-反手性蜂窝的能量吸收性能更强,负泊松比效应更明显。基于一维冲击波理论,推导了内凹-反手性蜂窝的临界冲击速度和平台应力的经验公式。此外,讨论了冲击速度和胞壁厚度对平台应力及平台应变的影响。该研究将为混合变形机制拉胀蜂窝结构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凹-反手性蜂窝(RATH) 变形模式 平台应力 比吸能 负泊松比
下载PDF
双壁厚蜂窝铝芯的共面冲击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德强 张卫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4,共6页
参考文献[1],加入孔壁的剪切和伸缩变形精确推导了双壁厚蜂窝铝芯的共面弹性模量公式,并给出了其静态峰应力、密实化应变和单位体积密实化应变能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双壁厚蜂窝铝芯7×7的单元阵列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冲击速度在3~... 参考文献[1],加入孔壁的剪切和伸缩变形精确推导了双壁厚蜂窝铝芯的共面弹性模量公式,并给出了其静态峰应力、密实化应变和单位体积密实化应变能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双壁厚蜂窝铝芯7×7的单元阵列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冲击速度在3~252m/s时双壁厚蜂窝铝芯的冲击性能。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双壁厚蜂窝铝芯在x1和x2方向上先后表现出三种变形模式,变形模式的转换速度与(t/l)^1/2成线性关系。双壁厚蜂窝铝芯的弹性模量与冲击速度成二次曲线关系,峰应力和单位体积密实化应变能与冲击速度的平方成线性关系,它们的相关拟合系数与t/l成二次曲线关系。根据壁厚在0.05~0.3mm间的模拟结果,给出了描述以上关系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厚蜂窝铝芯 共面冲击 变形模式 弹性模量 峰应力 密实化应变能
下载PDF
分层屈服强度梯度蜂窝材料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强 马大为 张震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1-196,共6页
基于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建立了具有固定相对密度的分层屈服强度梯度圆形蜂窝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了屈服强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圆形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及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梯度的变化使得蜂窝材料的局部... 基于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建立了具有固定相对密度的分层屈服强度梯度圆形蜂窝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了屈服强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圆形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及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梯度的变化使得蜂窝材料的局部变形模式发生了变化。中低速冲击下,分层梯度蜂窝材料冲击端的动力响应表现出分段平台特性。合理地调节屈服强度梯度的变化可以减小初始峰值应力,并能够有效地控制进入被保护结构的应力值,同时实现蜂窝材料单位质量能量吸收率的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材料 屈服强度梯度 平台应力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原文传递
聚苯乙烯纤维轻质混合土的抗压强度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朱定华 董磊平 +1 位作者 何峰 陈国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7,共5页
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研究在聚苯乙烯(EPS)轻质混合土中加入改性聚丙烯纤维,对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强度特性的改良作用.实验材料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球状EPS颗粒、普通硅酸盐水泥、改性聚丙烯纤维,总含水率为60%,水泥掺入量为15%,... 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研究在聚苯乙烯(EPS)轻质混合土中加入改性聚丙烯纤维,对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强度特性的改良作用.实验材料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球状EPS颗粒、普通硅酸盐水泥、改性聚丙烯纤维,总含水率为60%,水泥掺入量为15%,EPS掺入量分别为1%、2%、3%,聚丙烯纤维掺入量分别为0、0.05%、0.1%、0.2%、0.4%.结果表明:在水泥掺入量一定时,抗压强度随纤维掺入量的增加显著提高,纤维掺入量达0.4%可以明显提高轻质混合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轻质土中加入纤维,能够提高其残余强度,提高其韧性,试样变形15%后还能保持其完整性,破坏时为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轻质混合土 抗压强度 变形特性 破坏形态
下载PDF
功能梯度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强 马大为 +1 位作者 张震东 姚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根据功能梯度特性的概念,建立了具有递变屈服强度梯度特性的圆形蜂窝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递变屈服强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圆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递变梯度值对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有较大... 根据功能梯度特性的概念,建立了具有递变屈服强度梯度特性的圆形蜂窝结构数值仿真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递变屈服强度梯度和冲击速度对圆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递变梯度值对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有较大影响。通过合理地选择蜂窝结构的递变屈服强度梯度值,进入被保护结构的应力值明显降低,蜂窝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也得到有效控制。该结果能为完善屈服强度梯度蜂窝材料的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材料 屈服强度梯度 平台应力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原文传递
爆炸荷载下不同壁厚圆柱壳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勇 纪冲 +3 位作者 龙源 季茂荣 高福银 丁文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32,共8页
对爆炸荷载下圆柱壳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将外径均为100mm的3种壁厚的Q235钢质圆柱壳置于由TNT药柱产生的爆炸场中进行冲击实验,系统分析了在不同装药高度及壳壁厚度参数条件下圆柱壳的冲击变形模式,即迎爆面局部凹... 对爆炸荷载下圆柱壳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将外径均为100mm的3种壁厚的Q235钢质圆柱壳置于由TNT药柱产生的爆炸场中进行冲击实验,系统分析了在不同装药高度及壳壁厚度参数条件下圆柱壳的冲击变形模式,即迎爆面局部凹陷变形模式(ModeⅠ)、迎爆面局部凹陷与壳整体弯曲变形耦合模式(ModeⅡ)、整体变形失效模式(ModeⅢ)及局部穿透与整体变形失效耦合模式(ModeⅣ)。采用LS-DYNA有限元程序及Lagrangian-Eulerian流固耦合算法,对圆柱壳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圆柱壳的变形历程及最终残余变形的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吻合较好。研究结论可为圆柱壳结构爆炸破坏分级及抗爆技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质圆柱壳 爆炸荷载 动力学行为 变形模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考虑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的降雨作用下边坡大变形破坏特征
12
作者 李剑平 蒋水华 +1 位作者 黄发明 黄劲松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合理评估降雨作用下边坡破坏特征是滑坡灾害防控及预警的重要前提.为了揭示土体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对降雨作用下边坡大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综合利用极限平衡方法计算效率高和物质点法可模拟边坡大变形的优势,提出了随机极限平衡-物... 合理评估降雨作用下边坡破坏特征是滑坡灾害防控及预警的重要前提.为了揭示土体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对降雨作用下边坡大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综合利用极限平衡方法计算效率高和物质点法可模拟边坡大变形的优势,提出了随机极限平衡-物质点耦合分析方法(RLE-MPM),并开发了MATLAB-HYDRUS-Anura 3D这3个软件的接口实现程序.首先,利用HYDRUS模拟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得到每个土层单元的含水率及孔隙水压力分布特征;其次,采用局部抗剪强度法更新每个物质点的等效抗剪强度及重度;最后,利用随机物质点法(RMPM)进行降雨作用下边坡大变形破坏概率计算、破坏模式识别及大变形破坏特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RLE-MPM方法可模拟日本Tokai-Hokuriku降雨型滑坡水-力耦合过程,模拟得到的滑坡最终堆积形态与现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相较于RMPM,RLE-MPM方法计算边坡失效概率的效率更高,并且能够有效识别降雨作用下3种边坡破坏模式,即完全破坏模式、剪切带破坏模式、渐进式破坏模式.此外,降雨历时对非均质边坡大变形破坏模式及其特征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诱发滑坡 边坡失稳 空间变异性 大变形 破坏模式 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变体飞行器变形方式及气动布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树生 贾苜梁 +2 位作者 刘衍旭 高正红 向星皓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F0002,共48页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飞行环境自适应改变外形来达到最佳飞行性能的变体飞行器已成为未来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述了变体飞行器变形方式及气动布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首先,按照时间发展历程,将变体技术的发展分为简单机械变形...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飞行环境自适应改变外形来达到最佳飞行性能的变体飞行器已成为未来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述了变体飞行器变形方式及气动布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首先,按照时间发展历程,将变体技术的发展分为简单机械变形、多维度柔性变形2个阶段。其次,按照变体部位和变形方式详细介绍了头部变体、机翼变体、动力装置变体和组合变体方案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阐述了可变后掠机翼、可变前掠机翼、折叠机翼、伸缩机翼、斜置机翼、连续变弯度机翼等机翼变体方案的研究进展,总结其在不同布局构型上的应用,并分析了各自的气动、操稳特性。之后,归纳了飞行器变体的实现目的,将其分为单域最优变构型、多域融合变构型、一器多能变构型3种。接着,与固定外形飞行器进行对比,梳理了变体飞行器因为变构型的实现而衍生的气动布局与总体协调设计、时变空气动力学效应评估、气动布局方案优化、多学科耦合设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点,重点对变体飞行器动态气动力计算方法和气动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展望了变体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面向宽速域和大空域飞行需求,探索可以提高多飞行任务性能的新概念变形方式,建立智能变体设计模型及多学科强耦合一体化设计体系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变形方式 机翼变体 优化设计 非定常效应 多学科一体化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在舰艇碰撞防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晓松 梅志远 张焱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6-706,共11页
为了提高舰艇的碰撞防护能力,已发展了各种舰艇碰撞防护方法。传统的碰撞防护手段会使舰艇重量大幅增加,影响舰艇总体性能。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出现给舰艇碰撞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成为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舰... 为了提高舰艇的碰撞防护能力,已发展了各种舰艇碰撞防护方法。传统的碰撞防护手段会使舰艇重量大幅增加,影响舰艇总体性能。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出现给舰艇碰撞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成为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舰艇碰撞防护为背景,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低速冲击实验方法、变形损伤机理、冲击吸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夹层结构 舰艇碰撞 变形模式 损伤机理
下载PDF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lotus-type porous copper 被引量:4
15
作者 Xin-hua Liu Hai-you Huang Jian-xin X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87-695,共9页
Lotus-type porous copper was fabricated by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nd compressive experiments were subsequently conducted in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10-3-2400 s-1 with the compressiv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 Lotus-type porous copper was fabricated by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nd compressive experiments were subsequently conducted in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10-3-2400 s-1 with the compressiv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pores. A GLEEBLE-1500 thermal-mechanical simulation system and 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rain rate on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lotus-type porous copp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train rate was also analyzed by the strain-controlling method and by high-speed photograph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lotus-typed porous copper consist of a linear elastic stage, a plateau stage, and a densification stage at various strain rates. At low strain rate (〈1.0 s^-1), the strain rat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but when the strain rate exceeded 1.0 s^-1, it was observed to strongly affect the plateau stage, showing obvious strain-rate-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Strain rate also influenced the densification initial strain. The densification initial strain at high strain rate was less than that at low strain rate. No visible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caused by shockwaves was observed in lotus-type porous copper during high-strain-rate deformation. However, at high strain rate,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 walls obviously differed from those at low strain rate, which was the main mechanism by which the plateau stress exhibited strain-rate sensitivity when the strain rate exceeded a certain value and exhibited less densification initial strain at high strai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aterials COPPER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deformation modes stress-strain curves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inelastic deformation and material-intrinsic indices abou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general solid matter
16
作者 Yichao Zhu Shaoshuai Li Biao W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55-178,共24页
The present article is aimed to detect material-intrinsic indic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pervis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general solid matter.The novelty carried in this article can be summarised as follows.First... The present article is aimed to detect material-intrinsic indic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pervis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general solid matter.The novelty carried in this article can be summarised as follows.Firstly,an inelastic deformation state of almost any solid matter can be treat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two fundamental modes due to different microscopic causation:Mode I inelastic distortion due to the movement of sliding types of defects and Mode II inelastic dilation due to the evolution of voids/bubbles.Secondly,each inelastic deformation mode i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principal inelastic deformation descriptor(PIDD):Mode I by a newly introduced quantity of maximum distortional angle changeαand Mode II by the logarithm of dilating magnificationω.In particular,the concept of maximum distortional angle change gives rise to a geometrically intuitive yield criterion ofα>α_(c),which in situations of small deformation,is shown to asymptote von Mise's,and to become Tresca's in cases of plane stress.Thirdly,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a solid matter under monotonic and ambient loads is formulated by means of trajectories o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a with respect to the PIDD pair.Then a pair of physical quantities which measure the stresses needed to change the local PIDD state are singled out.Being termed as inelastic deformation resistances(IDRs),these two quantities are shown to depend only on the onsite atomic configurations.It is also shown that key descriptive properties about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materials,such as ductility,are encoded in IDRs as functions of PIDDs.Hence the IDR pair may serve as material performance indices that may be more intrinsic than conventiona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lastic deformation modes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ndex THERMODYNAMIC principal inelastic deformation descriptor inelastic deformation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考虑基桩影响的粉砂地基深基坑流砂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琦 凌道盛 +3 位作者 詹良通 陈云敏 贾官伟 罗耀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60,共8页
采用自制的基坑工程渗流、渗透破坏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对水头与土体变形的观测,研究均质砂土与粉土地基基坑工程中考虑基桩影响的渗透破坏问题,揭示基坑工程土体渗透破坏模式。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从土体应力状态改变的角度研究基坑... 采用自制的基坑工程渗流、渗透破坏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对水头与土体变形的观测,研究均质砂土与粉土地基基坑工程中考虑基桩影响的渗透破坏问题,揭示基坑工程土体渗透破坏模式。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从土体应力状态改变的角度研究基坑工程的渗透破坏机制,并分析基桩对土体渗透破坏的影响以及渗流对基桩受力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受渗透力的作用,围护结构底部土体首先进入塑性状态,当坑内土体形成贯通的塑性区时,即发生渗透破坏。在均质地基中,其模式为楔形体破坏。受黏聚力的影响,粉土破坏时的水头差较砂土大,同时基桩的影响也会增大破坏时的水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模型试验 有限元 渗透破坏 临界水力坡降 深基坑 侧摩阻力
下载PDF
分层密度梯度蜂窝材料面内动态压缩及吸能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坚 孟卫华 +1 位作者 张大海 艾兴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69-2375,共7页
基于功能梯度材料概念,通过逐层改变蜂窝胞元壁厚,建立具有固定质量的分层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分层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密度梯度方向、大小对蜂窝材料压缩变形... 基于功能梯度材料概念,通过逐层改变蜂窝胞元壁厚,建立具有固定质量的分层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分层密度梯度六边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性能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下密度梯度方向、大小对蜂窝材料压缩变形模式及吸能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低速时,密度梯度的变化使得蜂窝材料变形模式及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产生了明显变化,高速时,密度梯度影响较小;吸能方面,不同冲击速度下正密度梯度蜂窝均表现为后段程吸能,而负密度梯度蜂窝材料在中低速和高速冲击时表现是不同的,分别为后段程吸能和前段程吸能;梯度指数越大,蜂窝材料前后段程吸能效率差异越大。通过密度梯度的设计,实现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密度梯度蜂窝材料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 密度梯度 面内冲击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下载PDF
A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of bot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by Sn addition in as-extruded Mg-6Al-4Zn alloy 被引量:5
19
作者 Xiao-Yuan Wang Yu-Fei Wang +5 位作者 Cheng Wang Shun Xu Jian Rong Zhi-Zheng Yang Jin-Guo Wang Hui-Yuan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4期117-125,共9页
Commercial wrought Mg alloys normally contain low alloying contents to ensure good formability.In the present work,high-alloyed Mg-6 Al-4 Zn-x Sn(x=1,2 and 3 wt.%,respectively)alloys were fabricated by extrusion.Herei... Commercial wrought Mg alloys normally contain low alloying contents to ensure good formability.In the present work,high-alloyed Mg-6 Al-4 Zn-x Sn(x=1,2 and 3 wt.%,respectively)alloys were fabricated by extrusion.Hereinto,Sn was proven to play an effective contribution to simultaneous improvement i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that are traditional trade-off features of synthetic materials.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ose alloy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11 to^4μm as a function of Sn contents increasing from 0 to 3 wt.%,while the amounts of Mg2 Sn and Mg17 Al12 particles continuously increase.More importantly,the addition of Sn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inated deformation modes from{1012}extension twinning(1 wt.%)to pyramidal slip(3 wt.%)during tensile tests along the extrusion dire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The advantageous combination of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366 MPa)and elongation(~19%)in Mg-6Al-4Zn-3 Sn allo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strong strain hardening ability induced by the enhanced activity of non-basal slip.This work could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alloyed wrought Mg alloys with promis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s Microstructure deformation modes DUCTILITY
原文传递
新型十字形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涛 肖正明 +1 位作者 黄江成 刘卫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192,共10页
负泊松比力学超材料具有高可设计性、轻量化以及抗冲击方面的优势,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内凹六边形结构、手性结构等经典构型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十字形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基于能量法对该结构泊松比的解析式进行了推导,所得... 负泊松比力学超材料具有高可设计性、轻量化以及抗冲击方面的优势,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内凹六边形结构、手性结构等经典构型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十字形负泊松比蜂窝结构,基于能量法对该结构泊松比的解析式进行了推导,所得解析解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推导方法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冲击速度和不同杆长比例系数的十字形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冲击载荷下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以及能量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杆长比例系数越小,泊松比越小;冲击速度和杆长比例系数会影响十字形蜂窝结构的变形模式、冲击载荷下的名义应力应变曲线和平台应力;十字形蜂窝结构的体吸能在中速冲击下会随应变增大出现增长加快现象,而高速冲击下体吸能增长趋势不再随应变增大出现加快但呈现出规律的波浪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 十字形蜂窝结构 能量法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