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mporary crustal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nan block based on dense GPS observation data 被引量:27
1
作者 HongLin Jin Yuan Gao +1 位作者 XiaoNing Su GuangYu F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
We analyzed 360 permanent and campaign GPS data from 1999 to 2017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an block, and obtained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Then, we derived the strain rate using a multi-scale sp... We analyzed 360 permanent and campaign GPS data from 1999 to 2017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an block, and obtained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Then, we derived the strain rate using a multi-scale spherical wavelet method.Results reveal a complex pattern of tectonic movement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nan block.Compared to the stable Eurasian plate, the maximum rate of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nan block is approximately 22 mm/a.The Xiaojiang fault shows a significantly lower deformation—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9.5 mm/a.The Honghe fault clearly shows a complex segmental deformation from the north to south.The northern Honghe fault shows 4.3 mm/a right strike-slip with 6.7 mm/a extension; the southern Honghe fault shows 1.9 mm/a right strike-slip with 1.9 mm/a extension; the junction zone in the Honghe and Lijiang–Xiaojinhe faults shows an obvious clockwise-rotation deformation.The strain calc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ximum shear-strain rate in this region reaches 70 nstrain/a, concentrated around the Xiaojiang fault an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Honghe and Lijiang–Xiaojinhe faults.We note that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of 4 and above that occurred in this region were within the high shear strain-rate zones and the strain rate gradient boundary z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gnitude of strain accumu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ismic activities.Comparison of the fast shear-wa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upper-crust with the upper-mantle anisotrop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surfac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rate obtained from the inversion of the GPS data reveals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surfac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ast shear-wa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upper crust anisotropy, but different from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upper mantle.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incipal elements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southern Sichuan-Yunnan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DATA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extension STRIKE SLIP strain rate fast SHEAR-WAVE polarization
下载PDF
中国中、新生代板内变形速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天丰 任之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92,共10页
依据中国中、新生代11803件岩浆岩常量元素化学全分析资料,采用Sugisaki的由岩石化学成分推算板块运动速度的方法,求得中国各构造时期板内缩短速度与扩张速度。印支、燕山与四川期板内平均缩短速度均在54~56c... 依据中国中、新生代11803件岩浆岩常量元素化学全分析资料,采用Sugisaki的由岩石化学成分推算板块运动速度的方法,求得中国各构造时期板内缩短速度与扩张速度。印支、燕山与四川期板内平均缩短速度均在54~56cm/a,华北期稍小,为45cm/a,喜马拉雅期在中国西部平均缩短速度又达52cm/a,新构造期仅为25~28cm/a。在印支期—华北期,中国西南地区一直存在着扩张速度较低(02~16cm/a)的特提斯洋。喜马拉雅期以来中国西南部进一步碰撞,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而东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微弱的扩张(01~06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变形 缩短速度 扩张速度 岩石化学成分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3
作者 童亨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伸展盆地复杂断块区往往发育多个方向的断层,这种复杂的正断层组合过去有人认为是多期构造叠加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进行了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底有先存构造(如基底断裂)的情况下,如果区域... 伸展盆地复杂断块区往往发育多个方向的断层,这种复杂的正断层组合过去有人认为是多期构造叠加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渤海湾盆地张巨河复杂断块区进行了平面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基底有先存构造(如基底断裂)的情况下,如果区域伸展方向和先存断裂或基底构造活动(底辟上拱)不协调,通过递进变形就可以形成复杂的断层组合,即复杂的断层组合可以在一个伸展构造期内、在统一的区域伸展构造力作用下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复杂断层组合并不一定需要多期变形叠加。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复杂断层组合成因的另一种模式——不协调伸展速进变形模式。该模式为揭示伸展构造系统中复杂断层组合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伸展盆地 断层 伸展构造 砂箱模拟实验 基底 构造叠加作用
下载PDF
程潮铁矿西区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夏开宗 陈从新 +4 位作者 付华 刘秀敏 邓洋洋 董元滨 蒋玄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5,共14页
金属矿山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能为矿山地表移动沉陷范围的圈定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以湖北鄂州程潮铁矿西区为例,依据近8 a监测所得的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成果,对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采... 金属矿山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分析,能为矿山地表移动沉陷范围的圈定及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以湖北鄂州程潮铁矿西区为例,依据近8 a监测所得的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成果,对不同采矿水平下的岩体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采-290,-307.5和-325水平时,顶板岩体进入初始冒落阶段;开采-342.5水平时,顶板岩体进入了大量冒落阶段,其崩落是间断发生的;开采-358水平时,地面沉降漏斗均匀扩展,岩层移动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开采-375水平时,围岩进入快速向外扩展阶段,边界线、移动线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下盘沉降漏斗在2010年1月之后变为不均匀扩展,岩层移动出现了突变性;开采-395水平时,围岩进入扩展放缓阶段,边界线、移动线基本未向外扩展,下盘沉陷坑区域变形仍旧非常剧烈,没有减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下采矿 开采水平 岩体变形 顶板冒落 变形扩展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2000米以上脆性变形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军文 王连捷 +2 位作者 李朋武 徐东辉 吴海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主孔2000米之内,存在复杂的脆性破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根据其充填物的特征,可划分为由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物充填的微破裂,发育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薄膜或擦痕线理的微破裂和既无矿物充填、也无矿物薄膜的微破裂等3种不同类型的... 在主孔2000米之内,存在复杂的脆性破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根据其充填物的特征,可划分为由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物充填的微破裂,发育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薄膜或擦痕线理的微破裂和既无矿物充填、也无矿物薄膜的微破裂等3种不同类型的脆性应变现象,它们依次代表早、中、晚和深、中、浅3个不同构造层次的脆性变形。初步分析表明脆性变形阶段存在有以南东东-北西西向为主导的挤压作用、北东-南西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南北向挤压作用和垂向伸展作用等4期构造应力场。郯庐断裂东侧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区域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脆性和脆-韧性转换带,制约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侵位的主导应力作用方式为自南东东往北西西方向的挤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变形 微破裂 钻孔崩落 构造应力场 挤压作用 垂向伸展作用
下载PDF
武隆鸡尾山滑坡发生机制与裂缝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晓 张年学 +2 位作者 盛祝平 李守定 赫建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由于鸡尾山向山体内斜倾岩体发生滑坡有其特殊性,必须搞清楚滑坡发生岩体的地质环境、地质结构与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岩体与滑面的力学性质,进行滑体的稳定性与裂缝成因分析。在考虑滑体几何形态特征、地质结构与构造特征、岩体的岩... 由于鸡尾山向山体内斜倾岩体发生滑坡有其特殊性,必须搞清楚滑坡发生岩体的地质环境、地质结构与几何形态的特殊性、以及岩体与滑面的力学性质,进行滑体的稳定性与裂缝成因分析。在考虑滑体几何形态特征、地质结构与构造特征、岩体的岩溶裂隙发育性质、具有较大压缩性条件下,推导新的稳定性分析与岩体蠕滑压缩的弹性模型公式,计算弱层滑面与前侧壁面的等抗剪强度参数,估算滑动岩体的压缩量(即T0裂缝的内外侧宽度),从而证明T0裂缝是由滑体压缩发生的扩张裂缝,而不是有些研究中主张的拉裂缝,也证明蠕滑是由滑动岩体压缩而发生。根据滑体的几何重心靠外,产生偏心压与外侧压缩量大等原因,分析T1裂缝属拉张裂缝。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蠕滑导致滑体前部应力、应变最大,达到岩体压缩破坏强度,发生滑体前部岩体压碎并剪断前侧壁,从而解释了滑坡失稳原因。利用岩体蠕滑的弹性压缩模型公式,估算该岩溶裂隙灰岩滑体不同地段的压缩应力、前部岩体破坏应力、压缩量以及压缩模量和方向裂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鸡尾山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 变形模量 扩张裂缝 拉张裂缝
原文传递
断裂系统形成机制: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新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建勋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0-265,共6页
由于断裂系统的形成大多与大变形构造过程有关,故从小变形岩石力学实验归纳得到的库仑破裂准则及相关的安德森断层模式,并非总能对其形成机制给予合理的解释。物理模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许多原先认为具有... 由于断裂系统的形成大多与大变形构造过程有关,故从小变形岩石力学实验归纳得到的库仑破裂准则及相关的安德森断层模式,并非总能对其形成机制给予合理的解释。物理模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许多原先认为具有复杂形成机制的断裂系统,其实可以是简单构造变形过程的产物,也无需复杂的动力学机理解释。本文通过一些伸展、挤压和反转这三类常见构造的典型研究实例,以展示物理模拟实验所能带给我们的有关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的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断裂构造 形成机制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反转构造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2016年11月25日西昆仑M_w6.6地震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振凯 姚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采用基于Sentinel-1SAR数据的InSAR技术,对2016年11月25日西昆仑Mw6.6地震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变形观测,结合构造背景的约束,计算得到了厘米级精度的同震三维变形场,并通过与震源机制解和地表破裂的对比验证了准确性。InSAR变形场为该区同... 采用基于Sentinel-1SAR数据的InSAR技术,对2016年11月25日西昆仑Mw6.6地震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变形观测,结合构造背景的约束,计算得到了厘米级精度的同震三维变形场,并通过与震源机制解和地表破裂的对比验证了准确性。InSAR变形场为该区同震变形和长期构造活动提供了新的认识:(1)同震变形特征差异显示发震断裂沿西昆仑山南麓展布,走向104°,长度70km,倾向SSE,运动性质为正断滑脱为主兼右旋走滑;(2)同震变形分布范围为100km长×60km宽椭圆形区域,呈现多中心、多方向变形,上盘以下沉为主,最大下沉量10~15cm,水平变形2~6cm,下盘水平运动占主导,滑动量8~14cm为主,垂直变形仅-3~1cm,上下盘整体的垂直变形呈现张压四象限特征,符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3)地震同震变形具有弹性回跳为主导的变形模式,地区的总体隆升和向北楔入是在长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驱动下形成,而局部的特征构造地貌,如断陷盆地和地表破裂,则是同震快速弹性回跳作用的结果;(4)帕米尔高原东北缘长期隆升和本次地震以正断滑脱为主的构造变形现象印证了木吉盆地(也就是公格尔拉张系)的"同造山拉张"成因模型,而不是喀喇昆仑断裂活动NW向延伸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同震变形 INSAR 帕米尔 公格尔拉张系 木吉断裂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3 位作者 刘健 潘燕兵 裴军令 何哲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10,共18页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综合研究,依据古新统至中新统地层的连续沉积和产状的协调一致,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在古新世—中新世末并未发生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基于褶皱、生长地层、楔顶沉积和冲断带中局部不整合等标定青藏高原西北缘强烈构造变形的时代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其中最强烈的构造变形发生于西域砾岩沉积结束阶段,即约1.1~0.7Ma的昆黄运动最终使中更新世以前地层全面褶皱-抬升,形成区域性的乌苏群与西域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这为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证据;同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主要隆升可能是在上新世—早更新世通过高原边缘的边界断层系以后展式逆冲扩展作用抬升形成的,并就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的剥蚀厚度提出西域砾岩很可能主要来自高原边缘地形变化最剧烈的陡坡带,支持西域砾岩属构造成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后展式逆冲扩展 上新世—早更新世 青藏高原西北缘
下载PDF
华南晚中生代大陆变形、深部过程及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华 董树文 +4 位作者 赵国春 张岳桥 辛宇佳 王金铭 卢运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861,共33页
受控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作用,华南晚中生代经历了强烈大陆再造,并伴随幕式岩浆活动,是研究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壳幔过程和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发表的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深部结构等多学科成... 受控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作用,华南晚中生代经历了强烈大陆再造,并伴随幕式岩浆活动,是研究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作用、壳幔过程和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发表的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和深部结构等多学科成果,以构造解析为主线,深-浅结合,在华南识别出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中晚侏罗世弧背缩短和白垩纪弧后伸展系统,厘定了二者的时空格架和叠加改造关系。弧背缩短系统以扬子中部的隔档-隔槽式褶皱、深部多层滑脱和双重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具SE向NW的逆冲扩展变形规律,与古太平洋板块的前进式俯冲有关。白垩纪主体以大陆伸展为主,经历了伸展和挤压变形交替,并伴随着岩浆活动的爆发、迁移和停止,其可能与板片俯冲动力学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白垩纪岩石圈长距离伸展的深部过程及浅表响应,提出了岩石圈随深度变化的分层差异伸展模式。自下而上,从岩石圈地幔到上地壳,应变近一致地表现为(W)NW-(E)SE伸展,反映了垂向变形一致性。可能的垂向应力传播过程:板片后撤诱发长距离地幔流,其在岩石圈底部形成剪切牵引应力,促进下岩石圈地幔被动拉伸;上岩石圈地幔局部发育强应变剪切带,作为应力传播构造,其可有效加强壳-幔间剪切,促进下地壳韧性拉伸,将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变形关联。我们认为岩石圈伸展、板片后撤和地幔流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动力学耦合系统,将华南岩石圈长距离伸展的驱动力归结为:(1)古太平洋俯冲带海沟后撤和板片回卷诱发的远程效应,和(2)地幔流在岩石圈底部施加的剪切牵引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中生代 大陆变形 岩石圈伸展 深部过程 浅表响应
下载PDF
拉伸测试方法对纬平针织物最终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一平 龙海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293,共5页
采用条样法与抓样法的单向拉伸,以及一向固定另一向拉伸和两个方向同时拉伸的双向拉伸方法,测试了3种棉纬平针织物的拉伸最终变形值,比较了4种拉伸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基于Peter的模型,对不同测试方法下试样的最终变形进行计算.研究表... 采用条样法与抓样法的单向拉伸,以及一向固定另一向拉伸和两个方向同时拉伸的双向拉伸方法,测试了3种棉纬平针织物的拉伸最终变形值,比较了4种拉伸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基于Peter的模型,对不同测试方法下试样的最终变形进行计算.研究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平针织物 拉伸性能 最终变形 单向拉伸 双向拉伸
下载PDF
q-Deformation of W (2 , 2) Lie Algebra Associated with Quantum Groups 被引量:3
12
作者 La Mei YUAN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 SCIE CSCD 2012年第11期2213-2226,共14页
The q-deformation of W(2, 2) Lie algebra is well defined based on a realization of this Lie algebra by using the famous bosonic and fermionic oscillators in physics. Furthermore, the quantum group structures on the ... The q-deformation of W(2, 2) Lie algebra is well defined based on a realization of this Lie algebra by using the famous bosonic and fermionic oscillators in physics. Furthermore, the quantum group structures on the q-deformation of W(2, 2) Lie algebra are completely determined. Finally, the 1-dimensional central extension of the q-deformed W(2, 2) Lie algebra is studied, which turns out to be coincid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W(2, 2) Lie algebra in the q → 1 lim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 2) Lie algebra Q-deformation quantum group central extension
原文传递
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与判识方法探究
13
作者 任健 杨波 +3 位作者 陈兴鹏 裴小刚 高曦龙 郭颖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7,共7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第四系地层中发育大量地震资料中难以识别的“隐性走滑断层”,其断面陡立、断续分布、断距较小。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隐性断层认识失败导致圈闭失效、勘探失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亟需从断层发育机理上重新认识且有效刻... 渤海海域新近系—第四系地层中发育大量地震资料中难以识别的“隐性走滑断层”,其断面陡立、断续分布、断距较小。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隐性断层认识失败导致圈闭失效、勘探失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亟需从断层发育机理上重新认识且有效刻画隐性走滑断层。基于渤海新近纪—第四纪构造背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以及识别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为先存断层斜向拉伸构造背景之下发育的位移分异式走滑断层,不受基底走滑断层直接控制;先存边界断层与斜向拉伸方向夹角α、先存边界断层与斜拉伸展断层夹角θ以及走滑分异概率P之间存在特定关系,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分异型隐性走滑断层是否发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明确了渤海新近纪—第四纪隐性走滑断层发育机理与判识方法,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走滑 走滑分异 分散式变形 斜向拉伸 先存断裂 新近纪—第四纪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模糊可拓模型在坝体变形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远近 郑东健 +1 位作者 李波 赵斌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5,34,共4页
基于坝体各种变形实测资料,构造了坝体变形综合评价的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结合变形监控模型,实现了坝体多种变形量的集成描述,建立了大坝变形性态综合评估的模糊可拓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基于坝体各种变形实测资料,构造了坝体变形综合评价的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结合变形监控模型,实现了坝体多种变形量的集成描述,建立了大坝变形性态综合评估的模糊可拓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分析结果综合反映了坝体各种变形监测量的变化性态,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体变形 评估模型 可拓理论
下载PDF
庐山变质核杂岩基底拆离带的变质作用P-T条件及其活动时代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帆 宋传中 +2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李海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9-992,共14页
庐山变质核杂岩发育的拆离带分为东、西两条,伸展拆离和韧性流变构造发育,且具有伸展对称性。西侧拆离带内断层岩序列完整,上部为一固态流变构造带,以主拆离带为分界形成一个伸展构造变形的垂向分层变形域,主拆离带处变形最强。东侧拆... 庐山变质核杂岩发育的拆离带分为东、西两条,伸展拆离和韧性流变构造发育,且具有伸展对称性。西侧拆离带内断层岩序列完整,上部为一固态流变构造带,以主拆离带为分界形成一个伸展构造变形的垂向分层变形域,主拆离带处变形最强。东侧拆离带主要发育糜棱岩带和构造片岩(片麻岩)带,其他构造层未见出露,其伸展拆离构造是叠加和改造早期左行剪切构造发育的。东侧拆离带内矿物的显微变形特征估算变形温度为500~580℃和580~700℃,又利用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613~698℃的变质温度。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度计和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计算西侧拆离带内斜长角闪片岩的变质温度为666~691℃,压力为0.65~0.75GPa,说明西侧拆离带形成时的温压条件较高,埋深较大,与东侧拆离带一样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通过锆石年代学的研究得到东侧拆离带的伸展年龄为138.9Ma,与西侧拆离带一致,伸展早于岩浆,推测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原始拆离带是西侧拆离带,东侧拆离带是在重力均衡调节产生的底辟、褶皱作用下形成的次级拆离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变质核杂岩 拆离带 构造变形 伸展与岩浆 温压条件 U-PB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伸缩因子的代数曲线曲面变形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军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伸缩因子的代数曲线曲面变形方法。首先构造了一种用于代数曲线曲面变形的伸缩因子,然后将所构造的伸缩因子分别作用于待变形的代数曲线与曲面,通过改变伸缩因子各参数的取值实现对代数曲线曲面的变形。实例表明,该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伸缩因子的代数曲线曲面变形方法。首先构造了一种用于代数曲线曲面变形的伸缩因子,然后将所构造的伸缩因子分别作用于待变形的代数曲线与曲面,通过改变伸缩因子各参数的取值实现对代数曲线曲面的变形。实例表明,该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可获得丰富的变形效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数曲线曲面变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数曲线曲面 变形 伸缩因子
下载PDF
ON SOME CONSTANTS OF QUASICONFORMAL DEFORMATION AND ZYGMUND CLASS 被引量:3
17
作者 CHEN JIXIU WEI HANBAI(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199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A real-valued function f(x)on belongs to Zygmund class if its Zygmund norm It is proved that when f ∈, there exists an extension F(z)of f to H = {Imz > 0} such that It is also proved that if f(0)=f(1)= 0,then
关键词 Quasiconformal deformation Zygmund class Beurling-Ahlfors extension.
原文传递
李超三系的线性形变与阿贝尔扩张 被引量:2
18
作者 腾文 金久林 游泰杰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9,24,共7页
利用2阶线性形变刻画李超三系的结构,给出Nijenhuis算子的定义,在李超三系上构造表示和余循环并由此得到它的阿贝尔扩张。
关键词 李超三系 线性形变 Nijenhuis算子 阿贝尔扩张
原文传递
闭区间上Zygmund函数的延拓定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朝祥 黄心中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设f(x)是闭区间I上的连续函数,f(x)为I上的Zygmund函数.如果存在常数C≥0,使得f(x)满足|f(x+t)-2f(x)+f(x-t)|<Ct,则对一切x,x±t∈I,t>0成立.可将其延拓成上的Zygmund函数的充分条件,并估计其范数‖f‖z.
关键词 ZYGMUND函数 拟共形变形 拟共形映照 延拓
下载PDF
基于仿射变换和B样条的参数曲面变形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红星 叶正麟 +1 位作者 宋文龙 郑红婵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发展了一种新的参数曲面变形方法:采用一种特殊的二元B样条展开式作为变换的伸缩函数,构造了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变换矩阵,对于待变形的曲面部分,逐点施行仿射变换,B样条展开式的系数可作为变形的控制参数,每个参数具有局部可控性,可分... 发展了一种新的参数曲面变形方法:采用一种特殊的二元B样条展开式作为变换的伸缩函数,构造了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变换矩阵,对于待变形的曲面部分,逐点施行仿射变换,B样条展开式的系数可作为变形的控制参数,每个参数具有局部可控性,可分别定量地控制变形的发生区域、变形区域边界处的连续性与光滑性、变形方向和变形幅度等。实验表明,该方法数学模型简单,计算量小,通过交互改变控制参数,可获得预期的丰富的形状修改和变形效果。适用于几何造型、计算机动画、CAD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曲面 二元B-样条 伸缩函数 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