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脓毒症继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玲 高志凌 陈韵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脓毒症继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液体复苏、降糖、肠内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腑方。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脓毒症继发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液体复苏、降糖、肠内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腑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器官功能评分、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肠三叶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两组中医证候改善,器官功能评分(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血浆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二胺氧化酶、肠三叶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气通腑方合西药治疗治疗脾胃气虚,肠燥热结证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脓毒症老年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脓毒症 益气通腑方 脾胃气虚 肠燥热结
下载PDF
气虚发热机制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书营 侯太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脾胃气虚 元气不足 补中益气 甘温除热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淑兰 陈爱娣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浆胃动素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阈值饮水量、饱足饮水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阈值饮水量、饱足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治疗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香砂六君子汤 多潘立酮 中医症状积分 安全性 血浆胃动素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胃肠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4
作者 刘琳 李岩 《医学综述》 2019年第5期990-994,共5页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白术汤,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效,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其对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白等导致的不良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尤其是胃肠道方面,四君子汤应用广泛且取得了...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白术汤,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效,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其对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白等导致的不良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尤其是胃肠道方面,四君子汤应用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吸收、抗黏膜损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等多种作用。未来,深入研究四君子汤的药理作用,将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证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奚锦要 朱永钦 +3 位作者 朱永苹 黄连梅 罗昭琼 蒙晓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57-162,共6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气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被诊断为脾胃气虚... 目的:观察和评价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气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被诊断为脾胃气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2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中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疗效、血浆MOT和血清GAS水平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AMA评分和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71%,高于对照组的74.14%(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病情复发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气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且能够提高远期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MOT水平和降低血清GAS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气虚证 香砂六君子汤 针刺疗法 胃动素 胃泌素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加减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30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菲 杜小艳 陈思勤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60例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帕替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KPS评分,治疗组用药前后CEA、CA199、CA72-4水平变化,2组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6. 67%、93. 33%,优于对照组的30. 00%、6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KP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EA、CA199、CA72-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对照组CD4+、CD4+/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CD3+、CD4+水平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乏力、蛋白尿、血压升高等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效果较单用阿帕替尼为优,可有效降低CEA、CA199、CA72-4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 阿帕替尼
原文传递
106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9
7
作者 沙琳娜 蒋魁瑛 +1 位作者 陈婉 朱晓敏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辨证施护效果。方法通过对106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以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为辨证施护原则,进行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药熨烫、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痊... 目的探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辨证施护效果。方法通过对106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以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为辨证施护原则,进行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药熨烫、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痊愈及显效70例,有效29例,无效7例。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临床护理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辨证施护
下载PDF
辨证分型防治恶性肿瘤化疗迟发性呕吐研究简况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君 殷东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178-180,共3页
恶性肿瘤化疗迟发性呕吐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辨证分型防治:痰湿阻滞-小半夏加茯苓汤,肝气郁滞-小柴胡汤,脾胃虚寒-理中汤或丁香柿蒂汤,胃阴不足-麦门冬汤或橘皮竹茹汤,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肝寒犯胃-吴茱萸汤,虚实夹杂-旋覆代赭汤或... 恶性肿瘤化疗迟发性呕吐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辨证分型防治:痰湿阻滞-小半夏加茯苓汤,肝气郁滞-小柴胡汤,脾胃虚寒-理中汤或丁香柿蒂汤,胃阴不足-麦门冬汤或橘皮竹茹汤,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肝寒犯胃-吴茱萸汤,虚实夹杂-旋覆代赭汤或半夏泻心汤;因时、因人制宜,充分发挥中医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改善患者体力、提高生活质量优势。尚缺乏实验研究支持,动物模型有待规范,未来期待中医药防治呕吐机制及新剂型研发,制定相关指南、疗效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迟发性呕吐 辨证分型 痰湿阻滞 小半夏加茯苓汤 肝气郁滞 小柴胡汤 脾胃虚寒 理中汤 丁香柿蒂汤 胃阴不足 麦门冬汤 橘皮竹茹汤 脾胃气虚 香砂六君子汤 肝寒犯胃 吴茱萸汤 虚实夹杂 旋覆代赭汤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时相辨证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婧 范淑月 +3 位作者 倪钰莹 崔颖 罗再奕 刘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莪术、延胡索等方药,及时干预,阻断病情,同时,根据该疾病发展的时相规律,提前用药,先证而治,如此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时相辨证 脾胃气虚 脾胃湿热 瘀阻胃络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彩玲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7期2511-2513,共3页
目的对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具体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 目的对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具体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病症的复发状况。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以后,A组患者治愈28例,有效36例,无效11例;B组患者治愈40例,有效32例,无效3例。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85.33%。我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发现,A组有12例患者在治疗后不等时间内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复发,复发率为16.00%;B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不等时间内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复发,复发率为2.67%。B组患者病症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在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病症,而且还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症复发,非常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住院/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铝碳酸镁,1000mg/次,3次/d;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使...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住院/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铝碳酸镁,1000mg/次,3次/d;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使用阿莫西林胶囊,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治疗组39例辨证分型治疗,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寒-黄芪健中汤;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脾胃湿热-连朴饮;1剂/d,水煎10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疗效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脘痛 辨证分型 脾胃气虚 脾胃虚寒 肝胃不和 脾胃湿热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理气六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慢性糜烂性胃炎60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广文 张凤敏 黎丽和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3期1847-1848,共2页
目的探讨理气六君子汤在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护胃、制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理气六君子汤治疗。治疗9... 目的探讨理气六君子汤在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护胃、制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理气六君子汤治疗。治疗90天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胃黏膜愈合情况并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黏膜糜烂愈合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内随访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为2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理气六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型糜烂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胃黏膜的愈合及减少复发率,在临床中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君子汤 脾胃气虚 糜烂性胃炎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中医证型癌变危险因素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丁鹿 汪芸 +4 位作者 贺用和 李理 曾艳 张玲 张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4期3763-376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癌变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UC住院患者71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证组35例和湿热内蕴证组36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胃气虚...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癌变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UC住院患者71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证组35例和湿热内蕴证组36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胃气虚证组平均病程(69.3个月)较湿热内蕴证组(24.7个月)更长。脾胃气虚证组26%的患者病程超过10 a,与湿热内蕴证组(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发生全结肠炎的患者脾胃气虚证组(7例)较湿热内蕴证组(3例)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湿热内蕴证组患者肠黏膜主要表现为中、重度充血、水肿、质脆(47%),中、重度糜烂(29%);脾胃气虚证组患者以无明显或呈轻度充血、水肿、质脆为主(86%),糜烂也多呈轻度(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2)。2组发生异型增生的病例均呈低级别异型增生,脾胃气虚证组(8例)多于湿热内蕴证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从病程、病变范围、炎症程度及异型增生的角度,看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证具有癌变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湿热内蕴证,但脾胃气虚证患者中是否有更多患者发生了癌前病变或癌变,还有待长期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大肠癌 脾胃气虚证 湿热内蕴证 癌变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胃炎3种证型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香凤 聂里红 +4 位作者 毛颖秋 张伟 李志红 戴欣 方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23-5328,共6页
目的:从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角度研究慢性胃炎(CG)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及脾胃湿热3种证型胃黏膜上皮细胞病理微观结构特征并探讨其演变规律。方法:32例CG 3种证型患者胃镜下分别在胃窦及胃体部取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目的:从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角度研究慢性胃炎(CG)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及脾胃湿热3种证型胃黏膜上皮细胞病理微观结构特征并探讨其演变规律。方法:32例CG 3种证型患者胃镜下分别在胃窦及胃体部取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胃镜下3种证型伴Hp感染、胆汁返流及黏膜糜烂例数未见统计学差异,脾胃气虚证未见胆汁返流病例。光镜下3种证型胃黏膜均伴Hp感染、黏膜糜烂、腺体萎缩、肠化(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例数未见统计学差异。透射电镜下发现:1CG 3种证型之间、同一证型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不同胃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细胞微绒毛形态数量、细胞连接、胞浆基质、核及核仁形状大小或/和数量、核膜厚薄、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的分布及比例等均不完全相同。2均可见亮暗细胞现象、细胞凋亡、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及溶酶体形成等,但严重程度及/或数量有所差异。肝胃不和证线粒体肿胀相对明显;脾胃气虚证线粒体数量及/或面积减少上皮细胞数量较多;脾胃湿热证凋亡细胞数量较多。3脾胃气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局部上皮细胞增宽的间隙内均可见渗出物,前者渗出物较稀薄,后者渗出物浓缩呈团块状。结论: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是CG证型及症状不同的病理微观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黏膜上皮细胞 超微结构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湿热证
原文传递
新疆昌吉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英 丁国宁 杨宇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新疆昌吉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昌吉州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历。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14C呼气试验。阳性:≥100dpm/mmol。阴性:... [目的]观察新疆昌吉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昌吉州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历。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14C呼气试验。阳性:≥100dpm/mmol。阴性:<100dpm/mmol。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总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证型间比较用MannWhitney。使用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中医证型与Hp感染例数、频率。[结果]总体差异(H=7.686,P=0.006<0.01),脾胃湿热与肝郁脾虚(U=5502.000,P=0.006<0.01),脾胃湿热与脾胃虚寒(U=7944.000,P=0.003<0.01)。慢性胃炎中医证型Hp阳性率:脾胃湿热(54.55%)>脾胃气虚(48.15%)>胃阴亏虚(44.19%)>脾胃虚寒(36.99%)>肝郁脾虚(36.27%)。[结论]湿、热邪实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脾胃虚证。湿热型胃镜病理表现与Hp致病特点高度符合。不同地域、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会造成证型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相关性胃炎 中医证型 HP感染 新疆昌吉地区 肝郁脾虚 脾胃湿热 胃阴亏虚 脾胃气虚 脾胃虚寒 相关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