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3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BMP/胶原/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徐晓良 同志勤 +4 位作者 王坤正 牒军 党晓谦 徐德洪 高明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3期209-209,211,I00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6侧 )、肌骨瓣组 (6侧 )、单纯珊瑚组 (2例 )、对照组 (14例 ) ,为上各组的对侧。对植入后 3周、 16周的...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6侧 )、肌骨瓣组 (6侧 )、单纯珊瑚组 (2例 )、对照组 (14例 ) ,为上各组的对侧。对植入后 3周、 16周的股骨头行病理学检查、计量组织学分析及四环素荧火标记。结果  16周后 ,复合人工骨的骨缺损大小、缺损区骨小梁体积、荧光带宽度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 ,但 5侧中有 1侧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该股骨头内骨缺损加用 95 %酒精灌注 ,模型近似于股骨头坏死囊性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珊瑚 人工骨
下载PDF
短缩-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8
2
作者 黄雷 赵刚 +4 位作者 王慎东 苏彦农 方礼明 谢明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1例,Gustilo ⅢC型1例)。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平均缺损12cm(6~24cm),胫骨骨缺损平均9cm(4~22cm)。对胫骨骨缺损〈5cm的患者使用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22例胫骨缺损〉5cm的患者采用清创,腓骨截骨.短缩肢体〈5cm。对炎症局限、胫骨截骨部皮肤正常而且远离伤口的患者同期行胫骨截骨术,否则于1.0~1.5个月后二期行胫骨截骨术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10~4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5mm,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5例胫骨蠓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出现下胫腓分离。1例再骨折。结论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短缩.延长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对于软组织缺损少的小腿一期短缩的安全限度为3cm,最终短缩6cm。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急性胫骨开放骨折小腿一期可以短缩9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外固定 骨延长术 胫骨
原文传递
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殷渠东 孙振中 顾三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综述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Masquelet技术包括两个阶段手术,第一阶段:先彻底清创,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待骨水泥周围... 目的综述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应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的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Masquelet技术包括两个阶段手术,第一阶段:先彻底清创,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待骨水泥周围诱导形成诱导膜结构;第二阶段:6~8周后取出骨水泥,在诱导膜内植入较丰富松质骨,通过诱导膜内松质骨较快成骨并皮质化来修复长段皮质骨缺损。实验研究显示,诱导膜上有小血管系统,还富含VEGF、TGF-β1、BMP-2和骨祖细胞等,具有诱导成骨属性;在几乎各部位、各种类型骨缺损临床应用中,包括缺损长达25 cm患者,均取得满意修复效果。与现有其他方法相比,Masquelet技术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受区要求低、易推广等优点。 结论Masquelet技术是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应于各种类型骨缺损,尤其适合感染性和肿瘤性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骨移植 Masquelet技术
原文传递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4
作者 韩立仁 赵北 +3 位作者 贺新兵 闫军 韩士章 杨晓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lizaro...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有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09—2012-04对51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骨缺损者根据骨缺损长度进行分组,其中24例一期行外固定架结合腓骨钢板固定骨折端,二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27例一期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结果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患者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均<2 cm,无一例出现畸形,皮肤软组织得到修复。结论外固定架结合钢板固定是治疗合并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骨缺损6 cm以内患者肢体功能及长度得以重建。Ilizarov骨搬移技术也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骨缺损长度大于6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骨缺损 骨移植 骨搬移 外固定架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长骨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被引量:24
5
作者 邢浩 张永红 王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6-430,共5页
背景: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着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因此研究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目的:就当前应用的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优... 背景: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着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因此研究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目的:就当前应用的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20年4月为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graft,intramedullary nail technology,Masquelet,bone transport,vascularized bone graft,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缺损,骨修复,骨移植,髓内钉技术,膜诱导技术,骨搬移,带血管蒂骨移植,骨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40篇文献,并以此对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当前对大段骨缺损的范围没有明确定义,临床中可以根据经验将长度较长、愈合能力较差、传统固定加自体骨移植方法难以愈合的骨缺损视为大段骨缺损;②现有的修复方案众多,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独特优势,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注意不同方法的缺点及相关并发症,提高骨愈合率;③仍需改善和规范现有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技术来获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大段 骨修复 骨移植 髓内钉 骨搬移 血管蒂 组织工程
下载PDF
Exosome-functionalized magnesium-organic framework-based scaffoldswith osteogenic, angiogenic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foraccelerated bone regeneration 被引量:26
6
作者 Yue Kang Chang Xu +3 位作者 Ling’ao Meng Xufeng Dong Min Qi Daqing Ji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12期26-41,共16页
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DSCs-Exos) have shown potential as an effectivetherapeutic tool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Althoug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scaffolds are promisingstrat... 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DSCs-Exos) have shown potential as an effectivetherapeutic tool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Althoug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scaffolds are promisingstrategies for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their potential use for exosome loading remains unexplored. In this study,motivated by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hADSCs-Exos and Mg-GA MOF,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nexosome-functionalized cell-free PLGA/Mg-GA MOF (PLGA/Exo-Mg-GA MOF) scaffold, taking using of thebenefits of hADSCs-Exos, Mg2+, and gallic acid (GA) to construct unique nanostructural interfaces to enhanceosteogenic, angiogenic and anti-inflammatory capabilities simultaneously. Our in vitro work demonstrated thebeneficial effects of PLGA/Exo-Mg-GA MOF composite scaffolds on the osteogenic effects in human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and angiogenic effects in human umbilica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Slowly released hADSCs-Exos from composite scaffolds were phagocytosed by co-cultured cells,stabilized the bone graft environment, ensured blood supply, promote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acceleratedbone re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our in vivo experiments with rat calvarial defect model showed thatPLGA/Exo-Mg-GA MOF scaffolds promoted new bone formation and satisfactory osseointegration. Overall, weprovide valuable new insights for designing exosome-coated nanocomposite scaffolds with enhanced osteogenesis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Exosomes Magnesium ions Gallic acid OSTEOGENESIS Angiogenesis ANTI-INFLAMMATION Rat calvarial defect model bon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上颌前牙区骨缺损引导骨再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亚敏 周震 +3 位作者 刀俊峰 陈祈月 刘文静 宋光保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应用于上颌前牙区唇侧骨缺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伴唇侧水平向骨缺损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 目的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应用于上颌前牙区唇侧骨缺损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前牙区单牙缺失伴唇侧水平向骨缺损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浓缩生长因子+骨粉+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使用骨粉+胶原膜行常规引导骨再生术。术后行软组织愈合评估,术后半年评价骨增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软组织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组术后半年骨宽度增加量为(3.70±0.28)mm,对照组为(2.96±0.16)mm,观察组骨增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CGF能促进上颌前牙区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术的成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牙缺失 前牙 骨缺损 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 上颌骨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优越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沈佩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77-3882,共6页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来说是难题也是挑战。目的:分析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最新进展,着重探究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其优越性,作一综述。方法:作者以"骨缺损,骨移植,组织工程,诱导膜技术,骨搬移技术,内皮祖细胞,3D打印技术"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lantation,tissue engineering,induced membrane technology,bone transfer technology,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3D printing technology"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归纳总结,检索到1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于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传统骨缺损治疗方式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组织工程骨技术的出现有望成为骨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方式;②种子细胞有着良好的成骨性能并能分泌促进成骨的一些重要因子;③支架材料可为患者早期提供机械强度,有着良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可控降解性等优势;④迫在眉睫的血管化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能够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组织工程 诱导膜技术 骨搬移技术 内皮祖细胞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红骨髓修复兔骨缺损与骨不连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正庭 马平 +1 位作者 吕荣 王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8期726-729,共4页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挠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人(s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目的: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经皮注射在修复骨缺损与骨不连中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挠骨中上段截去15mm,包括骨膜,每10个缺损为一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植人(s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自体红骨髓(RBM)/聚乙烯毗咯烷团(PVP)一A组,BMP/PVP-B组,RBM/PVP-C组和PVP-D组,植人后2wk~8wk做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植入后A组在2wk时可见有骨及软骨再生,B、C组在4wk时可见骨痴形成,A组8wk时在形态特征、组织学特性和生物力学性质均类似于正常骨,其成骨速度及成骨量均明显优于B、C组,已完成骨性连接、髓腔再通及板层骨改建.对照组D只在两截骨端有少量软骨细胞及稀少编织骨形成,缺损区为结缔组织填充,从组织切片中发现BMP/RBM/PVP植人后,骨髓内的定向性骨祖细胞(DOPC)及诱导性骨祖细胞(IOPC)在BMP作用下,以多个软骨、骨岛样骨化中心成骨,逐步连成一体,最后与两端骨痴连接而完成骨缺损的修复.结论:MBP/RBM/PVP经皮注射植人在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时,具有较强的骨再生能力,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红骨髓 骨再生 骨缺损 骨移植
下载PDF
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的骨量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稍稍 谭荣才 邝晓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06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体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槽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06例单颗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体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生物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53例)采用Bio-Oss骨粉联合生物膜引导骨再生。评价2组种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骨缺损再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种植体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3%∶88.68%,P>0.05)。种植后12个月,实验组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72±0.43)mm∶(2.51±0.36)mm,P<0.05],不同位点种植体唇侧骨壁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指数[(0.32±0.02)∶(0.42±0.03)]、探诊深度[(3.31±0.69)mm∶(4.32±0.95)mm]、附着丧失[(3.06±0.52)mm∶(5.24±1.35)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植骨高度[(2.61±0.52)mm∶(2.31±0.35)mm]、成骨高度[(2.59±0.32)mm∶(2.01±0.16)m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9%∶5.66%,P>0.05)。结论:Bio-Oss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减少骨缺损种植引导骨再生后骨量丢失,促进骨缺损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OSS骨粉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缺损 种植 骨再生
下载PDF
长段同种异体骨与自体带血管组织组合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总结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剑利 王五洲 +5 位作者 郭永强 杨华山 曲新强 张静 王根 孙圣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74,444,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血管化及促进骨愈合的方法,解决大段异体骨移植骨吸收、骨不连及再骨折等并发症.方法 对四肢10 cm以上长段骨缺损21例,采用钢板、外固定架等常规方法将大段异体骨与自体骨固定,同时采用异体骨与自体血管束、带血供骨或骨... 目的 通过研究血管化及促进骨愈合的方法,解决大段异体骨移植骨吸收、骨不连及再骨折等并发症.方法 对四肢10 cm以上长段骨缺损21例,采用钢板、外固定架等常规方法将大段异体骨与自体骨固定,同时采用异体骨与自体血管束、带血供骨或骨膜组合的方法,使异体骨血管化,达到促进骨愈合、防止异体骨溶解、吸收等并发症作用.其中4例采用局部血管束植入一侧断端;4例采用带血管髂骨块嵌入长段骨中部;2例带血管髂骨植入一侧骨断端;2例带血管腓骨嵌入中部;6例带血管骨膜植入一侧断端;另外血管束或骨膜加骨块组合植入3例.结果 21例中经一次治疗骨性愈合14例,经二次手术痊愈6例,失败1例.出现骨吸收、不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7例,合并感染4例.经随访功能、外观满意.结论 采用自体带血管骨(膜)与同种异体骨组合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可改善大段异体骨移植的骨吸收、骨不连等并发症,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为治疗长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同种异体骨 血管化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骨碎补总黄酮在诱导膜技术中对骨缺损区域血管形成和成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定 李悦 +7 位作者 黄枫 申震 陈超 黄培镇 陈家齐 蔡群斌 周琦石 陈柏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86-5089,共4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在诱导膜技术(Masquelet)技术中对骨缺损区域血管形成和成骨质量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右侧股骨截骨4mm,均采用钢板固定,置入PMMA骨水泥旷置4周,空白组...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在诱导膜技术(Masquelet)技术中对骨缺损区域血管形成和成骨质量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右侧股骨截骨4mm,均采用钢板固定,置入PMMA骨水泥旷置4周,空白组不予植骨,诱导膜组及诱导膜+中药组旷置后行尾骨植骨术,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以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截骨部位的愈合与血管形成情况。结果:诱导膜+中药组在血管形成、骨质矿化、骨质塑性、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在Masquelet技术中对骨缺损区域的成骨质量和血管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诱导膜技术 骨碎补总黄酮 成骨质量 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沈铁城 黄永辉 +3 位作者 徐晓峰 崔福斋 李艳 任永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种植人体后的骨修复效果,探讨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用于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价病人骨创愈合情况。结...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种植人体后的骨修复效果,探讨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用于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价病人骨创愈合情况。结果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成分与微结构上与天然骨类似,种植人体后患者无高热、渗出和免疫排斥反应,骨修复情况良好。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优良的骨修复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复合材料 仿生合成 分级结构 骨缺损 骨移植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bioprinting of multicell-laden scaffolds containing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 for promoting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bone defect repair in diabetes mellitus 被引量:18
14
作者 Xin Sun Zhenjiang Ma +12 位作者 Xue Zhao Wenjie Jin Chenyu Zhang Jie Ma Lei Qiang Wenhao Wang Qian Deng Han Yang Jinzhong Zhao Qianqian Liang Xiaojun Zhou Tao Li Jinwu W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3期757-769,共13页
Critical-sized bone defec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remains a challenge in clinical treatment because of dysfunc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bone defect... Critical-sized bone defect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remains a challenge in clinical treatment because of dysfunc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bone defect region.Three-dimensional(3D)bioprinted scaffolds loaded with live cells and bioactive factors can improv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and further accelerating bone repair.Here,we used modified bioinks comprising gelatin,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and 4-arm poly(ethylene glycol)acrylate(PEG)to fabricate 3D bioprinted scaffolds containing BMSCs,RAW264.7 macrophages,and BMP-4-load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Addition of MSN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GelMA/gelatin/PEG scaffolds.Moreover,MSNs sustainably released BMP-4 for long-term effectiveness.In 3D bioprinted scaffolds,BMP-4 promoted the polarization of RAW264.7 to M2 macrophages,which secrete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reby reduce the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BMP-4 released from MSNs and BMP-2 secreted from M2 macrophages collectively stimulated th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in the 3D bioprinted scaffolds.Furthermore,in calvarial critical-size defect models of diabetic rats,3D bioprinted scaffolds loaded with MSNs/BMP-4 induced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improved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And 3D bioprinted scaffolds with MSNs/BMP-4,BMSCs,and RAW264.7 cell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bone repair.In 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mplanting 3D bioprinted scaffolds containing MSNs/BMP-4,BMSCs,and RAW264.7 cells in bone defects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mproving diabetic bone repair,owing to the direct effects of BMP-4 on promoting osteogenesis of BMSCs and regulating M2 type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 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and secrete BM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bioprinting Diabetic bone defect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bone r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Transfec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with pcDNA3.1-VEGF to construct tissue engineered bone in defect repair 被引量:15
15
作者 SI Hai-peng LU Zhi-hua +7 位作者 LIN Yong-liang LI Jing-jing YIN Qing-feng ZHAO Dong-mei WANG Shao-jin LI Jian-min WANG Hai-bin ZHANG Xi-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06-911,共6页
Background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nano-hydroxyapatite/carboxymethyl chitosan (n-Ha/CMCS) display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good degradation rates and exceptional biocompatibility, with negligible toxicit... Background 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nano-hydroxyapatite/carboxymethyl chitosan (n-Ha/CMCS) display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good degradation rates and exceptional biocompatibility, with negligible toxic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same composite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transfect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in a rabbit radial defect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defec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PLASMID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repair GENIPIN
原文传递
股骨干骨折并内侧皮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康两期 丁真奇 +6 位作者 翟文亮 赵卫东 刘晖 郭林新 练克俭 路迪生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7期455-457,共3页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能力,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相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 本实验三项指标间,对照组和实验组3间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组1、2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角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压力侧骨缺损单纯用钢板内固定效果最差,而用异体骨板加钢板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单纯钢板固定,骨块复位加骨板、钢板固定优于单纯骨板及钢板固定。结论 应用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可较好的恢复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增加钢板内固定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内侧皮质缺损重建 生物力学 钢板固定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7
17
作者 辛晓林 张林峰 +1 位作者 王顺利 史迎宾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 目的探讨应用II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骨缺损患者依据Ilizarov技术标准进行治疗。术后定期摄X线片复查,评估牵张成骨情况。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骨搬运完成时间2~7个月,骨搬运长度6~18 cm。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6例出现钉道反应,1例切口皮缘水肿,均经治疗后愈合;17例搬运后期出现对线不良,经调整骨搬运方向、少量植骨,均获对位对线骨性愈合。骨搬运完成后9个月,按Paley et al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5例,良6例,可8例,差1例。骨缺损断端骨愈合及牵张成骨区成骨愈合满意,软组织创面愈合满意,所有患肢长度恢复良好,与健侧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进行感染扩创、炎性病变切除、骨段搬运修复骨缺损,对胫骨术后感染的控制、肢体功能的重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胫骨感染 骨缺损 骨搬运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外固定架及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建 王志刚 +4 位作者 胡蕴玉 金格勒 袁志 孟国林 李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和重组合异种骨 (RBX)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2 0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 2~ ...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和重组合异种骨 (RBX)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2 0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 2~ 9cm ,平均 4.8cm。断端应用RBX植骨 12例。结果 :2 0例病人随访 8个月~ 7年 ,平均 4年 3个月 ,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12例应用RBX植骨治疗骨不连的平均愈合时间 4.8个月。结论 :本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创伤小、操作简单 ,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RBX植骨治疗骨不连 ,安全 ,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植骨 骨缺损 骨延长
下载PDF
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减少自体骨用量的可能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钊 闫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62-3869,共8页
背景:Masquelet技术是目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在手术治疗的第二阶段中需要使用较多的自体骨,而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减少自体骨的使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结合国内外诱导膜技术的发展... 背景:Masquelet技术是目前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在手术治疗的第二阶段中需要使用较多的自体骨,而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存在供区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减少自体骨的使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结合国内外诱导膜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在诱导膜技术中如何减少自体骨用量的一些有效方法,包括填充骨移植替代材料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方式。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6年1月至2019年9月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squelet technique;induced membrane;bone transport technique;autologous bone;bone defect;bone graft;3D printing;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Masquelet技术;诱导膜;骨运输技术;自体骨;骨缺损;骨移植物;3D打印;组织工程"。结果与结论:自诱导膜技术出现之后不断有学者对该术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但针对如何减少诱导膜第二阶段自体骨使用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国际统一的观点。目前应用的改进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还需根据客观条件进行选择。Jong-Keon Oh提出的将明胶海绵作为植骨中心、外周环形植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组织工程技术具有发展潜力,随着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深入研究,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治疗方案。根据现有研究可大致将未来诱导膜技术研究方向归纳为4种方向:膜技术的改进,手术方式的改进,应用联合材料,3D打印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这些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骨运输技术 自体骨 骨缺损 骨移植物 3D打印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开放性植骨联合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光 赵光勋 +2 位作者 胡沣 王进 石磊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7.5岁;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8例,重物压砸伤3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清创骨折内外固定,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肢表现为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形成,创区反复渗液、流脓,胫骨平均缺损长度为(4.5±1.5)cm。先行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待创面稳定后再行自身髂骨植骨加负压封闭引流(VSD),最后根据植骨创面大小及肉芽生长情况选择植皮或皮瓣修复术闭合创面。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4~12个月)。肉芽组织覆盖植骨区的平均时间为18d(15~35d)。11例中2例植骨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例予以植皮手术,其余6例中随意筋膜皮瓣修复4例,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所有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治疗中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胫骨 植骨 植皮 VSD技术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