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被引量:22
1
作者 蔡永宁 梁德荣 +4 位作者 朱焕玲 沈奇 刘挺 王霞 黄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患者22例。确诊4例、拟诊10例、经验性治疗8例。剂量用法:d1-d2,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iv,bid;d3-d14,200mg,iv,qd;d15-d42,改用伊...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患者22例。确诊4例、拟诊10例、经验性治疗8例。剂量用法:d1-d2,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iv,bid;d3-d14,200mg,iv,qd;d15-d42,改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bid。结果:确诊和拟诊的14例患者真菌清除率为6/14,阴转率为6/14;综合疗效评价有效率为8/14,痊愈率为2/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重症深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注射液 深部真菌感染 开放性临床研究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分析与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琳 潘秀霞 +1 位作者 马京平 王晓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应用,以期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及抗菌药物应用,以期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16例,共培养出真菌37株,其中肺部有15株占40.54%,胃肠道7株占18.92%,其他15株占40.54%;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酵母菌为主,占78.38%;所有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在0~25.00%,新型隐球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甲帕霉素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光滑假丝酵母菌对球红霉素耐药率为12.50%,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50.00%~83.33%。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及重视预防可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深部真菌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春玉 王红 +5 位作者 任爱民 杜琨 胡岚 李世荣 文燕 张淑文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
下载PDF
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延风 杨烈利 朱朝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中11例为新隐球菌脑膜炎,3例为新隐球菌全身感染;13例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单用氟康唑(Flu),另11例用二性霉素B(A...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儿中11例为新隐球菌脑膜炎,3例为新隐球菌全身感染;13例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2例单用氟康唑(Flu),另11例用二性霉素B(AMB)或脂质体二性霉素B(L-AM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3例治愈,7例好转。结论:新隐球菌是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病原,AMB联合5-FC或Flu是治疗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儿童 二性霉素B
下载PDF
外科ICU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育 肖东 于湘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ICU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设计对照组及病例组,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应用≥4d、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外科ICU发生深... 目的:探讨外科ICU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设计对照组及病例组,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应用≥4d、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外科ICU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32和0.039)。结论:通过对外科ICU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外科ICU
下载PDF
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因素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魏荣花 徐芒 +1 位作者 李勇杰 李玉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54-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4月~2012年8月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共...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2年4月~2012年8月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157株,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首位,占65.61%,二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者占14.3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年龄≥60岁、基础病≥3个、人工机械通气、使用≥2种抗菌药物、留置导尿、全胃肠外营养等11个因素是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警惕深部真菌感染,及早给予经验治疗,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外科病房 危险因素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霞 刘雨银 +4 位作者 靳玉洁 章正华 姜铧 万楚成 夏云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粒细胞缺乏合并DFI患者的资料。结果:接受骨髓移植、多次化疗、反复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粒细胞缺乏合并DFI患者的资料。结果:接受骨髓移植、多次化疗、反复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同时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宿主正常菌群生态平衡,成为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内DFI的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61.8%;应用rhG-CSF等药物能缩短粒缺的时间,有利于DFI的治疗。结论: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极易并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尽早行保护性隔离。应及时应用rhG-CSF,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高度怀疑真菌感染病灶存在时应预防性应用抗真菌治疗,适时据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 深部真菌感染 肾上腺皮质激素 化疗
下载PDF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袁炳斌 陈伟鹏 +2 位作者 吕锐陈 高科 钟锦秀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8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机械通气、留置导尿、应用广谱...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机械通气、留置导尿、应用广谱抗生素、胃肠外手术、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多种因素造成了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应该依据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深部真菌感染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茂名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陈宇锋 杨伟业 +4 位作者 唐香祝 陈凤琴 林丽琴 曾再祥 柯振符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了解我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现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茂名市3家医院住院48 h以上的患者标本,经沙保培养基分离得到深部真菌,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用丹麦ROSCO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 37... 目的了解我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现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茂名市3家医院住院48 h以上的患者标本,经沙保培养基分离得到深部真菌,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用丹麦ROSCO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6 372份标本中共分离深部真菌258株,其中白色念株菌最多,共146株(56.6%),其次是热带念珠菌42株(16.3%)。耐药率较低药物是两性霉素B(5.4%)和氟康唑(9.3%),而耐药率较高药物是酮康唑(45.3%)、益康唑(35.3%)和伊曲康唑(30.6%)。结论茂名市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种类较多,耐药性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晓东 李君惠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0例血液肿瘤患儿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时间、诱因,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及治疗效果。通过血或痰等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X线及CT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0例血液肿瘤患儿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时间、诱因,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及治疗效果。通过血或痰等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X线及CT检查等诊断。所有粒细胞缺乏并发热的肿瘤患儿用抗生素治疗3~5天无效即加用氟康唑(大扶康)预防真菌感染。确诊后大扶康无效者改用两性霉索B。结果10例深部真菌感染中绝大多数为真菌性肺炎8例(80%),热带念珠菌败血症1例,真菌鼻嬖炎2例(1例合并肺炎)。真菌性肺炎8例中有6例(85.7%)临床诊断曲霉菌肺炎,另外2例分别为青霉菌和光滑念珠菌肺炎。3例原发病未缓解者死亡,其他7例经有效抗真菌治疗好转。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及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均无需停药。结论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困难,血液肿瘤患儿化疗后最常发生真菌性肺炎。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早行肺部CT检查。曲霉菌肺炎典型CT改变为多发球形病灶,可伴空洞,呈“晕轮征”或“新月征”。曲霉菌性肺炎大扶康治疗无效,两性霉素B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原发病的缓解及粒细胞恢复也是真菌感染能否治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血液肿瘤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1
作者 刘雪燕 徐勇 +1 位作者 文舜康 吴胜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3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530例患者逐一调查。结果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3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530例患者逐一调查。结果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腹腔、尿道、血液及胆道等;且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基础疾病以急性脑血管病变、重症胰腺炎患者及介入性诊疗患者感染例次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ICU高龄、脑外伤、重症胰腺炎等医院真菌感染高危疾病的监控,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控制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深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900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华信 高春芳 +6 位作者 李晓冰 马晓红 王丽 薛党党 孟晓东 蒋欢欢 王梦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分析病原菌的感染类型,监测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的深部临床标本6025份进行常规真菌培养,分离纯菌落接种到细菌测定系...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分析病原菌的感染类型,监测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的深部临床标本6025份进行常规真菌培养,分离纯菌落接种到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条上,应用细菌测定分析软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900例,>60岁老年患者685例,占76.1%;感染真菌标本以痰液检出率最高为54.8%,其次为尿液占13.4%;900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高占94.9%,其次为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和新型隐球酵母菌分别为2.1%、1.6%和1.4%;在真菌感染的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为470株,占52.2%;新型隐球酵母菌和皱褶假丝酵母菌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8%和9.1%;毛霉菌属的耐药率最高为48.4%;监测菌株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最低,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9%、6.3%和7.2%;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3.1%和47.2%。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容易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假丝酵母菌属是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最低,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耐药性具有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监测
原文传递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许洪志 邹俊晖 +3 位作者 刘新 王相华 李颖 于桂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的分布、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科1998年10月~2004年9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5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及回顾性...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的分布、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科1998年10月~2004年9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5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及回顾性研究。结果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血液等;临床表现多样性;病原菌分类前5位为白色念珠菌占57.14%,热带念珠菌21.43%,酵母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占7.14%,曲霉菌5.36%;单用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者,治愈23例,好转12例,恶化死亡17例(32.69%)。结论近年来,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警惕高危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性;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株菌的感染率逐渐增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 恶性 深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ICU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鲍康身 文玉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1184-1185,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ICU近2年确诊的5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仍好发于肺部,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居第三位。危险因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机会增... 目的分析我院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ICU近2年确诊的5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仍好发于肺部,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居第三位。危险因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ICU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惠琴 梅亚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 868例住院患者,在其抽静脉血做(1,... 目的研究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 868例住院患者,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使用抗真菌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缓解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1 868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后症状缓解757例,使用抗真菌药物后症状未缓解和临床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缓解1 082例,无临床资料29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 839例。其中以20 pg/mL为临界值时(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778例,阴性1 061例,以50 pg/mL为临界值时(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623例,阴性1 216例;真菌培养阳性457例,阴性1 38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20 pg/mL和50 pg/mL为临界值时,均得到较好的敏感度(分别为89.3%,74.9%)和特异度(分别为90.6%,94.8%),阳性预测值(86.9%和91.0%)和阴性预测值(92.4%和84.4%)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别(P〉0.05);真菌培养的敏感度(49.0%)较低但特异度较高(92.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和72.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3.0%,特异度为88.9%。结论 G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较传统的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但有时发生假阳性。传统的真菌培养方法虽敏感性低,但特异性高,建议临床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及真菌镜检和培养等检查以提高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邓林强 余理智 +2 位作者 熊章华 孙敬 陈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01-602,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8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108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8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108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用药及患者是否症状缓解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108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32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76例。在108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31例,阴性77例。108例真菌培养阳性59例,阴性49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对比差异显著(χ2=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对比差异不明显(χ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显著(χ2=11.215,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下载PDF
真菌培养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许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似DFI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诊断DFI的价值。结果 ...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似DFI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诊断DFI的价值。结果 105例疑似DFI患者确诊96例,G试验阳性诊断符合率为72.92%,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6%,联合G试验和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3.75%。一致性检验提示,G试验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502,真菌培养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618,联合检测Kappa=0.735。G试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诊断DFI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01%、70.28%、0.725;83.25%、71.02%、0.803;89.15%、76.32%、0.922。结论真菌培养和G试验对DFI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与临床综合诊断均有较好一致性,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DFI灵敏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培养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 感染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2
18
作者 章强强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0年第12期725-729,共5页
提高深部真菌感染诊治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合理、实用、可行并相对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正确选用抗真菌药物。本文全面介绍我国目前开展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包括传统的真菌直接镜检及... 提高深部真菌感染诊治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合理、实用、可行并相对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正确选用抗真菌药物。本文全面介绍我国目前开展的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包括传统的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以及以真菌抗原为基础的各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如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测定(GM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及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等,分析各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鉴定 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检测 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治疗30例深部真菌感染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菊芳 张婴元 +3 位作者 汪复 廖万清 吴绍熙 郭宁如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评价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 (ABC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药 (成人每日 2 .5~ 3.5mg/kg)非对照开放试验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 30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 目的 :评价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 (ABC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药 (成人每日 2 .5~ 3.5mg/kg)非对照开放试验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 30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炎的部分患者联合应用氟胞嘧啶。结果∶痊愈 15例、显效 14例、无效 1例 ,有效率 96 .7%、痊愈率 5 0 % ,真菌培养阴转率 96 .8% ,涂片阴转率 93.5 %。作安全性评价的 34例中 ,出现不良反应者 2 4例、33例次 ,实验室异常者 18例、2 3例次 ,2例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结论∶注射用ABCD治疗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真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并非少见 ,但多数程度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 深部真菌感染 疗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意心 王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4月—2009年12月在长沙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480例晚期艾滋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80例艾滋病患者...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4月—2009年12月在长沙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480例晚期艾滋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80例艾滋病患者中,并发深部真菌感染58例,占12.08%。5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主要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腹痛、腹泻(水样泻)、皮肤病变(皮疹呈丘疹、出血痂、淤斑)、消瘦、意识障碍、贫血、肝脾及淋巴结大。主要检出青霉菌(27例,46.55%,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为主)及新生隐球菌(16例,27.59%,隐球菌脑炎)。对上述58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其中50例(86.21%)经治疗后好转。结论该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最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免疫缺陷病毒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