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节能深度转化可控移热变换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卫峰 凡殿才 高明林 《大氮肥》 CAS 2015年第4期271-275,共5页
介绍"新型节能深度转化可控移热变换工艺"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期合成氨尿素原料路线改造项目变换装置上的应用。改造完成后,开车一次成功,与一期变换装置相比,工艺流程缩短、设备减少、工程总投资减少,年获直接经济... 介绍"新型节能深度转化可控移热变换工艺"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期合成氨尿素原料路线改造项目变换装置上的应用。改造完成后,开车一次成功,与一期变换装置相比,工艺流程缩短、设备减少、工程总投资减少,年获直接经济效益98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工艺 等温变换 节能 深度转化 可控移热
下载PDF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被引量:63
2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2 位作者 范会吉 郑剑东 胥颐张华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6-346,共11页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 沿乌鲁木齐-库尔勒350余公里长的测线上完成了穿越天山的地震转换波野外观测,得出天山造山带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壳内P,S波速度结构模型.天山的结晶地壳可分为4层,各层的速度分别是:Vp值为5.9,6.3,6.6,6.9km/s;Vs值为3.2,3.5,3.7,3.9km/s。上地幔顶部的波速:Vp值为8.10km/s。Vs值为4.6km/s。天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2-56km,中天山最厚,达到50-56km。地壳中部存在低速透镜体。探测结果表明,天山大地构造可分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3个区,其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各不相同。用颤动构造理论来解释天山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较板块构造理论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造山带 地震转换波 测深 地壳构造
下载PDF
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背景的地震转换波探测和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邵学钟 张家茹 +3 位作者 章思亚 杨清源 李鸿生 范会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1982—1986年期间,在东汪、隆尧和百尺口邢台地区的强震震源区完成了3条近NW向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利用转换波数据处理新方法,实现了转换震相的相位对比追踪,得出了震源区较详细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速度结构模型。发现强震震源区深部构... 1982—1986年期间,在东汪、隆尧和百尺口邢台地区的强震震源区完成了3条近NW向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利用转换波数据处理新方法,实现了转换震相的相位对比追踪,得出了震源区较详细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和速度结构模型。发现强震震源区深部构造的特点为:上地壳强烈褶皱变形;中地壳急剧减薄;下地壳和上地幔局部上隆;存在一组深部超壳断裂;低速层急剧增厚,波速比增大以及上地幔波速偏低。表明研究区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温度可能偏高,其地震活动可能与上地幔物质的侵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地震区 深部构造 地震波 探测
下载PDF
福州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转换波测深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邵学钟 顾忠华 张家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地震 转换波 地壳 深部构造
下载PDF
地震转换波测深中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邵学钟 范会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地震转换波测深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方法,分析研究了短周期远震三分量初始30秒记录中主要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文中集中分析了PPP和PPS型二次波震相的振幅、波形和到时差... 二次反射波震相的识别和利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地震转换波测深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合成地震图方法,分析研究了短周期远震三分量初始30秒记录中主要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文中集中分析了PPP和PPS型二次波震相的振幅、波形和到时差等特征,及其与震中距、界面两侧波速差、界面结构和介质吸收等因素的关系。讨论了综合利用PS波和二次波震相的到时差资料测定介质速度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转换波 反射波 震相 测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