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袁媛 郝红伟 李路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2-768,共7页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能根据患者生理信号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刺激参数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患者的临床需求推动其设计开发的进展。介绍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和刺激参数评估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这3种闭环植... 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能根据患者生理信号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刺激参数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患者的临床需求推动其设计开发的进展。介绍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和刺激参数评估的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这3种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分别为代表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脊髓神经的脑刺激器,迷走神经刺激器以及脊髓神经刺激器。概括分析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研究应用中未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即闭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深入研究,刺激参数评估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应用于临床的系统有待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闭环 脑刺激器 迷走神经刺激器 脊髓神经刺激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梅凤美 曾琼 +1 位作者 吴姗姗 金晶星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24期1776-1778,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D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DBSI帕金森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两组。D组手术开始前15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0.3μg·kg^(-1)·h^(-1)维持输注;C组输注等量生理...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帕金森患者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D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DBSI帕金森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两组。D组手术开始前15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0.3μg·kg^(-1)·h^(-1)维持输注;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术前和术中MAP、HR、Narcotrend指数(NTI)和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评估术后早期老年谵妄测验(CAM-CR)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结果与C组比较,D组术中MAP较低,HR较慢,NTI下降,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72h内的CAM-C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D组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7d内,尤其是术后第1天,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D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3.3%(1/30),低于C组的26.7%(8/3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帕金森患者DBSI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以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且不加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器 谵妄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3
作者 许文 靳亚飞 +2 位作者 李怡霏 苏明明 范珊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7-86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DBS植入术(包含DBS再次植入术)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置换术的所有患者431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DBS植入术(包含DBS再次植入术)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置换术的所有患者4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SSI 25例,406例未感染,分析DBS术后感染特点,筛选DBS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有431例患者接受了504例次手术,298例患者共放置了608个电极。DBS植入及IPG置换术后SSI例次发生率为4.96%,初次DBS植入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03%,IPG置换术感染率为4.00%,电极感染率为0.33%。2例在术后90 d内发生SSI(0.46%),术后6个月内发生感染有7例患者(1.62%),6个月后一年内随访发现有12例(2.78%),一年后出现感染4例(0.93%)。8例患者培养出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株,革兰阴性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共4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血糖为DB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血糖是DBS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初次DBS植入的感染率较IPG置换术高。对于深部感染,手术移除硬件是控制感染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深部脑刺激器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硬件移除
原文传递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昭豪 汪露 +4 位作者 李晓婷 徐叶子 岑燕梅 黄坤玉 毕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7-241,共5页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Parkinsonism-hyperpyrexia syndrome,PHS)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中罕见且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急症,患者表现为恶性高热、肌张力改变,并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国内缺乏文献对该疾病介绍,医生早期识别困难及治...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Parkinsonism-hyperpyrexia syndrome,PHS)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中罕见且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急症,患者表现为恶性高热、肌张力改变,并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国内缺乏文献对该疾病介绍,医生早期识别困难及治疗延误,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PHS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预防策略进行综述。综述文献发现PHS发生与机体多巴胺能系统的突然减弱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此外,近几年与脑深部电刺激术装置(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故障相关的PHS也相继报告,提示临床医生应定期检测DBS设备功能及注意多巴胺能药物的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 帕金森病并发症 神经阻滞恶性综合征 帕金森病撤药恶性综合征 帕金 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多巴胺能药物
下载PDF
全身麻醉帕金森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麻醉管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于颖颖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2期102-103,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神经变性型疾病。P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或手术治疗。手术多采用脑深部电极(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植入术。其常用麻醉方法包括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神经变性型疾病。P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或手术治疗。手术多采用脑深部电极(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植入术。其常用麻醉方法包括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每年实施约100余例DBS术,作为教学医院,积累了丰富的麻醉管理及教学经验。文章从DBS术前访视、麻醉准备、麻醉管理及复苏等方面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全身麻醉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快速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锥体外系症状1例报告
6
作者 邢永红 周玉颖 +2 位作者 冯珂珂 程轶峰 尹绍雅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AD在疾病的中晚期,甚至早期也会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快速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并就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AD在疾病的中晚期,甚至早期也会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快速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并就其诊治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 锥体外系症状 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更换神经刺激器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温超 李强 +1 位作者 陈宝友 李建国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评估更换神经刺激器后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进行更换植入性脉冲发生器的帕金森病患者39例。统计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采用...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评估更换神经刺激器后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进行更换植入性脉冲发生器的帕金森病患者39例。统计神经刺激器的使用时间,并在术前、术后1 d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进行评估。结果:神经刺激器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375.7±237.0)d,其中单通道(1210.3±259.6)d,双通道(1462.6±236.4)d。UPDRS运动评分术后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平均使用寿命与厂家的指导时间基本符合。更换神经刺激器后,脑深部电刺激仍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神经刺激器
下载PDF
微功耗深部脑刺激器刺激输出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刚 于超 林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8-1421,共4页
刺激输出模块作为深部脑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的核心,高效率、体积紧凑是其设计的关键,但其微功率脉冲式的输出特点,常规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应用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控制器的新颖的直流变换电路——混合模式动态脉... 刺激输出模块作为深部脑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的核心,高效率、体积紧凑是其设计的关键,但其微功率脉冲式的输出特点,常规的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应用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控制器的新颖的直流变换电路——混合模式动态脉冲式非反向升降压电路,并针对锂离子电池供电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整个输出范围内,模块的转换效率均保持在30%以上,在输入电源附近,效率更是可获得高达80%。该刺激输出模块设计满足了小体积、低功耗的设计要求,可应用到DBS的设计中,用于产生治疗所需的刺激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器 同相升降压 低功耗 脉宽调制 脉冲频率调制
下载PDF
VPL/VPM联合PAG/PVG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思泉 Antonio De Salles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VPL/VPM)脑深部电刺激(DBS)联合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旁下丘脑核团(PAG/PVG)DBS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早期2例只使用PVG作为靶点外,其他患者... 目的探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VPL/VPM)脑深部电刺激(DBS)联合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旁下丘脑核团(PAG/PVG)DBS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早期2例只使用PVG作为靶点外,其他患者均采用VPL/VPM联合PAG/PVGDBS进行治疗,并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级别,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2例成功接受VPL和PVG联合靶点治疗(其中5例为双侧),2例只接受单侧PVG—DBS。其中17例恢复良好(有效率70.8%),7例术后将DBS去除(1例颅内感染,6例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04±0.86)分,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13±1.44)分,P〈0.05。有效患者中VPL靶点的疗效均满意,PVG靶点的有效例数为12例。7例PVG靶点产生明显不良反应,VPL靶点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用PVG/VPL联合治疗慢性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PVG的疗效不甚满意及不良反应较多,VPL也许更适合作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疼痛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喉罩全麻用于立体定向深部脑电刺激手术的研究及其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查鹏 田肇隆 +1 位作者 王小华 王天龙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将喉罩全麻用于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以适应手术的特殊需要,并减轻其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其并发症。方法功能神经外科拟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帕金森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ASA分级Ⅰ一Ⅱ级,年龄36-76岁,体重49... 目的将喉罩全麻用于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以适应手术的特殊需要,并减轻其血流动力学反应及其并发症。方法功能神经外科拟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帕金森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ASA分级Ⅰ一Ⅱ级,年龄36-76岁,体重49-95kg。常规麻醉诱导后,给予喉罩全麻,进行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喉罩置人前、喉罩置入即刻及喉罩置入后1、2、3、5、10分钟时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观察患者喉罩置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所有应用喉罩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喉罩一次插入成功率〉90%,且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控制通气方面,喉罩和气管插管同样的安全、有效,避免了气管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立体定向手术麻醉管理方面存在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立体定向手术 深部脑电刺激手术 血流动力学反应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气道超声评估对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患者困难面罩通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芬 闻宝杰 刘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不同头位下舌颏距离(HMD)、舌骨至皮肤的距离(DSHB)、声带前联合至皮肤的距离(DSAC)以及会厌至皮肤的距离(DSEM)对于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的患者困难面罩通气(DMV)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不同头位下舌颏距离(HMD)、舌骨至皮肤的距离(DSHB)、声带前联合至皮肤的距离(DSAC)以及会厌至皮肤的距离(DSEM)对于行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的患者困难面罩通气(DMV)预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的患者37例进行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27例,年龄34~74岁,ASA分级Ⅱ~Ⅳ级。术前未佩戴立体定位头架时评估甲颏间距与改良Mallampati气道分级,应用床旁超声测量仰卧正中位与最大后仰位的HMD并计算舌颏距离率,同时测量仰卧正中位的DSHB、DSAC以及DSEM;佩戴立体定位头架后再次应用超声测量上述指标。根据面罩通气评分评定诱导后面罩通气困难程度,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DMV的效能,采用Youden指数确定预测DMV的最佳值,以此标准计算各指标预测DMV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37例患者中4例纳入DMV组,33例纳入非DMV组。DMV组佩戴头架后的HMD显著短于非DMV组(P<0.05),DSHB显著长于非DMV组(P<0.05)。佩戴头架后的HMD、DSHB预测DMV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83(0.672~0.988)与0.81(0.617~0.997),最佳截点分别为4.12 cm与1.02 cm,敏感性分别为100.00%与75.00%,特异性分别为66.67%与66.67%。结论超声测量HMD与DSHB对于佩戴立体定位头架的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患者DMV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面罩通气 气道超声评估 超声 立体定位头架 脑深部刺激器植入术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A monolithic integrated low-voltage deep brain stimulator with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12
作者 张章 谭烨 +3 位作者 曾剑敏 韩旭 程心 解光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6-99,共4页
A monolithic integrated low-voltage deep brain stimulator with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is presented. Data and power are transmitted to the stimulator by mutual inductance coupling, while the in-vitro cont... A monolithic integrated low-voltage deep brain stimulator with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is presented. Data and power are transmitted to the stimulator by mutual inductance coupling, while the in-vitro controller encodes th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stimulator integrates the digital control module and can generate the bipolar current with equal amplitude in four channels. In order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a novel controlled threshold voltage cancellation rectifie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the supply voltage of the stimulator. The monolithic stimulator was fabricated in a SMIC 0.18 μm 1-poly 6-metal mixed-signal CMOS process, occupying0.23 mm^2, and consumes 180 μW on average.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stimulators, this design has advantages of large stimulated current(0–0.8 m A) with the double low-voltage supply(1.8 and 3.3 V), and highleve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rain stimulat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nolithic bipolar current
原文传递
采用自对准方法提高外置式DBS的耦合效率
13
作者 李刚 兰颖 +1 位作者 林凌 于超 《生命科学仪器》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脑起搏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是一种针对帕金森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的脑起搏器普遍存在电池需频繁更换的问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外置式脑起搏器(EDBS)克服了传统脑起搏器电池电量受限的缺点,将信号发生部分移出体外,减轻... 脑起搏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是一种针对帕金森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的脑起搏器普遍存在电池需频繁更换的问题,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外置式脑起搏器(EDBS)克服了传统脑起搏器电池电量受限的缺点,将信号发生部分移出体外,减轻了患者手术更换电池的痛苦。然而外置式DBS附着在患者体外的部分有可能随着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移位,影响使用效果。本文设计了自对准装置,利用永磁体对磁性材料的吸引作用使传递信号的两个线圈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使整个系统维持一个较高的耦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置式脑深度刺激器 脑起搏器 帕金森病 自对准 铁氧体磁芯
下载PDF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猴偏侧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晓平 刘汉华 +5 位作者 顾靖 曹依群 李葆明 胡小吾 姜秀峰 赵旭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 目的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开机前后的尾状核和壳核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的DA在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相应地分别较各自开机前的DA含量增高了39%、91%、111%、114%和31%、91%、106%、102%(P<0.05)。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HVA/DA在开机后8h分别较各自开机前增高了186%和91%(P<0.05),而开机后1周、1个月、2个月HVA/DA较开机前无明显变化(P>0.05)。电极侧的多巴胺周转率在开机后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电极侧(P<0.01)。结论STN- DBS可有效的改善猴偏侧PD模型的症状,应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发现在给予有效电刺激后可增加刺激侧纹状体细胞外液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为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微透析 多巴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