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轨迹控制系统的 LQG/LTR 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赵超 申学仁 周凤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8,共7页
LQG/LTR是一种现代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能和解耦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最小相位被控对象。本文以直观的物理含义说明了LQG/LTR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非最小相位被控对象的处理方... LQG/LTR是一种现代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能和解耦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最小相位被控对象。本文以直观的物理含义说明了LQG/LTR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非最小相位被控对象的处理方法以及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将它应用某飞机的到非最小相位的纵向飞行轨迹控制系统设计中去。设计中考虑了飞机的模型不确定性和随机风干扰的影响。仿真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性 解耦性 LQG/LTR 飞行轨迹 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一种三转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解耦性分析与仿真
2
作者 郭晓宁 张晓东 姚立纲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6,共7页
对一种支链含等速万向节的RRR-PaRRS-RHJ型三转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其解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对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和自由度计算.然后,通过构件间的几何关系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机构位置正、逆解析解,推导出机构在定坐标系和... 对一种支链含等速万向节的RRR-PaRRS-RHJ型三转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其解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对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和自由度计算.然后,通过构件间的几何关系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机构位置正、逆解析解,推导出机构在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下的速度雅克比矩阵,根据雅可比矩阵分析此机构在不同坐标系下表现的不同耦合性.最后,运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转动并联机构 运动分析 解耦性 ADAMS仿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及周边地区上地幔顶部Pn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崔仲雄 裴顺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45-2254,共10页
东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奇点,历来是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中国及区域地震台网资料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1964-2006年的ISC数据,总共349475个Pn波到时资料,着重反演了东构造结及周边地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 东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奇点,历来是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中国及区域地震台网资料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1964-2006年的ISC数据,总共349475个Pn波到时资料,着重反演了东构造结及周边地区Pn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结果表明该区Pn速度结构与现代构造活动存在较明显的关联:四川盆地,印度板块是构造稳定的地块而具有高速异常;藏东南和南北地震带构造活动强烈而显示低速异常,云南南部、中南半岛北部因处于缅甸弧弧后扩张区其低速异常尤为明显.Pn波各向异性表明快波方向在东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在藏东南是北东方向,然后在南北地震带先转向东南,再转向南,最后在中南半岛北部突变为近东西向.这是因为青藏高原物质在东流的过程中,相对于东构造结和四川盆地,在藏东南和南北地震带存在强烈的简单剪切变形,而在缅甸弧后扩张区为纯剪切变形所致.SKS快波方向也有类似的旋转趋势,但在中南半岛北部附近,具有近东西向Pn快波方向的区域,比云南南部东西向SKS区域偏南3°左右,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岩石圈上部运动比下部更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波 不均匀性 各向异性 解耦 东构造结
下载PDF
一类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金琼 杨廷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8,共6页
分析了一类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 ,求得其正逆运动位置的解析解 .较之已有的三平移并联机构 ,此类机构不仅位置分析解数低 ,求解容易 ,而且正解还具有一定解耦性 .机构运动的解耦性与机构的拓扑结构、尺度型、主动副的选择等多种因... 分析了一类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 ,求得其正逆运动位置的解析解 .较之已有的三平移并联机构 ,此类机构不仅位置分析解数低 ,求解容易 ,而且正解还具有一定解耦性 .机构运动的解耦性与机构的拓扑结构、尺度型、主动副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研究的新机构采用特殊的几何配置极好地解决了并联机构多支路对称布置时不利于解耦、易多出非独立输出运动项的弊端 .同时 ,发现C ,P副的采用可降低运动求解特征数 (方次 ) ,而将C副中的线性移动作为主动输入时其解耦程度优于将旋转运动作为主动输入 .机构运动的解耦性为并联机器人的实时控制与规划提供了有利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 正逆解 解耦性 位置分析 机构运动
下载PDF
平面闭链五杆机构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承文 邹慧君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双自由度五杆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其耦合项,并对其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到一种新的构形,然后通过改变杆长和质量分配,使其满足解耦合的条件,并给出解耦合的结构类型和质量分布方式。
关键词 平面闭链五杆机构 动力学 解耦合 双自由度 质量分配
下载PDF
基于J2EE体系的Web应用框架整合 被引量:12
6
作者 程洪 钱乐秋 马舜雄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96-98,120,共4页
在研究了大量流行的Web应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Web应用框架整合模型,即WAFC模型(Web Application Framework Composition),该模型基于分层思想,结合设计模式方法,给出了一组约束,增加了域对象层、服务定位层和数据接口层,有效地解... 在研究了大量流行的Web应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Web应用框架整合模型,即WAFC模型(Web Application Framework Composition),该模型基于分层思想,结合设计模式方法,给出了一组约束,增加了域对象层、服务定位层和数据接口层,有效地解决了框架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功能冗余、层间通信不便、耦合度太高等问题。该模型充分挖掘了各个框架的长处,使它们以一种松散耦合方式结合,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应用框架。此外还结合了具体实例,分析和探讨了该模型的实例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应用框架 复用 松散耦合 解耦
下载PDF
一种异步电机的电流环解耦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齐丽英 王琛琛 +1 位作者 周明磊 王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4-180,共7页
在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器处于内环,对系统响应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矢量控制经过坐标变换后,电流环中的d、q轴之间仍存在交叉耦合,并且随着同步频率增加耦合分量加大;另一方面,数字延时的存在使耦合加剧进... 在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器处于内环,对系统响应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矢量控制经过坐标变换后,电流环中的d、q轴之间仍存在交叉耦合,并且随着同步频率增加耦合分量加大;另一方面,数字延时的存在使耦合加剧进一步降低了电流环特性,对于大功率低开关频率交流传动的影响尤其明显,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为了实现良好的解耦控制,基于复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更加精确完整的电机模型,提出一种电压解耦控制的电流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延时及其补偿方法,并通过复矢量传递函数对控制策略的动态解耦性及鲁棒性进行了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电机动态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 解耦 复矢量 感应电机 矢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的三相逆变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宇 段善旭 +1 位作者 康勇 陈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20,共6页
在三相逆变器中,出于体积和成本的考虑,滤波电感和输出变压器通常都采用三磁柱结构,但其三相磁路的相互耦合使得三相逆变器的动态分析非常地困难。该文基于瞬时值对称分量变换建立了带三磁柱电感和变压器的三相逆变器数学模型,该模型简... 在三相逆变器中,出于体积和成本的考虑,滤波电感和输出变压器通常都采用三磁柱结构,但其三相磁路的相互耦合使得三相逆变器的动态分析非常地困难。该文基于瞬时值对称分量变换建立了带三磁柱电感和变压器的三相逆变器数学模型,该模型简单实用,并实现了三相的解耦。该文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三相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发现逆变桥输出电压的零序分量对三相逆变器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仿真与实验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 瞬时对称分量 解耦 三相逆变器 三相电感 三相变压器
下载PDF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三相PWM整流器控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绍刚 李秀娟 漆随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49,共4页
针对三相脉宽调制(PWM)整流器控制采用非线性反馈方法使控制器设计复杂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系统方法的三相PWM整流器的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利用三相PWM整流器数学模型,以直流输出电压、有功和无功电流作为状态反馈变量,推导出三相... 针对三相脉宽调制(PWM)整流器控制采用非线性反馈方法使控制器设计复杂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系统方法的三相PWM整流器的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利用三相PWM整流器数学模型,以直流输出电压、有功和无功电流作为状态反馈变量,推导出三相PWM整流器的逆系统,并构造出伪线性系统。通过对该伪线性系统的综合,设计出三相PWM整流器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无功电流分量和直流电压的解耦,然后对该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三相PWM整流器直流电压和无功电流的解耦控制,且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PWM整流器 逆系统 解耦 非线性
下载PDF
抑制燃料电池单相逆变系统低频纹波的波形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国荣 王浩然 +2 位作者 肖程元 刘芙蓉 陈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36-2943,共8页
燃料电池单相交流供电系统中,负载所需两倍于输出电压频率的脉动功率将通过直流侧辐射到燃料电池,从而导致燃料电池输出能量的波动,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威胁其安全运行,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针对燃料电池分布... 燃料电池单相交流供电系统中,负载所需两倍于输出电压频率的脉动功率将通过直流侧辐射到燃料电池,从而导致燃料电池输出能量的波动,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威胁其安全运行,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针对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电动汽车等单相交流供电系统,采用差分式逆变结构,提出抑制燃料电池输出侧低频电流纹波的有源控制方法——波形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别控制两支差分电容电压的方式为交流侧提供负载所需要的脉动功率,而平均功率则由直流侧电源提供,有效抑制了燃料电池输出的低频电流纹波。该方法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保证输出电压质量的同时有效抑制燃料电池输出低频电流纹波。对波形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并且选取合适的设计参数,从稳态和大范围负载输出动态两方面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到级联变换器间的解耦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波形控制方法 低频电流纹波 脉动功率 解耦
下载PDF
神经网络的具有自适应动量和步长的伪牛顿算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歧强 顾永如 钱积新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单隐层的3层前向神经网络为基础,由自适应BP算法和牛顿优化算法导出了自适应步长和动量解耦的伪牛顿算法(QNADSM).该算法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文中还给出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证明、算法的仿真结果及其它算法的比较结果,... 以单隐层的3层前向神经网络为基础,由自适应BP算法和牛顿优化算法导出了自适应步长和动量解耦的伪牛顿算法(QNADSM).该算法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文中还给出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证明、算法的仿真结果及其它算法的比较结果,并对网络的训练及该算法的特点作了进一步的讨论.仿真结果表明QNADSM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工程实用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自适应动量 步长 伪牛顿法 系统辨识
下载PDF
感应电动机系统的变结构反推控制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家军 王建中 马国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感应电动机系统的矢量控制为了进行电流(或电压)的3/2(或2/3)坐标变换需要进行转子转差或磁链角的计算,转子转差的计算容易受转子电阻变化的影响,而磁链角的直接计算容易受定子电阻变化的影响,因此避免转子转差或磁链角的计算对于感应... 感应电动机系统的矢量控制为了进行电流(或电压)的3/2(或2/3)坐标变换需要进行转子转差或磁链角的计算,转子转差的计算容易受转子电阻变化的影响,而磁链角的直接计算容易受定子电阻变化的影响,因此避免转子转差或磁链角的计算对于感应电动机系统的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文中把变结构反推控制运用于感应电动机系统的转矩和磁链控制,设计方法避开了转子转差或转子磁链角的计算,通过一定的坐标变换,基于定子侧的静止坐标系实现转矩和磁链的解耦控制。变结构反推控制设计能够实现快速的速度、转矩和磁链的渐近跟踪,同时系统控制器能够保证系统性能在电动机参数和外部负载变化时具有强的鲁棒性,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动机 解耦 鲁棒 变结构控制 反推
下载PDF
基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的电磁–机电暂态解耦混合仿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怡 吴文传 +1 位作者 张伯明 Aniruddha M.Gol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7-114,共8页
机电暂态稳定分析程序和电磁暂态程序均不能单独用于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的仿真研究。开发一套基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的电磁–机电暂态解耦混合仿真系统。首先,介绍该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软件模块构成。其次,给出电磁暂态侧和机电暂态侧等值电... 机电暂态稳定分析程序和电磁暂态程序均不能单独用于大规模交直流系统的仿真研究。开发一套基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的电磁–机电暂态解耦混合仿真系统。首先,介绍该系统的功能框架和软件模块构成。其次,给出电磁暂态侧和机电暂态侧等值电路的求取方法。然后,讨论传统诺顿等值电路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的区别,并介绍系统仿真交互时序与仿真流程。最后,采用一个纯交流系统和一个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算例检验基于频率相关网络等值的混合仿真系统的仿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电磁暂态 机电暂态 频率相关网络等值 稳定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d and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被引量:18
14
作者 ZENG Daxing HOU Yulei LU Wenjuan HUANG Zhe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68-476,共9页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makes the parallel mechanism possess some special advantages over the serial mechanism, while it is just the coupling that brings about the parallel mechanism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comple...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makes the parallel mechanism possess some special advantages over the serial mechanism, while it is just the coupling that brings about the parallel mechanism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complex workspace, high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difficulties in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system, which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 fields. The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of the mechanism fields, while th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deeoupled and 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refore, this paper performs the systemat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3-RPUR and the 3-CPR parallel mechanisms. The features of the two mechanisms are described and their movement forms are analyzed with screw theory. The inverse and forward displacement solutions are solved and the Jacobian matrices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Jacobian matrices an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physical model of the solution space, the workspace, dexterity, velocity, payload capability, and stiffness of the mechanisms are analyzed with plotting the indices atla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coupling on the parallel mechanism are double-side, and then the adoption of the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situation.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should be useful for the type synthe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COUPLE decouple screw theory index atlas
下载PDF
主动磁悬浮轴承的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冰林 曾励 +1 位作者 张鹏铭 竺志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针对磁悬浮轴承系统各径向自由度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特别是转子高速时的陀螺效应耦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的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耦合效应的系统模型,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的内外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把多变量耦合系... 针对磁悬浮轴承系统各径向自由度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特别是转子高速时的陀螺效应耦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的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耦合效应的系统模型,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的内外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把多变量耦合系统解耦成4个单自由度的二阶串联积分型子系统。为保证系统的快速动态响应,将滑模控制引入到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中,设计了各自由度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抗干扰和信号跟踪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了对磁悬浮轴承各自由度的解耦控制,响应快,能对设定信号进行跟踪,抗干扰能力强,同时解决了磁悬浮轴承高转速运行下的陀螺效应对控制的影响,能适用于纺纱机械转杯的高速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轴承 自抗扰控制 滑模控制 解耦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Stress Field in a Turbine Blade with Multilayer-Structure TBCs by a Fluid–Solid Coupling Method 被引量:16
16
作者 W.Z.Tang L.Yang +3 位作者 W.Zhu Y.C.Zhou J.W.Guo C.L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52-458,共7页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stress field in different service stages,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a turbine blade with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a...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stress field in different service stages, a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a turbine blade with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analysis and the decoupled thermal-stress calculation method are adopt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a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ppear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blade surface, which has directly impacted on stress fiel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with a value of 1030 ℃ occurs at the leading edge. During the steady stage, the maximum stress of thermally grown oxide (TGO) app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suction side, reaching 3.75 GPa. At the end stage of cooling,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of TGO with a value of-3.5 GPa occurs at the leading edge. Thus,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during the steady stage the dangerous regions may locate at the suction side, while the leadine edge mav be more Drone to failure on coo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rmal-stress field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decoupled thermal-stress calculation Fluid–solid coupling
原文传递
Typ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 Family of 2-DOF Rotational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被引量:14
17
作者 ZENG Daxing Hou Yulei HUANG Zhen LU Wenju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33-840,共8页
It is widely used for the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 in the field of spatial orientation. While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the forward kinematic solution and the control of the general rotational parallel ... It is widely used for the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 in the field of spatial orientation. While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 coupling, the forward kinematic solution and the control of the general rot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 are especially difficult. If decoupling can be realized, the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will be very simple. Presently, the research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is focused on the inverse solution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otation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 (DPMs). So this paper proposes a family of 2 degree of freedom (DOF) rotational DPMs based on the four-bar linkage mechanism, and performs 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his family of DPMs is composed of a moving platform, a fixed base and three limbs. Taking U_RRU SPU DPM as an example, the motion feature of this DPM is analyzed with the constraint screw method, and its mobility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Kutzbach-Grtibler criterion. The inverse and forward displacement problems of the proposed parallel mechanism are solved. The decoupled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parallel mechanism is validated by the deduc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Jaeobian matrix. Three kinds of singularity conditions of this DPM are discussed, and the atlases of the output parameter concerning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plotted with the theory of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solution space. The pro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novel rotational DPMs in this paper should be useful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echanism rotational decoupled constraint screw method ATLASES
下载PDF
三相APF非线性解耦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石峰 岳永涛 +1 位作者 查晓明 陈允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5-941,共7页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是电力系统谐波的有效治理手段之一,但APF主电路为电压源逆变器(VSI),由于开关频率的限制,是一个强非线性耦合系统,给控制器设计及应用带来困难。为此,首先建立了三相电压型有源滤波器系统仿射非线性模型;然后基于...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是电力系统谐波的有效治理手段之一,但APF主电路为电压源逆变器(VSI),由于开关频率的限制,是一个强非线性耦合系统,给控制器设计及应用带来困难。为此,首先建立了三相电压型有源滤波器系统仿射非线性模型;然后基于微分几何理论,提出该模型的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以建立其线性化模型;最后对有源滤波器三相进行解耦并实现了精确解耦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建模型及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经该控制算法补偿,谐波畸变率限制在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 精确线性化模型 解耦 微分几何 状态反馈 谐波治理
下载PDF
基于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驰 毕增军 魏光辉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7-40,68,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内环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和外环同步坐标比例积分控制器相级联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内环使用了一基于三维空间矢量的电感电流内环调节器,使电感电流相当于一受控电流源... 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内环空间矢量电流调节器和外环同步坐标比例积分控制器相级联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对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解耦控制。内环使用了一基于三维空间矢量的电感电流内环调节器,使电感电流相当于一受控电流源,解除了电感电流引起的耦合效应。外环采用了同步电压控制器,使用一个简单的比例调节器就可实现输出电压跟踪的零稳态误差,保证了良好的稳态性能。电容电流参考前馈策略的使用解除了由滤波电容引起的耦合效应;负载电流前馈策略的使用使系统具有对各种负载的快速反应和适用能力。建立了整个系统在dqo空间的控制模型,实现了对d,q,o三个分量的独立解耦控制。给出了在各种不平衡和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臂逆变器 解耦 模型 控制
下载PDF
美欧对华“去风险”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柯静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4,共14页
自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华“去风险”概念以来,美欧在该概念措辞上逐步趋于一致,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其主导的国际机制,联手推进“趋同存异”的对华“去风险”进程。美欧意图联合盟友和伙伴,拉拢目标发展中国家,在关键产品... 自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对华“去风险”概念以来,美欧在该概念措辞上逐步趋于一致,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其主导的国际机制,联手推进“趋同存异”的对华“去风险”进程。美欧意图联合盟友和伙伴,拉拢目标发展中国家,在关键产品供应链、“经济胁迫”和“非市场政策”、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新兴技术标准制定、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进一步朝着具体化、机制化、趋同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美欧虽然均采用“去风险”的对华政策表述,在战略意图、实施路径等方面存在趋同之处,但仍在战略目标、优先区域等方面有所区别。美欧对华“去风险”战略给中国经济、科技、外交层面带来一定压力,但其战略目标能否完全实现,不仅取决于美欧之间政策的趋同水平,还取决于美欧正致力于推进的新规范在全球层面的接受度,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风险” “脱钩” 经济韧性 趋同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