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钙热分解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卢尚青 吴素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95-2902,共8页
Ca CO3热分解产生Ca O与CO2的反应,是钙循环过程中Ca CO3再生的重要反应。钙循环过程在烟气脱碳、反应吸附强化甲烷蒸气重整制氢以及太阳热能储存等过程中都有重要应用。评价Ca CO3热分解的重要性能是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本文从Ca CO3... Ca CO3热分解产生Ca O与CO2的反应,是钙循环过程中Ca CO3再生的重要反应。钙循环过程在烟气脱碳、反应吸附强化甲烷蒸气重整制氢以及太阳热能储存等过程中都有重要应用。评价Ca CO3热分解的重要性能是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本文从Ca CO3分解机理、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方面,分析了颗粒粒径、结构和组成以及加热速率、分解气氛和分解压力等变量对Ca CO3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的影响,为工业应用时降低Ca CO3分解温度、提高分解速率、减少分解能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分解温度 热力学 显微结构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延迟焦化加热炉辐射进料结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玉章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4,共6页
通过对不同循环比延迟焦化辐射进料性质分析和不同循环比辐射进料的热稳定性试验,得出了增加循环比可以降低辐射进料中的沥青质含量,提高辐射进料的芳烃与沥青质比,减缓加热炉管结焦的结论。向辐射进料中加入富含芳烃的催化裂化澄清油... 通过对不同循环比延迟焦化辐射进料性质分析和不同循环比辐射进料的热稳定性试验,得出了增加循环比可以降低辐射进料中的沥青质含量,提高辐射进料的芳烃与沥青质比,减缓加热炉管结焦的结论。向辐射进料中加入富含芳烃的催化裂化澄清油不仅可以提高辐射进料的沥青质含量和芳烃与沥青质比,而且可以提高辐射进料的临界分解温度,抑制沥青质和甲苯不溶物的生成,缩短辐射进料分解后在低温高压炉管范围内的流动距离和停留时间,有利于进一步减轻焦化炉管的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进料 延迟焦化 加热炉 循环比 炉管 焦化炉 结焦性能 澄清油 甲苯不溶物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唐丽军 张静旖 丁永红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采用有机硅改性剂通过共混法改性了热固性酚醛树脂。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有机硅用量对酚醛树脂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有机硅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25%时,酚醛树脂的主体结构分解温度提高了36℃,分... 采用有机硅改性剂通过共混法改性了热固性酚醛树脂。通过红外,热重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有机硅用量对酚醛树脂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有机硅改性剂的质量分数为25%时,酚醛树脂的主体结构分解温度提高了36℃,分解速率降低了21%,最终残炭率增加了10.05%,并且拉伸强度由49.68 MPa提高到77.46 MPa,冲击强度由8.3 kJ/m2提高到11.89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酚醛树脂 分解温度 分解速率 残炭率 拉伸强度 冲击强度
原文传递
包硅改性纳米碳酸钙应用于高温CO_2吸附的性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嵘 吴素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22-1726,共5页
Nano-CaCO3 particles were surface-coated with SiO2 by the sol-gel method and used as the high temperature CO2 adsorption material.CaCO3 samples prepared at 60—90℃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EM, EDS and XRD methods and... Nano-CaCO3 particles were surface-coated with SiO2 by the sol-gel method and used as the high temperature CO2 adsorption material.CaCO3 samples prepared at 60—90℃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EM, EDS and XRD methods and the initial and fin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were determined with TGA.The CO2 adsorption ratio and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in a 12 mm fixed bed reactor.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amorphous SiO2 film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nano-CaCO3,and the atomic ratio of Si to Ca is 1∶39.The initial and fin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were 595—620℃ and 800—820℃ respectively.The maximum CO2 adsorption ratio of SiO2 coated with nano-CaCO3 was 92.1% at 600℃with a 10% increase as 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nano-CaCO3 particles.After 20 cyclic carbonation and calcination runs, CO2 adsorption ratio of the SiO2 coated samples was 63%.The XRD analysis illustrated that the crystal type of nano-CaCO3 had no change after 20 cyclic ru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钙 包硅处理 分解温度 高温吸附 吸附容量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发泡剂分解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志彦 林鹤鸣 汪澜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25-229,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测定了发泡剂AIBN ,碳酸铵 ,碳酸氢钠的起点分解温度 ,峰顶温度和焓变 ;并探讨了几种添加剂对发泡剂H ,发泡剂AC ,发泡剂OBSH的分解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发泡剂 添加剂 峰顶温度 分解温度 立体印花 纺织
下载PDF
醇溶玉米蛋白膜的玻璃态转变及表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永馨 腾立军 边宝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醇溶玉米蛋白膜的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1℃,热分解温度为262℃。根据热重分析(TG),温度为81℃时,失重率为2.3%,主要是乙醇及水分子的蒸发。262~355℃为产品急剧分解阶段,与差热分析结果相吻合。电镜... 醇溶玉米蛋白膜的差热分析(DTA)结果表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1℃,热分解温度为262℃。根据热重分析(TG),温度为81℃时,失重率为2.3%,主要是乙醇及水分子的蒸发。262~355℃为产品急剧分解阶段,与差热分析结果相吻合。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高于玻璃化温度的薄膜热处理,能部分修饰表面缺陷。其次还讨论了薄膜形成条件对蛋白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玉米蛋白 玻璃化温度 形态结构 蛋白膜
下载PDF
沥青四组分和沥青的热失重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海英 薛昕 李华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8-710,750,共4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对沥青四组分及几种基质沥青进行非等温热失重分析,研究表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开始迅速分解时的温度分别为300℃,412℃,438℃,472℃;含饱和分较多的沥青分解温度较低。在沥青进行改性及储存... 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对沥青四组分及几种基质沥青进行非等温热失重分析,研究表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开始迅速分解时的温度分别为300℃,412℃,438℃,472℃;含饱和分较多的沥青分解温度较低。在沥青进行改性及储存的施工温度为160℃~180℃时对饱和分及芳香分进行等温热失重分析,研究表明,在160℃—180℃饱和分和芳香分会产生较大的损耗,饱和分和芳香分在180℃恒温3h的质量损失为160℃的3倍左右;不同产地的沥青由于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的差异其损耗程度不相同;热储存中,饱和分含量低的沥青在较短时间内质量损失趋于稳定,饱和分含量高的沥青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质量损失仍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 沥青四组分 分解温度 热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碳酸盐分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衡中 《有色金属》 CSCD 1994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文用热力李计算方法计算了金属碳酸盐的分解温度,发现了碳酸盐分解温度随氧电负性宅金属离子电负性之差和金属元素离子半径之积而线性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 分解温度 碳酸盐 电负性 离子半径
下载PDF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解温度的热力学估算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文英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1-72,共2页
运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计算说明了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按文献值即体积浓度为0.03%上下各浮动20%,求得碳酸钠分解温度为1227.69℃和1203.74℃,用酒精灯加热不能达到;碳酸氢钠分解温度为54.56℃... 运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计算说明了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按文献值即体积浓度为0.03%上下各浮动20%,求得碳酸钠分解温度为1227.69℃和1203.74℃,用酒精灯加热不能达到;碳酸氢钠分解温度为54.56℃和50.9℃,用酒精灯加热很容易达到;故用酒精灯加热只能使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焓变 熵变 化学热力学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分解温度
下载PDF
石墨烯和硅丙乳液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巨浩波 吕生华 +1 位作者 孙婷 孔宪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149,共6页
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GN),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得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较好地还原为石墨烯并且成功分散为纳米级厚度;采用溶液超声共混法制备石墨烯/硅丙乳液... 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和超声分散制备出石墨烯(GN),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得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较好地还原为石墨烯并且成功分散为纳米级厚度;采用溶液超声共混法制备石墨烯/硅丙乳液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成膜进行扫描电镜表征、热重分析、导电渗流测试、力学性能以及耐水、耐腐蚀性测试,发现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渗滤阈值(质量分数0.5%),石墨烯用量大于0.9%时,体积电阻率基本稳定在103Ω·cm以下,导电性有了明显提高;石墨烯的用量为0.7%时,与硅丙乳液相比,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5.5%,断裂伸长率下降了3.6%,耐水性提高了14%,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3℃,耐腐蚀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硅丙乳液 热分解温度 力学性能 耐水性 导电性
下载PDF
添加纳米SiO_2对单组分及二元硝酸盐热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亚选 王振宇 +3 位作者 徐鹏 吴玉庭 丁玉龙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18-4426,共9页
熔盐作为相变材料,可以用作聚热太阳能电站中的储热介质,通过向基盐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熔盐的热物性。将20 nm的SiO_2纳米颗粒分别分散到硝酸钾、硝酸钠和solar salt (60%NaNO_3, 40%KNO_3,均为质量分数)中制备成稳... 熔盐作为相变材料,可以用作聚热太阳能电站中的储热介质,通过向基盐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熔盐的热物性。将20 nm的SiO_2纳米颗粒分别分散到硝酸钾、硝酸钠和solar salt (60%NaNO_3, 40%KNO_3,均为质量分数)中制备成稳定的纳米流体,制备的每一种纳米流体都经过溶解、超生、干燥蒸发等过程。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测量熔盐的比热容、熔化潜热、熔点等热物理性质,并采用激光闪射法对基盐和纳米熔盐的热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SiO_2颗粒的添加对硝酸钠、硝酸钾和solar salt的熔化潜热、比热容和热导率等热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与基盐相比,solar salt、硝酸钾和硝酸钠在液态的比热容值分别增加了4.7%~15.89%、3.9%~33.5%、1.9%~11.86%;测得的热导率分别最大增加了17.16%、39.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相变温度 比热容 熔化潜热 热导率 分解温度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改性纳迪克酰亚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宇飞 范勇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铝改性纳迪克酰亚胺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及表面断裂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粒子尺寸为40~100nm。研究了氧化铝添加量对该复...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铝改性纳迪克酰亚胺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及表面断裂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粒子尺寸为40~100nm。研究了氧化铝添加量对该复合材料耐电晕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显著增强,当纳米氧化铝质量分数为16%、试样厚度25μm、击穿场强60kV/mm时,耐电晕寿命达130h,是改性前的11倍;热分解温度为498.63℃,比掺杂前提高20℃,剪切强度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纳迪克酰亚胺 耐电晕性能 热分解温度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二氧化硅包覆硫化铈红色色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章彧 李月明 +2 位作者 谢志翔 沈宗洋 王竹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72,共5页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原、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去离子水和乙醇为反应介质,以氨水为pH调节剂,在120℃水热釜中对市售硫化铈(γ-Ce_2S_3)红色料进行包裹。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对γ-Ce_2S_3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原、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去离子水和乙醇为反应介质,以氨水为pH调节剂,在120℃水热釜中对市售硫化铈(γ-Ce_2S_3)红色料进行包裹。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对γ-Ce_2S_3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Si的摩尔比为1:3时,在γ-Ce_2S_3颗粒表面形成SiO_2包覆层的效果最佳,且该SiO_2包覆γ-Ce_2S_3色料在空气条件下的分解温度相比未包覆的γ-Ce_2S_3色料有显著提高,从350℃提高至5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Ce2S3 SIO2 红色色料 硅铈比 分解温度
下载PDF
氟吗啉合成工艺热危险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春生 秦福涛 +2 位作者 魏振云 任忠宝 明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氟吗啉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合成工艺热危险性和动力学研究将解决工程问题,并保障安全生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仪(DSC-TG)测试主要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热稳定性,采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反应热行为,同时开展反应动力学研究.研究结... 氟吗啉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合成工艺热危险性和动力学研究将解决工程问题,并保障安全生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仪(DSC-TG)测试主要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热稳定性,采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反应热行为,同时开展反应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中间体(3,4-二甲氧基苯基)(4-氟苯基)甲酮吸热分解温度为559.3 K,乙酰吗啉吸热分解温度为478.2 K,氟吗啉吸热分解温度为638.6 K.氟吗啉合成反应摩尔放热量为15.44 kJ/mol,绝热温升Tad为9.1 K,本研究合成工艺的热危险性较小.氟吗啉合成反应动力学方程为:3 0.57A A Ar kC 8.34×10Cα-==,对主要中间体(3,4-二甲氧基苯基)(4-氟苯基)甲酮的反应级数为0.57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吗啉 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仪(DSC-TG) 分解温度 反应量热(RC1) 热危险性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无机吸热型发泡剂碳酸氢钠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忠厚 苗荣正 +1 位作者 何向东 鲁郑全 《河南化工》 CAS 2004年第5期19-20,共2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碳酸氢钠热分解效应的影响,发现处理后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快分解温度、终止分解温度均有不同的提高,而且发泡温度范围明显变窄,完全可以满足塑料加工的要求。探索了放热型发泡剂与碳酸氢...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碳酸氢钠热分解效应的影响,发现处理后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快分解温度、终止分解温度均有不同的提高,而且发泡温度范围明显变窄,完全可以满足塑料加工的要求。探索了放热型发泡剂与碳酸氢钠混用的分解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剂 碳酸氢钠 分解温度 吸热
下载PDF
含双醚芴基透明树脂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16
作者 史健泽 王奥 +7 位作者 付洪娥 王新 段庆松 王玉灿 张智慧 卫金皓 罗晓岚 刘思远 《染料与染色》 CAS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通过熔融酯交换法,以碳酸二苯酯、双酚A、双醚芴为单体,调节醇酯比设计产物端基结构,合成出一系列结构相近、数均分子量相近的双醚芴型聚碳酸酯,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产物的三单体共聚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检测了产物分... 通过熔融酯交换法,以碳酸二苯酯、双酚A、双醚芴为单体,调节醇酯比设计产物端基结构,合成出一系列结构相近、数均分子量相近的双醚芴型聚碳酸酯,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产物的三单体共聚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检测了产物分子量和多分散性。该碳酸酯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可达155℃,热分解速率最快所对应的温度区间为160~200℃,起始分解温度360℃,最快分解温度为378℃,分解反应活化能为133~274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醚芴型聚碳酸酯 耐热性 分解温度 活化能
原文传递
三元硫酸熔盐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教群 陈维 +2 位作者 周卫兵 李儒光 张弘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498-502,共5页
以硫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镁为原料,采用在硫酸钠-硫酸钾二元共晶盐中加入硫酸镁的方法制备三元硫酸熔盐。应用TG-DSC联用分析仪、热常数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循环法对复合熔盐的熔点、相变潜热、热导率、比热容、分解点以及热稳定... 以硫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镁为原料,采用在硫酸钠-硫酸钾二元共晶盐中加入硫酸镁的方法制备三元硫酸熔盐。应用TG-DSC联用分析仪、热常数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循环法对复合熔盐的熔点、相变潜热、热导率、比热容、分解点以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三元硫酸熔盐熔点分布在667.5~669.7℃之间,较二元熔盐熔点降低了160℃左右,硫酸镁含量为30%(质量分数)的三元硫酸熔盐相变潜热值最大为94.3 J/g,比热容最大为1.13 J/(g·K)(720℃≤T≤800℃),导热系数为0.41 W/(m·K),分解温度为1070℃,经50次热循环后,相变潜热值降低约4.34%,熔点和物相保持基本恒定,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该研究为硫酸盐作为高温传热蓄热介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 熔点 分解温度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娜 张兴祥 王学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含有0-25 mol%丙烯酰胺(AM)的丙烯腈(AN)-丙烯酰胺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D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含有0-25 mol%丙烯酰胺(AM)的丙烯腈(AN)-丙烯酰胺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D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产物中AM的摩尔含量略高于投料比,随AM摩尔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又升高。共聚物中AM含量为20mol%时分解温度仅为262.5℃;放热量先减少后增加。AM的引入将聚合物的环化机理从自由基环化机理过渡为离子基环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丙烯酰胺 共聚 组成 分解温度
下载PDF
添加纳米SiO_2对四元溴化盐相变热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亚选 栗博 +2 位作者 吴玉庭 史建峰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9-1305,共7页
熔点、熔化潜热和分解温度是熔盐传热蓄热材料的重要热物性参数。以分析纯NaBr、KBr、CaBr2和LiBr配制四元溴化盐,分别将颗粒平均直径为10、20、50 nm的纳米SiO_2颗粒按一定含量分散入所配制四元溴化盐中配制得到25种不同含量和粒径的纳... 熔点、熔化潜热和分解温度是熔盐传热蓄热材料的重要热物性参数。以分析纯NaBr、KBr、CaBr2和LiBr配制四元溴化盐,分别将颗粒平均直径为10、20、50 nm的纳米SiO_2颗粒按一定含量分散入所配制四元溴化盐中配制得到25种不同含量和粒径的纳米SiO_2溴化盐,利用DSC法研究添加纳米SiO_2含量和粒径对四元溴化盐熔点、熔化潜热及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大,溴化盐的熔点先降低后升高,但变化范围较小;熔化潜热先升高后逐步降低,变化较大。添加10 nm SiO_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1.5%时,最大熔化潜热为47.06 J·g-1,提高89.6%;添加10 nm SiO_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0.7%时,最高分解温度为8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纳米SIO2 制备 相变 熔点 熔化潜热 分解温度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聚乙烯燃烧和阻燃的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乐启发 许承威 方征平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聚乙烯是一种极易燃烧的高分子材料,氧指数仅17.6,随着其应用面的拓宽和现代社会对防火要求的提高,聚乙烯的阻燃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目前,聚乙烯及其共混物的阻燃配方已不计其数,理论探讨也有一些报道,但由于对阻燃效果与阻燃剂的性... 聚乙烯是一种极易燃烧的高分子材料,氧指数仅17.6,随着其应用面的拓宽和现代社会对防火要求的提高,聚乙烯的阻燃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目前,聚乙烯及其共混物的阻燃配方已不计其数,理论探讨也有一些报道,但由于对阻燃效果与阻燃剂的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阻燃剂的选择仍主要依赖于经验及大量的配方试验,缺少系统有效地选择阻燃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热分析 阻燃 燃烧 防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