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0
1
作者 赵立新 卢天虎 +1 位作者 庄海 陈应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00例,将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的50名患者...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00例,将给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耐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的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给予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阴率26.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9.63±1.42)、24周(8.57±1.45)、48周(7.43±1.57)Child-Pugh分级评分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74±1.21)、(9.45±1.33)、(8.57±1.0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V-DNA载量(2.23±1.25)显著低于对照组(5.18±1.63),且观察组治疗后(2.23±1.25)血清中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治疗前(6.47±1.55)(P〈0.05)。结论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HBeAg血清学转阴率高,且Child-Pugh分级评分分数降低,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血清中HBV-DNA载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HBE Ag阳性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倩倩 牛小霞 +2 位作者 徐碧海 马艳琳 王乔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体验。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5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体验。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5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性护理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包括疾病产生及发展知识需求、生活护理指导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需求和心理指导需求。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院后仍有护理服务需求,其主要照顾者的负担比较重,亟须完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主要照顾者积极应对,提高主要照顾者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主要照顾者 需求
下载PDF
De novo combined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therapy vs entecavir mono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被引量:36
3
作者 Jiang-Shan Lian Lin-Yan Zeng +9 位作者 Jian-Yang Chen Hong-Yu Jia Yi-Min Zhang Dai-Rong Xiang Liang Yu Jian-Hua Hu Ying-Feng Lu Ling Zheng Lan-Juan Li Yi-Da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7期6278-6283,共6页
AIM:To compare efficacy of combined lamivudine(LAM)and adefovir dipivoxil(ADV)therapy with that of entecavir(ETV)mono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METHODS:A total of 120 na v... AIM:To compare efficacy of combined lamivudine(LAM)and adefovir dipivoxil(ADV)therapy with that of entecavir(ETV)monotherapy for hepatitis B virus(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METHODS:A total of 120 na ve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Six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LAM and ADV therapy(LAM+ADV group),while the other60 were treated with ETV monotherapy(ETV group)for two years.Tests for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alpha-fetoprotein,HBV serum markers,HBV DNA load,prothrombin time(PT),and ultrasonograph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of the liver were performed every1 to 3 mo.Repeated measure ANOVA and theχ2test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side effects,and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at 48 and 96 wk.RESULTS:Forty-five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for 96 wk.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BV DNA negative rates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normalization rates at weeks 48(χ2=2.12 and 2.88)and96(χ2=3.21 and 3.24)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Hepatitis B e antigen seroconversion rate in the LAM+ADV group at week 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TV group(43.5%vs 36.4%,χ2=4.09,P<0.05).Viral breakthrough occurred in 2 cases(4.4%)by week 48 and in 3 cases(6.7%)by week 96 in the LAM+ADV group,and no viral mutation was detected.In the ETV group,viral breakthrough occurred in 1 case(2.2%)at the end of week 96.An increase in albumin(F=18.9 and 17.3),decrease in total bilirubin and in ALT(F=16.5,17.1 and 23.7,24.8),reduced PT(F=22.7 and 24.5),and improved Child-Turcotte-Pugh and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s(F=18.5,17.8,and 24.2,23.8)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The cumulative rates of mortality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16.7%(10/60)and 18.3%(11/60)in the LAM+ADV and ETV groups,respectively.CONCLUSION:Both LAM+ADV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ETV mon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HBV replication,improve liver function,and decreas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B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LAMIVUDINE ADEFOVIR dipivoxil Combination THERAPY ENTECAVIR
下载PDF
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4
4
作者 徐建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6-58,62,共4页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路径式健...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比2组入、出院时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 2组入院时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健康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路径式健康教育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纽曼系统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庄琳旎 孙怡 +1 位作者 李洁 许晓明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生存质量、负性情绪、住院时间及预后... 目的:探讨给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纽曼系统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生存质量、负性情绪、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住院率58.49%,病死率16.98%;观察组再住院率26.42%,病死率1.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纽曼系统模式能缩短住院时间、缓解负性情绪,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纽曼系统模式 生存质量 负性情绪 预后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方 张小岗 +6 位作者 张静 周一鸣 印建国 云升浩 冯雪梅 周新人 黄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全...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全部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2例(4.2%)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腹水消退24例(44%),腹胀减轻45例(90%),而对照组分别为2例(4.2%)和7例(14.9%),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3.1±8.3g/L和25.6±7.6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3.0±11.4%和38.2±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2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天出现低热,余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方 张静 +5 位作者 周新人 云升浩 王可敬 寇俊峰 蔡国芳 孙厚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0-201,206,共3页
目的评价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有15例(83.3%... 目的评价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有15例(83.3%)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改善,对照组有2例(10.0%)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腹水消退10例(55.5%),腹胀减轻16例(88.9%),对照组分别为2例(10.0%)和6例(30.0%),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ALB水平分别为34.4±8.7g/L和26.3±7.5g/L;PTA分别为45.6±10.3%和37.4±9.3%,差异均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门静脉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门静脉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侯山平 周鑫 金成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04-2405,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周血清ALT、AST、T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分别为(202.5±31.4)U/L、(198.4±32.5)U/L、(78.7±12.1)μmol/L、(7.2±1.2)分,治疗后24周血清ALT、AST、T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分别为(50.3±12.5)U/L、(52.3±11.9)U/L、(35.7±6.1)μmol/L、(6.1±1.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改善作用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崔宏 高琴琴 +6 位作者 杨楠木 贺涛 万百顺 王效谦 黄涛 张玲 韩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并发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腹腔感染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腹腔穿刺术后留取患者腹水标本进行细菌鉴...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并发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腹腔感染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腹腔穿刺术后留取患者腹水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20例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83例,阳性率为25.94%;腹水培养阳性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65.44%;革兰阳性菌43株占31.62%;真菌4株占2.94%;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及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尤其是阿莫西林,其耐药率达100.00%,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主要革兰阳性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与肺炎链球菌,两者均对青霉素产生耐药,耐药率达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阿米卡星耐药率为0;肺炎链球菌仅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结论肝硬化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可作为临床首选用药;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具体药敏结果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腔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二年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宋伟泉 徐尧江 +3 位作者 张要栋 郑临 杨益大 吕国才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接受LAM联合ADV初始抗病毒治疗,60例接受ETV单药抗病毒治疗。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超声波或CT。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X检验比较两组在治疗12和24个月时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累计生存率。结果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和ETV单药治疗组各有45例至随访结束。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12个月(X^2=2.12和2.88,P〉0.05)和24个月时(X^2=3.21和3.2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43.5%(10/2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LAM和ADV初始联合组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发生病毒学突破,但均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ETV单药组分别有I例(2.2%)和2例(4.4%)发生病毒学突破,并在24个月检测到1例(2.2%)发生病毒变异。LAM+ADV初始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Alb水平上升(F=18.9和17.3,P〈0.05),TBil和ALT下降(F=16.5、17.1和23.7、24.8,P〈0.05),PT缩短(F=22.7和24.5,P〈0.05),CTP评分和MELD评分下降(F=18.5、17.8和24.2、23.8,P〈0.05)。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6.7%(10/60),ETV单药组累计病死率(或肝移植)为18.3%(11/60)。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失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失代偿期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与疗效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双杰 陈黎明 +9 位作者 吕飒 李元元 杨斌 耿华 林沪 王嗣予 徐若男 王立峰 施明 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陛。方法入组HBV—D—LC患者60例,给予综合治疗联合静脉输注UC—MSC,UC—MSC细胞剂量为(0.5~1.0)×10^6个/k... 目的回顾性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陛。方法入组HBV—D—LC患者60例,给予综合治疗联合静脉输注UC—MSC,UC—MSC细胞剂量为(0.5~1.0)×10^6个/kg,每月1次,共输注3次;按照1:2原则匹配120例HBV-D—LC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诊断和随访时间。收集并记录观察组输注UC—MSC前后及对照组随访期间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腹部B型超声、CT和(或)MRI检查、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回输UC—MSC后12周以及24周胆碱酯酶和白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垆〈0.05);12周、24周和96周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12周、24周和48周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Child—Pugh评分在12周开始降低(尸〈0.05)。但两组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肾脏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妒〉0.05)。结论人UC—MSC治疗可有效改善HBV—D—LC患者的胆碱酯酶和白细胞水平,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性 肝炎 乙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双环醇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士铁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环醇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接诊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环醇组、异甘草酸镁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双环醇组给予双环醇片口服,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 目的探讨双环醇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接诊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环醇组、异甘草酸镁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双环醇组给予双环醇片口服,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组给予双环醇片+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治疗2 w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5.00%vs67.50%和70.00%)(P<0.05);治疗过程中,3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安全性高,且效果好于单用双环醇或异甘草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 肝硬化 双环醇 异甘草酸镁 疗效
下载PDF
15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丽芬 周召刚 +4 位作者 雷宇 钟珊 凌宁 周智 任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与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有效诊治并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与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有效诊治并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等情况。结果同期收治肝硬化失代偿并行血培养患者1 07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154例,并发BSI率14.4%。共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15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气单胞菌属;革兰阳性菌4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仅48例(31.2%),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0.75者133例(86.4%);降钙素原检测大于0.5 ng/m L 74例(68.5%);患者治愈好转率为68.8%,死亡及自动出院率为31.2%。并发BSI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C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反复多次住院。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BSI的比例高,预后差,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药敏报告后,根据临床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可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肝硬化 血流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骆长玲 曹颖 谢雯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7-460,465,共5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肝病继续进展,可能发生失代偿或肝细胞癌(HCC)。早期研究表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率、病死率和HCC发生率更高,预后通常更差。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失代偿期肝硬...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肝病继续进展,可能发生失代偿或肝细胞癌(HCC)。早期研究表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率、病死率和HCC发生率更高,预后通常更差。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提高生存率,甚至实现再代偿(recompensation),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无移植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再代偿
原文传递
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 meta-analysis of test accuracy 被引量:12
15
作者 Shi-Lan Wu Yi-Xiang Zheng +2 位作者 Zheng-Wen Tian Meng-Shi Chen Hong-Zhuan T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8年第15期995-1006,共12页
AIM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the scoring systems ChildTurcotte-Pugh(CTP),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MELD), MELD-Na, and MELD to Serum Sodium ratio(MESO) to predict the mortalit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 AIM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the scoring systems ChildTurcotte-Pugh(CTP),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MELD), MELD-Na, and MELD to Serum Sodium ratio(MESO) to predict the mortalit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METHODS The PubMed, 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and Ovid databases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September 2018 for relevant articles, and we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The accuracy of scoring systems was analyzed with Stata 12 and MetaDiSc 1.4.RESULTS Sixteen studies involving 233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pooled areas under the 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s) of CTP, MELD, MELD-Na, and MESO to predict mortality were 0.81,0.78, 0.85, and 0.86, respectively. Within 3 mo, the AUROCs of CTP, MELD, and MELD-Na in predicting mortality were 0.78, 0.76, and 0.89, respectively. The AUROCs of CTP, MELD, and MELD-Na at 3 mo were 0.86, 0.78, and 0.86, respectively. The AUROCs of CTP, MELD, and MELD-Na at 6 mo were 0.91, 0.83, and 0.90, respectively. The AUROCs of CTP, MELD, and MELDNa at 12 mo were 0.72, 0.75 and 0.84, respectively.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bleeding, the AUROCs of CTP and MELD were 0.76 and 0.88, respectively.CONCLUSION MESO has the highest AUROC in all assessed scoring system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s, MELDNa has good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mortality of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Compared to CTP, MELD is better in predicting variceal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decompensated MORTALITY ACCURACY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急性加重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静 苏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损伤急性加重患者在肝衰竭分型中的合理定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损伤急性加重患者100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200例,使用罗氏COBAS INTEGRA 800检测...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损伤急性加重患者在肝衰竭分型中的合理定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损伤急性加重患者100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200例,使用罗氏COBAS INTEGRA 800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摆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例患者中,由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引起的急性肝损伤220例(73.3%),其他诱因引起者80例(26.7%);肝硬化组血清白蛋白和血钠分别为(27.2±4.2)g/l和130.5(90.1,143.8)mmol/l,显著低于肝衰竭组的(29.5±4.5)g/l和134.2(78.7,143.0)mmol/l(P<0.05);肝硬化组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6.0%、57.0%、75.0%,均显著高于肝衰竭组的13.0%、42.0%、53.0%(P<0.05);肝硬化组好转率为10.0%,显著低于肝衰竭组的25.5%(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因某种诱因导致肝损伤急性加重患者具有与ACLF患者相似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同时也存在门脉高压为主的表现,其在肝衰竭分型中的合理定位尚需扩大病例数,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肝硬化 肝损伤急性加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夏正新 张志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周为1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以及血压和尿量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以及血压和尿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利加压素 生长抑素 肝硬化失代偿期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原文传递
MELD-Na模型评分对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盛 殷芳 +2 位作者 严晓会 刘海 王玉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和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PCT、hs-CRP、IL-4诊断及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效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项志雄 宁国强 +2 位作者 邓辉球 舒宏春 杨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254-2258,共5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分析SBP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PCT、hs-CRP、IL-4、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评估PCT、hs-CRP、IL-4对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价值;SBP组分为好转亚组和恶化亚组,分析PCT、hs-CRP、IL-4对SBP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肝硬化患者中42例(52.50%)并发SBP,腹水培养阳性14例,革兰阳性菌5株(35.71%),革兰阴性菌9株(64.29%);SBP组PCT、hs-CRP、IL-4、TBIL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P<0.05);PCT、hs-CRP、IL-4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04、0.717、0.687、0.877;SBP组中好转28例,恶化14例。好转患者PCT、hs-CRP、IL-4低于恶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hs-CRP、IL-4水平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PCT、hs-CRP、IL-4水平升高,与患者疗效、肝功能有相关性,能够辅助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并发SBP,预测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4 肝硬化失代偿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后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3 位作者 朱琳 王崇慧 李金科 张薇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死亡,死亡组MELD和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01);MELD评分在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AUC高于Child-Pugh评分(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与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分辨6个月内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P<0.005);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r=0.67,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优于Child-Pugh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