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宝生 董金玲 +2 位作者 谢放 张龙 温慧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1.6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水平、Child-Pugh评分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上升,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TBi L、ALT和ALB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II)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HA、PCIII和LN水平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HCV-RNA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显著降低,两组HBe Ag转阴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和HBe Ag转阴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以及病毒学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注射用胸腺法新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E抗原 转阴率 总胆红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原文传递
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季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其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肝脏纤维化进程,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燕群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9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胸腺法新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临床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为本次观察对象(2015年8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51例患者分成两组,... 目的分析针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胸腺法新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临床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1例为本次观察对象(2015年8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51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单纯胸腺法新进行治疗,实验组26例实施胸腺法新+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水平、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HBe Ag转阴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复方丹参片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胸腺法新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3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结果研究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与对照组(利巴韦林)。结果研究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代偿期肝硬化 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下载PDF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洪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析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3例)和肝硬化代偿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迪帕韦-索菲布韦进行治疗,对患... 目的探析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组(53例)和肝硬化代偿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迪帕韦-索菲布韦进行治疗,对患者血清中丙肝病毒(HCV-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进行检测,对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HCV-RNA转阴率及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硬化代偿期组血清中透明质酸以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分别为(319.6±40.7)、(109.2±8.6)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中透明质酸以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分别为(318.7±38.6)、(104.2±8.1)μg/L。治疗后,肝硬化代偿期组血清中透明质酸以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分别为(150.7±20.3)、(50.2±6.1)μg/L;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中透明质酸以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分别为(98.4±18.7)、(33.4±5.8)μg/L;治疗后两组血清中透明质酸以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低于肝硬化代偿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丙肝肝硬化患者提供雷迪帕韦-索菲布韦进行治疗,可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 丙肝病毒 丙肝肝硬化代偿期 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