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汤不同制法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贺祝英 吕海涛 +1 位作者 曹佩雪 梁光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8-519,共2页
目的 :考察用煎药机与传统方法制得葛根芩连汤汤剂中 ,葛根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HypersilC1 8(5 μm,ID 4.6× 2 5 0mm )分析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3 0∶70 ) ,柱温 2 5℃ ,流速 1ml·min- 1 ,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 :采... 目的 :考察用煎药机与传统方法制得葛根芩连汤汤剂中 ,葛根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HypersilC1 8(5 μm,ID 4.6× 2 5 0mm )分析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3 0∶70 ) ,柱温 2 5℃ ,流速 1ml·min- 1 ,检测波长 2 5 0nm。结果 :采用传统方法煎煮得到的葛根芩连汤中 ,葛根素的含量为 166.97mg;采用煎药机煎制得的葛根芩连汤中 ,葛根素的含量为 112 .70。结论 :采用传统方法煎煮制得的汤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制法 葛根素 含量
下载PDF
中药汤剂煎药机加液量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戴丽莉 葛朝伦 +2 位作者 孙奇 聂继红 赵翡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建立煎药机加液量数学模型,以利于采用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时能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方法:测定使用频率高的代表性中药饮片的吸水率,依据与中药饮片吸水率密切相关的密度、大小、形状、水分指标对中药饮片的... 目的:建立煎药机加液量数学模型,以利于采用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时能准确计算加液量,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方法:测定使用频率高的代表性中药饮片的吸水率,依据与中药饮片吸水率密切相关的密度、大小、形状、水分指标对中药饮片的吸水性质进行聚类统计分析,将吸水性质相近的中药饮片归为一类,据此以代表性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来估算所有单味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测量不同类型煎药机(电、天然气煎药机)的水分蒸发量、挤压出液量;结合上述参数结果建立不同类型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的加液量数学模型,并采用实际的中药复方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影响加液量的因素有每味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水分的蒸发量及煎药机的挤压功能,建立的加液量数学模型为加液量=每味中药饮片的吸水率×饮片质量+蒸发量+所需出液量-煎药机挤压功能参数×处方中饮片总质量;验证试验中煎煮中药汤剂后实际出液量与所需出液量之间的百分比均在±5%以内。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加液量模型用于中药煎药机煎煮中药时可提高煎药加液准确性,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药机 加液量 吸水率 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煎药机不同煎煮方法对3种药材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鞠俭奎 姜鸿 +1 位作者 贾树娟 富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51-4854,共4页
目的:研究煎药机不同煎煮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影响。方法:选用主要成分明确、不同部位(根茎类的丹参、果实种子类的栀子和叶类的桑叶)的3种中药饮片,测定3种煎药方法(不浸泡煎煮25 min、浸泡30 min后煎煮25 min、浸泡30 min后煎... 目的:研究煎药机不同煎煮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影响。方法:选用主要成分明确、不同部位(根茎类的丹参、果实种子类的栀子和叶类的桑叶)的3种中药饮片,测定3种煎药方法(不浸泡煎煮25 min、浸泡30 min后煎煮25 min、浸泡30 min后煎煮50 min)煎煮各饮片后煎出液中各有效成分(丹酚酸B、栀子苷、芦丁)的含量并计算煎出率。结果:3种煎药方法下,丹参中丹酚酸B煎出率分别为41.9%、71.6%、62.1%,栀子中栀子苷煎出率分别为68.9%、72.2%、75.6%,桑叶中芦丁煎出率分别为36.4%、47.2%、56.2%。结论:栀子苷、芦丁煎出率随着煎煮时间延长略增加,丹酚酸B煎出率则随着煎煮时间延长略有降低。建议在采用煎药机煎药时,对于不同处方、不同部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材应采取不同的煎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药机 药材 丹参 栀子 桑叶 煎煮方法 煎煮时间 煎出率
下载PDF
汤剂传统药罐煎法与现代煎药机煎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友红 呼海涛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传统药罐煎法与现代煎药机煎法的异同。方法:按处方称取双黄连汤及养阴清肺汤各20例。
关键词 汤剂 煎煮 机煎 含量测定 限度检查
下载PDF
煎药机与传统煎煮法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文祎 杨瑶珺 +1 位作者 李梦 吕晓娜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43-144,F0003,共3页
以煎药机为检索词,全文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的对比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关键词 煎药机 传统煎煮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四君子汤传统煎煮和机器煎煮的药效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徐秋香 郁红礼 +3 位作者 吴皓 尤奋强 朱蕴菡 汤丽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0-255,共6页
目的:对3种煎煮工艺所得的四君子汤进行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黄造成的大鼠脾虚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传统煎煮汤剂、常压煎煮汤剂、高压煎煮汤剂10,5,2.5 g.kg-1组,西沙必利阳性对照组(0.008 g.kg-1)。采用利血平腹腔注射... 目的:对3种煎煮工艺所得的四君子汤进行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黄造成的大鼠脾虚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传统煎煮汤剂、常压煎煮汤剂、高压煎煮汤剂10,5,2.5 g.kg-1组,西沙必利阳性对照组(0.008 g.kg-1)。采用利血平腹腔注射造成小鼠脾虚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传统煎煮汤剂、常压煎煮汤剂、高压煎煮汤剂(13.2,6.6,3.3 g.kg-1),香砂养胃丸阳性对照组(2 g.kg-1),以一般体征、血清胃泌素、脏器指数、唾液淀粉酶、D-木糖排泄率为指标,比较3种煎煮工艺的药效学差别。结果:2种脾虚动物经过四君子汤治疗后,其脾虚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种煎煮工艺所得四君子汤均能显著改善脾虚动物的脾虚症状,指标结果显示传统煎煮稍优于机器煎煮,但3种煎煮工艺的不同的四君子汤对脾虚动物的治疗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煎煮工艺所得四君子汤对脾虚动物的治疗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传统煎煮 机器煎煮 唾液淀粉酶 胃泌素 D-木糖排泄率
原文传递
煎药器具对肉桂中桂皮醛煎出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唐进法 李学林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2900-290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煎药时间下,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肉桂时桂皮醛的煎出量,确定肉桂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液中桂皮醛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下中药煎药机煎出桂皮醛的含量高于不锈钢锅... 目的:比较不同煎药时间下,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肉桂时桂皮醛的煎出量,确定肉桂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液中桂皮醛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下中药煎药机煎出桂皮醛的含量高于不锈钢锅(P<0.01);中药煎药机煎煮肉桂,桂皮醛煎出量在20min时出现峰值。结论:最好使用中药煎药机煎煮肉桂,且不必"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桂皮醛 煎出量 煎药机 不锈钢锅
原文传递
联合机器学习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小柴胡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丝梦 孟祥文 +3 位作者 王金 程芷洛 宣自华 贾晓益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获取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HERB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利用R软件包GEOquery获取RA相关数据集GSE93272的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并筛选差异靶点。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一步筛选疾病靶点基因。疾病靶点与活性成分靶点的交集靶点为小柴胡汤治疗RA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lusterProfiler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Wiki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将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拓扑分析获取小柴胡汤治疗RA的核心成分。利用LASSO回归筛选小柴胡汤治疗RA的核心靶点。利用ssGSEA算法对核心靶点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193个,相关靶点2719个。通过limma包差异分析共筛选出1361个差异基因。基于SVM进一步筛选得到357个差异基因,潜在靶点62个。GO富集分析得到489个GO条目,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70条Wiki信号通路。“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分析发现香豆雌酚可能是小柴胡汤治疗RA的核心成分。LASSO回归筛选到趋化素样因子(chemokine like factor,CKLF)和胱抑素A(cystatin A,CSTA)可能是小柴胡汤治疗RA的核心作用靶点。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样本比较,RA患者中CKLF和CSTA均呈现高表达趋势(P<0.0001),且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免疫浸润分析表明,RA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免疫细胞失调相关,核心靶点CKLF和CSTA可通过调控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缓解RA的进程。结论:小柴胡汤可能通过抗炎、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等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浸润 机器学习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煎药机煎煮中药饮片控制加水量方法的探讨
9
作者 杨玉明 丁美林 +2 位作者 骆凯 王胜 张永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7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动煎药机煎煮中药饮片时的中药代煎药吸水率、挤压率、煎药机蒸发量变化规律,建立中药饮片适宜的加水量,从而为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180名患者的代煎药,根据公式:中药饮片加水量=处方量&#... 目的 探讨自动煎药机煎煮中药饮片时的中药代煎药吸水率、挤压率、煎药机蒸发量变化规律,建立中药饮片适宜的加水量,从而为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180名患者的代煎药,根据公式:中药饮片加水量=处方量×吸水率+理论加水量×(1+挤压率)+蒸发量推算出煎煮中药加水量.结果 将推算出的加水量代入患者代煎药中运用,每剂药的加水量在0.65-0.69L之间,经验证试验表明平均误差为7.11%,控制在10%以内,即该方法实际运用可行.结论 此研究推断出处方药在煎药机煎煮中药时加水量,为煎药人员提供参考,方便煎药人员的实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煎药机 蒸发量 吸水率 挤压率 加液量
原文传递
浅谈基层医院中药饮片煎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洪兴 刘计 姜蓉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为制定稳定和提高中药饮片煎煮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4家基层医院煎药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煎出液质量因素的问题和缺陷。结果:煎药室房屋环境、设施设备、人员素质、操作规程、包装材料、质量与风险控... 目的:为制定稳定和提高中药饮片煎煮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市24家基层医院煎药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煎出液质量因素的问题和缺陷。结果:煎药室房屋环境、设施设备、人员素质、操作规程、包装材料、质量与风险控制等都直接影响煎煮质量。结论:通过改善房屋环境,完善设施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操作规程,改进包装材料,重视质量与风险控制等,可以稳定和提高饮片煎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煎煮 自动煎药机 医疗风险
原文传递
不同煎煮模式对苓桂术甘汤有效成分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国顺 蔡永潮 +5 位作者 赵玥 臧彬如 李昆 吕彤彤 徐立飞 贾天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目的对比传统"散煎"和现代"包煎"模式下苓桂术甘汤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中药汤剂煎制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苓桂术甘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包煎"及"散煎"... 目的对比传统"散煎"和现代"包煎"模式下苓桂术甘汤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中药汤剂煎制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苓桂术甘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包煎"及"散煎"两种煎煮模式对苓桂术甘汤全方及单味药在浸泡和煎煮过程中肉桂醛、肉桂酸、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的影响。色谱条件:色谱柱:Accucore C18(4.6 mm×150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37 nm,290 nm,柱温为30℃。结果在浸泡和煎煮过程中,"散煎"模式下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包煎"。同时,两种煎煮模式下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还与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以及有效成分的溶解性有关。结论传统"散煎"模式的煎煮效率要高于现代"包煎"的方式,更适合应用于中药煎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散煎 包煎 煎出率 煎药机
下载PDF
中药煎煮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明森 曹文龙 +2 位作者 王浩宇 于振华 许光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17期29-31,共3页
中药煎煮机进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已在中医院药房得到普及应用。相比传统中药煎煮方法,机煎中药的优热比较明显,对中药饮片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的溶出率高于传统手工煎煮。但其也有与传统煎煮方法明显不同之处,许多中医药师并不认可。... 中药煎煮机进入我国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已在中医院药房得到普及应用。相比传统中药煎煮方法,机煎中药的优热比较明显,对中药饮片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的溶出率高于传统手工煎煮。但其也有与传统煎煮方法明显不同之处,许多中医药师并不认可。文章综述中药煎煮机在我国的发展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煎煮 煎煮机 火候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四逆汤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育生 唐洪梅 +4 位作者 招远明 王婷 柴玉娜 刘媛 钟如帆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440-3442,共3页
目的:建立四逆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比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的四逆汤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 目的:建立四逆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比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的四逆汤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甘草苷色谱峰为参照峰,测定10批四逆汤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进行共有峰鉴定和相似度评价。结果:10批四逆汤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82。经验证,10批四逆汤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制备的10批四逆汤相似度较高。结论:所建指纹图谱专属性强、结果稳定。可为四逆汤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的四逆汤在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煎法 煎药机 四逆汤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中药汤剂及主要新剂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彬 赵爱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96-399,共4页
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传统煎煮与机器煎煮)、中药配方颗粒剂以及中药微粉的优缺点,表明中药新煎法的使用及新剂型的开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药汤剂 机器煎煮 中药配方颗粒剂 中药微粉
下载PDF
中药煎煮历史源流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凤秀 戴莹 +2 位作者 翟华强 王宁宁 王永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医案、本草文献中关于中药煎煮的相关内容发现,中药煎煮始于先秦、成于两汉、盛于魏晋隋唐、变革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中药煎煮技术有“七要素”——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药浓度、煎药次数、特殊煎煮方... 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医案、本草文献中关于中药煎煮的相关内容发现,中药煎煮始于先秦、成于两汉、盛于魏晋隋唐、变革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中药煎煮技术有“七要素”——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药浓度、煎药次数、特殊煎煮方法;分析古代和当代中药煎煮的规范化进程。比较当代中药煎药机与传统手工煎药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中药煎药机“五参数”——煎药机压力、煎药加水量、煎药机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中药煎煮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煎药的“七要素”,又要不断提高中药煎药机“五参数”标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煮历史 传统中药煎煮 七要素 煎药机 五参数
下载PDF
汤剂煎煮法探析——关于煎药机与传统方法制备汤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任崇静 王永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3-44,共2页
通过从历史渊源、煎药方法、汤剂质量三个方面比较煎药机与传统制备汤剂的方法,探析二者的差异,以帮助临床治疗时尽可能在药物煎煮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比显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有研究较薄弱,... 通过从历史渊源、煎药方法、汤剂质量三个方面比较煎药机与传统制备汤剂的方法,探析二者的差异,以帮助临床治疗时尽可能在药物煎煮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比显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有研究较薄弱,急需加大二者的综合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剂 煎药机 传统方法 比较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 被引量:16
17
作者 蒋斌 张星海 +6 位作者 唐樑 沈夕坤 李梅珍 黄程 朱晓燕 王玳珠 蔡宝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2-35,共4页
目的:优选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方法:以黄芩苷、小檗碱和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对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煎煮工艺进行比较。采用HPLC测定指标... 目的:优选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方法:以黄芩苷、小檗碱和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温度对黄连解毒汤的机器煎煮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煎煮工艺进行比较。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47∶53),检测波长250 nm。结果:黄连解毒汤的最佳机器煎煮工艺为浸泡时间10 min,煎煮温度105℃,煎煮时间30 min,明显优于传统煎煮工艺。结论:优化的机器煎煮工艺稳定可靠,评价指标可控,为中药汤剂的机器煎煮工艺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机器煎煮工艺 差异性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学林 孟菲 +3 位作者 刘培 孟祥乐 唐进法 陶继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方法以5个处方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对高温高压煎药机和砂锅不同煎药次数下制得的汤剂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煎出率比一煎高47.1%~65.9%。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其... 目的探讨煎药次数及器具对煎药质量的影响。方法以5个处方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对高温高压煎药机和砂锅不同煎药次数下制得的汤剂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煎出率比一煎高47.1%~65.9%。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其一煎、两煎煎出率分别为砂锅的63.5%~92.1%、111.1%~137.5%。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两煎与砂锅两煎煎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温高压煎药机一煎煎出率略低于砂锅两煎,其两煎煎出率则高于砂锅两煎,故采用高温高压煎药机两煎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煎药机 煎药次数 煎出率
原文传递
不同中药饮片在自动煎药机内吸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顾一帆 顾春艳 +2 位作者 顾雯洁 祁雯 沈佳伟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76-80,共5页
目的:为研究医院常用中药饮片吸水量,测定中药饮片吸水系数,以指导我院自动煎药机代煎中药加水量。方法:选择医院代煎处方,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共311种常用中药饮片煎煮前重量M1及煎... 目的:为研究医院常用中药饮片吸水量,测定中药饮片吸水系数,以指导我院自动煎药机代煎中药加水量。方法:选择医院代煎处方,通过测定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共311种常用中药饮片煎煮前重量M1及煎煮后重量M2,吸水系数按公式K=饮片吸水量(M2-M1)/M1计算。结果:各大类饮片吸水系数略有不同,主要原因与其质地有关。结论:本研究初步测定的常用饮片吸水系数可为煎药机加水量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自动煎药机 吸水量 吸水系数
下载PDF
不同煎煮工艺对复方白芍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蒲维娅 万伟中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考察不同煎煮工艺对复方白芍汤质量的影响,并制定最佳煎煮工艺。方法:采用自动煎药机和传统煎煮该处方药材,并设置相同的影响因素,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煮出的煎出液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药材浸泡60min,煎煮30min(传统煮... 目的:考察不同煎煮工艺对复方白芍汤质量的影响,并制定最佳煎煮工艺。方法:采用自动煎药机和传统煎煮该处方药材,并设置相同的影响因素,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煮出的煎出液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药材浸泡60min,煎煮30min(传统煮法);煎煮(传统煮法)2次,煎煮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含量为0.371mg/mL;且这个水平在机煮和传统煮法中均是芍药苷含量最高的。结论:传统煎煮法与机煮相比,传统煎煮法效率要高,药效要好.即在相同因素水平下每mL药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比机煮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煎药机煎煮 传统煎煮法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