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4 位作者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昨日重现法
原文传递
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分析——基于日重现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媛媛 孟迎芳 林谷洋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4,共12页
本研究采用日重现法对福建省四地市136名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进行调查,共收集到被试自陈的2468个活动事件,得到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的总体表现、日节律变化以及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对象不同时其情感体验特点方面的数... 本研究采用日重现法对福建省四地市136名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进行调查,共收集到被试自陈的2468个活动事件,得到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的总体表现、日节律变化以及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对象不同时其情感体验特点方面的数据,并通过差异检验发现学历与幼儿园质量等级对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情感体验呈现出如下基本特征:总体上积极情感体验略高于消极情感体验;疲惫感和充实感分别是消极情感体验与积极情感体验的典型表现;存在一定的情境性和差异性。在影响要素方面,积极的职业承诺和一定的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而较大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及文字撰写任务,较少的放松时间,不尽如人意的人际氛围是促使教师产生消极情感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管理层应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情感体验问题,呵护其积极而宝贵的情感状态,发现并促进"师幼共同生活"于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合理减负,适当革新文字撰写要求,非主班时间适当增设调和情绪的休闲项目,寻求有效的教研方式,加强幼儿园人际氛围建设,以不断增强教师一日工作的积极情感体验,实现教师与幼儿、园所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工作 情感体验 日重现法
下载PDF
日重现法在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杰 金志成 何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考察日重现法作为一种主观幸福感测量法的适用性,分析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方法:使用日重现法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等效标工具调查了564名城市居民。结果:1.日重现法调查表信度在0.886以上,效标关联效度在0.201~0.355之间... 目的:考察日重现法作为一种主观幸福感测量法的适用性,分析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方法:使用日重现法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等效标工具调查了564名城市居民。结果:1.日重现法调查表信度在0.886以上,效标关联效度在0.201~0.355之间,结构效度(NFI)为0.998;2.在不同的活动中和与不同的对象在一起时,个人体验到的幸福感存在差异;3.婚姻状态、年龄与文化水平分别解释了幸福感变异的3.5%、2.4%和2.3%;4.神经质和内外倾共解释了幸福感14.2%的变异。结论:日重现法可以作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比较小,人格特质的作用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日重现法 城市居民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基于日重现法的农村居民幸福感研究:情感体验的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峰 耿晓伟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1-396,共6页
采用日重现法对山东省616名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大于消极情感;(2)农村居民感到最愉快的活动是亲密关系/性活动,其次是宗教活动、玩;感到愉快程度最小的活动是没有工资的干活,其... 采用日重现法对山东省616名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大于消极情感;(2)农村居民感到最愉快的活动是亲密关系/性活动,其次是宗教活动、玩;感到愉快程度最小的活动是没有工资的干活,其次是有工资的干活、外出。(3)农村居民感到最幸福的交往对象是子女,其次是朋友;感到最不幸福的交往对象是同事,其次是领导;(4)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等因素对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综合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重现法 农村居民 幸福感 情感体验
下载PDF
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基于日重现法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田丽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3-481,共9页
采用日重现法对133名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实描研究,考察了高中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活动、活动场所、互动对象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情感体验的日波动模式。结果如下:(1)高中生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场所以及人际互动中均表现为积... 采用日重现法对133名高中生学校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实描研究,考察了高中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活动、活动场所、互动对象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情感体验的日波动模式。结果如下:(1)高中生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场所以及人际互动中均表现为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度大于消极情感;(2)大部分积极情感以及疲劳的体验强度都表现为在晚睡前达到一天中的最高点,大部分消极情感体验都在该时段降至一天中的最低点;(3)全天都体验到较强烈的胜任感,中午的体验强度最大,早晨的体验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学校生活体验 日重现法(DRM)
原文传递
基于体验效用的幸福及其测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腾飞 徐富明 +2 位作者 孙彦 张军伟 蒋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7-1095,共9页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幸福 体验效用 日重现法 公共政策
下载PDF
上海市50岁及以上人群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双圆 郭雁飞 +4 位作者 阮晔 黄哲宙 郑杨 施燕 吴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3-1199,共7页
目的应用日重现法评估上海市≥50岁中老年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探讨影响幸福感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50岁的中老年人8872人,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年人健... 目的应用日重现法评估上海市≥50岁中老年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探讨影响幸福感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50岁的中老年人8872人,采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年人健康研究项目制定的调查工具,获取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及健康相关信息、并用日重现法进行幸福感测量,通过净效应值和U指数评估幸福感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幸福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075人,其中男性3759人(46.55%)、女性4316人(53.45%),年龄(63.1±9.9)岁。上海市≥50岁人群加权后净效应值为1.24(95%CI:1.15~1.33),加权后U指数为1.55%(95%C1:1.10%-1.99%)。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财富水平、居住地、自报健康状况、WHODAS得分、患有慢性病与幸福感水平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WHODAS得分越高,净效应值越低(P〈0.05)。结论上海市〉/50岁中老年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好,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财富水平、居住地、自报健康状况、WHODAS得分等因素有关,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完善针对老年人的各项保障制度和服务设施,或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日重现法 老年人 自评健康
原文传递
山东省西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存显 庄茂强 王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西部农村两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获得341户,对每户中20~75岁人群抽取1~2名进行调查。采用一日重建法(DRM)测量主观幸福感,自杀态度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测量。采用秩和...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西部农村两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获得341户,对每户中20~75岁人群抽取1~2名进行调查。采用一日重建法(DRM)测量主观幸福感,自杀态度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测量。采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一日总体幸福感得分为-24.20~36.20,50%分值为20.00。上午、下午、晚上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5,df=2,P<0.001)。农村居民对自杀态度多持中立或矛盾态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超重或肥胖、抑郁得分、焦虑得分,与自杀态度相关的因素有抑郁得分。主观幸福感与自杀态度无关。结论主观幸福感与自杀态度无相关性,但两者均与抑郁得分相关。改善心境状况将有助于改善主观幸福感或影响农村居民自杀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农村居民 一日重建法 自杀态度 影响因素 山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