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锡田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迪 陈焰明 +3 位作者 马爱军 刘伟 刘耀荣 倪艳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78,共18页
南岭中段的锡田岩体燕山期岩石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钾长石环斑、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 南岭中段的锡田岩体燕山期岩石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钾长石环斑、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比寄主岩贫硅、贫碱,富K、Fe、Mg、Ca、Ti特征;暗色微粒包体及寄主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8.8),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δEu=0.09~0.74)以及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在主要氧化物含量Harker图解中投点多呈直线变异趋势,反映了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利用共分母和不共分母图解进行判别,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具岩浆混合特征,在MgO-TFeO判别图解中也指示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上述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中淬冷形成的,指示锡田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150.04±0.52)Ma,暗色包体形成年龄(145.09±0.63)Ma,二者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一致,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田岩体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暗色微粒包体 锆石U-PB LA-ICP-MS 岩浆混合 南岭
下载PDF
藏北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年龄、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雷传扬 吴建亮 +7 位作者 尹显科 刘文 王波 李威 袁华云 张伟 尹滔 裴亚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4-508,共15页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表明,阿翁错复式岩体中出露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典型的火成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表明,阿翁错复式岩体中出露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典型的火成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渡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地球化学亲源关系,且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主量、微量元素同分母协变图中包体和寄主岩表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之间的演化与岩浆混合作用关系密切;包体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寄主岩为幔源岩浆与熔融下地壳岩浆混合的产物,以熔融下地壳岩浆为主。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9.1±1.0Ma和107.4±0.7Ma,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结合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阿翁错复式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软碰撞阶段,为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上升与其诱发的下地壳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翁错复式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岩石成因 藏北
下载PDF
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光英 牛晓露 +2 位作者 刘飞 刘燊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98-2616,共19页
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发育针状磷灰石,同时斜长石斑晶从核部到... 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早侏罗世晚期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含有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发育针状磷灰石,同时斜长石斑晶从核部到边部显示复杂的成分和结构不平衡。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过渡岩石,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同时都具有正的εNd(t)和锆石εHf(t)值。主微量元素-SiO2协变图中,包体成分的两端分别向寄主花岗闪长岩及该区时代略早的基性岩延伸,三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上特征表明北长岗花岗闪长岩中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且其原始岩浆可能为受到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的软流圈地幔。寄主花岗闪长岩原岩主要为中-新元古代新生基性下地壳,并有少量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基本一致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3±2.0Ma和173±1.5 Ma),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区域构造演化显示,早侏罗世(~185Ma),张广才岭地块处于古太平洋西-北西向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北长岗花岗闪长岩及其暗色包体的形成暗示早侏罗世晚期(~173Ma)依然存在幔源岩浆活动,该区仍然处于弧后伸展环境,幔源物质的底侵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研究区长英质岩浆,同时也说明该区早侏罗世晚期仍然存在地壳增生,且增生方式为垂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地块 花岗闪长岩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早侏罗世晚期 地壳增生
下载PDF
西准噶尔地区乌散岩体成因:来自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冰冰 邓宇峰 +4 位作者 周涛发 袁峰 张达玉 李鹏 张若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0-970,共21页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体中含有暗色微粒包体,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西准噶尔地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乌散岩体位于西准噶尔中部,岩体包含寄主岩石石英二...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体中含有暗色微粒包体,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西准噶尔地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乌散岩体位于西准噶尔中部,岩体包含寄主岩石石英二长岩及暗色包体石英角闪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0.0±3.8Ma,表明其成岩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里特曼指数δ为3.27~3.36,寄主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中Rb、Th、K、La、Ce、P、Zr、Hf相对富集,Ta、Nb、Sr、Ti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在Y+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乌散岩体石英二长岩落入板内花岗岩投点范围内,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由于该岩体成岩年龄明显晚于该地区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以及含矿斑岩体年龄,而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形成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相近,证明此时该地区大洋可能已经闭合,因此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特征指示乌散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乌散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广泛发育,寄主岩石与包体相互包裹,多为截然接触关系。钾长石斑晶横跨寄主岩石及包体,包体中发育的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寄主岩石与包体中不同矿物的SiO_2含量与其他主量元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较好的亲缘关系,说明两者的矿物成分变化与岩浆混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LA-ICP-MS 地球化学 后碰撞 岩浆混合作用 西准噶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