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扩散为害规律观测 被引量:362
1
作者 姜玉英 刘杰 +4 位作者 谢茂昌 李亚红 杨俊杰 张曼丽 邱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9,共10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侵入我国后呈现快速蔓延为害态势,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全国范围的系统监测,总结了2019年我国草地贪夜蛾侵入扩散区域、为害作物种类、发生面积、发生时间、虫口密度和为害情况。监测结果显示,玉米是我国草地贪夜蛾为害最重的作物。草地贪夜蛾在长江以南地区普遍发生,发生区域由南至北逐步扩散,虫口密度由南至北逐步递减,发生时间西部早于东部,虫口密度西部大于东部。缅甸是我国2019年重要的虫源地,未来应加强对缅甸、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虫源的监测;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冬繁区,应尽快摸清其区域和面积;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可能发生的代次,提出南方春玉米的种植对草地贪夜蛾起到诱集作用,可延缓或减轻其北迁的时间和虫量,因此,应重视我国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合理布局,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长期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扩散规律 为害作物 发生时间 虫口密度
下载PDF
软弱围岩蠕变损伤机理及合理支护时间的反演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祥秋 杨林德 高文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3-796,共4页
基于软弱围岩的蠕变损伤机理,提出了围岩蠕变损伤具有变形损伤与时间损伤耦合效应的观点。运用Burgers模型引入蠕变损伤变量,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对圆形巷道的粘弹性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软岩巷道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方法。通过工程实例... 基于软弱围岩的蠕变损伤机理,提出了围岩蠕变损伤具有变形损伤与时间损伤耦合效应的观点。运用Burgers模型引入蠕变损伤变量,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对圆形巷道的粘弹性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软岩巷道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弱围岩 蠕变损伤 位移反分析 支护
下载PDF
压缩荷载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凌建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作者利用装配有拉压加载台和荷载伺服系统的扫描电镜,首次用小尺寸试样对受压条件下岩石微结构及其细观损伤的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岩石初始损伤、起裂机制、损伤演化与破坏的细观特征和机理、细观主裂纹的形成,以及蠕变损伤的细观... 作者利用装配有拉压加载台和荷载伺服系统的扫描电镜,首次用小尺寸试样对受压条件下岩石微结构及其细观损伤的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岩石初始损伤、起裂机制、损伤演化与破坏的细观特征和机理、细观主裂纹的形成,以及蠕变损伤的细观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成果,并为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细观力学 损伤力学 压缩荷载
下载PDF
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 被引量:38
4
作者 严鹏 卢文波 许红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静水压力场中圆形隧洞钻爆开挖时开挖边界上初始应力场动态卸荷效应及破坏机理,并计算了其破坏范围。初始应力动态卸荷时,动应力在隧洞径向表现为卸荷回弹,而在切向出现动应力集中,表现为加载。动态卸荷时间对径向... 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静水压力场中圆形隧洞钻爆开挖时开挖边界上初始应力场动态卸荷效应及破坏机理,并计算了其破坏范围。初始应力动态卸荷时,动应力在隧洞径向表现为卸荷回弹,而在切向出现动应力集中,表现为加载。动态卸荷时间对径向应力的影响较对切向应力大,卸荷时间越短,扰动的幅度越大;初始应力动态卸荷在岩体中所造成的破坏范围较准静态卸荷情况大,卸荷时间越短,破坏范围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破坏机理 动态卸荷 圆形洞室 静水应力场 初始应力 卸荷时间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脆硬性泥页岩水化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萍 屈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693,共7页
为研究脆硬性泥页岩水化后细观结构的损伤演化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浸泡时间的脆硬性泥页岩试样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浸泡时间的试样质量变化、横向弛豫时间T2谱分布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水化作用会对岩石内部产生损伤,岩样... 为研究脆硬性泥页岩水化后细观结构的损伤演化特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浸泡时间的脆硬性泥页岩试样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浸泡时间的试样质量变化、横向弛豫时间T2谱分布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水化作用会对岩石内部产生损伤,岩样吸水率在最初的8 h内变化相对较大,1 d后相对接近稳定,之后变化不明显。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微裂缝在水化的作用下快速扩展、贯通使岩样表面产生明显裂纹。核磁共振T2谱图和成像结果表明,水化作用使岩样微观结构重新分布,T2曲线信号幅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并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整个水化损伤分为3个阶段:大尺寸孔隙裂纹发展阶段;小孔隙产生、大尺寸孔隙裂纹加剧扩展;小孔隙加剧产生扩展、大尺寸孔隙裂纹归并贯通至水化破坏阶段。核磁共振图像显示同一块岩样在不同浸泡时间的内部微观结构分布,动态地显示岩石的水化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硬性泥页岩 水化损伤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微裂缝
下载PDF
水作用下软岩软化与损伤断裂效应的时间相依性 被引量:20
6
作者 汪亦显 曹平 +3 位作者 黄永恒 文有道 万琳辉 李江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2,共8页
为研究水作用下软岩损伤劣化效应的时间相依性,通过采用RYL-600岩石试验机和Instron1342电液材料伺服试验机对经过水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软岩试验样品进行力学参数以及双扭试件的亚临界裂纹扩展试验,分别得到了软岩含水率、强度与变形参数... 为研究水作用下软岩损伤劣化效应的时间相依性,通过采用RYL-600岩石试验机和Instron1342电液材料伺服试验机对经过水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软岩试验样品进行力学参数以及双扭试件的亚临界裂纹扩展试验,分别得到了软岩含水率、强度与变形参数、亚临界裂纹扩展速度V与应力强度因子KI、断裂韧度KIC等参数,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软岩含水率、力学参数等与水岩作用时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可以通过含水率和弹性模量建立软岩劣化损伤速率D的函数关系;通过采用双对数坐标空间对常位移松弛法所测试的不同浸泡时间的软岩亚临界裂纹扩展速度V与应力强度因子KI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lgKI-lgV关系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而且水腐蚀损伤对软岩断裂力学性质有弱化作用,能加快膨胀性软岩亚临界裂纹的扩展,并且软岩水腐蚀作用对岩石裂纹的断裂指标影响显著并具有时间效应。因此,进行软岩与水作用损伤断裂效应的时间相依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水岩作用 损伤 劣化 时间相依性 膨胀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反转聚焦的声发射源定位算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秋锋 陈建娟 +3 位作者 何才厚 张维 李帅辉 陈积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9-1663,共5页
声发射检测可以判断损伤的活性和严重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对损伤位置仍没有更准确的定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理论的声发射源准确定位的方法。根据声发射被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采用时间反转聚焦方法使声发射信号能量叠加放大,提高信... 声发射检测可以判断损伤的活性和严重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对损伤位置仍没有更准确的定位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理论的声发射源准确定位的方法。根据声发射被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采用时间反转聚焦方法使声发射信号能量叠加放大,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并分析推导了具体损伤声源信号时间反转聚焦增强过程;利用时间反转对声发射源的自适应聚焦能力,重建信号传播波动图,通过信号聚焦显示出损伤声源位置和区域;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能有效提高损伤声源信号的能量,能够对检测区域的信号重建,并通过显示准确给出损伤声源位置,定位精度较常规时差定位法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检测 损伤定位 时间反转 聚焦增强
下载PDF
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妊娠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志萍 韩连堂 +7 位作者 李佩贤 侯光萍 张呈祥 杜继胜 邱玉刚 王崇伟 任永清 洪舜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生殖机能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追踪观察待孕作业女工的受孕时间和确诊妊娠女工的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 ;监测研究现场CS2 浓度。结果  (1) 2 5 7名接触组女工各月经周期妊...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生殖机能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追踪观察待孕作业女工的受孕时间和确诊妊娠女工的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 ;监测研究现场CS2 浓度。结果  (1) 2 5 7名接触组女工各月经周期妊娠率均明显低于 36 6名对照组女工 ;且受孕时间随其接触CS2 浓度的增高 (r=0 .1198,P =0 .0 2 4)及接触时间的增加 (r=0 .2 799,P <0 .0 0 1)而延长 ;(2 )接触组女工自然流产率 (8.5 5 % )、死胎率 (1.2 8% )、新生儿死亡率 (1.46 % )、出生缺陷率(0 .97% )、早产率 (3.42 % )、过期产率 (2 .5 6 % )和足月产率 (80 .0 5 % ) ,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接触组女工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1) 8.6 7mg/m3 CS2 平均接触 4.98a ,虽然使妊娠所需时间延长 ,但对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2 )妊娠时间可作为生殖损伤的筛选指标 ,提示毒物的早期胚胎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损伤 妊娠结局 自然流产 二硫化碳
原文传递
考虑时间效应的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汪杰 张超 +2 位作者 郑迪 宋卫东 纪晓飞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根据红岭铅锌矿采场顶板受力特征,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建立了采场顶板的厚板力学模型;根据顶板不同边界条件,推导了固支和简支两种条件下顶板内部最大应力、弯矩和挠度方程;基于Kachanov蠕变损伤理论,构建了采场顶板蠕变损伤模型,并... 根据红岭铅锌矿采场顶板受力特征,基于Reissner厚板理论,建立了采场顶板的厚板力学模型;根据顶板不同边界条件,推导了固支和简支两种条件下顶板内部最大应力、弯矩和挠度方程;基于Kachanov蠕变损伤理论,构建了采场顶板蠕变损伤模型,并对采场顶板损伤失稳时间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固支条件下,顶板最大弯矩及应力出现在四边中点处,即四边中点处首先出现损伤,由蠕变损伤模型可知,长边中点损伤孕育时间为110.32d,短边中点损伤孕育时间为121.19d,之后损伤逐渐向外侧扩展;简支条件下,顶板最大弯矩及应力出现在顶板中心处,此时中点处损伤孕育时间为49.89d,应在此时间之内充填采空区保证顶板稳定性。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顶板损伤孕育时间与顶板厚度呈正比关系、与上覆岩层压力呈反比关系,即顶板越厚,损伤孕育时间越长,上覆岩层压力越大,损伤孕育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顶板 Reissner厚板理论 挠度 蠕变损伤 损伤孕育时间
下载PDF
四川玉米纹枯病为害与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丽娜 李晓 +2 位作者 杨晓蓉 杨天智 杨家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1183,共3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是纹枯病的发病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为害 防治时期
下载PDF
Statistical moment-based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in time domain 被引量:10
11
作者 J.Zhang Y.L.Xu +2 位作者 J.Li Y.Xia J.C.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13-23,共11页
A novel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with a new damage index,i.e.,the statistical moment-based damage detection(SMBD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te... A novel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with a new damage index,i.e.,the statistical moment-based damage detection(SMBD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tend the SMBDD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o the time domain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The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MBDD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is verified both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Shear buildings with various damage scenarios are first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e time domai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measurement noise.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time domain to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 is then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haking table tests,in which two three-story shear building models with four damage scenarios aretested.The identified damage locations and severitie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set values.The comparative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satisfactory,and the SMBDD method is shown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non-Gaussian and non-stationary exc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detection statistical moment time domain NON-GAUSSIAN NON-STATIONAR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ynergetic prediction of granite rockburst using rock failure time and acoustic emission energy 被引量:11
12
作者 WANG Chun-lai CAO Cong +3 位作者 LI Chang-feng CHUAI Xiao-sheng ZHAO Guang-ming LU 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62-1273,共12页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rockburst and th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were considered in deep engineer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In this work,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rockburst under true triaxial conditions wer...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rockburst and th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were considered in deep engineering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In this work,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rockburst under true triaxial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granite samples.Combined with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acoustic emission(AE)technology was well applied in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micro-cracks in the process of rockburs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coustic emission parameters such as impact,ringing and energy,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 propagation and damage evolution in granite were obtained,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tages of rock deformation and failure.Subsequently,based on the critical point theory,the accelerate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energy during rockburst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damage theory,the damage evolution model of rock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was proposed,and the prediction interval of rock failure time was ascertained concurrently.Finally,regarding damage a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the synergetic prediction model of rock failure time was constructed.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model were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BURST acoustic emission energy damage failure time synergetic prediction
下载PDF
基于Kalman-GARCH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建庭 李晓庆 +2 位作者 辛景舟 阳珊清 周应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共8页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发挥感知预警效益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精度,提出一种融合Kalman滤波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Kalman滤波对加速度时程数据进行降噪处...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发挥感知预警效益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精度,提出一种融合Kalman滤波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Kalman滤波对加速度时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线性递归AR模型,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引入非线性递归GARCH模型,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利用加速锈蚀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动力试验获取的加速度时程数据,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损伤前后时间序列模型残差方差比为特征指标,能够有效识别结构损伤;与Kalman-AR模型相比,Kalman-GARCH模型能够解释部分非线性特征,弥补AR模型忽略数据异方差性所带来的识别误差,识别精度提高了14.2%。该方法可为基于海量数据的桥梁结构状态感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损伤识别 KALMAN滤波 时间序列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
下载PDF
油罐车火灾下大跨径双层钢桁梁悬索桥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莹 王盼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100,共10页
为了确定大跨径双层钢桁梁公路悬索桥油罐车燃烧下的损伤破坏情况,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背景,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模拟桥梁上7种不同火灾燃烧场景,以此确定出桥梁最不利油罐车火灾热释放率函数增长模型及规模。建立双层公路悬索桥... 为了确定大跨径双层钢桁梁公路悬索桥油罐车燃烧下的损伤破坏情况,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为背景,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模拟桥梁上7种不同火灾燃烧场景,以此确定出桥梁最不利油罐车火灾热释放率函数增长模型及规模。建立双层公路悬索桥三维空间热分析模型,通过热分析确定油罐车在桥梁不同部位发生火灾时其三维空间瞬态温度场分布规律。通过热-结构耦合分析,掌握双层钢桁梁悬索桥吊索、加劲梁、桁架杆高温力学性能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恒载+活载工况作用下,一辆油罐车在桥梁主跨跨中上层最外车道发生火灾36min时,吊索温度达到900℃以上,吊索应力增大到362.4MPa,达到高温下抗拉强度,此时吊索发生断裂破坏,吊索的破坏主要是由于高温下的抗拉强度退化造成,此场景下抗火救援的最佳时间在16min内;一辆油罐车在桥梁主跨跨中下层非机动车道发生火灾43min时,上层钢桁梁横梁腹板的临界屈曲应力系数降低到了1以下,上层钢桁梁火灾下率先会发生局部屈曲失稳而不是强度或位移破坏,此时抗火救援的最佳时间在20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公路悬索桥 油罐车火灾 热释放率 温度场 破坏时间 屈曲失稳 救援时间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的无砟轨道层间损伤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玉德 缪雯颖 +1 位作者 严道斌 祝文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为准确预测无砟轨道层间界面损伤行为,以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本构关系,提出更符合Ⅰ型、Ⅱ型断裂模式特征的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基本假定,推导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关键参数表达式,通过反演文献试验验证改进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的正确性。基... 为准确预测无砟轨道层间界面损伤行为,以内聚力模型表征界面本构关系,提出更符合Ⅰ型、Ⅱ型断裂模式特征的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基本假定,推导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关键参数表达式,通过反演文献试验验证改进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改进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以内聚力单元表征层间界面,分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纵连前无砟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界面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改进混合模式内聚力模型能真实反映界面Ⅰ型、Ⅱ型断裂模式特征。在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界面损伤萌生于板角位置,主要沿着界面横向扩展,界面出现失效区域的临界荷载为66℃/m。高温季节施工时间对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界面损伤发展影响很大,建议在17:00—次日00:00进行砂浆层灌注施工并尽快完成纵连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内聚力模型 层间损伤 温度梯度 施工时间
下载PDF
基于激光不同加载方式下CCD损伤特性的时间演化规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敏 聂劲松 +2 位作者 豆贤安 王玺 孙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794,共7页
为了探究高功率连续激光作用下CCD的损伤特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1.06μm连续激光辐照CCD的六层结构热力耦合三维模型。综合考虑了微透镜聚焦和铝膜开口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CCD不同损伤阶段的激光辐... 为了探究高功率连续激光作用下CCD的损伤特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1.06μm连续激光辐照CCD的六层结构热力耦合三维模型。综合考虑了微透镜聚焦和铝膜开口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CCD不同损伤阶段的激光辐照方式,数值模拟分析了CCD多层结构的层层损伤机理,研究了CCD各个损伤阶段的时间阈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透镜聚焦光束阶段,微透镜由于熔点较低,发生熔融分解,CCD表现为点损伤;微透镜熔融阶段,失去聚光能力,在应力损伤和熔融损伤共同作用下,铝膜层熔融剥落,表现为纵向亮线损伤;铝膜层熔融剥落阶段,激光直接辐照在硅电极上,硅电极上表面熔融,造成布线电路的损伤,导致部分像元中的电荷无法转移,出现横向暗线损伤;最后,SiO2绝缘层受剪切应力而断裂,使得硅电极和硅基底相互导通,造成完全损伤。实验与仿真结果趋势一致,误差较小,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激光 CCD探测器 损伤机理 损伤时间
下载PDF
基于损伤的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治 金贤玉 +2 位作者 付传清 徐振楠 钱婷婷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122,共8页
基于混凝土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土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层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混凝... 基于混凝土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土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层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混凝土构件的应变与位移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时间。最后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混凝土产生软化、腐蚀产物对裂缝进行填充,从而使混凝土环向拉应变的增长速率减缓;在选定钢筋的型号、直径以及混凝土强度之后,可通过增大保护层厚度来减小钢筋锈胀开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损伤 钢筋锈蚀 腐蚀产物 混凝土开裂 开裂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耗能差指数和SIR模型的结构易损性及可恢复能力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浩祥 胡一凡 吴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2,共12页
传统结构地震易损性中结构地震响应指标对损伤反映不充分,且无法为结构震后可恢复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初始损伤指标。针对上述不足和结构地震可恢复能力评估的需求,提出运用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的损伤指数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价的方法。建立... 传统结构地震易损性中结构地震响应指标对损伤反映不充分,且无法为结构震后可恢复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初始损伤指标。针对上述不足和结构地震可恢复能力评估的需求,提出运用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的损伤指数进行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价的方法。建立可推演出指定地震动强度和超越概率下的损伤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SIR模型能够描述系统损伤和恢复动态演变过程的特点,提出基于该模型的单体建筑结构和区域建筑群的性能水平恢复函数模型及结构的恢复能力计算方法,从而表征建筑结构群体在地震激励下的"直接损伤-间接损伤-恢复"全过程。以单体结构和区域结构为算例进行易损性分析和震后可恢复性评估,结果表明: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的损伤指数具有真实可靠和机理明确的特点,在离散性和相关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指标。SIR可恢复性能评估模型较常用恢复函数模型更为精准,简单高效且适合推广到区域建筑集群体当中,是对现有区域恢复性能评估框架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能力 损伤指数 地震易损性 恢复时间 区域建筑群体
下载PDF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单一模态Lamb波损伤检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凯 徐新生 武湛君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板类结构兰姆(Lamb)波损伤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一模态Lamb波的无基准损伤检测方法,并在铝板上进行损伤检测实验。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实验中选取单一模态Lamb波检测频率,并从含损伤板的检测信号中准确识别出损...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板类结构兰姆(Lamb)波损伤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一模态Lamb波的无基准损伤检测方法,并在铝板上进行损伤检测实验。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实验中选取单一模态Lamb波检测频率,并从含损伤板的检测信号中准确识别出损伤反射回波信号,根据损伤反射回波传播时间及对应的理论群速度,计算了损伤与传感器的距离。针对理论群速度和实际群速度差异对距离计算造成的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将误差降低到3%以下。结果表明,利用单一模态Lamb波可识别结构中的损伤散射信号,并可有效计算损伤与传感器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单一模态 兰姆(Lamb)波 损伤检测 传播时间
下载PDF
长宁区块页岩水化起裂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良 马辉运 +2 位作者 韩慧芬 彭钧亮 秦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30,I0002,共5页
页岩储层大规模水力压裂后,大量压入地层的压裂液滞留在页岩地层中,会导致页岩与压裂液发生水化起裂作用,影响压后返排规律。为了探索页岩水化起裂机理,文章开展了压裂液对页岩的伤害实验、页岩的自吸及水化起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压裂... 页岩储层大规模水力压裂后,大量压入地层的压裂液滞留在页岩地层中,会导致页岩与压裂液发生水化起裂作用,影响压后返排规律。为了探索页岩水化起裂机理,文章开展了压裂液对页岩的伤害实验、页岩的自吸及水化起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液滞留地层的积极作用(裂缝起裂扩展)和消极作用(水相圈闭损害)是同时存在的;页岩的自吸过程具有相同的趋势,可分为快速渗吸段、过渡段和平稳段三个阶段,不同的页岩裂缝发育程度、黏土矿物含量及浸泡时间对页岩自吸量的影响是不同的;页岩自吸后会引起页岩的裂缝扩展及次生裂缝的产生,增加裂缝复杂程度。同时,建立了页岩水化起裂预测模型,编制了页岩水化起裂分析软件,能够准确的预测页岩水化起裂情况。结合长宁区块A井区页岩气井焖井时间与测试产量关系统计,长宁区块最优的焖井时间为5~10 d,研究结果对于页岩气井焖井时间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层伤害 自吸能力 裂缝扩展 焖井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