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7
1
作者 吴向男 徐岳 +1 位作者 梁鹏 李斌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了更全面地总结现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深入开展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提供系统有效的信息,对现有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从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2大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理清了各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脉络关系及技术演变过程,主要包括静、... 为了更全面地总结现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深入开展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提供系统有效的信息,对现有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从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2大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理清了各种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脉络关系及技术演变过程,主要包括静、动力损伤识别方法和反演与模式识别方法2大类,对基于小波的损伤识别方法作了重点剖析;分析了现有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应用现状、优点和不足,总结了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桥梁结构的特点,指出建立基于施工监控、荷载试验、健康监测和人工巡检四位一体的多体系损伤识别方法是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健康监测 损伤识别 小波 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位置识别 被引量:35
2
作者 孙宗光 高赞明 倪一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7,共6页
损伤位置识别是对大型桥梁结构进行损伤检测的重要一步。以汲水门斜拉桥为背景,对应用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技术识别桥面结构损伤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使用了两种类型的网络,简称动态网络和GA网络,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动态网络的... 损伤位置识别是对大型桥梁结构进行损伤检测的重要一步。以汲水门斜拉桥为背景,对应用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技术识别桥面结构损伤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使用了两种类型的网络,简称动态网络和GA网络,探讨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动态网络的网络结构是根据训练进程而动态地确定的。GA网络是在训练中引进了遗传算法。比较了两种网络对损伤位置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技术对桥梁桥面结构损伤位置识别的方法是可行的。只需要较少的输入数据,两种网络均可产生较好的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损伤检测 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房柱法开采矿山采空区失稳模式及机理 被引量:32
3
作者 黄英华 徐必根 唐绍辉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房柱法开采矿山采空区稳定性状态是由矿柱和顶板两个基本要素共同决定的。介绍了矿柱和采空区顶板失稳的模式,根据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分析了矿柱和采空区顶板破坏的力学机理,并对影响矿柱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 房柱法 采空区 破坏模式 力学机理
原文传递
山岭隧道受震损害类型与原因之案例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正勋 王泰典 黄灿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7,共13页
以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造成完工通车仅1 a的三义壹号铁路隧道损害为例,应用隧道受震数值分析成果及相关研究,探讨隧道受震损害的原因。研究成果显示,受震损害区段皆落于埋深接近0.25倍岩体波长的范围内,即隧道埋深与岩体特性的组合强化... 以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造成完工通车仅1 a的三义壹号铁路隧道损害为例,应用隧道受震数值分析成果及相关研究,探讨隧道受震损害的原因。研究成果显示,受震损害区段皆落于埋深接近0.25倍岩体波长的范围内,即隧道埋深与岩体特性的组合强化震波受地表自由面反射与隧道散射的效应,导致衬砌受震引起应力大幅增加而造成破坏。而衬砌损害可归纳为4种类型:纵向裂缝、环向裂缝或环向施工缝错动、环状剥落以及斜向裂缝与剥落。分析隧道施工地质记录及震后检测结果显示,衬砌纵向裂缝主要受地盘深处上传的S波垂直方向或45?入射导致衬砌轴力与弯矩受震增加而影响。环向裂缝或环向施工缝错动则受到水平方向P波造成的张力破坏以及乐夫波造成衬砌应力增加的影响。环状剥落系隧道承受较显著的水平方向应力下,S波45?入射导致衬砌应力增量以及避车洞开口结构配置的影响。而斜向裂缝则受S波通过软硬地盘互层的应变差异以及隧道衬砌结构刚度特性所致。研究成果表明隧道受震损害原因与影响因素,可为山岭隧道耐震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集集地震 受震损害 损害类型
下载PDF
Q235B钢板拉伸损伤试验的声发射特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一辉 张文斌 +2 位作者 许飞云 张延兵 江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6-161,共6页
制作完整和焊接两种Q235B板材试样,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其拉伸过程的损伤特性进行监测,根据获得的拉伸过程载荷时间历程曲线和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结合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特性,对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的幅度、振铃计数以及能量等参数进行分析,... 制作完整和焊接两种Q235B板材试样,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其拉伸过程的损伤特性进行监测,根据获得的拉伸过程载荷时间历程曲线和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结合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特性,对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的幅度、振铃计数以及能量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材料塑性屈服、强化变形以及断裂等损伤阶段所表现出的声发射特性,通过对声发射信号撞击幅度和能量的统计分析,初步得到了不同损伤阶段所对应的声发射参数分布范围。对比分析完整和焊接两种试样损伤所表现出的不同声发射特性,结果表明声发射特性参数能够很好地描述焊接对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能以声发射参数"双峰"分布的形式从微观上反映焊接对试样屈服所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为声发射技术应用于起重机结构状态监测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Q235B 拉伸试验 损伤模式
下载PDF
典型震害遥感图像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景发 谢礼立 陶夏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5,共7页
实际震害复杂多样,反映在遥感影像上很难用某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概括分析,因而震害遥感影像的解释至今还停留在人工判读水平上,难以做到快速、准确.地震应急响应要求尽量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灾情以救灾抢险,利用遥感技术和图像模式识别... 实际震害复杂多样,反映在遥感影像上很难用某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概括分析,因而震害遥感影像的解释至今还停留在人工判读水平上,难以做到快速、准确.地震应急响应要求尽量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灾情以救灾抢险,利用遥感技术和图像模式识别技术是快速确定震害乃至灾情的重要途径.本文以1976年中国唐山地展震后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样本图像,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震害遥感图像,进行了震害的分级,概括了相应的遥感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提取震害样本图像各种特征参量的数学模型,初步分析了表征各种震害样本图像的参量组合及其阈值范围的确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 遥感图像 人工判读 图像模式识别技术 灾情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声发射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7
作者 倪迎鸽 杨宇 +1 位作者 吕毅 张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26,共12页
声发射具有实时性、连续监测的特点,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本文对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参数分析方法、波形分析方法以及模式识别在现有研究中的优缺点... 声发射具有实时性、连续监测的特点,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本文对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参数分析方法、波形分析方法以及模式识别在现有研究中的优缺点,提出了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声发射在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研究的技术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复合材料 损伤机理 参数分析 波形分析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潘慧敏 闫国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3-797,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和整体掺配式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是一种值得在路... 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和整体掺配式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是一种值得在路面施工中推广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性能 破坏形态
下载PDF
热损伤后北山花岗岩裂隙演化及渗透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世万 杨春和 +1 位作者 刘鹏君 魏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3-1500,共8页
以高放废物重点预选场址甘肃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速率高温损伤后岩石压缩全过程渗透率试验。研究发现:(1)饱水率、波速、弹模、峰值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及渗透率突变温度阈值均在500℃~600℃之间;低于500℃处... 以高放废物重点预选场址甘肃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速率高温损伤后岩石压缩全过程渗透率试验。研究发现:(1)饱水率、波速、弹模、峰值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及渗透率突变温度阈值均在500℃~600℃之间;低于500℃处理后试件的初始渗透率无明显变化,600℃处理后,晶内裂纹的大量出现使裂纹连成网络,岩石的初始渗透率急剧增长,增长幅度达2~3个量级。(2)低于5℃/min,岩石的损伤主要由造岩矿物颗粒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的不同导致在颗粒间形成热应力造成的;高于5℃/min,温度梯度导致的热应力将诱发裂纹。(3)电镜扫描显微图像显示100℃~573℃处理后裂纹主要集中在晶粒边界,高于573℃处理后长石和石英晶体内相继出现穿晶裂纹,晶内破裂均贯通整个晶粒,与周围裂隙网络连接。(4)热处理后试件渗透率出现2种不同的渗透类型:600℃以下处理后试件在压缩全过程随应力增加渗透率分为下降段、水平段、稳定增长段和急剧上升段;600℃以上高温处理后,渗透率在压缩全过程持续降低。(5)弹性阶段前渗透率与裂隙体积应变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随裂隙体积的减小,渗透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渗透率 加热速率 渗透类型 裂隙体积应变
下载PDF
大麦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现明 赵胜园 +1 位作者 姜玉英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可取食为害玉米、高粱、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但其在大麦田的发生为害情况尚不清楚。我们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处于苗期至分蘖期大麦田的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虫田率高达62.5%、大麦受害株率为9.33%~100%、虫口密度为... 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可取食为害玉米、高粱、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但其在大麦田的发生为害情况尚不清楚。我们对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处于苗期至分蘖期大麦田的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虫田率高达62.5%、大麦受害株率为9.33%~100%、虫口密度为1~46头/m2,其中1~3龄幼虫比例达98.6%,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多数草地贪夜蛾幼虫藏匿于大麦心叶为害,取食后叶片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幼虫在大麦田呈聚集分布。基于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理论抽样模型。本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可对大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研发的幼虫抽样方法为大麦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大麦 为害症状 空间分布型 抽样方法
下载PDF
三江平原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史占忠 贲显明 +2 位作者 张敬涛 谷口利策 宋光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 ,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 ,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 ,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 3~ 4年发生一次 ,气象概...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 ,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 ,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 ,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 3~ 4年发生一次 ,气象概率为 2 8% ;严重低温冷害每 5年发生一次 ;低温冷害类型为延迟型 ;低温冷害的敏感期为 6月份低温 ;低温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显著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延迟生育 ,降低子粒干物质积累速率 ;玉米减产 2 2 .5 %~ 34.3%。玉米低温冷害主要防御措施为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催芽座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温冷害 发生规律 防御措施
下载PDF
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及其材料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春光 郑宏 +1 位作者 葛修润 王水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4428-4433,共6页
详细推导了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的一系列公式。首先,根据简单拉伸和压缩试验推导了该模型参数的公式,讨论了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及破坏模式;然后,定义了摩擦角和破坏角,导出了相应的公式,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关系表达... 详细推导了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的一系列公式。首先,根据简单拉伸和压缩试验推导了该模型参数的公式,讨论了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及破坏模式;然后,定义了摩擦角和破坏角,导出了相应的公式,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关系表达式。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既可描述剪切破坏模式,又可描述受拉破坏模式,且其对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比没有限制,所推导的破裂角公式可以为今后宏观裂纹开裂方向的计算和破坏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而Griffith准则只是双参数抛物型Mohr准则的一种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 Griffith准则 破坏模式 破裂角 摩擦角 强度比
下载PDF
热损伤花岗岩三轴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蔡燕燕 罗承浩 +1 位作者 俞缙 张黎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3-1180,共8页
利用岩石伺服试验系统,对经历25℃~900℃作用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高温后花岗岩在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参数特征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经历300℃后的岩样围压卸荷量最少,最容易发生破坏。基于应变围压增量比,定量... 利用岩石伺服试验系统,对经历25℃~900℃作用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高温后花岗岩在卸荷路径下的变形特性、参数特征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经历300℃后的岩样围压卸荷量最少,最容易发生破坏。基于应变围压增量比,定量揭示了卸荷破坏是由强烈的径向变形和体积扩容所致。随着温度上升,各应变围压增量比均先增大后减小,在300℃时达到最大。卸荷过程中岩样的变形模量逐渐减小,25℃~900℃之间,减小33.20%~59.11%,且温度越高减小越多,与体积应变均呈二次多项式相关;泊松比逐渐增大,25℃~900℃之间,增大164.96%~274.03%,且温度越高增加越多,与体积应变均呈线性相关。高温后的岩样在单轴压缩下均呈轴向劈裂破坏,并存在多个贯通裂纹;在三轴压缩下为宏观单一的贯通剪切破坏形态;三轴卸围压下破坏形态则比较复杂,常温时为高角度的局部剪切破坏,随温度升高,岩样变为贯通剪切破坏,到900℃时又变为局部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花岗岩 三轴卸围压 力学性能 破坏形态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无砂混凝土强度及损伤模式 被引量:14
14
作者 栗浩洋 姚强 +3 位作者 华天波 吴发名 李小虎 李洪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2,138,共7页
为对无砂混凝土的强度及破坏损伤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离散元颗粒流软件PFC3D对无砂混凝土2种典型卵石骨料进行仿真建模,建立了7组孔隙率分别为0.26,0.28,0.30,0.32,0.34,0.36,0.38的无砂混凝土三维结构模型,模拟计算各组试块在单轴压... 为对无砂混凝土的强度及破坏损伤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借助离散元颗粒流软件PFC3D对无砂混凝土2种典型卵石骨料进行仿真建模,建立了7组孔隙率分别为0.26,0.28,0.30,0.32,0.34,0.36,0.38的无砂混凝土三维结构模型,模拟计算各组试块在单轴压缩试验下的受力及破坏情况。同时,对模型试块单轴试验中内部断裂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模型孔隙率的增加,模型颗粒数、颗粒接触粘结数逐渐下降,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数值模拟曲线与多孔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基本符合,与常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相比,在曲线上升阶段表现出更强的线性趋势,曲线下降段卸载迅速,体现出高脆性的特点;在模拟试验中,模型内部接触断裂多发生于模型边角及加载面处,在模型达到峰值强度后,断裂数急剧上升形成贯通的断裂面;根据峰值强度下断裂位置信息的统计分析定义了无砂混凝土“易破坏区”,该区域体积为试块总体积的47.6%,包含断裂数达到总断裂数的6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无砂混凝土的力学及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砂混凝土 PFC3D 单轴试验 损伤模式 易破坏区
下载PDF
基于车致振动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单德山 李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5,共6页
基于移动车辆引起的桥梁振动,采用模式识别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损伤定位及损伤程度估计进行了研究.应用车致振动理论计算不同预设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桥梁结构在相同移动车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记录其在测试位置的响应,形成损伤模... 基于移动车辆引起的桥梁振动,采用模式识别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损伤定位及损伤程度估计进行了研究.应用车致振动理论计算不同预设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桥梁结构在相同移动车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记录其在测试位置的响应,形成损伤模式库;将在测试位置实际测得的响应与损伤模式进行比较,并利用聚类分析的近邻法识别桥梁结构是否出现损伤、损伤位置及其程度.为直观有效地表示识别结果,分别以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为独立坐标轴,用等值线和响应云图的方式展示比较结果.以移动荷载匀速通过某简支梁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桥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移动荷载 模式识别 聚类分析 近邻法
下载PDF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atial pattern following hurricane disturbance in a Piedmont North Carolina forest, USA 被引量:12
16
作者 Weimin Xi Robert K.Peet Dean L.Urba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08年第1期43-57,共15页
Aims Large hurricanes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emperate forests,but owing to their infrequent nature these effects have rarely been examined in detail.In 1996,Hurricane Fran significantly damaged many long-term tree ... Aims Large hurricanes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emperate forests,but owing to their infrequent nature these effects have rarely been examined in detail.In 1996,Hurricane Fran significantly damaged many long-term tree census plots in the Duke Forest on the North Carolina Piedmont,thereby providing an exceptional opportunity to examine pre-and post-hurricane forest compositional trajectories.Our goal was to examine immediate,short-term(0–4 years)and longer term(;5 year)hurricane-induced structural,spatial and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the tree population(stem d.b.h>1 cm)in the context of our detailed,long-term knowledge of the dynamics of these forests.Methods We surveyed stem damage and tree mortality in 34 long-term permanent plots(ca.70-year record;404–1012 m^(2))and 7 large mapped tree stands(ca.20-year record;5250–65000 m^(2))representing both transition-phase,even-aged pine stands and uneven-aged upland hardwood forests.We employed three types of damage measures to quantify stand-level damage severity:percentage of stems damaged,percentage of basal area lost and a‘stand-level damage index’.Second-order spatial analysis(Ripley’s K-function)was used to investigate patterns in tree mortality.Important findings Our study found hurrican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attributes of Piedmont forests to be variable and patchy.Changes in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however,were modest.Uprooting was the major damage type for the overstory trees[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0 cm]apparently due to the exposure of the crowns to high wind combined with heavy rainfall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storm.Saplings,juvenile trees and small trees(1–10 cm d.b.h.)of the understory and midstory were mainly damaged by being pinned or bent by their damaged large neighbors.Hurricane-induced tree mortality varied weakly among species,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hurricane tree size and remained up to 2-fold higher than pre-hurricane background mortality 5 years after the hurricane.Spatial point pattern analysis revealed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tree mortality disturbance ecology hurricane damage d Hurricane Fran spatial point pattern analysis stand dynamics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原文传递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复合材料损伤识别系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路士增 林兰波 +3 位作者 姜明顺 贾磊 隋青美 赛耀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94-2901,共8页
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构建了传感器网络;结合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频谱分析和支持向量多分类机算法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损伤的模式识别算法。首先,对带有不同损伤模式的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冲击试验,探索损伤模式与信号特征之间的关... 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构建了传感器网络;结合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频谱分析和支持向量多分类机算法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损伤的模式识别算法。首先,对带有不同损伤模式的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冲击试验,探索损伤模式与信号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去除基线干扰;采用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提取信号幅频特性,构建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将提取的信号幅频特性作输入,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模式作输出,利用支持向量多分类机,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模式识别。在500mm×500mm×2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中心,选定200mm×200mm的实验区域,对30组测试样本进行了损伤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29组损伤模式得到了准确识别,正确率为96.7%。研究结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的损伤模式识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纤布拉格光栅 复合材料 结构损伤 模式识别 支持向量机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危机事件下中国入境旅游的受损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良平 张健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51,共15页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以1991~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探究金融危机等事件下中国入境旅游的受损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均出现2010年恢复效果明显、2011年恢复效果较...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以1991~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探究金融危机等事件下中国入境旅游的受损格局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均出现2010年恢复效果明显、2011年恢复效果较弱的特征,但受损幅度差异很大,恢复状况也不尽相同。截至2011年底,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均未恢复至预测水平。(2)各客源国或地区收入水平、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变化量,与各客源国或地区到中国旅游人数的减少量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收入水平、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减少。游客在考虑到中国旅行时,个人收入成为大部分客源国或地区游客的主要决定因素,自身价格和替代价格的影响效果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入境旅游 预测建模 受损格局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后加混凝土-砌体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彬 吕西林 任晓崧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60,共10页
根据某实际工程,设计1∶2缩尺的纵向和横向两种组合墙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针对后加混凝土构件-砌体组合墙体的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混凝土构件的应变和钢筋的应变发展过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某实际工程,设计1∶2缩尺的纵向和横向两种组合墙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针对后加混凝土构件-砌体组合墙体的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混凝土构件的应变和钢筋的应变发展过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结(剪切)钢筋+植筋"的连接节点具有可靠的连接性能,可以保证既有砌体结构与后加混凝土构件的协同工作;后加混凝土-砌体组合墙体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通过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对比分析可知,后加混凝土墙体提高了砌体墙的耗能能力;提出了后加混凝土-砌体组合墙体受剪承载力计算式,且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加混凝土-砌体组合墙体 拟静力试验 承载力 延性 滞回特性 耗能能力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声发射的高铁齿轮箱金属材料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艾轶博 耿梦影 +1 位作者 吕涛 张卫冬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3-431,共9页
声发射作为一种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或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对金属材料或设备的服役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齿轮箱体的服役情况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性。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与安全预警问... 声发射作为一种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或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对金属材料或设备的服役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齿轮箱体的服役情况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性。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与安全预警问题,传统的方法对齿轮箱零部件的早期失效不敏感,故障准确定位困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对齿轮箱金属材料服役状态实时监测的方法。搭建带声发射检测功能的箱体材料疲劳试验系统,通过疲劳试验数据计算得到安全阶段与预警阶段的临界时间,对齿轮箱体材料疲劳实验过程中直至完全断裂时刻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采集与分析,提取出能量与振铃计数的比值作为反映材料当前退化状态的主要特征量。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构建分类器,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参数寻优,对齿轮箱箱体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的各阶段进行损伤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齿轮箱箱体金属材料失效数据匮乏的情况下,SVM的分类结果严重偏向于安全阶段,而WSVM很好地兼顾了安全阶段与预警阶段的识别分类,对材料当前所处损伤状态分类的平均准确率超过90%,可以对金属材料的失效做出预警,为今后的在线监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疲劳损伤 支撑向量机 模式识别 安全预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