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害赔偿法的重新构建:欧洲经验与欧洲趋势 被引量:71
1
作者 海尔穆特·库奇奥 朱岩(译)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共18页
近年来,欧洲各国针对损害赔偿法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修订工作,主要趋势体现在:责任认定运行按比例责任分担,规定一般条款,明确保护的法益范围,重点规定因果联系中复杂问题,过错标准,违法性要件的地位,不作为责任的认定,扩大雇主责任范围,... 近年来,欧洲各国针对损害赔偿法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修订工作,主要趋势体现在:责任认定运行按比例责任分担,规定一般条款,明确保护的法益范围,重点规定因果联系中复杂问题,过错标准,违法性要件的地位,不作为责任的认定,扩大雇主责任范围,企业责任日益严格,危险责任地位不断提高,针对侵权责任设定必要的限制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赔偿法 过错 违法性 因果联系 动态系统论 雇主责任 企业责任 责任限制
原文传递
战斗损伤仿真中的等效靶与破片终点速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米双山 何剑彬 +1 位作者 张锡恩 陈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5-608,共4页
概述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战斗损伤仿真分析方法,论证了其等效靶公式存在的缺陷。通过理论分析采用能量等效的原则建立了新的等效靶公式,取代了原来由强度等效得出的等效靶公式。选择了适用于战斗损伤仿真的极限速度公式,并提出了剩余速度... 概述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战斗损伤仿真分析方法,论证了其等效靶公式存在的缺陷。通过理论分析采用能量等效的原则建立了新的等效靶公式,取代了原来由强度等效得出的等效靶公式。选择了适用于战斗损伤仿真的极限速度公式,并提出了剩余速度的求解方法。利用前人做过的物理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等效靶公式和剩余速度求解方法显著地提高了计算精度,可以应用于战斗损伤仿真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战斗损伤 等效靶 极限速度 剩余速度 破片
下载PDF
New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Toughness of Composite Laminates-Investigation of Damage Resistance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旭 沈真 +1 位作者 燕瑛 刘兵山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3-79,共7页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ughened resin evaluation technology, particularly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toughened res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by CAI, is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osite structure desi...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oughened resin evaluation technology, particularly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toughened resin identification method by CAI, is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osite structure design. It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toughness of composites by both damage resistance and damage tolerance. Seven different toughness composites are investigated by impact and quasi\|static indentation test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the parameter that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damage resistance is determined as the damage parameter. The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damage resistance and its measuring method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s design limit damage resistance damage parameter impact dent
下载PDF
高速弹丸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年明 陈长海 +1 位作者 侯海量 朱锡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高速冲击下的损伤特性,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3种不同厚度的Kevlar纤维层合板及UHMWPE层合板在圆柱体、球体、立方体3种弹丸冲击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情况,得到3种层合板主要的总体变形破坏模式,并将结果与试验现... 为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高速冲击下的损伤特性,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3种不同厚度的Kevlar纤维层合板及UHMWPE层合板在圆柱体、球体、立方体3种弹丸冲击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情况,得到3种层合板主要的总体变形破坏模式,并将结果与试验现象进行对比,明确弹丸初始动能与层合板总体变形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速弹丸冲击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宏观破坏模式有整体弯曲变形、拉伸分层破坏和局部穿透破坏;对于UHMWPE材料,弹丸速度处于总体弯曲变形区与拉伸分层破坏区分界线时的吸能约为弹道极限时吸能的一半,而Kevlar纤维的吸能将超过弹道极限吸能的一半;当层合板受到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冲击时,最大吸能将发生在弹道极限时,而球体的最大吸能发生在弹丸速度大于弹道极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冲击 损伤程度 复合材料 弹道极限
下载PDF
板材拉伸成形中损伤、失稳与成形极限曲线的建立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光南 胡世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1-36,共6页
失稳理论是建立成形极限曲线(FLC)的理论基础。本文论述了FLC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一般出厂板的表面状况不会影响板材的集中失稳;板内损伤平面应变时最严重。双拉时,板内损伤的积累、发展,导致应力状态向平面应变漂... 失稳理论是建立成形极限曲线(FLC)的理论基础。本文论述了FLC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一般出厂板的表面状况不会影响板材的集中失稳;板内损伤平面应变时最严重。双拉时,板内损伤的积累、发展,导致应力状态向平面应变漂移;拉压时,载荷失稳后引起的双拉,也会导致平面应变。因此平面应变状态的出现是双拉与拉压状态板材集中失稳的共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FLC的统一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新模型优于M-K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失稳 成形极限曲线 板材 拉伸成形 成形
下载PDF
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亚丰 赫芳 +3 位作者 向常艳 郝微 韩景学 顾心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研究使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发生延性破坏时所需要确定的轴压比限值.方法通过对钢管、钢骨的简化处理,从界限破坏出发,分析了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限值的组成,建立了界限破坏时的计算简图,进而推导出轴压比限值的理论计算公... 目的研究使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发生延性破坏时所需要确定的轴压比限值.方法通过对钢管、钢骨的简化处理,从界限破坏出发,分析了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限值的组成,建立了界限破坏时的计算简图,进而推导出轴压比限值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在确定了轴压比限值的计算公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化计算,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确定了试验中3个试件的轴压比限值.结论钢管-钢骨混凝土框架柱比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轴压比限制提高10%左右,其值随着钢骨含率的增加而提高.因此相比钢管混凝土核心柱,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具有更好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 轴压比限值 延性 界限破坏
下载PDF
STUDY ON FATIGUE DAMAGE BELOW THE FATIGUE LIMIT AND THE COAXING EFFECTS 被引量:5
7
作者 WU Zhixue LU Wenge and XU Hao1)(Fushun Petroleum institute, Fushun 113001, 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Materials,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 China)3)(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7-231,共5页
Rotary bending fatigu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smooth specimens of a mediumcarbon steel with two different grain sizes near the fatigue limit. The process of fatigue damagewas observed by replication method, and th... Rotary bending fatigu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smooth specimens of a mediumcarbon steel with two different grain sizes near the fatigue limit. The process of fatigue damagewas observed by re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stress level and microstructure on surface damage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following cycle stress level on the coaxing effects was also discussed. The fatigue limit is the maximum stress at which the short fatigue crack initiates and becomes a non-propagating crack.. The length of non-propagating crack is related to grain sizes and stress level. The coaxing effects disappear when the following stress level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damage fatigue limit coaxing effect
下载PDF
超塑性板料的成形极限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志孝 李淼泉 +1 位作者 刘马宝 吴诗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根据超塑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变方程和超塑性变形的特点,本文将基于粘塑性势的热粘塑性损伤势函数与Hill描述板料变形的各向异性材料屈服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了起塑变形过程中损伤与失稳的交互作用.将起塑变形全过程分为稳定... 根据超塑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变方程和超塑性变形的特点,本文将基于粘塑性势的热粘塑性损伤势函数与Hill描述板料变形的各向异性材料屈服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了起塑变形过程中损伤与失稳的交互作用.将起塑变形全过程分为稳定变形。准稳定变形、应变路径飘移和集中性失稳发展四个阶段,用数值方法建立了超塑性板料的损伤失稳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以集中性失稳发生(dε2=0)或临界空洞体积分数(fc)作为破坏判据,预测了板料超塑变形时的成形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性 损伤失稳 成形极限 板料 变形 金属
下载PDF
用损伤理论方法预测铝合金薄板成型极限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建平 邓泽贤 崔智邦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应用各向异性损伤理论研究2024-T3铝合金薄板的成形极限,通过构造有限元单胞模型预测薄板结构的极限应变.单胞模型由两相材料组成:铝合金基体和金属强化物.基体采用全耦合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描述,而金属强化物则视为弹脆性材料.采用所... 应用各向异性损伤理论研究2024-T3铝合金薄板的成形极限,通过构造有限元单胞模型预测薄板结构的极限应变.单胞模型由两相材料组成:铝合金基体和金属强化物.基体采用全耦合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描述,而金属强化物则视为弹脆性材料.采用所提出的缩颈准则,得到了双轴拉伸状态下铝合金薄板的极限应变,和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研究结果揭示有限元单胞模型可以提供铝合金的细观损伤机理信息,当忽略材料的损伤影响,采用金属薄板成型理论的研究结果将过高估计薄板的极限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极限图 各向异性损伤 有限元方法 极限应变 局部缩颈 弹塑性变形
下载PDF
Impact of spatially varying rock disturbance on rock slope stabil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Dowon Park Radoslaw L.Michalowsk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907-3923,共17页
Degradation of rock mass produced by rock blasting,stress relief,and other caus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ssessment of rock strength.Quantified as a disturbance factor,such degradation varies depending on blast... Degradation of rock mass produced by rock blasting,stress relief,and other caus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ssessment of rock strength.Quantified as a disturbance factor,such degradation varies depending on blasting control,stress state and stress relief,and rock mass quality.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disturbance on the safety of slopes.The disturbance in the rock mas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geometry of the disturbed zone,its size,the magnitude,and the decaying rate with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slope surface.A method accounting for decay of rock disturbance is presented.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rock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quantitative stability measures of slopes was carried out.Th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disturbed zone geometry,its thickness,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disturbance factor,and the rate of disturbance decaying.The thickness of the disturbed zone and the maximum factor of disturbance were found to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For example,the factor of safety for a 45slope in low-quality rock mass can decrease from 1.96 to 1.09 as the thickness of the disturbed zone increases from 1/4 of slope height H to the double of H and the maximum disturbance factor increases from 0.5 to 1.Uniform thickness of a disturbed zone was found to yield more conservative outcomes than the triangular zones did.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s were found to be shallow for high rates of disturbance decay,and they were the deepest for spatially uniform disturbanc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urbance decaying Blast damage limit analysis damage zone Stability number
下载PDF
基于均布临界域本征损伤耗散的疲劳极限等量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艳 李浩然 +1 位作者 刘洋 章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4-61,共8页
疲劳极限预测是工程结构件复杂载荷下抗疲劳设计重要基础。应力场强理论,无法给出考虑平均应力的疲劳极限关系,属于临界域准则,而临界点准则无法刻画高周疲劳损伤局部域特点,与高周疲劳损伤特点不相吻合。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及其不可... 疲劳极限预测是工程结构件复杂载荷下抗疲劳设计重要基础。应力场强理论,无法给出考虑平均应力的疲劳极限关系,属于临界域准则,而临界点准则无法刻画高周疲劳损伤局部域特点,与高周疲劳损伤特点不相吻合。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及其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建立一种基于高周疲劳损伤临界域本征损伤耗散的疲劳极限等量关系模型。该等量关系包括考虑拉压异性的含平均应力的拉伸疲劳极限和对称旋转弯曲疲劳极限与对称扭转疲劳极限之比。运用含平均应力的拉伸疲劳极限预测模型,对两种常见铝合金LC4和LC9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优于现有的单一线性(GOODMAN和THORDBERG)和GERBER椭圆疲劳极限等量关系模型,与试验吻合较好,单一线性疲劳极限等量模型无法刻画拉压异性。利用对称旋弯-对称扭转疲劳极限比值预测模型分别对11种常见金属材料疲劳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明显优于基于应力场强法导出的比值预测模型。基于均布临界域本征损伤耗散开展疲劳极限预测,为金属材料疲劳强度预测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疲劳极限 临界域 本征损伤耗散 寿命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7075铝合金高温成形极限理论预测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5
12
作者 荣海 盈亮 +1 位作者 胡平 侯文彬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1-60,共10页
开展7075铝合金高温单向拉伸试验和成形极限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应变率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成形极限曲线。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和应变率时7075铝合金的强度减小、成形性提高。为描述7075铝合金高温损伤演化过程,提出一种改进的连续介... 开展7075铝合金高温单向拉伸试验和成形极限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应变率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成形极限曲线。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和应变率时7075铝合金的强度减小、成形性提高。为描述7075铝合金高温损伤演化过程,提出一种改进的连续介质损伤模型,并建立了耦合损伤的多轴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基于试验结果,运用NSGAII遗传算法标定了模型中的参数,标定后的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7075铝合金的高温热力行为和极限应变。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该本构模型被编入到Abaqus软件中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仿真获得的成形极限曲线和应变场分布与试验和理论结果吻合度好,进一步证明了所建立的耦合损伤的多轴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及其在高温成形极限有限元仿真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介质损伤 黏塑性本构模型 7075铝合金 成形极限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碳/环氧层板螺接接头拉脱疲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达 魏春龙 +1 位作者 贾普荣 李野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2-66,共5页
拉脱破坏是复合材料结构机械连接接头破坏的一种模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拉脱疲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并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定义和测定了损伤参数,提出了损伤极限的概念,简单阐述了损伤破坏机理。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疲劳试验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接头
下载PDF
基于韧性断裂准则的AZ31B镁合金板材成形极限预测
14
作者 张瑞昭 孔博炜 +2 位作者 崔忠冠 陈伟 任丽梅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结合损伤起始判据和损伤演化准则,建立了完整的韧性断裂准则,基于ABAQUS中韧性损伤材料模型对AZ31B镁合金板材成形极限进行了预测。通过拟合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材料本构模型及损伤演化参数,建立了板材的Nakazima半球形凸模胀形有... 结合损伤起始判据和损伤演化准则,建立了完整的韧性断裂准则,基于ABAQUS中韧性损伤材料模型对AZ31B镁合金板材成形极限进行了预测。通过拟合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材料本构模型及损伤演化参数,建立了板材的Nakazima半球形凸模胀形有限元仿真模型,再基于韧性断裂准则预测了AZ31B镁合金板材室温下的成形极限,并分析了不同板材断裂失效判据对成形极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所建立的韧性断裂准则,并以损伤演化过程中应变路径转变作为断裂失效判据,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镁合金板材成形极限,得到的成形极限图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准则 韧性断裂准则 AZ31B镁合金 成形极限
下载PDF
1Cr15Ni4Mo3N不锈钢表面显微硬度演化与疲劳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吕源 易聪 +5 位作者 周留成 王凌峰 潘熙祥 王一凡 王岩 董蒙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7,共9页
目的研究1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服役过程中表面硬度演化规律及其疲劳极限。方法采用疲劳拉伸试样,在应力比为0.1条件下对不锈钢开展0、2000、10^(4)、10^(5)、10^(6)、5×10^(6)、10^(7)次循环的疲劳试验,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试件... 目的研究1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服役过程中表面硬度演化规律及其疲劳极限。方法采用疲劳拉伸试样,在应力比为0.1条件下对不锈钢开展0、2000、10^(4)、10^(5)、10^(6)、5×10^(6)、10^(7)次循环的疲劳试验,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试件表面显微硬度;采用逐级载荷加载法测试不锈钢疲劳极限并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疲劳断口形貌特征。结果在0~10^(4)次循环下,硬度由433.39HV1提高至459.43HV1,当循环至10^(7)次时,硬度下降至326.11HV1,试验得到不锈钢疲劳极限为765.7 MPa。断口宏观形貌表明,裂纹源位于试件表面层,断面具备裂纹源区、扩展区、瞬断区3个典型疲劳特征,扩展区表面比较平整,微观下扩展区呈河流状花样向四周放射扩展,伴随有大量二次裂纹发生和少量二相粒子析出,有明显的疲劳辉纹。瞬断区相对粗糙,有大范围等轴韧窝,且韧窝内存在大量二相粒子析出。结论在疲劳加载过程中,低循环周期表现为循环硬化,高循环周期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极限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在不锈钢塑性变形时,第二相粒子周围出现裂纹形成微孔并不断扩大聚集最终导致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逐级载荷加载法 疲劳损伤 疲劳极限 断口形貌 不锈钢
下载PDF
30CrMnSiNi2A合金钢含损伤结构剩余疲劳寿命分散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16
作者 崔荣洪 李小涛 曾仡蕗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为挖掘含损伤结构满足高可靠度要求下的剩余疲劳寿命潜力,开展合金钢材料30CrMnSiNi2A含损伤结构剩余疲劳寿命测试试验,对剩余疲劳寿命分散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含预裂损伤与预置线切割损伤试验件在等幅谱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对比... 为挖掘含损伤结构满足高可靠度要求下的剩余疲劳寿命潜力,开展合金钢材料30CrMnSiNi2A含损伤结构剩余疲劳寿命测试试验,对剩余疲劳寿命分散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含预裂损伤与预置线切割损伤试验件在等幅谱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对比预试验分析结果,简化正式试验流程。开展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载荷水平下含损伤结构剩余疲劳寿命定性分析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得出:通过热处理工艺提高合金钢材料强度极限,降低载荷水平,可有效提升含损伤结构剩余疲劳寿命;不同处理工艺及不同载荷水平条件下,随损伤尺寸的增加,剩余疲劳寿命分散系数差异增大;在较大损伤尺寸下,热处理后的含损伤结构试验件在低载荷水平下的剩余疲劳寿命分散性较低。降低热处理强化后的30CrMnSiNi2A合金钢含损伤结构载荷水平可有效提高满足可靠度要求的剩余疲劳安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损伤 剩余疲劳寿命 分散系数 强度极限 载荷
下载PDF
不同平均应力或应力比下S-N曲线之间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Shan-qin HOU Jin-quan X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85-893,共9页
目的:探讨平均应力或应力比对S-N曲线的影响,并期望得到不同应力比或平均应力下统一的S-N曲线的数学形式。方法:1.基于Kachanov的疲劳损伤演化律,考虑循环载荷作用下高周疲劳的实际情况,提出疲劳损伤演化模型;2.采用高镇同(1981)的实验... 目的:探讨平均应力或应力比对S-N曲线的影响,并期望得到不同应力比或平均应力下统一的S-N曲线的数学形式。方法:1.基于Kachanov的疲劳损伤演化律,考虑循环载荷作用下高周疲劳的实际情况,提出疲劳损伤演化模型;2.采用高镇同(1981)的实验数据,验证不同平均应力下S-N曲线的数学表达式;3.利用等效对称应力幅和等效对称寿命的概念,研究不同平均应力下的S-N曲线数学表达式。结论:1.提出任意循环比或平均应力下S-N曲线的统一数学表达式;2.给出疲劳极限、比例系数和平均应力间的关系;3.引入等效对称循环应力和寿命的概念,可以将任意循环比或平均应力下的疲劳等效为对称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力学 S-N曲线 演化律 等效方法 疲劳极限
原文传递
拱坝侵彻损伤效应与安全控制(Ⅱ):坝体极限承载力的下限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祥森 徐青 陈胜宏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1-658,共8页
侵彻损伤破坏拱坝结构的整体性且危害拱坝的安全。基于拱梁分载法和极限分析下限法,提出侵彻损伤拱坝的拱梁系统极限承载力下限算法。该算法将拱坝视为由一系列拱和梁组成的空间结构,将拱梁系统按共轭点进行离散。以截面内力作为规划问... 侵彻损伤破坏拱坝结构的整体性且危害拱坝的安全。基于拱梁分载法和极限分析下限法,提出侵彻损伤拱坝的拱梁系统极限承载力下限算法。该算法将拱坝视为由一系列拱和梁组成的空间结构,将拱梁系统按共轭点进行离散。以截面内力作为规划问题变量,降低了通过数学规划寻优的难度。非线性规划求解中直接引入了非线性屈服函数,保证了寻优迭代过程的稳定性与收敛性。结合工程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侵彻损伤拱坝坝体极限承载力的快速评估,为后续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侵彻损伤 极限承载力 极限分析 非线性规划
原文传递
Prediction of fracture limits of Ni-Cr based alloy under warm forming condition using ductile damage models and numerical method 被引量:3
19
作者 Ayush MORCHHALE Anand BADRISH +4 位作者 Nitin KOTKUNDE Swadesh Kumar SINGH Navneet KHANNA Ambuj SAXENA Chetan NIKHAR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372-2387,共16页
The stretch forming and the deep-drawing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at 300 and 673 K to determine the safe forming and fracture limits of IN625 alloy.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strain-based fracture forming limit dia... The stretch forming and the deep-drawing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at 300 and 673 K to determine the safe forming and fracture limits of IN625 alloy.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strain-based fracture forming limit diagram(FFLD)was transformed into a stress-based(σ-FFLD)and effective plastic strain(EPS)vs triaxiality(η)plot to remove the excess dependency of fracture limits over the strains.For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 limits,seven different damage models were calibrated.The Oh model displayed the best ability to predict the fracture locus with the least absolute error.Though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fracture limits have only been used for the numerical analysis,none of the considered damage models predicted the fracture strains over the entire considered range of stress triaxiality(0.33<η<0.66).The deep drawing process window helped to determine wrinkling,safe and fracture zones while drawing the cylindrical cup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lubricating conditions.Further,the highest drawing ratio of 2 was achieved at 673 K under the lubricating condition.All the numerically predicted results of both stretch forming and deep drawing processes using the Hill 1948 anisotropic yielding function were found to be good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of er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625 alloy warm forming ductile damage models FORMABILITY forming limit diagram deep drawing processing window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考虑轴力作用时梁的弯曲损伤失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斌祥 刘琦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3,共7页
对考虑轴力作用时梁的弯曲损伤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其损伤分析的基本方程。分析表明,中性轴随损伤的发展而偏移,有向上、向下和保持不动三种情况,其偏移的方向和范围完全由比例加载系数决定,并且在特定的比例加载系数时,中性轴能保持不动... 对考虑轴力作用时梁的弯曲损伤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其损伤分析的基本方程。分析表明,中性轴随损伤的发展而偏移,有向上、向下和保持不动三种情况,其偏移的方向和范围完全由比例加载系数决定,并且在特定的比例加载系数时,中性轴能保持不动。最后,获得了梁在弯曲损伤时的中性轴起始偏移点、极限偏移点和极限载荷的计算公式,以及它们的简化计算公式;讨论了损伤极限状态时轴力和弯矩的交互作用曲线;轴力对弯曲损伤的影响较为显著,有轴力作用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损伤 轴力 应力损伤 极限载荷 失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