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岳寿松 龙升波 +3 位作者 王世荣 徐龙 钟平华 季光庭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1,共2页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的增奶效果。选择胎次、泌乳量相似的黑白花奶牛,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50g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统计各自产奶量和比重。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本组预试期产奶量增加10.31%... 为了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的增奶效果。选择胎次、泌乳量相似的黑白花奶牛,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50g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统计各自产奶量和比重。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本组预试期产奶量增加10.31%,奶比重增加0.029%;试验后试验组比同期对照组产奶量增加7.26%,奶比重增加0.048%。说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微生态制剂 饲料添加剂 产奶量 乳脂率
下载PDF
裹包TMR饲喂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周振峰 王晶 +4 位作者 王加启 国卫杰 宋增廷 张俊瑜 卜登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裹包TMR饲喂方式,精粗分开饲喂组和裹包TMR饲喂组的日粮配方组成和比例均相同,日粮精料比例为50∶50,裹包TMR水分含量调整为50%。结果表明,1)饲喂裹包TMR,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P<0.05),提高产奶量7.69%并提高3.5%标准乳产量5.20%(P>0.05);2)裹包TMR饲喂方式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对乳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裹包TMR饲喂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4)裹包TMR饲喂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2组间差异不显著。裹包TM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混合日粮供给方式,可在我国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推荐使用,以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综合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裹包全混合日粮 奶牛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青贮紫花苜蓿对奶牛生产性能、尿素氮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改英 廉红霞 +2 位作者 孙宇 傅彤 高腾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29-1336,共8页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中添加5%的糖蜜,并进行苜蓿大窖青贮和饲喂试验,研究以青贮苜蓿(试验组)替代相同干物质量(DM)的苜蓿干草(对照组)对奶牛生产性能、尿素氮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奶牛饲喂苜蓿青贮饲料有利于提高奶牛... 在苜蓿(Medicago sativa)中添加5%的糖蜜,并进行苜蓿大窖青贮和饲喂试验,研究以青贮苜蓿(试验组)替代相同干物质量(DM)的苜蓿干草(对照组)对奶牛生产性能、尿素氮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奶牛饲喂苜蓿青贮饲料有利于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日产奶量和乳脂率,试验后期乳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及尿液尿素氮(Urinary Urea Nitrogen,UUN)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血浆尿素氮(Plasma Urea Nitrogen,BUN)先下降后上升,其中试验组MUN和BUN低于对照组(P>0.05),UUN则高于对照组,在试验后期,试验组和对照组UUN分别为48.35和27.52 mmol·L-1,差异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均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总蛋白(Albumin,ALB)和葡萄糖(Glucose,GLU)含量试验组逐渐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胆固醇(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的含量试验组逐渐升高,对照组逐渐降低,在试验后期分别为3.64和2.82 mmol·L-1(P=0.059),差异最大。总之,饲喂苜蓿青贮饲料有利于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机体代谢能力,由于美拉德反应的发生,试验后期降低了苜蓿青贮饲料营养物质在奶牛体内的代谢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苜蓿 奶牛 生产性能 尿素氮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苜蓿青干草替代部分精料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艳娜 史莹华 +3 位作者 严学兵 王成章 梁明根 周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0-197,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苜蓿青干草替代部分精料后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奶牛饲粮中合理利用苜蓿青干草和精料提供依据。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中高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苜蓿青干草替代部分精料后对奶牛生产性能、牛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奶牛饲粮中合理利用苜蓿青干草和精料提供依据。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中高产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日粮组成为全株玉米青贮料、花生秧和混合精料,精粗比为52∶48,试验A、B、C组分别用3kg苜蓿青干草替代1.5,2.0,3.0kg精料,饲养期70d。结果表明,试验A组、B组、C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试验B组、C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C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组的乳脂率极显著(P<0.01)和乳糖、干物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B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试验组与对照组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较对照组低。试验B组、C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P<0.05)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A组的纯增收益最高,为7.92元/d。由以上结果可知,用苜蓿青干草替代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其中用3.0kg苜蓿青干草替代1.5kg精料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苜蓿青干草 经济效益 生产性能 节粮
下载PDF
瘤胃微生态制剂对泌乳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扬 余雄 +4 位作者 蔺宏凯 周岩伟 李洪波 郭春燕 王文齐 《草食家畜》 2005年第2期52-54,共3页
选择健康、泌乳月龄、年龄、胎次、产奶量相对接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及其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了瘤胃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进行为期37d的饲养试验。称重并记录预试期和试验期每... 选择健康、泌乳月龄、年龄、胎次、产奶量相对接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随机分为2组。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及其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添加了瘤胃微生态制剂,对照组不添加,进行为期37d的饲养试验。称重并记录预试期和试验期每头牛的日产奶量。结果试验组试验后比对照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了1.97kg;试验组试验后比试验前平均日产奶量提高了1.93kg;转换成经济效益每天可增收3.05元。由此说明,瘤胃微生态制剂能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泌乳奶牛 瘤胃 日产奶量 经济效益 荷斯坦奶牛 试验组 饲料配方 环境条件 饲养管理 饲养试验 试验期 添加 对照 平均 月龄 胎次
下载PDF
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抗奶牛热应激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占锋 薛白 +3 位作者 王立志 张波 王之盛 李兴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抗奶牛热应激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经产、胎次相同、体重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200 g/(d.头)...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抗奶牛热应激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经产、胎次相同、体重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200 g/(d.头)的黄芪组方中草药粉剂。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肛温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量在第2周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在第5、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4、总SOD活力在第4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活力在第20和第4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40天血清内毒素和热应激蛋白HSP7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0.53%和6.27%(P>0.05),MDA含量在第4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以上结果可见,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血清T4水平,降低内毒素、HSP70和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从而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减轻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组方中草药添加剂 热应激 生产性能 血液指标 奶牛
原文传递
苜蓿青贮料替代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朱晓艳 赵诚 +5 位作者 史莹华 王成章 姚国磊 吕先召 韩康康 李栋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4,共9页
试验旨在探讨苜蓿青贮料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中高产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 试验旨在探讨苜蓿青贮料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中高产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4.0kg苜蓿青干草,试验A、B组分别用4.4,8.8kg苜蓿青贮料代替2.0和4.0kg等干物质的苜蓿青干草,正试期64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产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用50%,100%的苜蓿青贮料替代等干物质的苜蓿青干草,其乳蛋白、乳脂率、乳糖均有所改善,但只有B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A、B组与对照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粗蛋白和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苜蓿青贮料替代苜蓿青干草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5)试验A、B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A组的净增收益最高,为0.61元/(头·d)。综上,用4.4kg苜蓿青贮料代替2.0kg苜蓿青干草对中高产奶牛是适宜的,能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青贮苜蓿 苜蓿青干草 生产性能 乳品质
下载PDF
全混合日粮裹包贮存效果及对奶牛生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晶 王加启 +3 位作者 国卫杰 宋增廷 张俊瑜 卜登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4,共6页
研究全混合日粮(TMR)裹包贮存效果及裹包TMR饲喂对泌乳末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TMR饲粮水分含量调整为40%、50%和60%,利用裹包技术将新鲜制作的TMR饲粮进行裹包,分别存放0、3、7、15和30 d后进行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 研究全混合日粮(TMR)裹包贮存效果及裹包TMR饲喂对泌乳末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TMR饲粮水分含量调整为40%、50%和60%,利用裹包技术将新鲜制作的TMR饲粮进行裹包,分别存放0、3、7、15和30 d后进行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TMR饲粮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由于干物质的损失而有相应的增加,裹包TMR饲粮的pH值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TMR饲粮初始水分含量增高,pH值降得越低(P<0.05),氨态氮生成量越高(P<0.05)。另外,选择24头泌乳末期荷斯坦奶牛,以常规饲喂(精粗分开)作为对照组,比较裹包TMR饲喂对奶牛生产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裹包TMR饲喂比对照可显著提高产奶量(14.37 kg/d vs.12.38 kg/d)和产奶效率(0.84vs.0.72)(P<0.05),除血糖(P<0.05)外,其他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认为,裹包技术可以用来在规模化牛场和大型饲料厂进行TMR饲粮的裹包生产,从而实现TMR饲粮的有效贮存和运输,以达到中、小规模养牛场和个体养殖户也可以应用TMR饲喂技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裹包TMR 贮存 奶牛 生产性能 血液指标
原文传递
热应激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晗 王宇 +1 位作者 高景 齐智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58-4463,共6页
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与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奶牛具有耐寒怕热的生理特性,其生理健康和生产性能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热应激可通过破坏瘤胃上皮黏膜完整性和内环境稳态、影响菌群的定植、降低饲料转化... 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与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奶牛具有耐寒怕热的生理特性,其生理健康和生产性能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热应激可通过破坏瘤胃上皮黏膜完整性和内环境稳态、影响菌群的定植、降低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瘤胃组织形态、瘤胃温度及瘤胃液pH等方面探讨了热应激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机制,并解析了瘤胃微生物区系与饲料转化率、产奶量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热应激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瘤胃微生物 瘤胃内环境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苜蓿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占今舜 胡利珍 +2 位作者 钟小军 霍俊宏 谷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4-90,共7页
为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组奶牛饲喂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g(Ⅰ组)、20g(Ⅱ组)、60g(Ⅲ组)和100g(Ⅳ组)的苜蓿黄酮。试验分4期,每期24d。结... 为研究苜蓿黄酮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4头装有瘘管的头胎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组奶牛饲喂混合日粮中分别添加0g(Ⅰ组)、20g(Ⅱ组)、60g(Ⅲ组)和100g(Ⅳ组)的苜蓿黄酮。试验分4期,每期24d。结果表明: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随苜蓿黄酮含量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其中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Ⅳ组(P<0.05);2)催乳素浓度随苜蓿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试验Ⅲ组最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随苜蓿黄酮含量的升高呈线性升高,其中试验Ⅳ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3)试验Ⅱ组的CD 4+数量和CD 4+/CD 8+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CD 8+数量则相反;4)试验Ⅱ组淋巴细胞的白介素4基因、干扰素γ基因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适量添加苜蓿黄酮能够提高奶牛的采食量,调节机体激素分泌和免疫性能,添加60g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黄酮 苜蓿 激素 免疫性能 泌乳性能
原文传递
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赖安强 王之盛 +2 位作者 刘建华 薛白 王立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0-385,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4头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产后15~24d),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吡啶羧酸铬试验组B、C、D。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激素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24头泌乳前期的荷斯坦奶牛(产后15~24d),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吡啶羧酸铬试验组B、C、D。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C、D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铬3.6、7.2和10.8mg/(头.d),饲养试验时间为9周。试验期内白天平均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9,形成严重的热应激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补铬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下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添加铬7.2和10.8mg/(头.d)可以显著提高泌乳量、血糖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的活性(P<0.05)。此外添加铬7.2和10.8mg/(头.d)可以显著提高发情后第1天黄体生成素(LH)浓度和发情后第10天孕酮(P4)和LH浓度(P<0.05)。补铬使各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天数分别缩短1.85、4.00和3.84d(P>0.05),添加铬7.2和10.8mg/(头.d)可以改善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P>0.05)。由此可知,添加铬7.2和10.8mg/(头.d)能显著提高热应激下泌乳前期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机体代谢及调节生殖激素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奶牛 吡啶羧酸铬 生产性能 生殖激素
下载PDF
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体细胞数和乳损失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金亚东 李艳艳 徐晓锋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通过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测定体细胞数,探究奶牛的胎次及其不同泌乳阶段对其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乳损失量的影响。通过对某养殖场泌乳期奶牛DHI的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随奶牛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但SCS在不同胎次的不同泌乳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一胎牛SCS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增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SCS呈显著性差异(P<0.05);二胎牛与三胎牛SCS呈现相同变化规律,泌乳前期的SCS较泌乳中期高,而泌乳后期SCS显著高于前2个泌乳阶段(P<0.05)。乳损失量随胎次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趋势,且泌乳早期和泌乳后期乳损失量高于泌乳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次 泌乳阶段 体细胞评分 乳损失量
下载PDF
图像信息技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雨坤 岳奎忠 +4 位作者 李文茜 么恩悦 刘鑫 李洋 张永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6-1632,共7页
奶牛养殖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阻碍着国内奶业发展,图像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生产管理者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需要,减少动物应激,提高牧场智能化管理水平。本文综述了可见光相机、热成像相机和深度相机的成像原理,评价了奶牛... 奶牛养殖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阻碍着国内奶业发展,图像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生产管理者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需要,减少动物应激,提高牧场智能化管理水平。本文综述了可见光相机、热成像相机和深度相机的成像原理,评价了奶牛生产中图像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整理了图像可视系统在体重测定、体况评分、动物体温监测、步态评分、采食量测定、卧床行为监测等项目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可视系统在准确率、灵敏度、误差等方面的表现。该技术可以应用于牧场管理者对畜群的日常观察,为日后牧场全自动化建设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图像信息技术 生产管理 应用
下载PDF
冀北山区散栏奶牛舍夏季风机降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宏双 邱殿锐 +3 位作者 郭建军 高玉红 崔雅丽 白丽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5-111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冀北山区夏季奶牛舍风机的降温效果。选择结构和饲养工艺相似的两栋舍饲散栏牛舍,分析安装风机对舍内温热环境、奶牛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风机舍的昼夜均温比对照舍低1.5℃,平均风速比对照舍高0.49m/s,... 试验旨在研究冀北山区夏季奶牛舍风机的降温效果。选择结构和饲养工艺相似的两栋舍饲散栏牛舍,分析安装风机对舍内温热环境、奶牛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风机舍的昼夜均温比对照舍低1.5℃,平均风速比对照舍高0.49m/s,可达0.66m/s。风机开启期间安装风机舍温湿指数(THI)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此外,安装风机舍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且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比对照舍显著提高了17.0%(P<0.05),但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与对照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冀北山区奶牛舍安装风机可改善舍内温热环境,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风机降温 温湿指数 环境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冷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概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爽 孟繁宇 +4 位作者 徐熙亮 杨健 李亚东 王煦 王洪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温度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应激因素,包括热应激和冷应激,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冷应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需引起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根据已有奶牛冷应激的相关文献报道,笔者以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乳品质、免疫功... 温度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应激因素,包括热应激和冷应激,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冷应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高寒地区严重影响了奶牛生产,需引起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根据已有奶牛冷应激的相关文献报道,笔者以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乳品质、免疫功能等方面为切入点,对奶牛生产性能受冷应激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领域内的生产实践,在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高奶牛舒适度、注重日粮的营养调控满足营养需求及抗应激产品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奶牛冷应激的防控建议,为实际生产中奶牛冷应激的合理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冷应激 生产性能 影响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康贝对荷斯坦乳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胜利 冯仰廉 +5 位作者 程起方 关鸣 秋弘 王运亨 张振山 叶志廉 《中国奶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奶牛日粮添加13克高活性康贝,试验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78千克P<005;添加20克,增幅达274千克P<001,乳脂量比对照组高988%P<005,牛奶中体细胞数低于13克组和对照组P<005。大群饲喂20克康... 奶牛日粮添加13克高活性康贝,试验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78千克P<005;添加20克,增幅达274千克P<001,乳脂量比对照组高988%P<005,牛奶中体细胞数低于13克组和对照组P<005。大群饲喂20克康贝的生产试验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康贝 产奶量 乳成分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包被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戍江 杨开伦 +1 位作者 禚梅 黄海滨 《草食家畜》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选择21头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包被蛋氨酸30克;试验2组:基础日粮+包被赖氨酸30g。结果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蛋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包被蛋氨酸,牛... 选择21头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包被蛋氨酸30克;试验2组:基础日粮+包被赖氨酸30g。结果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蛋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包被赖氨酸或包被蛋氨酸,牛奶的全乳干物质均有提高趋势,提高幅度分别为3.4%和4.0%;日粮中添加包被蛋氨酸对乳蛋白有提高趋势,提高幅度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被氨基酸 泌乳奶牛 生产性能 乳成分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骆超超 高学军 +5 位作者 卢志勇 于微 王青竹 乔彬 谢小来 武浩南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肠膜明串珠菌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安全的40种益生菌菌种之一,它有改善机体肠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试验将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液应用于奶牛饲料中,作为奶牛饲料的一种益生菌添加剂,观察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液对奶牛奶产量及其品... 肠膜明串珠菌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安全的40种益生菌菌种之一,它有改善机体肠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试验将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液应用于奶牛饲料中,作为奶牛饲料的一种益生菌添加剂,观察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液对奶牛奶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实验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比实验前期提高了12.03%(P<0.01),奶中乳蛋白质量分数、乳糖质量分数及干物质质量分数显著提高(P<0.01),分别提高了1.76%、1.23%和0.76%,而乳脂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奶牛 增乳
下载PDF
奶牛体型外貌的9分制绒性评定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杭苏琴 李三彬 +1 位作者 王锋 汤春华 《家畜生态》 2002年第3期71-74,共4页
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对后备牛的选择及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是提高奶牛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首要工作。 9分制鉴定奶牛分为五大块 ,即结构 /容量、尻部、肢蹄、泌乳系统和乳用特征 ,共 2 4个性状 ,对每一性状给予 1~ 9分的... 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对后备牛的选择及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是提高奶牛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首要工作。 9分制鉴定奶牛分为五大块 ,即结构 /容量、尻部、肢蹄、泌乳系统和乳用特征 ,共 2 4个性状 ,对每一性状给予 1~ 9分的评分 ,最终根据此评分 ,选育高产、健康、优秀、长寿的优质牛群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体型外貌 9分制 线性评定方法
下载PDF
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玉诚 薛白 +6 位作者 肖俊 闫方权 焦振辉 景小平 王立志 王之盛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9-755,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重、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29%、0.35%和0.42%的饲粮(干物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重、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29%、0.35%和0.42%的饲粮(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0.29%组产奶量显著低于0.35%组和0.42%组(P<0.05)。2)0.29%组的乳脂率显著低于0.35%组和0.42%组(P<0.05),但对于乳糖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饲料转化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磷含量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上升(P<0.01);0.29%组血清羟脯氨酸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35%组和0.42%组(P>0.05)。4)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血清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含量逐渐升高,0.35%组和0.42%组极显著高于0.29%组(P<0.01);血清降钙素含量逐渐降低,0.42%组极显著低于0.29%组和0.35%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热应激奶牛的适宜饲粮磷需要量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奶牛 生产性能 血液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