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药大黄对便秘大鼠日服用次数合理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周瑜
吕俊兰
袁海龙
肖小河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3期518-52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3069):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袁海龙
+1 种基金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9502-022):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研究
负责人:肖小河
-
文摘
目的:以便秘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每日灌服不同次数大黄提取物后的药物反应,以药效成分大黄酸药动学为佐证,初步建立日服用大黄次数合理性的研究模式。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大鼠便秘模型后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g·kg^(-1)1次、1.8g·k^(-1)2次和1.2g·kg^(-1)3次。给药后24h内观察首便时间、统计总排便次数以及总排便质量。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后静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结果:便秘大鼠每日灌服不同次数的大黄提取物后,每日给药两次的排便总次数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2.57倍和2.97倍,排便总质量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1.58倍和2.35倍。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每日给药两次时,大黄酸血药浓度在24h内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保持较长时间,泻下作用明显。效应动力学试验和成分药动学试验都表明,大黄治疗便秘时每日服用两次为佳。结论:以"效"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佐证的模式可以用于中药日服用次数的研究。
-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日服次数
效应动力学
成分药动学
-
Key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Rhubarb,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pharmacodynamics, pharmacokineticscomponents
-
分类号
R927.2
[医药卫生—药学]
-
-
题名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商建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袁海龙
肖小河
-
机构
解放军中药研究所解放军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1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3069)
-
文摘
中药"用法"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日服次数是中药"用法"的主要事项和内容之一,直接关系临床疗效,然而针对日服次数合理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为了寻求中药日服次数研究的新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药效动力学-药动学(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科学确定中药日服次数、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关键词
中药用法
日服次数
药效学-药动学(PD-PK)
临床疗效
评价模式
-
Keywords
usag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pharmacodynamics-pharmacokinetics (PD-PK)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pattern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的日服用次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吕俊兰
付珊珊
郭静静
刘永
袁海龙
肖小河
-
机构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506-351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3069)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22)
-
文摘
目的:研究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胆汁淤积型肝炎)时的日服次数,验证前期已建立以效应动力学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辅佐,也即是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用次数研究模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继续完善大黄日服用次数研究方法与模式。方法:采用4%ANIT造成大鼠高黄疸模型,48 h后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 g.kg-11次、1.8 g.kg-12次和1.2 g.kg-13次,观察8 h内胆汁流量变化;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其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生化指标TBIL,ALT,ALP,AST,GGT值及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大黄酸浓度。分别以生物效应值(胆汁流量、血清生物学指标)和血中移行成分含量为指标,得到各自时-效曲线和时-量曲线。综合分析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制定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每日给药2次时,8 h内胆汁总量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每日给药3次的1.56倍和1.7倍;而8 h时TBIL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23%,22%,ALT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86%,65%,ALP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50%,71%;AST,GGT值无显著影响;每日给药2次时,大黄酸血药浓度水平最高且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这可能正是大黄发挥显著药理作用的主要原因。结论:前期建立的以效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辅助的方法用于研究中药的日服次数科学可行;大黄用于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黄疸)时,以每日服用2次为佳。
-
关键词
大黄
大鼠
实验性黄疸
日服次数
-
Keywords
rhubarb
rats
experimental jaundice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中药汤剂服用频次及合理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8
- 4
-
-
作者
秦袖平
张慧杰
-
机构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药学部
-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215-1219,共5页
-
基金
天津市卫健委、中管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青年项目(2019025)。
-
文摘
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治病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关键环节,日服用频次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乎临床结果。古代医学典籍对服药频次的记载甚为详尽,灵活机变,极具中医药的特色。然而目前临床中药汤剂大多每日1剂,分2~3次服用,千篇一律。关于汤剂日服次数是否合理的现代循证或药理学实验研究结果仍较少。文章将对经典医书载录的中药服用频次及其合理性的现代科研成果做出总结,以供临床处方用药和进一步科学探索参考。
-
关键词
中药汤剂
服用频次
合理性研究
-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research of the rationality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药汤剂每日服用次数的分析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吴萍
张志国
彭学清
何益锋
杨磊
郭爱枝
-
机构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4期714-716,共3页
-
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张志国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42号)
-
文摘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每日服用次数,目前中药汤剂一日服用2次的方式有待商榷。方法:查阅文献,统计《方剂学》中药汤剂每日服用次数,考察古今中药汤剂服用次数的规律。结果:《方剂学》标明服用次数的中药汤剂有68方。其中每日顿服者7方,每日频服者1方,每日2次者6方,每日3次者48方,每日2~3次者2方,每日4次者2方,每日5次者2方。结论:中药汤剂服用次数与病情、药物峻缓、体质强弱、年龄等息息相关。不应是简单的每天1剂,1日2次服之。
-
关键词
传承工作室
中药汤剂
日服次数
顿服
分服
频服
-
Keywords
Inheritance studio
Herbal decoction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administration at draught
Taken separately
Taken frequently daily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大黄用于抗氧化的日服用次数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吕俊兰
袁海龙
靳世英
付珊珊
肖小河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药学部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药研究所
-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069)
-
文摘
目的采用大黄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动力学结合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整合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大黄的日服用次数。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每天分别灌服大黄提取物3.6g/kg,1次/天、1.8g/kg,2次/天和1.2g/kg,3次/天,分别于第一次给药前(0小时)及给药后5、10、15、30分钟,1、2、4、6、8、10、12、24小时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大鼠血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以及大黄素甲醚五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和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得到其整合药代动力学曲线,再与抗氧化效应动力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来制定大黄用于抗氧化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大黄蒽醌类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与含药血清体外抗氧化效应动力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每日给药2次组整合药代动力学AUC及抗氧化效应动力学AUC均明显高于每日给药1次和3次组。结论大黄用于抗氧化时以每日服用两次为宜。
-
关键词
大黄
抗氧化
整合药代动力学
效应动力学
血清药理学
日服用次数
-
Keywords
Rhubarb
Antioxidant
Integrated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Serum pharmacology
daily administration times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论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被引量:4
- 7
-
-
作者
袁海龙
肖小河
-
机构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解放军中药研究所
-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952-955,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3069):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负责人:袁海龙
科学技术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9502-022):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研究,负责人:肖小河
-
文摘
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是关乎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现状与必要性,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构建了基于"效应动力学-药动学(PD-PK)"并主要基于"效应标志物(PD-Markers)"的口服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研究的新模式。
-
关键词
日服次数合理性
方法学
PD-PK
PD-Markers
-
Keywords
Rationality of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times
methodology
PD-PK
PD-Markers
-
分类号
R595.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