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功能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观察 被引量:49
1
作者 付蓉 邵宗鸿 +8 位作者 刘鸿 和虹 孙娟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杨天楹 杨崇礼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3-216,共4页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辅助性T(Th)淋巴细胞在此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 10名正常人的CFU GM、C... 目的 了解与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功能以及辅助性T(Th)淋巴细胞在此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 10名正常人的CFU GM、CFU E、BFU E ;采用RT PCR方法 ,检测 2 5例初诊、1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9例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和 10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因子IFN γ、IL 2和Th2细胞的代表因子IL 4、IL 10的基因表达。结果 初诊组、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组、正常对照组BMMNC培养CFU E、CFU GM、BFU E产率 ,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Th2型细胞因子IL 4、IL 10mRNA的表达在初诊组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经治疗血常规恢复正常后趋于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2mRNA的表达在所有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均无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结论 引起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并非骨髓造血祖细胞本身质的异常 ,而是造血祖细胞以外的因素 ;Th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造血祖细胞 细胞增殖 T淋巴细胞 甲基纤维素法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毒性处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被引量:17
2
作者 庄俊玲 赵静婷 +10 位作者 郭潇潇 周佳鑫 段炼 邱维 斯晓燕 张丽 李玥 刘小伟 王汉萍 周道斌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启动肿瘤杀伤,而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少见,主要表现为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启动肿瘤杀伤,而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少见,主要表现为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时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可能致命,如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我们将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诊断和治疗给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Immunological alterations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13
3
作者 Vincenza Calvaruso Antonio Craxì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7期8916-8923,共8页
A higher prevalence of immunological processes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focusing the attention of physicians and researchers on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HCV and ... A higher prevalence of immunological processes has recently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HCV)infection,focusing the attention of physicians and researchers on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HCV and immune disorders.HCV lymphotropism represents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irusrelated immunological diseases and experimental,virologic,and clinical evidence has demonstrated a trigger role for HCV both in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such as rheumatoid arthritis,Sj?gren syndrome,hemolytic anemia an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and in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s,such as autoimmune hepatitis,thyroid disorders and diabetes.This review will outline the principal aspects of such HCVinduced immunological alterations,focusing on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less characterized HCV 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Immune DISORDERS cytopenia 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 AUTOANTIBODY
下载PDF
Childhoo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disease with many faces 被引量:12
4
作者 Alexander K.C.Leung Joseph M.Lam Kin Fon Leong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36-545,共10页
Backgroun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is a group of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Langerhans cells.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LCH vary widely.Data sources A PubMed search was co... Backgroun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is a group of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Langerhans cells.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LCH vary widely.Data sources A PubMed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Clinical Queries with the key term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The search strategy included meta-analyse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 trials,observational studies,and reviews.This paper is based on,but not limited to,the search results.Results Generally,patients with L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extent of involvement at diagnosis,namely,single-system LCH and multisystem LCH.The involvement may be unifocal or multifocal.Patients with isolated bone lesions typically present between 5 and 15 years of age,whereas those with multisystem LCH tend to present before 5 years of age.The clinical spectrum is broad,ranging from an asymptomatic isolated skin or bone lesion to a life-threatening multisystem condi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among others,"punched out" lytic bone lesion,seborrheic dermatitis-like erup-tion,erythematous/reddish-brown crusted/scaly papules/maculopapules/plaques/patches,and eczematous lesions,diabetes insipidus,hepatosplenomegaly,cytopenias,lymphadenopathy,and an acute fulminant disseminated multisystem condition presenting with fever,skin rash,anemia,thrombocytopenia,lymphadenopathy,and hepatosplenomegaly.The diagnosis is clinicopathologic,based on typical clinical findings and histologic/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of a biopsy of lesional tissue.Positive CD1a,S100,and/or CD207(Langerin)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lesional cells is required for a definitive diagnosis.Watchful waiting is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kin-only LCH.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or refractory skin-only LCH may be treated with topical tacrolimus/corticosteroids,topical nitrogen mustard,oral methotrexate,or oral hydroxyurea.The current recommended first-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ultisystem LCH is 12 months therapy with prednisone and vinb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penia Diabetes insipidus Eczematous lesions HEPATOSPLENOMEGALY LYMPHADENOPATHY SEBORRHEIC dermatitis-like ERUPTION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继发性造血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志娟 孔圆 +4 位作者 王昱 张晓辉 刘代红 许兰平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天(+100d)内继发眭造血细胞[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Et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60例(包括单倍体相合160例和HLA全...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天(+100d)内继发眭造血细胞[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Et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60例(包括单倍体相合160例和HLA全合100例)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将患者分为①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组;②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组;③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在+100d内,单倍体相合移植组继发性白细胞减少(38.8%对18.0%,P=0.0005)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25%对12%,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HLA全合移植组,两组间继发性植人功能不良(5.6%对2.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多因素分析显示,CMV感染是导致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MV感染是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CMV感染是导致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造血细胞减少较HLA全合移植更为常见,可能与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及CMV感染发生率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 HLA全合 造血细胞减少 继发性
原文传递
Intensive care unit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of adult patients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6 cases 被引量:6
6
作者 Sumit Kapoor Christopher K Morgan +1 位作者 Muhammad Asim Siddique Kalpalatha K Guntupalli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8年第6期73-83,共11页
AIM To study the management,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of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 AIM To study the management,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of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dult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is of "HLH" admitted to the two academic medical ICUs of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between 01/01/2013 to 06/30/2017. HLH was diagnosed using the HLH-2004 criteria proposed by the Histiocyte Society.RESULTS Sixteen adult cases of HLH were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ICUs over 4 years.Median age of presentation was 49 years and 10(63%) were males. Median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score at the time of ICU admission was 10. Median ICU length of stay(LOS) was 11.5 d and median hospital LOS was 29 d. Septic shock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ccounted for majority of diagnoses necessitating ICU admission. Septic shock was the most common ICU complication seen in(88%) patients, followed by acute kidney injury(81%)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75%). Nine patients(56%) develop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eight(50%) had acute liver failure. 10 episodes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bleeding were observed.Multi system organ failure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ath seen in 12(75%)patients. The 30 d mortality was 37%(6 cases) and 90 d mortality was 81%(13 case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ased on age(above or less than 50 years), SOFA score on ICU admission(more than or less than 10),immunosuppression, time to diagnose HLH or direct ICU admission versus floor transfer.CONCLUSION HLH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ICU. Intensivists need to have a high degree of clinical suspicion for HLH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multi system organ failure and progressive bi/pancytopenia who are not responding to standard management in 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HISTIOCYTOSIS cytopenia HYPERCYTOKINEMIA HEMOPHAGOCYTOSIS Shock
下载PDF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BCMACAR-T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旭星 姚叶 +4 位作者 夏园 金媛媛 张闰 李建勇 陈丽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接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治疗的36例RRMM患者的...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接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BCMA CAR-T治疗的36例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M(Q_(1),Q_(3))]为62(53,67)岁。随访截至2023年8月31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33(10,30)个月。分析所有患者清除淋巴细胞前、CAR-T回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细胞减少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单细胞测序分析其中3例患者CAR-T治疗后造血干细胞变化特征。结果36例RRMM患者接受BCMA CAR-T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发生率达100%。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在回输后第7天[全部等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占61.1%(22/3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占33.3%(12/36)]和第28天[全部等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占67.9%(19/28),≥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占28.6%(8/28)]呈现峰值,呈双相型变化(P<0.001)。淋巴细胞减少在回输当天即达高峰[全部等级淋巴细胞减少占97.2%(35/36),≥3级淋巴细胞减少占80.6%(29/36)](P<0.001)。全部等级血小板减少和重度血小板减少(≥3级)的发生率在回输后第14天达到高峰,分别为69.4%(25/36)、30.6%(11/36),且持续时间长(P<0.001);回输后12个月仍有40%(8/20)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在回输后第7、14天达到高峰,为100%(36/36),恢复缓慢(P<0.001);回输后12个月仍有50%(10/20)患者发生贫血。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3级患者的OS为未达到,血小板减少≥3级患者的OS缩短[17(95%CI:2~32)个月,χ^(2)=4.154,P=0.042],预后较差;而其他血细胞减少和生存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髓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CAR-T回输后造血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细胞周期受阻。结论所有患者在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血细胞减少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生血宁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致丙肝患者血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谢蓉 林丹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致血细胞减少的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导致血细胞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口服生血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致血细胞减少的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导致血细胞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口服生血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效19例(67.85%),有效8例(28.57%),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后Hb、RBC、Hct、WBC、PLT均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血宁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致血细胞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明显,可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宁 血细胞减少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丙肝
下载PDF
血细胞减少伴多发畸形2例
9
作者 常丽贤 张丽 +1 位作者 高怡曼 竺晓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患儿1,女,10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伴反复鼻衄就诊,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有皮肤咖啡斑、小头畸形,基因检测发现DNA连接酶IV(ligase IV,LIG4)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LIG4综合征。患儿2,女,6岁,因血小板减少2年余就诊,有身材矮小、皮肤... 患儿1,女,10岁,因全血细胞减少伴反复鼻衄就诊,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有皮肤咖啡斑、小头畸形,基因检测发现DNA连接酶IV(ligase IV,LIG4)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LIG4综合征。患儿2,女,6岁,因血小板减少2年余就诊,有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手部畸形等,染色体断裂试验检查结果为阳性,诊断为范可尼贫血互补组A型。该2例患儿临床表现相似,最终诊断为两类疾病,提示血细胞减少伴畸形的患儿并非仅是血液病,需警惕免疫系统等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畸形 范可尼贫血 LIG4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大B细胞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后延迟性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朱慧颖 赵丹青 +5 位作者 庄喆 阮菁 陈超 张薇 周道斌 张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8-1245,共8页
目的探讨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接受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延迟性血细胞减少(P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细胞治疗且生存时间超... 目的探讨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接受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延迟性血细胞减少(P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9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细胞治疗且生存时间超1个月的27例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LBCL患者CAR-T回输后第1、3、6、12个月的血细胞变化情况、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治疗后感染事件等不良反应,并根据CAR-T细胞治疗后第90天是否出现血细胞减少分为PC组、非P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C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LBCL患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中位年龄为58岁(范围27~69岁),男性18例;19例(70.4%)出现PC,分别为粒细胞减少(13例,48.1%)、贫血(10例,37.0%)、血小板减少(6例,22.2%)。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化疗敏感(OR=18.00,95%CI 1.56~207.45,P=0.020)、既往治疗后出现骨髓抑制(OR=18.00,95%CI 1.38~235.69,P=0.028)与PC相关。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与非PC组相比,PC组3个月内感染风险增加(9/19比1/8),平均PFS期更短(19.3个月比24.4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R-T细胞治疗后PC常见,PC患者感染风险高,并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既往化疗敏感和既往治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与PC发生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血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及其构成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云福 刘允怡 +5 位作者 吴鸿飞 宫晓光 韩晓玉 刘宁 胡艳芬 黎业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及其构成比,以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行脾... 目的探讨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及其构成比,以利于选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行脾切除术,术前均伴有1种或多种外周血细胞减少,累计血细胞减少390例次。脾切除后79.2%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减少计数恢复至正常值以上水平;15.9%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虽有上升,但未达到正常值水平:4.4%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在术后早期反而比术前低。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死亡。结论大部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是由于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脾切除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血细胞减少 脾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地中海贫血高血清铁蛋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建云 温建芸 +11 位作者 Issa mardo 周小辉 彭智勇 许文峰 陈丽白 何岳林 裴夫瑜 吴学东 冯晓勤 白静 苏清霞 李春富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研究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植入后血细胞减少(CP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本中心行7/8 HLA相合HSCT治疗的61例地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1例患者分为CPE组(n=38)和无CPE组(n=23),... 目的研究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植入后血细胞减少(CPE)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本中心行7/8 HLA相合HSCT治疗的61例地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61例患者分为CPE组(n=38)和无CPE组(n=23),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两组中移植前铁蛋白(PTSF)、供者年龄、受者年龄与CPE的相关性。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证明PTSF为CPE的危险因素。CPE组PTSF水平明显高于无CPE组(3927.9±1314.9 ng/mL vs 2291.0±994.4 ng/mL,P=0.000)。同样的结果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也被证实(P=0.001)。运用R语言(R 2.15.2)校正两组中PTSF界限值为2500 ng/mL。结论高PTSF是7/8 HLA相合地贫HSCT发生CPE的高危因素,在地贫患者接受7/8 HLA相合HSCT时,PTSF应降至2500 ng/m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血细胞减少 地中海贫血 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血细胞减少患者衰变加速因子和膜反应性溶血抑制物表达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敏 朱焕玲 +1 位作者 蒋能刚 曾婷婷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检测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膜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膜反应性溶血抑制物(CD59)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膜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的补体调节蛋白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膜反应性溶血抑制物(CD59)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182例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CD55及CD59表达情况,其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征8例,AA 8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1例,造血功能停滞6例,缺铁性贫血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脾功能亢进3例。结果 PNH及AA-PNH患者CD55、CD59抗原缺失率均较其他血细胞减少者明显增高。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CD55和CD59抗原表达缺失率是目前诊断PNH可靠和敏感的方法,也是对PNH、AA-PNH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并且PNH克隆检测还能为诊断疾病提供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衰变加速因子 膜反应性溶血抑制物
原文传递
21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玉婷 周敏然 +4 位作者 李淼 马荷花 王冉 秦雪梅 陈春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分析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例T-LG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目的:分析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21例T-LG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T-LGLL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61.9%)、感染(28.6%)、脾肿大(61.9%),6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T-LGLL患者血常规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减少(42.9%)和(或)贫血(71.4%),骨髓涂片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骨髓活检可见粒红系增生受抑,典型的T-LGLL免疫表型为CD3^+CD4^-CD8^+CD57^+CD16^+,88.9%患者TCR基因重排阳性。T-LGLL通常疾病进展缓慢,免疫抑制治疗总有效率为60%,血液学完全缓解率为20%,部分缓解率为40%。结论:T-LGLL为一种以血细胞减少、骨髓及外周血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克隆性增多为特征的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疾病进展较慢,一线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细胞减少 大颗粒淋巴细胞 免疫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46-1548,共3页
本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90例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 本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90例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实验组: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阳性对照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例。阴性对照组:43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3例,缺铁性贫血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结果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1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6.43%,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IgA型较少。19例阳性对照组中仅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阳性,阳性率为10.53%。43例阴性对照组中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33%。实验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型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为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 血细胞减少症 免疫相关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B-CLPD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瑞 李增军 +7 位作者 安刚 易树华 刘薇 王婷玉 邓书会 隋伟薇 邹德慧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B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8年我科收治的13例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淋巴细胞绝对值小于5×10~9/L,影像学上无... 目的:探讨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B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以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8年我科收治的13例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淋巴细胞绝对值小于5×10~9/L,影像学上无任何肝脾淋巴结及髓外侵犯B-CLP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9(43~76)岁,淋巴细胞中位数1.86(0.69~4.8)×10~9/L;大部分患者LDH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单系及多系骨髓造血衰竭。淋巴细胞比例18.5%~94%不等。所有患者的CD20均阳性,其中CD5阳性7例,CD5阴性6例。不同类别免疫表型中,淋巴细胞侵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FISH检测显示无高危遗传型。92.3%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绝大部分还联合COP/CHOP样方案,仅2例患者短暂应用氟达拉滨。13例患者中8例有效。2例应用氟达拉滨的患者,发生了药物相关造血恢复延迟。结论:伴有血细胞减少的B-CLPD往往合并不同程度骨髓造血低下,容易与先天性及获得性造血衰竭性疾病混淆。对这类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或许更为合适,但对联合氟达拉滨的化疗的患者需警惕续持续性造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B-CLPD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及意义不明的克隆性细胞减少症研究现况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陆茜 常春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8-721,共4页
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在髓系肿瘤中大规模的基因组筛选,先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潜质未定的克隆越来越多的被检测到。新定义了未达MDS诊断标准的前驱MDS的疾病状态,包括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HIP)及意义不明的克隆性细... 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在髓系肿瘤中大规模的基因组筛选,先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潜质未定的克隆越来越多的被检测到。新定义了未达MDS诊断标准的前驱MDS的疾病状态,包括潜质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HIP)及意义不明的克隆性细胞减少症(CCUS)。文章概述了前驱MDS状态的相关标准及相互关系的研究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 克隆性造血 髓系肿瘤
原文传递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发生严重血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治疗反应和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李子郁 秦亚溱 +4 位作者 赖悦云 石红霞 侯悦 张小帅 江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发生严重血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治疗反应和结局的影响,并建立严重血细胞减少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21年11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并... 目的探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发生严重血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治疗反应和结局的影响,并建立严重血细胞减少的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21年11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并服用二代TKI作为一线治疗的成年CML-CP连续病例。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Fine-gray模型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67例患者,中位年龄36(18~73)岁,男性156例(58.4%),服用尼洛替尼239例(89.5%),达沙替尼28例(10.5%)。43例(16.1%)患者在一线治疗开始后1.0(0.1~3.0)个月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持续1.0(0.1~24.6)个月。男性(OR=2.9,95%CI 1.2~6.8,P=0.018)、初诊年龄≥36岁(OR=3.2,95%CI 1.4~7.2,P=0.005)、脾脏肋缘下≥7 cm(OR=2.8,95%CI 1.2~6.6,P=0.020)以及HGB<100 g/L(OR=2.9,95%CI 1.3~6.8,P=0.012)与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显著相关。根据回归系数,男性、初诊年龄≥36岁,脾脏肋缘下≥7 cm以及HGB<100 g/L各赋1分,可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各组间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2周的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与较低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HR=0.5,95%CI 0.3~0.7,P<0.001)和主要分子学反应(HR=0.4,95%CI 0.3~0.8,P=0.004)获得率显著相关,与二代TKI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和生存期无关。结论男性、初诊年龄≥36岁、脾脏肋缘下≥7 cm以及HGB<100 g/L与初发CML-CP患者服用二代TKI期间发生严重血细胞减少显著相关,联合四者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严重血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严重血细胞减少持续>2周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细胞减少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无外周血细胞减少3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云福 李新秋 +3 位作者 宫晓光 王保春 邱庆安 黄伟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无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336例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探查的情况。结果:其中31例(9.2%)均有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及腹...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无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336例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探查的情况。结果:其中31例(9.2%)均有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及腹水,但无外周血细胞减少。25例获随访,平均WBC、RBC、PLT、Hb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极度增生活跃占84%(21/25)、并可见到幼红细胞,增生活跃和明显增生活跃各占8%(2/25),均经手术治疗,术中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33.4cmH2O,脾脏大小平均为23.1cm×16.5cm×9.4cm。结论:外周血细胞减少是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的并发症,而不是其必然表现。对无外周血细胞减少的脾肿大治疗,是否需要切除脾脏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肿大 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伴血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烈君 闭艺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了解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对34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WBE〈4×10^9/L,或Hb〈100g/L,或Pt〈100×10^9/L)的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与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 目的了解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对34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WBE〈4×10^9/L,或Hb〈100g/L,或Pt〈100×10^9/L)的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与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综合分析。结果34例SLE患者中24例(70.6%)骨髓发育不良,包括红系多核(三核或更多)10例(29.4%),巨幼样变8例(23.5%),Pelger—Hliet样畸形12例(35.3%),多核巨核细胞8例(23.5%),小型巨核细胞10例(29.4%)。结论在伴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中能观察到骨髓多系细胞发育不良,这些改变说明骨髓可能是SLE侵犯的靶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 血细胞细胞减少 骨髓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