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48例的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艳 曹水 +3 位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张乃宁 张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1,11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48例MR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定...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48例MR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并将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临床特征、生化参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疗效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用中位数检验法进行不同脏器转移组之间中位PFS的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PR 2例,SD 30例,PD 16例。PR+SD占66.7%。中位PFS为7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脏器转移数目、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PFS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34、0.046)。对33例仅有单个脏器转移的病例进行的分层分析表明转移部位对CIK治疗疗效的影响可能不大。结论:CIK细胞是治疗MRC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脏器转移数目和PLT计数是其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脏器转移数目>1和PLT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转移性肾癌(MRCC) 预测因素
下载PDF
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脐血来源CI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小燕 王翔 +8 位作者 赵令卉 郑榆坤 陈静娴 申重阳 邓红梅 张校通 漆巨兰 张蓉 海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增殖、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CIK细胞在体外培养6、9、12 d后冻存1个月,复苏后培养至72 h,其间每隔24 h...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增殖、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CIK细胞在体外培养6、9、12 d后冻存1个月,复苏后培养至72 h,其间每隔24 h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复苏后细胞免疫表型、CCK-8法检测复苏后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复苏后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的CIK细胞在复苏后仍然显示出较好的增殖活性,其中,体外培养6 d后冻存组CIK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体外培养9 d和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复苏72 h时,6、9、12 d冻存组CIK细胞数分别为(35.90±1.67)×106、(18.98±2.13)×106和(11.76±2.12)×106个(P<0.01)。体外培养6、9、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复苏24 h后,各冻存组CD3+CD56+、CD3+CD8+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且复苏72 h后6 d冻存组CIK细胞中CD3+CD56+和CD3+CD8+细胞比例最低。体外培养后冻存组CIK细胞在复苏24 h内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低,但24 h后细胞毒活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且体外培养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6 d和9 d冻存组CIK细胞,如复苏后72 h,12、6、9 d冻存组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0.81±0.09)%、(0.59±0.06)%、(0.42±0.08)%(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的CIK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的水平也逐渐上升;复苏72 h时,体外培养6 d后冻存组CIK细胞分泌IFN-γ的量要高于其他组,而体外培养12 d后冻存组TNF-α的分泌量则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有一定影响,但复苏后经短时间培养后基本恢复,提示CIK细胞可以在培养至12 d后进行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冻存 细胞毒活性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来源于未缓解白血病患者的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素芳 郭晓玲 +3 位作者 张娜娜 张静楠 任金海 郭晓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9,共6页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缓解期及未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两者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2013年4月2... 目的:体外诱导培养缓解期及未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两者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及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2013年4月25日至2014年1月17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复发难治未缓解期白血病患者(7例)和缓解期患者(7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按常规方法诱导产生DC-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检测细胞增殖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细胞涂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CD34+白血病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两组DC-CIK细胞对K562细胞及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来源的DC-CIK细胞均以相似的速度快速增殖,CD3+CD8+和CD3+CD56+细胞比例均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15天时,非缓解组DC-CIK细胞涂片检测未见CD34+原始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34+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降低[(0.1±0.05)%vs(8.3±3.1)%,P〈0.05]。效靶比在5∶1~20∶1范围内时,缓解组与未缓解组DC-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缓解组DC-CIK对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并且显著高于未缓解组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P〈0.05)。结论:未缓解期白血病患者来源的DC-CIK细胞在增殖活性、CD3+CD8+和CD3+CD56+表达水平和对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方面与缓解期患者来源的DC-CIK细胞均相似,但对患者单个核细胞的杀伤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生物学活性 白血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α-半乳糖神经酰胺负载DC促进CI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彦 张颖 +4 位作者 王晶波 陈莉 王惠 李栋 盖中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研究负载α-半乳糖神经酰胺(alpha-galactosylceramide,α-Gal Cer)的DC功能与成熟度的改变情况,探讨α-Gal Cer-DC与CIK共培养对CIK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杀伤肝癌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 目的:研究负载α-半乳糖神经酰胺(alpha-galactosylceramide,α-Gal Cer)的DC功能与成熟度的改变情况,探讨α-Gal Cer-DC与CIK共培养对CIK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杀伤肝癌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浮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α-Gal Cer负载DC的表型,Real-time PCR检测DC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将α-Gal Cer-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与CIK细胞表面标志物;锥虫蓝染色法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倍数;Real-time PCR检测CI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α-Gal Cer-DC对CIK杀伤Hep G2细胞的影响。结果: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可获得CIK细胞和成熟的DC;α-Gal 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DC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83和CD11c的阳性率均升高(P<0.05或P<0.01),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IL-12、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α-Gal Cer-DC与CIK共培养,可显著提高CIK细胞CD3+CD56+的表达和增殖活性(P<0.05或P<0.01),并显著提高INF-γ、IL-12、穿孔素和颗粒酶素B的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CIK、DC-CIK、α-Gal Cer-DC-CIK细胞对Hep G2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强,在同一效靶比时α-Gal Cer-DC-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P<0.05)。结论:α-Gal 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α-Gal Cer-DC与CIK共培养能促进后者增殖和成熟,能显著增强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CIK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Α-GAL CER 肝癌 增殖 成熟 肿瘤杀伤活性
下载PDF
一种高倍扩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方法
5
作者 段彦龙 许凝 +1 位作者 杨桦 安利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CD3单克隆抗体分别以包被和悬浮的方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RPMI-1640、IMDM、DMEM/F-12(1∶1)和M199)以及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分别测定细胞的扩增、表型(CD3CD56和C... CD3单克隆抗体分别以包被和悬浮的方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RPMI-1640、IMDM、DMEM/F-12(1∶1)和M199)以及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分别测定细胞的扩增、表型(CD3CD56和CD25)和非MHC-限制性毒性(NK毒性和LAK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CD3单克隆抗体包被刺激方式的细胞集落和细胞扩增倍数大于悬浮刺激方式.基本培养基DMEM/F-12(1∶1)的扩增倍数优于其他3种基本培养基.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均有促进CD25抗原形成的作用,亚硒酸钠能提高CIK细胞的毒性,而2-巯基乙醇对于细胞的扩增有促进作用.建立了一种高倍扩增CIK细胞的方法,20 d细胞平均扩增倍数可以达到千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 细胞扩增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ATG-F培养体系制备CIK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6
作者 张宇尘 沈燕 +2 位作者 张萍 白凤霞 娄世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依照激活抗体的不同分组分别培养CIK细胞,在第7和14天计数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TG-F组、CD3组和TG(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Thymoglobulin)组CIK细胞组成及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比例,还检测第14天时ATG-F高剂量组、CD3组和TG组CI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性能。结果:使用ATG-F、IFN-γ、IL-2培养体系成功诱导出CIK细胞。第14天时高剂量ATG-F(F-H)组增殖倍数明显高于TG组(27.25±1.25 vs 16.60±1.72,P<0.01);其CD3^+CD56^+细胞比例与CD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D3-CD56^+的NK细胞显著高于TG组及CD3组([11.19±2.60)%vs(5.66±1.00)%、(1.42±0.51),P<0.01]、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D3、TG组([4.35±1.47)%vs(26.88±5.01)%、(14.52±6.22)%,P<0.01]、CD56^+CD94^+、CD56^+CD158a^+、CD56^+CD158b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CD3组(均P<0.01);F-H组在靶效比为1∶10时对K562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CD3组([60.52±2.05)%vs(30.02±6.67)%,P<0.01]。结论:ATG-F培养体系制备的CIK细胞比常规培养体系所得CIK细胞具有更高的NK细胞比例,其活化受体对K562细胞更强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 生物治疗 CD3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莉莉 曹水 +4 位作者 李慧 于津浦 任宝柱 安秀梅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969-971,979,共4页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生物治疗联合常规化疗组患者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0。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生存率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8
作者 蔡凯 艾月琴 +5 位作者 张闯 高艳荣 郭树霖 江龙委 张燕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24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经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胰腺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以及临床疗效。结果:DC-CIK细胞治疗3个月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均P<0.05),CD4+/CD8+比值升高[(1.1±0.7)vs(1.5±0.9),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在治疗后1个月[(382.8±277.7)vs(213.8±214.6),P<0.05]和治疗后3个月[(213.8±214.6)vs(154.0±118.2),P<0.01)持续下降。24例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其中3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7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12.5%,疾病控制率为29.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33%,9个月生存率为27%。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局部晚期和晚期胰腺癌患者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产生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胰腺癌 调节性T细胞 CA19-9
下载PDF
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澎 张静 +5 位作者 刘亮 李慧 齐静 安秀梅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P=0.013:46个月vs.18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转移性肾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志惠 桑圣刚 +5 位作者 洪涛 苏群豪 曾江正 雷俊华 黄芬 郝新宝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并观察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52例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CD3、CD4、CD4/CD8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nofsky评分等级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可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细胞亚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岩丽 王丹红 +3 位作者 廖丽 孙鹏 胡亮钉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接受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的29 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55 岁(32~81 岁)。一线治疗12 例,分子靶向药物或细胞因子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6 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1 例(包括二次手术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和多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获得成熟的DC疫苗,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获得CIK细胞,经淋巴引流区及静脉输注方式按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评价其长期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结果:29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 年(1~7 年)。治疗疗程≥2(2~23 个疗程)。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 例(3.4%),部分缓解9 例(31%),疾病稳定13 例(44.8%),疾病进展6 例(20.7%)。客观反应率34.4%,疾病控制率79.2%。疾病稳定1年以上19 例(65.5%)。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3.1%(27/29)、65.5%(20/29)和51.7%(1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未达到。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3 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肯定,可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及长期生存,安全性可控,延长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肾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长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丹红 张斌 +2 位作者 高海燕 丁国梁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survivin和muc-1基因转染DC。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vs(3.6±5.9)%,P〈0.05]、Th2[(1.0±0.7)%vs(0.6±0.5)%,P〈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食道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露 张燕 +8 位作者 黄伟谦 艾月琴 郑劼 高艳荣 张闯 赵华 胡建华 江龙委 贾绍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乳腺癌 免疫细胞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IK细胞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树玺 丁震宇 +5 位作者 刘永叶 于卉影 孙英慧 韩雅玲 马东初 谢晓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接受一线治疗且疗效评价稳定(SD)或以上的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接受一线治疗且疗效评价稳定(SD)或以上的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6)。在接受一线化疗方案原药或减药的维持化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IK细胞免疫治疗,检测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根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 4.0,观察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情况并随访远期生存。结果 CIK治疗后较治疗前T细胞亚群状态改善,未见3~4级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5个月(P〈0.05),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19.2个月和18.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50%~100%)的中位PFS为11.5个月,高于疗效〈50%PR-SD者(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0~50%)的7.9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一线疗效≥50%PR-CR者和疗效〈50%PR-SD者中位PFS及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疗效≥50%PR-CR者中,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1.5个月,亦高于对照组的8.8个月(P〈0.05),但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肿瘤能力,延长PFS,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提高NSCLC维持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化疗联合DC和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英杰 刘恒 +1 位作者 陈强 梁宁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份-2011年02月份因非小细胞肺癌就诊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4%,明显好于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肾细胞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林 刘静维 +4 位作者 张雯 周爱萍 王跃 李丹 卢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32例晚期胃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以1∶1分为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32例晚期胃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以1∶1分为DC-CIK细胞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一致。分别采集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单药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或顺铂化疗方案,联合用药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DC-CIK细胞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单药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单药组(87.5%vs 50.0%,8.9 vs 4.4个月;均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0和14.0个月(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明显改善了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或病情本身引起的体力匮乏和失眠,未见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转移性胃腺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胃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玉 韩娇玲 +7 位作者 张震 王菲 李红 黄建敏 赵璇 杨黎 黄岚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癌、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各2例,胆囊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的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CD3单抗组,单用CD28单抗组,CD3和CD28单抗联合作用组)进行CIK细胞的诱导培养。用CFSE染色检测CIK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磁珠分选CIK细胞亚群CD4+、CD8+和CD56+细胞,然后用ELISA检测对CIK细胞亚群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的影响。结果:CD3/CD28单抗联合作用(PI=59.35)对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与单独使用CD3单抗(PI=64.4)相比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可以刺激CIK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TNF-α[IFN-γ:(384.6±263.1)vs(201.5±271.5)pg/ml,P=0.0361;TNF-α:(4.795±1.251)vs(2.835±0.443)pg/ml,P=0.026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单抗的联合作用可增强亚群细胞CD8+分泌IFN-γ、CD56+分泌IL-2和TNF-α的活性,从而起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作用。结论:CD3与CD28单抗联合作用不能增强CIK的增殖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CIK细胞的功能,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单克隆抗体 CD28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IFN-Γ TNF-α IL-2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内外抗瘤活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建夫 赵凤芝 +5 位作者 陈文慧 全强 樊晶 陈碧云 张鼎 徐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对肝癌Hep G2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健康供血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多种细胞因子促进CIK细胞成熟,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CIK细胞的免疫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对肝癌Hep G2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健康供血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多种细胞因子促进CIK细胞成熟,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CIK细胞与贝伐单抗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ep G2细胞后,利用CCK-8测定其对Hep G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侵袭小室(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测定其对Hep G2细胞侵袭迁移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 G2细胞Akt和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建立Hep 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IK组、贝伐单抗组及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组,给药28 d后处死裸鼠,剥取瘤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CD31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提取健康人PBMC诱导14 d后,CIK细胞表型分析显示CD3+CD56+细胞扩增达(36.33±2.58)%。与单独治疗组比较,联合组对Hep G2细胞的抗肿瘤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0.05);CIK细胞和贝伐单抗两药联合比单独给药组对Hep G2细胞的侵袭[(75.6±9.53)vs(304.8±45.73)、(359.8±38.10)个,P<0.01]和迁移[(29.35±8.14)%vs(55.07±6.27)%、(60.50±9.73)%,P<0.05]能力的抑制更强;CIK细胞和贝伐单抗两药单独及联合都能抑制Akt和Erk的磷酸化;CIK联合贝伐单抗组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以及移植瘤组织平均血管密度和Ki67表达,与单独治疗及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联合贝伐单抗在体内外对Hep 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均有抑制作用,且优于单独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贝伐单抗 肝癌 抗肿瘤
下载PDF
基于AO/PI荧光染色原理的杀伤细胞数量及活率检测方法学验证和细胞培养、冻存、复苏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储王龙 朱丽萍 +5 位作者 张芬 钟振忠 柯晖 梁晓 曾秀萍 刘沐芸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77-383,共7页
目的验证基于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原理的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数量及活率的可行性,并对CIK细胞培养全过程及冻存复苏后至使用前过程进行检测,建立相应的数量及活率标准。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 目的验证基于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荧光染色原理的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数量及活率的可行性,并对CIK细胞培养全过程及冻存复苏后至使用前过程进行检测,建立相应的数量及活率标准。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CIK细胞,取培养过程中的细胞使用AO/PI荧光染色法、应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数量及活率,对结果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数量线性及范围、活率线性及范围进行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外周血分离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过程中、冻存前及复苏后的CIK细胞数量及活率进行全过程检测。结果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数量线性及范围、活率线性及范围验证均符合预期要求。CIK细胞培养全过程活率均不低于80%,样本平均倍增时间为(42.26±1.17)h。冻存前的CIK细胞在加入含5%DMSO的冷冻保护剂后90 min内活率稳定,复苏后未经稀释或洗涤处理120 min内活率稳定,复苏后经洗涤去除DMSO处理后12 h内活率稳定。结论基于AO/PI荧光染色原理的自动细胞分析仪可以用于检测CIK细胞的数量及活率,其结果可以用于细胞放行评价及稳定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AO/PI荧光 自动细胞分析仪 细胞数量 活率 验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