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分析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72
1
作者 王毅 陈启鑫 +4 位作者 张宁 冯成 滕飞 孙铭阳 康重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75-1585,共11页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互联互通的电力网与通信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举措。第五代移动通信(5G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低功耗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青睐,也将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深...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互联互通的电力网与通信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举措。第五代移动通信(5G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低功耗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青睐,也将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基于此,探讨了5G通信技术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了5G通信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总结了5G通信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鉴于未来5G通信网基站密集,能耗可观,进一步还研究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下5G通信网的能量管理机制,以及两者产能用能的协调互动;最后,对未来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泛在电力物联网 5G通信 大数据 物联网 信息物理系统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框架与典型应用初探 被引量:361
2
作者 张宁 王毅 +2 位作者 康重庆 程将南 贺大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011-4022,共12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与能源互联网理念相吻合,其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与能源互联网理念相吻合,其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然后,从功能、主体、属性等3个维度对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能量、信息以及价值的角度,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对能源互联网中源、网、荷、储等不同主体在计量认证、市场交易、协同组织、能源金融不同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碳排放权认证、信息物理系统安全、虚拟发电资源交易以及多能源系统协同4个场景为例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最后,对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能源 多能源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区块链 碳排放权
下载PDF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207
3
作者 刘东 盛万兴 +2 位作者 王云 陆一鸣 孙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522-3531,共10页
信息物理系统旨在通过物理与信息系统的互通与深度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性能水平。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是其在电网领域的拓展和应用,该文阐述了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及研究现状,提出了由4个关键技术组成的研究体系,包括... 信息物理系统旨在通过物理与信息系统的互通与深度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性能水平。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是其在电网领域的拓展和应用,该文阐述了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及研究现状,提出了由4个关键技术组成的研究体系,包括:电网信息物理融合建模技术、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分析方法、基于融合模型的电网控制技术、基于融合模型的形式化验证。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在能源互联网、主动配电网以及传统电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信息物理系统 电网信息物理系统 混合系统建模 主动配电网
下载PDF
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综合安全评估:驱动力与研究构想 被引量:170
4
作者 郭庆来 辛蜀骏 +1 位作者 孙宏斌 王剑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1489,共9页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都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环节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物理系统的运行风险。为了对其系统及信息故障进行分析评估,文中在分析了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评估的必要性去...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都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信息环节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物理系统的运行风险。为了对其系统及信息故障进行分析评估,文中在分析了对电力系统进行信息物理融合建模与评估的必要性去驱动力后,提出了一种CPS融合建模构想。该方法将CPS系统抽象为一个有向拓扑图,模型将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中的状态量统一抽象为"数据节点",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等环节抽象为"信息支路"。在此基础上,系统的信息-能量流可通过矩阵运算的方式快速简单地进行量化计算,与一般的迭代计算和仿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提升计算速率。最后,对信息物理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估技术体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 建模 安全评估
下载PDF
能源转型下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8
5
作者 别朝红 林超凡 +1 位作者 李更丰 邱爱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5-2744,共10页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意义重大。然而能源转型下的电力系统呈现不确定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现代电力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和人为攻击下变得更加脆弱,其运行风险急剧增大。该文以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展开讨论,首先从内在要求和外在驱动两方面阐述了发展弹性电力系统的必要性。而后重点介绍了弹性电力系统的概念,包括详细的定义、特点及研究方向。继而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电力一次系统和网络安全两个层面论述归纳了弹性电力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并最终对我国能源转型下的弹性电力系统发展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弹性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 风险评估 分布式电源 微电网 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市场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新兴信息通信技术 控制保护设备
下载PDF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 被引量:155
6
作者 赵俊华 文福拴 +1 位作者 薛禹胜 董朝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共8页
传统的电力系统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基本都是割裂的,故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框架下难以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信息系统对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影响。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怎样将前沿的计算、通信、传感技术与电力系统紧... 传统的电力系统研究与信息系统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基本都是割裂的,故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框架下难以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信息系统对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影响。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怎样将前沿的计算、通信、传感技术与电力系统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目标正是将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融合为新型工业系统。在此背景下,将CPS概念与电力系统特点相结合,提出电力CPS架构;利用微分代数方程组、有穷自动机、随机过程、排队论等数学工具,建立其稳态与动态模型,阐述相应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提出电力CPS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方向。最后,基于网络延时和丢失补偿提出了多种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数学模型 可靠性 安全性
下载PD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4.0: A Review 被引量:155
7
作者 Ray Y. Zhong Xun Xu +1 位作者 Eberhard Klotz Stephen T. Newm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5期616-630,共15页
Our next generation of industry-lndustry 4.0-holds the promise of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along with mass customization, better quality, and improved productivity. It thus enables companies to cope wit... Our next generation of industry-lndustry 4.0-holds the promise of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along with mass customization, better quality, and improved productivity. It thus enables companie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roducing increasingly individualized products with a short lead-time to market and higher qualit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ustry 4.0. Typical resources are converted into intelligent objects so that they are able to sense, act, and behave within a smar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4.0,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ssociated topics such a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nabled manufacturing, and cloud manufactu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se topics are highlighted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also review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loT, 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tics (BDA),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that are used to enabl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Next, we describe worldwide movem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governmental strategic pla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strategic plans from maj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 Finally, we present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ll spark new ideas in the effort to realize the much-anticipated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4.0 Internet of Things Manufacturing systems Cloud manufacturing cyber-physical system
下载PDF
大数据:内涵、技术体系与展望 被引量:131
8
作者 彭宇 庞景月 +1 位作者 刘大同 彭喜元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9-482,共14页
随着复杂系统测试、试验和状态监测产生的数据呈级数增长,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种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从大数据定义、产生、特性的角度阐述大数据的内涵,重点强调大数据产生三要素的彻底变革,并按照大数据处理流程——产生、存储、预... 随着复杂系统测试、试验和状态监测产生的数据呈级数增长,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种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从大数据定义、产生、特性的角度阐述大数据的内涵,重点强调大数据产生三要素的彻底变革,并按照大数据处理流程——产生、存储、预处理、分析及挖掘、呈现,归纳得出大数据处理的通用技术体系,分析了技术体系中各环节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从数据科学、工业4.0以及信息物理系统的角度,阐述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并分析了大数据发展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工业4.0 信息物理系统 HADOOP 云存储
下载PDF
关于智能化钢厂的讨论——从物理系统一侧出发讨论钢厂智能化 被引量:109
9
作者 殷瑞钰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共12页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制造流程是其物理特征。通过对钢铁制造流程内在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对钢厂智能化的认识,探讨了推进钢厂智能化的思路及其内涵,包括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组织与调控、智能化...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制造流程是其物理特征。通过对钢铁制造流程内在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对钢厂智能化的认识,探讨了推进钢厂智能化的思路及其内涵,包括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组织与调控、智能化经营和服务等。指出流程型智能化制造的物理系统要以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为其网络结构及程序优化的导向,并以此物理系统(流程系统)为本体与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融合,实现全厂性动态运行、管理、服务等过程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和自适应。智能化钢厂的建设,需要深刻理解制造流程动态运行过程的物理本质,构建起植根于流程运行要素及其优化的运行网络、运行程序的物理模型,进而构建全流程网络化、层次化信息流模型。钢厂智能化不只是数字信息系统,必须高度重视物理系统的研究,必须是有物理输入/输出的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三网协同"的信息物理系统。钢厂智能化既要重视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的研发,更要重视制造流程(物理系统)中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的结构优化和运行程序优化,通过以制造流程物理系统结构优化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来实现钢厂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制造流程 物理结构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智能化
原文传递
智慧城市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4
10
作者 王成山 董博 +3 位作者 于浩 吴建中 严晋跃 李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7-1607,共11页
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发展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数字化、互动化的综合能源系统是重要的应对思路之一。在先进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如何充分发挥其技术价值仍需要探索。该文围绕... 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发展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数字化、互动化的综合能源系统是重要的应对思路之一。在先进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如何充分发挥其技术价值仍需要探索。该文围绕综合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对其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需求、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其基本技术框架和技术挑战进行了探讨,对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围绕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在系统规划、运行、控制以及与城市多领域协同交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综合能源系统 数字孪生 数据驱动 信息–物理系统
下载PDF
智能制造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综述 被引量:80
11
作者 张映锋 张党 任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及其在制造领域的融合不断促使各先进制造国家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全制造流程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业务的协同联动及决策的动态优化,最终达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协同化、透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及其在制造领域的融合不断促使各先进制造国家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全制造流程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业务的协同联动及决策的动态优化,最终达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协同化、透明化、绿色化。为更全面地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现状与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历史与起源、制造模式的发展与演化,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智能制造战略的内涵与特点,并从中抽取了若干影响智能制造有效实施的关键使能技术。最后,结合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基础,分析和讨论了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物联网 信息物理系统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信息物理安全风险传播机制 被引量:71
12
作者 叶夏明 文福拴 +1 位作者 尚金成 何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72-3079,共8页
在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中,信息空间中的风险有可能传递到电力空间中并导致电力设备故障。为此,有必要研究信息安全风险在电力CPS中的传播机制。首先,阐述了电力CPS中信息安全风险跨空间传播的基本形式,指... 在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中,信息空间中的风险有可能传递到电力空间中并导致电力设备故障。为此,有必要研究信息安全风险在电力CPS中的传播机制。首先,阐述了电力CPS中信息安全风险跨空间传播的基本形式,指出智能终端设备是安全风险跨空间传播的必经之路;之后,根据电力CPS的特点和细胞自动机理论的特征,建立了电力CPS中信息物理安全风险的传播模型。最后,以MATPOWER中自带的三机九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风险跨空间传递概率、故障细胞治愈概率等因素对风险传播的影响,也讨论了仿真时间间隔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信息物理安全 风险传播 细胞自动机
下载PDF
城市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71
13
作者 王成山 罗凤章 +2 位作者 张天宇 王萧宇 魏冠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17-2027,共11页
智能化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也是解决城市电网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探讨了城市电网智能化所面临的新需求和新问题,基于传统城市电网与现代城市电网的对比分析,按照"物理-信息-高级应用"的多层次技术架构体... 智能化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也是解决城市电网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探讨了城市电网智能化所面临的新需求和新问题,基于传统城市电网与现代城市电网的对比分析,按照"物理-信息-高级应用"的多层次技术架构体系,从网架结构、电网设备、信息支撑、高级分析应用等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现代城市电网智能化所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未来城市电网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分布式发电 电动汽车 需求响应 物理信息系统 态势感知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多维多尺度智能制造空间及其建模方法 被引量:65
14
作者 丁凯 张旭东 +4 位作者 周光辉 王闯 杨海东 张富强 曹学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1504,共14页
随着数字孪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面向制造业应用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业务空间的多维融合已成为智能制造落地实施的关键。针对该问题,从逻辑关联的视角提出了多维多尺度智能制造空间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数... 随着数字孪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面向制造业应用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业务空间的多维融合已成为智能制造落地实施的关键。针对该问题,从逻辑关联的视角提出了多维多尺度智能制造空间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逻辑,研究了智能制造空间的虚实映射建模方法、复杂多维时空域下智能制造过程及数据建模方法。进一步,结合某叶轮的生产制造案例对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现智能制造空间多要素、多业务、多流程的实时同步仿真与虚实联动控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能制造空间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多维融合 建模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及其实现 被引量:61
15
作者 李克强 常雪阳 +3 位作者 李家文 许庆 高博麟 潘济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5-1605,共11页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理论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概念,该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连为一体,进行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可实现车辆行驶和交通运行...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理论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概念,该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连为一体,进行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可实现车辆行驶和交通运行安全、效率等性能的综合提升。在介绍系统架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边缘云上融合感知技术与时变时延下车辆控制技术,开发了面向真实道路的云控系统。通过仿真与道路试验,验证了系统的云端计算、融合感知、融合决策与网联控制的性能,展示了系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云控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融合感知 网联车辆控制
下载PDF
离散车间制造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61
16
作者 黄少华 郭宇 +2 位作者 查珊珊 方伟光 王发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302,共19页
物联网在制造领域的深度渗透和落地应用催生了一种以"物物互联、泛在感知"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技术—制造物联网。在解析制造物联网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以多源制造数据的感知、传输、分析和应用为主线,阐述了面向... 物联网在制造领域的深度渗透和落地应用催生了一种以"物物互联、泛在感知"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技术—制造物联网。在解析制造物联网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以多源制造数据的感知、传输、分析和应用为主线,阐述了面向离散车间的制造物联网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国内外制造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应用研究文献,分别从车间制造资源管理、生产过程调控、车间物流优化、质量监控与追溯、智能服务与保障5方面,总结了制造物联网在离散车间的应用模式;基于制造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求,以及与云制造、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的紧密关联,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车间 制造物联网 多源制造数据 信息物理系统 智能制造
下载PDF
基于混合通信网的主动配电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58
17
作者 刘文霞 宫琦 +2 位作者 郭经 单晓东 王志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06-1718,共13页
随着主动配电网研究的深入,研究主动配电网混合信息物理系统信息域精细化建模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基于主动配电网故障的自愈控制方式,分析了故障过程中信息域对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 随着主动配电网研究的深入,研究主动配电网混合信息物理系统信息域精细化建模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基于主动配电网故障的自愈控制方式,分析了故障过程中信息域对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影响。建立基于混合通信网的、考虑路由转移和复杂故障因素的信息系统可靠性模型,并基于此分析了信息性能对CPS可靠性的影响。考虑到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运行特性、信息域离散特性以及计算效率,对信息域与分别采用非序贯与序贯蒙特卡罗法抽样,并利用工业以太网建立测试系统,验证了信息域传输有效性对主动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间接影响,并分析了信息域元件重要度、接入网负载率、结构以及传输技术对主动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主动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信息物理系统 混合通信网 可靠性评估 通信性能
下载PDF
智能航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8
18
作者 严新平 柳晨光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智能航运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水路环境的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感知、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航运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智能航运的逐步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分析了智能航运系统的功能和体系框架,综述了... 智能航运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水路环境的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感知、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航运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智能航运的逐步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分析了智能航运系统的功能和体系框架,综述了智能航运涉及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大数据技术、船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航行技术;其次,从智能航道、智能港口、智能船舶和智慧海事等4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其发展现状以及对智能航运发展的作用;描述了现有或正在研发的典型智能航运系统;最后,展望了未来智能航运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 智能系统 船联网 智能航行 大数据 云计算 信息物理系统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技术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琳利 李浩 +3 位作者 顾复 丁宁 顾新建 罗国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7-1319,共13页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字孪生的研究进展,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了产品、生产及其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信息表达、集成与数据交互问题,给出了数字孪生的演变过程模型;在分析产品数字孪生多阶段建模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参考架构,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虚拟工程方法和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通过优化仿真和虚拟调试构建了复杂机械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解决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学科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问题。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数字孪生多学科建模理论及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复杂机械产品 多学科协同设计 机电一体化 虚拟调试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物理系统 建模
下载PDF
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管控技术及其在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0
作者 慈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643-3648,共6页
针对能源互联网发展中技术体系、模式与思维创新的需要,首先提出关于能量信息化与互联网化管控的核心思想:在物理上将能量进行离散化(碎片化),进而通过计算能力赋予能量信息属性(信息化),改变能量的时空控制粒度,实现未来的个性化定制... 针对能源互联网发展中技术体系、模式与思维创新的需要,首先提出关于能量信息化与互联网化管控的核心思想:在物理上将能量进行离散化(碎片化),进而通过计算能力赋予能量信息属性(信息化),改变能量的时空控制粒度,实现未来的个性化定制化的能量运营服务。基于能量信息化与互联网化技术,使能量变成像计算资源、带宽资源和存储资源等信息通信领域的资源一样进行灵活的管理与调控,从而使供电与负载在用户侧无缝融合。然后,基于上述思想,针对能源互联网基础之一——分布式储能系统,提出基于电池网络的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架构与互联网化管控关键技术。最后,提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能量(包括分布式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与负载的一体化管控方法和能量运营模式。本文提出的能量信息化与互联网化的思想与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实现提供理论与工程研究支撑,目前基于电池网络的大规模分布式储能已经在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电动汽车、建筑节能等多个领域中推广与试点应用,使用效果和测试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思想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储能 互联网 能量信息化与电池网络 能量管控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