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潇 李海奎 +2 位作者 曹磊 徐胜林 刘晓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目的]确定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为其碳汇功能的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查数据,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差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法,考虑林分因子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地形、气候),探究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结果]2... [目的]确定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为其碳汇功能的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查数据,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差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法,考虑林分因子和非生物环境因子(地形、气候),探究林分碳储量的驱动因素。[结果]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方差分析法的确定系数为0.890,林分因子中的平均胸径和株数密度,非生物环境中的月平均最高温和月平均最低温以及干扰类型对林分碳储量有显著影响;SEM中林分碳储量部分的模型确定系数为0.757,林分因子中的平均胸径和株数密度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株数密度既有正向的直接作用,也有负向的间接作用,而非生物环境中,月平均最高温对林分碳储量有间接的负向影响,各变量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平均胸径(0.94)>月平均最高温(-0.52)>株数密度(0.12)。[结论]综合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分因子和气候因子均对林分碳储量有影响,而地形因子却对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森林碳库探究提供数据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采伐迹地 碳储量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拟赤杨林分的生长过程及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铁华 刘子斐 +2 位作者 陈天 史进康 徐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1,共5页
拟赤杨是亚热带地区生长比较迅速的乡土树种,为了了解这一树种的生长特性,更好地进行培育与利用,采用样地调查与解析木对该树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能形成以拟赤杨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生长迅速,35年生的林分... 拟赤杨是亚热带地区生长比较迅速的乡土树种,为了了解这一树种的生长特性,更好地进行培育与利用,采用样地调查与解析木对该树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能形成以拟赤杨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生长迅速,35年生的林分平均材积达到了469.29 m3/hm2。拟赤杨的高生长在前12年生长迅速;胸径生长在前21年生长迅速;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33 a达到高峰,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预计将出现在42~45 a之间。林下幼树种类有所增加,常绿阔叶树种比重有较大的增长,常绿阔叶树种株数所占的比例由2.1%提高到27.1%,林分将逐渐向着常绿阔叶林的方向进行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天然更新 生长过程 解析木 采伐迹地
下载PDF
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春起 薛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根据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火灾危险等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及人为影响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人为活动时间、可燃物含水量、采伐迹地清理状况、伐根油脂含量为... 根据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火灾危险等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及人为影响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人为活动时间、可燃物含水量、采伐迹地清理状况、伐根油脂含量为重要指标。据此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指数模型,制定了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参照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对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现状及潜在火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防火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采伐迹地 火险等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杉木林采伐迹地再造林后土壤调蓄水分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贤均 邓云叶 段林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杉木人工林采伐前、后及其采伐迹地造林后林地土壤调蓄水分功能的变化,揭示采伐地造林后,幼林对土壤蓄水功能的调节恢复作用。[方法]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在24年生杉木人工林伐前、伐后以及造林后1年、3年、5年、8年的样地... [目的]探讨杉木人工林采伐前、后及其采伐迹地造林后林地土壤调蓄水分功能的变化,揭示采伐地造林后,幼林对土壤蓄水功能的调节恢复作用。[方法]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在24年生杉木人工林伐前、伐后以及造林后1年、3年、5年、8年的样地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伐前相比,杉木人工林采伐后1m深土壤层毛管孔隙度提高了1.70%,非毛管孔隙度下降了4.95%;伐后1 m深土壤层最大持水力、最小持水力和毛管持水力比伐前分别提高了4.02%、2.67%和5.31%,但土壤贮水力下降14.30%;0 20,20 40 cm土层的初渗速率分别下降19.81%和16.95%,稳渗速率分别下降12.97%和14.49%;造林后林分对土壤调蓄水分功能的调节作用,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8年生幼林0 20,20 40 cm土层对土壤水分的初渗调控能力恢复到采伐前的62.50%和58.83%,稳渗的调控恢复到采伐前的62.22%和48.79%;若以伐后与伐前土壤的最大持水力、最小持水力和毛管持水力的差值为100%,8年生幼林其与伐前的差异只有16.90%,17.84%和23.20%。土壤贮水力恢复到采伐前33.34%的水平。[结论]杉木人工林的采伐导致土壤调蓄水分功能减弱,采伐迹地再造林能逐步改善林地土壤调蓄水分功能,而且随着幼林林龄增加调节功能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 蓄水功能 采伐迹地 再造林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生物量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潇 曹磊 +1 位作者 徐胜林 李海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中火烧、采伐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进程,研究其林分生物量特征,确定林分、地形和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林分生物量通用模型,进行森林碳汇功能研究。【方法】利用野外实测的胸径和树... 【目的】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中火烧、采伐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进程,研究其林分生物量特征,确定林分、地形和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林分生物量通用模型,进行森林碳汇功能研究。【方法】利用野外实测的胸径和树高推算生物量。采用方差分析确定林分、地形和气候因子以及恢复时间、干扰类型等对林分生物量有无影响,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建立林分生物量的多元线性模型,比较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在不同生境下林分生物量特征。【结果】(1)不同恢复阶段的林分生物量差异明显,森林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有所不同,生物量最大比重多出现在4~8 cm、14 cm和18~26 cm径阶。(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干扰类型、林分优势树种、海拔对林分生物量恢复有显著性影响,而气候因子或气候因子的2个主成分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都不显著,2个林分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在0.85以上,可以用来预测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生物量。【结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森林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径阶分配受到干扰类型和恢复时间影响。林分生物量与时间和海拔成正比,干扰方式与林型会影响林分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物量预测以及森林碳库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采伐迹地 恢复时间 生物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杉木林采伐迹地的土壤有机碳分配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广超 薛晔 +1 位作者 薛立 邵怡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以杉木林采伐迹地为对象,比较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土壤碳分配以及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土壤碳垂直分布,研究了不同坡位和土层对固碳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迹地各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各坡位的土... 以杉木林采伐迹地为对象,比较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土壤碳分配以及0—20cm、20~40cm和40~60cm土层的土壤碳垂直分布,研究了不同坡位和土层对固碳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迹地各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各坡位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密度为下坡〉中坡〉上坡,随土层加深而减少,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0~40cm和40~60cm土层的1.37倍和1.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 坡位 土壤有机碳 杉木林 采伐迹地
下载PDF
章古台固沙林天然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焦树仁 李玉航 +3 位作者 袁春良 刘淑玲 孟鹏 杨树军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 章古台固沙林,通过经营疏伐与部分采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了天然更新。在12块采伐迹地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13种,487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鼠李,达67%,分布最多的是榆树,为3921株/hm^2。在7块固沙林标准地调查中,共出现天然更新树木13种,385株。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赤松,为43%,分布最多的也是榆树,为2980株/hm^2。天然更新的幼树多出现在沙地的丘间低地或沙丘的东北坡,而且有落沙层;同时还需要在5—6月降水比较多,年降水量比较高的年份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林 采伐迹地 频度 多度 天然更新
下载PDF
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探析——以婺源县生态林场为例
8
作者 李桂盛 刘国梅 +4 位作者 江立秋 俞文胜 汪云仙 杜天真 胡松竹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自然林是实现我国人工林经营由数量上的扩张转向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林更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当...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近自然林是实现我国人工林经营由数量上的扩张转向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林更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成活率低是影响当前社会营造阔叶树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介绍了人工林炼山更新、不炼山更新及近自然林业、近自然恢复、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结果。在借鉴婺源县天然阔叶林天然更新、刨花楠天然更新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方法,并以婺源县生态林场人工栽植刨花楠近自然恢复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例,指出了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采伐迹地为人工纯林向乡土珍贵阔叶树近自然林的转变提供了简易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恢复 采伐迹地 阔叶树 更新 人工栽植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燃烧特性研究
9
作者 薛伟 王德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0-913,共4页
设置燃烧床燃烧实验,研究不同风速、坡度和燃料含水率实验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燃烧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随风速、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燃料含水率增大而减小;燃烧床最高燃烧温度可接近650℃,相同土... 设置燃烧床燃烧实验,研究不同风速、坡度和燃料含水率实验条件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燃烧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随风速、坡度增加而增大,随燃料含水率增大而减小;燃烧床最高燃烧温度可接近650℃,相同土壤深度下伐根附近较远离伐根处的土壤温度高;坡度和燃料含水率增大会使火前锋滞留时间增加,而风速增大时,滞留时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燃烧床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改植尾巨桉后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承标 刘运华 +3 位作者 黄丹 陈桂金 黄光银 李保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8-642,共5页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别比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减少1.0%~18.1%;(2)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渗透速度为2.72~10.56mm·min-1,比灌草坡增加2.5%~7.1%,而比厚荚相思林减少6.5%~25.4%;(3)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容重为1.219~1.499g·cm-3,比灌草坡下降0.6%~2.6%,而比厚荚相思林增大0.8%~2.5%;(4)尾巨桉林地((0~1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依次为8.3%~12.8%、33.2%~36.0%和43.2%~46.0%,比灌草坡提高1.6%~2.4%,而比厚荚相思林降低1.5%~3.2%;(5)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3.30mm、347.44mm和253.14mm,分别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6)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有效贮水量为265.6mm,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尾巨桉人工林 厚荚相思人工林 灌草坡植被 杉木林采伐迹地
下载PDF
森林作业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齐永峰 潘海兵 +2 位作者 刘春起 江瑜 张苏 《森林工程》 2008年第4期16-18,32,共4页
我国水土流失一部分因森林作业而产生。本文分析森林作业技术中不同采伐方式、集材方式和迹地清理方式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防止因森林作业而导致水土流失措施:合理选择采伐方式,避免大强度采伐,选择对土壤破坏小的集材方... 我国水土流失一部分因森林作业而产生。本文分析森林作业技术中不同采伐方式、集材方式和迹地清理方式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防止因森林作业而导致水土流失措施:合理选择采伐方式,避免大强度采伐,选择对土壤破坏小的集材方式,使剩余物对雨水保持截持作用的迹地清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作业 水土流失 采伐方式 集材方式 迹地清理方式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涛 程蕾 +2 位作者 杨军钱 张冰冰 万晓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40-48,共9页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层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的影响。(1)两种林分土壤C、N含量均随土...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层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的影响。(1)两种林分土壤C、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下降,在0~10 cm土层米老排人工林土壤C、N含量比杉木人工林分别高28.72%和19.49%;(2)杉木人工林各土层间P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0~10 cm土层P含量显著增加了11.22%,60~80 cm及80~100 cm土层P含量分别降低了17.40%和17.92%;(3)米老排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壤C库分别为157.49 t·hm^-2和132.60 t·hm^-2,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显著提高了土壤C库(18.72%),其中40~100 cm土层C库显著增加了25.34%,各土层N库无显著增加,土壤N库无显著增加,但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显著降低了40~100 cm土壤P库,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降低了14.40%。因此,底层土壤是十分重要的养分库,造林树种转换对于底层土壤也有显著影响。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阔叶树米老排人工林有更强的碳储存能力,能改善土壤肥力,也提高了磷在土壤表层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杉木采伐迹地 碳、氮、磷库 垂直剖面 表层和底层土壤
下载PDF
南酸枣、桤木、光皮桦生长发育进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鸿 《绿色科技》 2015年第3期56-58,共3页
对腾冲县苏江林场于2012年春季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南酸枣、桤木、光皮桦与萌生杉木营造混交林,3年生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均达到92%,南酸枣、桤木、光皮桦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了较强的速生... 对腾冲县苏江林场于2012年春季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南酸枣、桤木、光皮桦与萌生杉木营造混交林,3年生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均达到92%,南酸枣、桤木、光皮桦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了较强的速生性,各树种平均树高和胸径依次为南酸枣6.0m和6.5cm,桤木5.8m和6.2cm;光皮桦4.8m和4.4cm。南酸枣更适宜作为腾冲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树种,营造速生丰产的工业原料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采伐迹地 南酸枣 桤木 光皮桦 萌生杉木 生长发育进程分析
下载PDF
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鸿 《绿色科技》 2015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南酸枣,造林成活率为97%,3年保存率为94%,3年树高达6.2m,胸径达7.2cm,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南酸枣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速生树种加以推广。
关键词 杉木采伐迹地 造林试验 南酸枣
下载PDF
3种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肖世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175-176,共2页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一次除萌和不除萌处理下,马尾松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产生了极显著差异;二次除萌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发育;一次除萌有利于马尾松枝下高生长发育。[结论]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其他树种人工林有利于林地的发展,但是要加强杉木伐桩萌发条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迹地 除萌处理 马尾松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