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层基底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1
作者 何水淋 罗伯特.贝克 《华夏医学》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采用活体给药、非连续梯度离心分离和体外培养引入细胞动力阻断剂的技术,建立了裸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实验用6周龄雄性裸鼠,在一次性皮肤涂抹受试化合物48h后,剥离全层皮肤。经1%胰蛋白酶溶液处理,分离出表皮层... 采用活体给药、非连续梯度离心分离和体外培养引入细胞动力阻断剂的技术,建立了裸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实验用6周龄雄性裸鼠,在一次性皮肤涂抹受试化合物48h后,剥离全层皮肤。经1%胰蛋白酶溶液处理,分离出表皮层,剪碎,置DNAse溶液中室温下搅拌,过滤,离心收集细胞。细胞悬液移于Percol溶液,离心留下含基底细胞的底层溶液。细胞置37℃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含细胞松弛素B3μg/ml),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48h后,按常规方法收获细胞。使用氨基甲酸乙酯作为阳性试验物,双核细胞微核率达97.3‰,丙酮阴性对照物仅为9‰。实验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可获得线性剂量反应曲线;镜下可见单个分离的细胞,细胞边界清楚,胞浆染色均匀,细胞核与微核的染色结构清晰,微核易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表皮层 微核检测
全文增补中
小眼书虱Liposcelis paeta(Psocopotera:Liposcelididae)表皮层脂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春启 曹阳 +2 位作者 李燕羽 尚艳娥 呙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2,共5页
体壁表皮对昆虫起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其中表皮化合物成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正己烷整体浸泡试虫的方式,在常温及超声波浴的条件下,进行储粮害虫中常见的小眼书虱表皮成分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提取物成分,结果表... 体壁表皮对昆虫起着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其中表皮化合物成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正己烷整体浸泡试虫的方式,在常温及超声波浴的条件下,进行储粮害虫中常见的小眼书虱表皮成分提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小眼书虱表皮成分以总酯类物质为主。十八酸酯为82%;游离脂肪醇和脂肪酸为17%;烃类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书虱 表皮层 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十八酸酯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叶鞘表皮微形态及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危害程度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申晓萍 欧善生 +3 位作者 谢彦洁 王小欣 覃连红 侯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906-7908,7912,共4页
[目的]分析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的叶鞘表皮显微形态和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危害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控制该虫在南宁的发生与为害。[方法]以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国王椰Ravenea rivularis、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加拿利海枣Phoe... [目的]分析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的叶鞘表皮显微形态和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危害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控制该虫在南宁的发生与为害。[方法]以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国王椰Ravenea rivularis、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大王椰Roystonea regia(HBK.)O.F.Cook为材料,进行红棕象甲为害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叶鞘表皮显微形态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叶鞘表皮显微结构、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的物理抗性有直接关系。红棕象甲的为害程度与棕榈科植物角质层厚度及叶表皮厚度呈反比。红棕象甲对棕榈科植物的为害程度随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粗纤维含量的减少而增大。[结论]红棕象甲的为害程度与棕榈科植物叶鞘表皮微结构及营养品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叶鞘表皮 微结构 营养成分 红棕象甲
下载PDF
骨碎补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东 何春梅 +2 位作者 王发国 王爱华 邢福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基于骨碎补科(Davalliaceae)植物属的界定和属下等级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首次对骨碎补科6属39种(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骨碎补科有9种类型的角质层,其中,阴石蕨属(Humata)的角质层有密集的孔... 基于骨碎补科(Davalliaceae)植物属的界定和属下等级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首次对骨碎补科6属39种(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骨碎补科有9种类型的角质层,其中,阴石蕨属(Humata)的角质层有密集的孔状凹陷结构;Wibelia条纹突起较厚,排列整齐且细密紧致;广义钻毛蕨属(Davallodes)内存在多种角质层类型,需要在属下进一步细分。本研究还根据角质层特征讨论了骨碎补科与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角质层特征是骨碎补科内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保卫细胞形状和气孔密度,均不能用来界定骨碎补科的属和种。本研究按角质层分类的结果与Kato和Tsutsumi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科 叶表皮 角质层特征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