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突变理论的公共场所集群事件预警分级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珉 刘晓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针对公共场所集群事件,利用突变理论对其预警级别进行研究。选择2005—2008年发生的具有比较典型的集群事件为样本;考虑公共建筑饱和度、人群情绪指标、建筑管理指标和安全事故隐患等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尖点突变和蝴蝶突变模型进行... 针对公共场所集群事件,利用突变理论对其预警级别进行研究。选择2005—2008年发生的具有比较典型的集群事件为样本;考虑公共建筑饱和度、人群情绪指标、建筑管理指标和安全事故隐患等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尖点突变和蝴蝶突变模型进行突变级数的分析和评价,得到预警分级突变级数的大致范围;并运用一个公共场所集群事件发生时预警级别判断的实例进行说明。实例表明,利用突变理论模型,可以为公共场所管理者在人群安全监控决策方面提供初步的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事件 突变级数评价 尖点突变 蝴蝶突变 预警分级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立 郭亚奔 +2 位作者 刘慧妮 丁科 李宏儒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2期121-128,137,共9页
为了分析孤岛工作面窄煤柱合理宽度,结合某矿2102孤岛工作面工程实例,引入尖点突变模型,理论分析了煤柱合理宽度范围。建立FLAC_(3D)数值模型,模拟不同煤柱宽度时垂直应力分布状态及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尖点突变... 为了分析孤岛工作面窄煤柱合理宽度,结合某矿2102孤岛工作面工程实例,引入尖点突变模型,理论分析了煤柱合理宽度范围。建立FLAC_(3D)数值模型,模拟不同煤柱宽度时垂直应力分布状态及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尖点突变模型,煤柱极限宽度需大于7.5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为6~8 m时,巷道处于低应力环境;当煤柱宽度大于8 m时,在煤柱内部开始出现集中应力,并且随着煤柱宽度增加,集中应力程度越明显。根据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最终确定2102孤岛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为8 m。现场布置矿压测站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及顶板离层量,巷道表面无明显变形,底鼓量最大280 mm,两帮位移量在130 mm以内,顶板下沉量在50 mm以内。顶板离层量较小,浅部离层量在5 mm以内,深部离层量在3 mm以内,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沿空掘巷 尖点突变 窄煤柱
下载PDF
沿空煤巷护巷煤柱宽度与非对称支护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宏忠 左安家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5,共7页
以昌恒煤矿9102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综合窄煤柱稳定性尖点突变理论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和煤柱支承压力现场实测结果,综合确定9102窄煤柱合理宽度为9 m,得出锚索桁架非对称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沿空掘巷顶板非对称变形破... 以昌恒煤矿9102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综合窄煤柱稳定性尖点突变理论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和煤柱支承压力现场实测结果,综合确定9102窄煤柱合理宽度为9 m,得出锚索桁架非对称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沿空掘巷顶板非对称变形破坏。现场宏观矿压观测结果表明,顶板、煤柱帮和实体煤帮位移量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变形量较小,巷道控制效果良好,回采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煤巷 窄煤柱 尖点突变 锚索桁架 非对称支护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和爆破累积损伤模型的岩溶基坑防突厚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蒋腾飞 姜谙男 +1 位作者 许梦飞 李兴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02-1913,共12页
循环爆破动荷载作用下,针对岩溶基坑侧壁涌突水的安全隐患,需确定合理的防突厚度。首先,根据基坑侧壁涌突水的力学特征,建立防突层失稳破坏的圆锥台力学模型,采用尖点突变理论及能量判别方法,得到防突层势函数及分叉点集方程,推导岩溶... 循环爆破动荷载作用下,针对岩溶基坑侧壁涌突水的安全隐患,需确定合理的防突厚度。首先,根据基坑侧壁涌突水的力学特征,建立防突层失稳破坏的圆锥台力学模型,采用尖点突变理论及能量判别方法,得到防突层势函数及分叉点集方程,推导岩溶基坑防突厚度的表达式。然后,在爆破开挖中,从岩体疲劳损伤的角度引入爆破累积损伤模型,并得到循环爆破的累积损伤值,同时对防突层的弹性模量进行修正,形成考虑循环爆破次数的岩溶基坑防突厚度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大连地铁5号线梭鱼湾南站为工程依托,对其防突厚度进行计算,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涌突施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爆破累积疲劳损伤变量,得到了不同爆破次数下岩溶基坑的防突厚度,其随着岩层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压力扩散角θ、钢支撑轴力F1的减小而增大,而与岩溶水压力F3、岩溶区半径R2、爆破次数n呈现正相关的变化趋势;在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中,岩溶区半径R2和岩溶水压力F3对防突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敏感性因子分别为0.869,0.722。该方法及结论对于岩溶区爆破开挖下岩质基坑的设计与安全施工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防突厚度 尖点突变 累积损伤 岩溶 爆破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基于N-K模型和尖点突变的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5
作者 潘福全 董炳洁 +3 位作者 董云鹏 张丽霞 杨金顺 陈秀锋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了探究公交车交通事故中的风险耦合关系,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基于N-K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度量模型,以国内... 为了探究公交车交通事故中的风险耦合关系,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关系,并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层次网络模型。基于N-K模型,构建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度量模型,以国内发生的664起公交车交通事故为例,得到了不同风险因素耦合发生概率和风险耦合度值,建立了公交车交通事故尖点突变模型,最后通过仿真,使公交车交通安全系统风险状态可视化。结果表明:参与风险耦合的因素数量越多,发生公交车交通事故的风险越大;人的因素和道路因素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在风险耦合过程中造成的风险最大,是影响公交车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 交通事故 N-K模型 风险耦合 尖点突变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层状围岩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穆成林 裴向军 +2 位作者 黄润秋 裴钻 路军富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40,共5页
在层状围岩(岩体梁)地质力学模型和势能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折失稳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系统状态下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并据此分析了层状围岩(岩体梁)突变失稳破坏... 在层状围岩(岩体梁)地质力学模型和势能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折失稳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系统状态下发生突变时外界的控制条件,主要阐述非线性系统如何从连续渐变状态走向系统性质的突变,并据此分析了层状围岩(岩体梁)突变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的发生机理。基于定态曲面方程和分支曲线方程,推导得出系统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岩体破坏分析方法和失稳判据。岩体梁失稳判据揭示,围岩的稳定性主要由外力的p,q,岩体的弹性模量E,重度rc,层间剪应力τ以及几何形态l,h决定。结合矿区巷道围岩实例,运用尖点突变失稳判据分析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达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层状围岩 弯折破坏 尖点突变 失稳判据
原文传递
高陡岩质斜坡坡表实景模型构建与岩体结构面自动解译方法及平台研发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文川 张文 +7 位作者 李腾跃 陈俊淇 王佳 李万堃 尹韩 赵潇涵 蓝升 潘晓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6-1082,共17页
对于高陡岩质斜坡而言,三维实景建模精度较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构建方法,实现毫米级三维实景模型的构建,为后续结构面的精细解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突变理论运用到由实... 对于高陡岩质斜坡而言,三维实景建模精度较低且自动解译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多角度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构建方法,实现毫米级三维实景模型的构建,为后续结构面的精细解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突变理论运用到由实景模型生成的三维岩体结构面点云检测中,通过在尖点突变模型中判断点云物理信息是否处于突变状态,实现结构面的自动识别,简化了传统算法需要输入大量参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岩体结构面自动解译(ARFD-RMS)平台,实现了岩体结构面识别与解译过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利用上述方法,以西藏昌都地区色曲特大桥北岸高陡岩质斜坡为实验对象,构建出毫米级三维实景模型,识别并解译出斜坡中结构面明显出露区域的659条裂隙,并通过与人工罗盘测量的结构面数据对比,自动解译结果的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开源点云数据集测试了ARFD-RMS平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平台能胜任不同地区的结构面解译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体结构面 多角度贴近摄影 尖点突变 三维实景模型 三维点云模型 自动解译 西藏
下载PDF
深部岩爆演化机制的耗散结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传宇 梅甫定 +1 位作者 张文龙 张倓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从能量分析的角度,利用系统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与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深埋地下空间围岩体系统岩爆等岩体突然失稳破坏的演化机制。通过分析深埋地下空间局部围岩体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符合耗散结构理论要求的3个特征,说明... 从能量分析的角度,利用系统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与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深埋地下空间围岩体系统岩爆等岩体突然失稳破坏的演化机制。通过分析深埋地下空间局部围岩体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符合耗散结构理论要求的3个特征,说明发生岩爆等岩体突然失稳破坏的深埋局部围岩体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符合耗散结构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建立尖点突变模型,解释了深部岩爆发生的"突发"机制;通过建立深埋地下空间力学模型及其本构方程,得到深部岩爆等围岩体突然失稳破坏危险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地下空间 岩爆 耗散结构 尖点突变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尖点突变的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友春 邵宗翰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9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和控制能力,提出基于尖点突变的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方法。构建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的约束参量模型,采用道路交通信息预测方法进行道路交通流阻塞的模糊控制,预测道路交通流阻塞信息,采用极限学习...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和控制能力,提出基于尖点突变的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方法。构建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的约束参量模型,采用道路交通信息预测方法进行道路交通流阻塞的模糊控制,预测道路交通流阻塞信息,采用极限学习机对道路交通流阻塞信息进行自适应聚类处理,提取道路交通流阻塞信息的统计特征量,根据统计特征量的尖点突变性实现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的智能性较好,对道路交通流阻塞的信息预测能力较强,可以根据道路交通流的尖点突变性实现道路交通流阻塞自动调控,提高大路交通的畅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 道路交通流 阻塞 自动调控
原文传递
基于尖点突变方法的动设备在线可靠性研究
10
作者 田乾乾 骆红云 石多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533-536,共4页
文章基于尖点突变方法建立某易磨损部件损伤模式转变分析与判断模型,利用模型对易磨损部件的监测参数进行分析,判断该部件损伤模式的改变,为设备的维护者和使用者提供预警。研究结果显示突变模型可以有效评估易磨损部件运行情况,并对损... 文章基于尖点突变方法建立某易磨损部件损伤模式转变分析与判断模型,利用模型对易磨损部件的监测参数进行分析,判断该部件损伤模式的改变,为设备的维护者和使用者提供预警。研究结果显示突变模型可以有效评估易磨损部件运行情况,并对损伤模式的转变进行正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部件 损伤模式 尖点突变 模型 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机理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朱正威 胡永涛 郭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在对社会安全事件进行概念界定和突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研究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机理;研究发现: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过程是连续性和突发性的统一,突跳值大小决定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 在对社会安全事件进行概念界定和突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研究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机理;研究发现: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过程是连续性和突发性的统一,突跳值大小决定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政府应针对控制变量进行政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事件 尖点突变模型 突变理论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肥力质量的突变——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02-3010,共9页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 以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将土壤肥力质量10个因子作为内部因子,坡度、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强度等作为外部因子,构建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尖点突变模型,并分析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分别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0个样点中,突变的样点共27个,占30%,稳定的样点共63个,占70%;2)突变样点主要对应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1和等级2(分别占突变样点总数的48.15%和33.33%)、水土流失微度和轻度(分别占37.04%和44.44%)、坡度5—10°和10—15°(分别占37.04%和40.74%)、植被覆盖度>0.4和0.3—0.4(分别占48.15%和37.04%);分叉集Δ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水土流失强度、坡度和植被覆盖度都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顺序为:水土流失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肥力质量等级>坡度;突变主要发生于土壤肥力质量等级较高、水土流失强度较轻、坡度中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地点;3)土壤肥力质量演变时间相对较长,应根据中间过渡状态来判断是否产生突变;土壤肥力质量处于突变状态时可用较小投入产生较大效益,在关注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同时,不应忽视突变区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突变理论 尖点突变模型 长汀县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粒径分布尾砂的充填体强度及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爱兵 王杰 +1 位作者 陈帅军 李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83-3093,共11页
为探究尾砂粒径分布对充填体强度和损伤特性的影响,对超细尾砂(中值粒径D_(50)=10.1μm)、细尾砂(D_(50)=37.1μm)和粗尾砂(D_(50)=121.31μm)充填体开展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 为探究尾砂粒径分布对充填体强度和损伤特性的影响,对超细尾砂(中值粒径D_(50)=10.1μm)、细尾砂(D_(50)=37.1μm)和粗尾砂(D_(50)=121.31μm)充填体开展单轴压缩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试验,分析其强度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并基于尖点突变理论,采用小波包技术构建充填体损伤识别指标,量化分析充填体损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尾砂D_(50)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随着料浆浓度的升高,尾砂粒径对充填体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减小;相对超细尾砂和粗尾砂充填体,细尾砂充填体粗、细颗粒结合紧密,孔隙度最低,微观结构致密性最好;定义能量变化率(energy change rate,简称ECR)突变点为试件损伤突变的阈值,用于区分试件稳定损伤阶段和加速损伤阶段,其中,超细尾砂、细尾砂和粗尾砂充填体分别在峰值应力的92.83%、92.31%和72.93%处发生损伤突变;随尾砂D_(50)的增大,充填体破坏模式由剪切破坏向张拉破坏转变,破坏时ECR由20.65%增大为28.25%,损伤破坏程度逐渐加重。研究结果为改良矿山尾砂颗粒级配,进而提高充填体强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粒径 数字图像相关法 小波包能谱分析 微损伤识别指标 尖点突变理论
下载PDF
高构造应力区大采高覆岩灾变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文彬 余学义 +1 位作者 赵兵朝 雷武林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在褶皱区开采覆岩受高构造应力的条件下,开采煤层上覆坚硬岩层断裂与开采范围属于非线性问题。为研究该条件下覆岩灾变规律,应用材料力学的弯曲梁理论,对相邻坚硬岩层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其势函数的表达式,运用尖点突变模型得到... 在褶皱区开采覆岩受高构造应力的条件下,开采煤层上覆坚硬岩层断裂与开采范围属于非线性问题。为研究该条件下覆岩灾变规律,应用材料力学的弯曲梁理论,对相邻坚硬岩层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其势函数的表达式,运用尖点突变模型得到其发生破断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实测的地应力,求得该矿坚硬岩层的极限断裂距为280 m;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围压加载模拟支架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后发现,在留设10 m煤柱条件下,坚硬岩层极限破断距为340 m。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出在同样地质条件下,当留设0,10 m煤柱时,复合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分别为280,345 m。研究结果表明高构造应力条件下,复合关键层的断裂是矿井冲击矿压灾害的源头,断裂距越大其聚集的能量越大,因此在矿区开采中应尽量使用窄煤柱或无煤柱开采,减少坚硬岩层的断裂能量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构造应力 尖点突变 覆岩灾变 大采高
原文传递
基于突变理论的泥岩隧道稳定性及极限位移确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明星 严松宏 杜嘉轩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为了分析第三系富水砂泥岩隧道的稳定性和极限位移的确定,应用突变理论尖点突变模型推导了隧道拱顶下沉的突变判别方程。采用数值模拟对隧道进行开挖,通过改变围岩应力释放系数,找出围岩相应节点塑性应变、速度和加速度的突变点,进而来... 为了分析第三系富水砂泥岩隧道的稳定性和极限位移的确定,应用突变理论尖点突变模型推导了隧道拱顶下沉的突变判别方程。采用数值模拟对隧道进行开挖,通过改变围岩应力释放系数,找出围岩相应节点塑性应变、速度和加速度的突变点,进而来判断隧道极限位移值。得出第一部开挖,围岩应力释放率为75%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17.06 cm;第二部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率为75%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19.77 cm;第三部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率为65%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24.77 cm;第四部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率为60%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25.52 cm;第五部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率为50%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25.87 cm;第六部开挖时,围岩应力释放率为45%时,塑性应变加速度出现突变点,拱顶下沉为25.9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 数值模拟 尖点突变模型 应力释放 隧道极限位移
下载PDF
矿区油气管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16
作者 张宁晓 张莹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81-86,105,共7页
为有效掌握油气管道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危险性,基于滑坡现场勘查成果及变形数据,先采用传递系数法和尖点突变分析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再利用P×C分级法评价不同评价指标对管道的危险性程度。结果表明: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得出3个监测... 为有效掌握油气管道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危险性,基于滑坡现场勘查成果及变形数据,先采用传递系数法和尖点突变分析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再利用P×C分级法评价不同评价指标对管道的危险性程度。结果表明: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得出3个监测剖面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范围为1.005~1.224,属欠稳定~稳定状态;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得到5个监测点的突变特征值范围为3.961×10~9~5.331×10~9,均大于0,说明各监测点对应位置均处于稳定状态;对比传递系数法和尖点突变分析的稳定性评价结果,综合得出滑坡目前处于稳定性状态;在危险性评价结果中,整体评价的危险性得分为81.25,总体得分偏高,危险性等级属Ⅲ级,即滑坡灾害对管道威胁一般,需尽快开展局部及整体的防治措施研究,以保证管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滑坡 传递系数法 尖点突变分析 变形监测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青海尕沙日特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升安 李春阳 段顺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54,共5页
以青海尕沙日特大型滑坡为例,首先利用传递系数法开展常规滑坡稳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和BAS-NARX-ARIMA模型开展滑坡稳定性的佐证评价和发展趋势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在传递系数法的稳定性分析中,主滑面在3种工况条件下的稳... 以青海尕沙日特大型滑坡为例,首先利用传递系数法开展常规滑坡稳定性分析,然后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和BAS-NARX-ARIMA模型开展滑坡稳定性的佐证评价和发展趋势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在传递系数法的稳定性分析中,主滑面在3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Fs为1.148~1.697,属于基本稳定和稳定状态;2)尖点突变分析结果显示,各监测点的Δ均大于0,即均处于稳定状态,佐证了常规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但不同位置处的稳定程度存在差异;3)BAS-NARX-ARIMA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健性,预测效果较好。由外推预测结果可知,滑坡稳定性随时间持续减弱,有必要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变形监测 传递系数法 尖点突变分析 NARX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数据动态模态分解的基坑沉降稳定性预警预测研究
18
作者 高虎军 王涛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合理实现基坑沉降稳定性的预警预测研究,该文在基坑沉降数据动态模态分解基础上,先利用尖点突变分析实现趋势项分量的稳定性现状评价,再利用分项组合预测模型实现沉降稳定性的预测评价,两者综合实现沉降稳定性的预警预测研究。实例分... 为合理实现基坑沉降稳定性的预警预测研究,该文在基坑沉降数据动态模态分解基础上,先利用尖点突变分析实现趋势项分量的稳定性现状评价,再利用分项组合预测模型实现沉降稳定性的预测评价,两者综合实现沉降稳定性的预警预测研究。实例分析表明:DMD模型在沉降数据的分解过程中具有良好效果,可将其合理分解为趋势项分量和误差项分量;通过基坑沉降稳定性的现状评价,得出基坑沉降在现状条件下的稳定性均处于稳定状态,且在基坑沉降稳定性的预测评价过程中,得出分项组合预测模型在基坑沉降变形中的适用性,得出各监测点的沉降变形仍会呈小速率增加趋势;综合评价,各监测点的预警等级为Ⅲ~Ⅳ级,为现场安全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沉降稳定性 动态模态分解 尖点突变分析 分项组合预测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乡村生态安全状态——以17个典型村为例
19
作者 曾月娥 李子蓉 李蕊蕊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以厦漳泉地区17个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测算出其生态安全突变值,根据其突变值对乡村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识别,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生态安全状态可分为上叶稳定状态、下叶稳定状态、中叶状态3种类型;一... 以厦漳泉地区17个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测算出其生态安全突变值,根据其突变值对乡村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识别,并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生态安全状态可分为上叶稳定状态、下叶稳定状态、中叶状态3种类型;一直处于上叶状态的乡村有5个,处于下叶状态的乡村有4个,处于中叶状态的乡村有8个。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管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尖点突变模型 乡村 厦漳泉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矩形隧道掌子面突变失稳判据
20
作者 倪志国 龙江 +2 位作者 杨广 刘运思 彭亚雄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24期43-47,共5页
上软下硬地层中浅埋矩形隧道掌子面失稳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突变破坏特征,表现为地表沉降变形的不确定性、本构关系的非线性及破坏发生的突变性。在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矩形地铁隧道掌子面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软下硬地层矩形隧道掌子面... 上软下硬地层中浅埋矩形隧道掌子面失稳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突变破坏特征,表现为地表沉降变形的不确定性、本构关系的非线性及破坏发生的突变性。在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矩形地铁隧道掌子面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软下硬地层矩形隧道掌子面失稳尖点突变模型,提出了利用地表沉降数据的突变失稳判定方法。将突变模型应用于长沙轨道交通5号线火炬村站出入口隧道施工中,结合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判断掌子面稳定性。结果表明:隧道地表沉降变形曲线与尖点突变模型具有良好相关性,稳定性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矩形隧道 地表沉降 尖点突变模型 失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