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内有流体时管柱弯曲临界力分析——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系统讨论之一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钦道 谢光平 张娟 《钻采工艺》 CAS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管柱弯曲临界力是判断井内管柱是否弯曲的重要依据 ,也是解决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中十分重要但又令人费解的“虚力”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封隔器 管柱 弯直界面 临界力 受力分析 油气井
下载PDF
视皮层LTP形成后的突触形态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太真 蔡志伟 陈彩云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5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本文对产生LTP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发现,产生LTP的实验组标本中有大的“U”形突触形成。这种U型突触的界面曲率可大于2,多有两个以上的活性区。活性区部位的曲率变化更为明显。而对照组未见到这种... 本文对产生LTP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发现,产生LTP的实验组标本中有大的“U”形突触形成。这种U型突触的界面曲率可大于2,多有两个以上的活性区。活性区部位的曲率变化更为明显。而对照组未见到这种变化。提示U型突触可能是LTP发生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脑片 长时程增强 突触 界面曲率
下载PDF
PTT/PET自卷曲纤维弹性伸长率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顾飞 王府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借助两个系列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纤维试样,采用DENTON的曲率计算模型和前人获得的材料参数,由纤维截面图估算出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卷曲曲率,发现各系列的估算曲率与实测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 借助两个系列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纤维试样,采用DENTON的曲率计算模型和前人获得的材料参数,由纤维截面图估算出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卷曲曲率,发现各系列的估算曲率与实测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86和0.847,但是两系列的相关直线之间有一定距离.分析认为两系列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纺丝方法对应的两组分材料热收缩率差的不同,推算出各系列中两组分材料的热收缩率差,进而获得弹性伸长率与卷曲曲率的拟合方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试验还发现两组分材料的界面形态与各自的特性黏度、两组分在纺丝成形中汇合迟早有一定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PET自卷曲纤维 弹性伸长率 卷曲曲率 预测方法 界面形状
下载PDF
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LTP形成后的电镜观察
4
作者 韩太真 陈彩云 +1 位作者 蔡志伟 李伟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选取电生理实验中出现较大LTP的脑片标本即时固定、切片、电镜观察。发现凹型突触增多,特别是有U型突触的形成,使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大。本文就突触曲率变化与LTP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突触 界面曲率 记忆机理 信息储存
下载PDF
精确测量长凹球面曲率半径的差分干涉微机系统
5
作者 史秀荣 张星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97-102,共6页
给出了一种在比较短的工作长度上精确测量长凹球面镜曲率半径的单片微机测试系统,介绍了该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硬件电路设计、误差分析及在应用中必须的详细资料。
关键词 球面镜 曲率半径 半径测量 单片机 接口 光栅
下载PDF
视皮层LTP维持阶段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玉翠 韩太真 +1 位作者 沈建新 乔健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 本实验使用18~20d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3h取局部微脑片固定进行LTP维持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分别与孵育相同时间而未予任何刺激的脑片和仅给予测试刺激的脑片作比较。运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三组电镜结果进行以下参数的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和(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盲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所得数据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15h左右,其反应达到峰值,然后维持在最高水平一直到3h仍无下降趋势;(2)突触间隙的宽度较两个对照组明显增宽;(3)PSD的厚度也明显增厚;(4)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明显增加;(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空白对照明显增高;(6)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结果提示:活性区面密度的增加及突触界面曲率的增大可能是LTP维持的形态学基础。穿孔性突触的形成与LTP的维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P 视皮层脑片 突触间隙 突触界面曲率
下载PDF
力竭运动后大鼠皮层中Gray-I型突触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玉 吴燕波 +4 位作者 陈喜福 王晓东 吴婵清 杨阳 陈静侬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58,共2页
通过力竭运动模型,对大鼠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24h皮层内突触界面不同曲度类型进行了记数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动物比较,只有力竭后6h时突触界面曲度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初步认为力竭运动可以影响到皮层突触形态结构。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皮层 突触界面曲度 大鼠
下载PDF
曲率与界面传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勇 宋玉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29-432,共4页
简要总结了曲率与扩散驱动力的关系:化学势差与曲率成正比线性关系,这一关系中存在临界曲率,目前尚没有计算该临界曲率的方法和理论。分别讨论界面曲率在固相界面和固液界面上对界面扩散传质的影响,以及曲率在固态扩散连接和合金凝固等... 简要总结了曲率与扩散驱动力的关系:化学势差与曲率成正比线性关系,这一关系中存在临界曲率,目前尚没有计算该临界曲率的方法和理论。分别讨论界面曲率在固相界面和固液界面上对界面扩散传质的影响,以及曲率在固态扩散连接和合金凝固等过程当中各与界面相关的理论中的应用。列举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实例,分析这些实例中的实用性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 界面传质
下载PDF
视皮层LTP诱导过程中的突触形态计量学研究
9
作者 陈玉翠 韩太真 +1 位作者 沈建新 乔健天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2-236,共5页
使用生后18~20天龄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半小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白象分析仪分别对以下参数进行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官法... 使用生后18~20天龄的幼年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在LTP出现后半小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白象分析仪分别对以下参数进行测量:(1)突触间隙的宽度;(2)突触后致密物(PSD)的厚度;(3)活性区的长度;(4)突触界面曲率。用双官法对突触数目进行计量,并用立体计量学方法对各种突触类型进行定量,结果显示:(1)LTP形成后半小时之内,突触反应增强,最大可达基础反应的516%;(2)PSD的厚度明显增厚;(3)活性区的面密度及突触界面曲率在备组间无明显差异;(4)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总突触数目和棘突触数目的数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果提示,PSD的增厚可能是LTI,诱导过程的形态学特征。在LTP的诱导过程中,突触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突触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