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端直流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被引量:33
1
作者 屠卿瑞 徐政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大规模海上风电场采用直流联网构成多端直流网络是沿海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已投运的多端直流输电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以及新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引入了基于握手理论的多端直流网络故障检测原理,并... 大规模海上风电场采用直流联网构成多端直流网络是沿海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已投运的多端直流输电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以及新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引入了基于握手理论的多端直流网络故障检测原理,并指出了其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海上风电场 电流裕度 直流断路器 握手理论
原文传递
考虑光伏逆变器电流裕度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电压支撑策略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景钢 刘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稳定问题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提高主动配电网的动态电压支撑能力,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逆变器电流裕度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电压支撑策略。该策略在... 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稳定问题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提高主动配电网的动态电压支撑能力,提出了一种考虑光伏逆变器电流裕度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电压支撑策略。该策略在分析配电网电压灵敏度的基础上,考虑光伏逆变器的电流设计裕度,能够在电压跌落故障情况下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的最大允许电流,实现光伏逆变器有功功率输出最大化,从而提高主动配电网的短期电压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逆变器电流裕度对静止无功补偿系统的影响,并与常规无功补偿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光伏逆变器 电压支撑 电压敏感性 电流裕度
下载PDF
适用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英培 杨小龙 +2 位作者 梁海平 孙海新 赵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8-186,共9页
针对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了各换流站的电流裕度,由多个换流站共同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使电流裕度大的换流站承担较大的功率变化量,电流裕度小的换流站承担较小的功率变化量... 针对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下垂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了各换流站的电流裕度,由多个换流站共同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使电流裕度大的换流站承担较大的功率变化量,电流裕度小的换流站承担较小的功率变化量,避免出现部分换流站满载而失去对功率变化响应能力的情况。该控制策略可以协调分配各换流站有功功率,有效降低各换流站直流电压的静态偏差,且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用根轨迹法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端直流输电 协调控制 非线性下垂控制 电流裕度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单换流器退出引起过压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俞翔 陈乐 +3 位作者 邹强 徐斌 王杨正 杨建明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6期145-150,155,共7页
换流器投退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站间通信故障的情况下整流侧一台换流器因故障退出可能会导致本极另一台运行换流器的过压问题,使过压保护动作最终闭锁该极。本文以滇西北—广东±800k V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参照对象... 换流器投退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站间通信故障的情况下整流侧一台换流器因故障退出可能会导致本极另一台运行换流器的过压问题,使过压保护动作最终闭锁该极。本文以滇西北—广东±800k V特高压输电工程为参照对象,从控制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过压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在整流侧短时调整电压参考值,在逆变侧短时调整电流裕度,有效抑制了站间通信故障情况下整流侧故障退出换流器造成的过压问题。借助实时数字仿真仪(RTDS)仿真系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后续的特高压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站间通信 换流器退出 过压问题 电压参考值 电流裕度
下载PDF
长脉宽模式下雷达供电系统功率波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勇 林松 +1 位作者 卢胜利 华明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4-141,共8页
长脉宽工作模式引起的雷达系统功率大范围波动对供电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首先建立阵面发射单元的数学模型,根据脉冲负载的平均功率供电模式特点,提出了电流裕度的概念。采用状态空间分段方法,分析了供电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推导... 长脉宽工作模式引起的雷达系统功率大范围波动对供电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首先建立阵面发射单元的数学模型,根据脉冲负载的平均功率供电模式特点,提出了电流裕度的概念。采用状态空间分段方法,分析了供电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推导出长脉宽工作模式下系统功率波动函数及其简化形式。然后,提出峰峰值与平均功率比PAPR(peak-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用以定量分析功率波动程度,根据该指标,分析了影响系统功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功率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结论,为长脉宽工作模式下雷达电源系统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供电系统 功率波动 脉冲负载 电流裕度 峰峰值与平均功率比
下载PDF
100kJ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电磁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浩 江晖 +2 位作者 潘皖江 朱银峰 吴诚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是超导在电力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文中介绍的100k J SMES磁体由30个Bi2223/Ag带材绕制的双饼线圈组成,设计工作温度20K,工作电流200A。SMES在运行时,磁体不同位置的带材所受到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其临界电流... 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是超导在电力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文中介绍的100k J SMES磁体由30个Bi2223/Ag带材绕制的双饼线圈组成,设计工作温度20K,工作电流200A。SMES在运行时,磁体不同位置的带材所受到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其临界电流退化程度也不相同。保证一定的临界电流裕度是磁体稳定工作的前提。文中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磁体的磁场分布,分析了磁体的临界电流裕度以及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电流。结果表明,磁体在设计工况下电流裕度可达57.5%。计算结果可以为SMES磁体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线圈 磁场分析 电流裕度 临界电流
原文传递
±1100kV特高压多端馈入直流系统协调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旭 韩民晓 +2 位作者 田春筝 司瑞华 张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76-183,共8页
多端馈入直流(MTDC)系统连接多个换流站,各个换流站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控制。结合±1 1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单端送出、双端馈入的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研究,在基于送端定触发角控制的情况下,分析熄弧角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充裕熄弧... 多端馈入直流(MTDC)系统连接多个换流站,各个换流站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控制。结合±1 1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单端送出、双端馈入的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研究,在基于送端定触发角控制的情况下,分析熄弧角的影响因素。在保证充裕熄弧角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电流裕度的主从式控制策略,实现了各个换流站之间的协调配合。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中搭建相应的双端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馈入直流 协调控制 电流裕度 主从式控制
下载PDF
基于最大调制比的LCC-MMC混合直流交流侧故障控制策略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志超 时伯年 +2 位作者 刘斌 熊卿 洪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对现有常规直流工程进行逆变站柔性化改造,是解决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潜在级联换相失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改造后的混合直流系统整流站沿用电网换相换流器,逆变站新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首先对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 对现有常规直流工程进行逆变站柔性化改造,是解决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潜在级联换相失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改造后的混合直流系统整流站沿用电网换相换流器,逆变站新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首先对电网换相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混合直流系统的拓扑结构、基本控制方法以及整流站交流侧故障时功率骤降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调制比的交流侧故障控制策略,在整流站交流侧故障时,该策略能够通过调节逆变站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调制比,维持直流电流的恒定,降低混合直流系统传输有功功率的跌落幅度,从而减小传输功率骤降对逆变站交流系统的冲击。最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高压直流系统 最大调制比 交流侧故障控制策略 电流裕度控制
下载PDF
计及短路电流限制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模型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柄兵 顾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101,共10页
在传统输电网规划中考虑限流措施的优化配置,建立计及短路电流限制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输电线路投资和限流电抗器配置投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规划模型在上层规划模型得出的线路方案下以限流电抗器优化配置投资... 在传统输电网规划中考虑限流措施的优化配置,建立计及短路电流限制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输电线路投资和限流电抗器配置投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规划模型在上层规划模型得出的线路方案下以限流电抗器优化配置投资最小为目标,上下层交互影响作用,最终由上层规划模型给出满足短路电流水平要求的总体规划方案,包括输电线路建设方案和限流电抗器配置方案。将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求解所建立的输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模型,并通过18节点算例及其扩展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扩展规划 短路电流裕度 限流电抗器优化配置 双层优化 混合优化算法
下载PDF
MMC-HVDC的新型交流故障穿越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林 郭贤朝 +3 位作者 姚传涛 庄志发 向权舟 戴甲水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53,共6页
通常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在满功率调制下,开关管的过流裕度较小,容易在整流站交流故障恢复时刻发生桥臂过流现象。深入分析了柔直系统中的环流特性,推导出环流幅值和相位关系,以及环流对桥臂电流中有功和无功分量电流的影响。指... 通常柔性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在满功率调制下,开关管的过流裕度较小,容易在整流站交流故障恢复时刻发生桥臂过流现象。深入分析了柔直系统中的环流特性,推导出环流幅值和相位关系,以及环流对桥臂电流中有功和无功分量电流的影响。指出MMC固有的环流可减小桥臂有功电流的峰值,并基于此提出了在交流故障期间不使能环流抑制的新型交流故障穿越策略。新策略增加了交流故障穿越的成功率,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最后通过实时数字仿真(RTDS)试验平台验证所提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过流裕度 环流 故障穿越
下载PDF
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庆 丁久东 +2 位作者 刘海彬 肖建民 沈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04-110,共7页
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实现方式,理论分析了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对换流器接地方式的要求,该调制策略只适用于直流侧接地方式的柔性直流换流器。此外,还分析了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对子模块电... 介绍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实现方式,理论分析了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对换流器接地方式的要求,该调制策略只适用于直流侧接地方式的柔性直流换流器。此外,还分析了三次谐波注入调制策略对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以及桥臂电流有效值和峰值的影响,该调制策略会在子模块电压中引入较小的三、四次谐波,大幅度减小基波幅值,从而导致其波动范围变小,有助于提高换流阀电压安全裕度;同时,还会减小桥臂电流有效值和峰值,有利于提高换流阀电流安全裕度。最后搭建了RTDS仿真模型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三次谐波注入 接地方式 电压安全裕度 电流安全裕度
下载PDF
送端系统对交直流系统输送功率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欣蔚 刘崇茹 +1 位作者 韩玉蓉 王莉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01-105,141,共6页
分析了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连接于不同强度交流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了定电流控制下整流侧的功率输送极限。通过分析功率曲线和换相角曲线,指出了送端系统在额定电流控制下能够保证稳定运行,并且发现受换流器换相角的限制,整流侧系统强度... 分析了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连接于不同强度交流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了定电流控制下整流侧的功率输送极限。通过分析功率曲线和换相角曲线,指出了送端系统在额定电流控制下能够保证稳定运行,并且发现受换流器换相角的限制,整流侧系统强度越小,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的输送能力越弱;提出了电流调制裕度和短路比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能够保证一定功率提升裕度的送端系统最小短路比。通过进一步分析参数变化对电流调制裕度和短路比之间关系的影响,指出在相同的短路比下,换流变压器参数的选取(额定容量和等效电抗等)对送端系统输送功率极限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端系统 输送功率极限 电流调制裕度 短路比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熔化限制条件下速度极限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彦昌 吕庆敖 +2 位作者 李治源 向红军 朱仁贵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5,共5页
电磁轨道炮可以超高速发射宏观弹丸,目前制约轨道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电流不均匀特性及其引起的最大电流密度欧姆加热至材料局部熔化。在分析了制约电流不均匀分布的趋肤效应和短路径聚集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电流比较均匀的电枢和轨道结... 电磁轨道炮可以超高速发射宏观弹丸,目前制约轨道炮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电流不均匀特性及其引起的最大电流密度欧姆加热至材料局部熔化。在分析了制约电流不均匀分布的趋肤效应和短路径聚集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电流比较均匀的电枢和轨道结构,参考SAM值和仿真结果,获得了在局部熔化限制条件下最大承载电流的近似取值。根据该位形最大承载电流近似取值,参考电磁轨道炮物理学原理,分析了优化位形发射不同载荷情况下弹丸的理论速度分布及加速距离分布。上述结果对分析电磁轨道炮极限性能以及军事应用前景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轨道炮 发射性能 有限元分析 SAM值 载流极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