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腌腊鱼传统日晒干制过程中品质变化与香气形成 被引量:58
1
作者 顾赛麒 唐锦晶 +3 位作者 周绪霞 郑皓铭 周洪鑫 丁玉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44,共9页
以腌制后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基于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色差、质构、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研究了腌腊鱼传统日晒干... 以腌制后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基于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色差、质构、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研究了腌腊鱼传统日晒干制过程中品质变化与香气形成规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日晒4 d时两者均达最大值,分别为4.73(lg(CFU/g))和28.39 mg/100 g,说明产品安全性好。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AV和TBA值不断增加,而POV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色差和质构结果表明,日晒过程中腌腊鱼色泽不断变暗,逐步发红和变黄,同时硬度和咀嚼性上升,形成成品特有的“干香”风味。日晒4 d后,腌腊鱼不同脂质成分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均明显下降,且下降趋势排序为:游离PUFA>磷脂PUFA>甘油三酯PUFA。本研究共从腌腊鱼样品中检出了七大类70种挥发物,筛选确定了己醛等14种气味活性物质。日晒结束后,腌腊鱼成品中挥发物气味活性值总和从156.67升高至252.88,表明日晒加工对传统腌腊鱼制品的香气形成十分关键。本研究结果可为传统腌腊鱼加工企业完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日晒干制 品质变化 香气形成 脂肪氧化
下载PDF
腌鱼产品加工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章银良 夏文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为了更好地对传统腌鱼加工进行技术改造,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腌鱼加工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快速腌制技术、风味成熟技术、加工过程蛋白质变化和渗透理论的研究是腌鱼加工发... 为了更好地对传统腌鱼加工进行技术改造,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国内外腌鱼加工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快速腌制技术、风味成熟技术、加工过程蛋白质变化和渗透理论的研究是腌鱼加工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加工 渗透 蛋白质 保藏
下载PDF
干制方式对腌腊草鱼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顾赛麒 周洪鑫 +3 位作者 郑皓铭 周绪霞 陈园 丁玉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0,共10页
以不同干制方式制得的腌腊鱼(水分质量分数40%)为对象,基于菌落总数、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总脂含量与总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等指标,探... 以不同干制方式制得的腌腊鱼(水分质量分数40%)为对象,基于菌落总数、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总脂含量与总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分等指标,探讨了光照和温度对腌腊鱼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冷风避光组腌腊鱼样品的菌落总数最高,而热风光照组最低,分别为4.42、2.91(lg(CFU/g))。光照组腌腊鱼的脂质氧化指标均高于避光组,两者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热风组腌腊鱼的POV和TBA含量均显著高于冷风组(P<0.05),AV和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冷风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腌腊鱼总脂肪酸含量的40%左右。无论是温度还是光照均对以二十二碳六烯酸为代表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冷风组和光照组腌腊鱼样品香气得分均显著高于热风组和避光组(P<0.05)。本研究共从4种腌腊鱼样品中检出了82种挥发性物质,筛选确定了2-壬烯醛等14种气味活性物质。相同温度下,光照组样品的气味活性值总和显著高于避光组(P<0.05),表明光照更有利于香气物质的生成。本研究可为腌腊鱼生产企业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干制方式 脂肪氧化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腊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曾令彬 熊善柏 王莉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白鲢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腊鱼,研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腊鱼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下降,NaCl含量逐渐增加。腌制阶段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缓慢,且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干燥的前10d各类微生物数量显著上升,... 以白鲢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制作腊鱼,研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变化。腊鱼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不断下降,NaCl含量逐渐增加。腌制阶段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缓慢,且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干燥的前10d各类微生物数量显著上升,干燥的各阶段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上升,TBA值也显著增加。乳酸菌、微球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是腊鱼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腌制和干燥加工改变了鱼肉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其中蛋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增加对腊鱼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鱼 微生物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谭汝成 熊善柏 +1 位作者 鲁长新 曾令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乙酸-11-十二烯-1-酯、十二酸甲酯、12-甲基十三酸甲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Z-9-十六烯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等多种酯类化合物,但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低温干燥有利于促进腌腊鱼风味的形成,干燥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挥发性成分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腌腊鱼主要成分含量对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谭汝成 赵思明 熊善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运用质构仪分析了腌腊鱼的质构特性,然后比较了腌腊鱼的质构特性与其主要成分含量和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腌腊鱼的主要成分含量和口感与其质构特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质构特性主要由破断特性、柔韧性、粘滞特性和弹性组成。腌腊鱼的质... 运用质构仪分析了腌腊鱼的质构特性,然后比较了腌腊鱼的质构特性与其主要成分含量和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腌腊鱼的主要成分含量和口感与其质构特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质构特性主要由破断特性、柔韧性、粘滞特性和弹性组成。腌腊鱼的质构和主要成分含量评价标准分别为:剪切力18.5kg、剪切强度0.026J、弹性8.5kg/s、可溶蛋白含量8.0%、固形物含量73.0%、氯化钠含量7.1%、氨基态氮含量0.33%时制品的口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主要成分含量 质构特性 口感
下载PDF
腌制鱼类品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婷 吴燕燕 +1 位作者 李来好 丁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49-155,共7页
腌制鱼类是中国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水产食品。腌制鱼类除了含有新鲜鱼类的一些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外,还具有本身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物质,深受大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文章综述了腌制鱼类在感官、理化性质和安全卫生... 腌制鱼类是中国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水产食品。腌制鱼类除了含有新鲜鱼类的一些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外,还具有本身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物质,深受大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文章综述了腌制鱼类在感官、理化性质和安全卫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如何建立和完善腌制鱼类品质评价体系进行了展望,为增强腌制鱼类总体品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鱼类 品质 评价指标 感官评定 理化性质 安全性
下载PDF
腌腊鱼加工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曾令彬 谭汝成 +1 位作者 熊善柏 段枣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6,119,共3页
为探索乳酸菌对腌腊鱼风味形成的作用,对腌腊鱼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腌腊鱼中共分离到20株乳酸菌,其中有16株可归为乳杆菌属,11株为香肠乳杆菌,3株为短乳杆菌,2株为发酵乳杆菌,香肠乳杆菌是腌腊鱼加工中的优势乳酸菌。
关键词 腌腊鱼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腊鱼加工中的乳酸菌及其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谢静 熊善柏 +1 位作者 曾令彬 赵思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
以白鲢为原料,对腊鱼加工过程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其特性,为腊鱼加工及其品质控制提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腊鱼加工中存在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食品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且不同加工阶段乳酸菌菌种分布不同。... 以白鲢为原料,对腊鱼加工过程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其特性,为腊鱼加工及其品质控制提供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腊鱼加工中存在植物乳杆菌、弯曲乳杆菌、食品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且不同加工阶段乳酸菌菌种分布不同。原料鱼、腌制结束时鱼体和成品中杆菌分别占乳酸菌的88%、56%和94%,是腊鱼加工中的优势乳酸菌。所有分离的乳酸菌都具有一定的耐盐、耐低温能力和蛋白酶活性,其中弯曲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的耐盐和耐低温能力较高;乳酸片球菌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鱼 乳酸菌 分离鉴定 特性
下载PDF
应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分析腊鱼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谭汝成 刘敬科 +2 位作者 熊善柏 鲁长新 曾令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119,186,共3页
探索了以固相微萃取提取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最适条件,并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将85μm聚丙烯酸酯萃取头置于5mL萃取瓶中,于35℃条件下萃取30min可从样品中捕获到最大量的挥发性成分。从腌腊鱼中... 探索了以固相微萃取提取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最适条件,并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将85μm聚丙烯酸酯萃取头置于5mL萃取瓶中,于35℃条件下萃取30min可从样品中捕获到最大量的挥发性成分。从腌腊鱼中分离到21种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4种、酯类13种,含量最丰富的3种挥发物分别为6-氨基-2,3-二氢化吲哚-2-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顺-1-甲基-2-环己烯-1-醇,相对丰度分别为20.23%、13.22%和1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鱼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腌鱼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章银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34-3236,共3页
以鲤鱼为原料,以食盐、水分、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和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考察腌制温度、浓度、时间对腌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温度16℃,食盐浓度10%,腌制时间6 h腌制的腌鱼... 以鲤鱼为原料,以食盐、水分、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和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考察腌制温度、浓度、时间对腌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温度16℃,食盐浓度10%,腌制时间6 h腌制的腌鱼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Design-Expert软件 腌鱼 优化
下载PDF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国军 尚艳艳 黄泽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81,共4页
为了改进传统腊鱼生产工艺并研究腊鱼生产中优势乳酸菌的种类及性质,利用鉴别性培养基从传统腊鱼制品中分离得到25株疑似菌株,根据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性质,获得4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香肠乳杆菌、乳酸乳... 为了改进传统腊鱼生产工艺并研究腊鱼生产中优势乳酸菌的种类及性质,利用鉴别性培养基从传统腊鱼制品中分离得到25株疑似菌株,根据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性质,获得4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香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并考查了4株菌株的24h产酸能力及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鱼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外源脂肪酶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汝成 曾令彬 +1 位作者 熊善柏 杜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用白鲢制作腌腊鱼,研究外源脂肪酶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探索脂肪酶在腌腊鱼风味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脂肪酶可促进腌腊鱼中脂肪的水解,从而加快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等n-3多烯酸的分解,使粗脂肪含量和2-硫代巴... 用白鲢制作腌腊鱼,研究外源脂肪酶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探索脂肪酶在腌腊鱼风味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脂肪酶可促进腌腊鱼中脂肪的水解,从而加快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等n-3多烯酸的分解,使粗脂肪含量和2-硫代巴比妥酸(TBA)值降低,酸价升高,这些变化与脂肪酶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有关。鱼肉中添加0.01%的外源脂肪酶(Novozym 435),然后用3%的花椒盐涂抹后于15℃干腌72h,可改善腌腊鱼的感官品质,即外源脂肪酶可促进腌腊鱼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脂肪酶 腌腊鱼 品质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乳杆菌在腌制腊鱼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长艳 黄泽元 田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5-218,共4页
将腊鱼中的优势菌(干酪乳杆菌、香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菌浓度比为1:1:1)作为混合菌株直接接种,研究混合菌株接种量、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和腌制时间对腊鱼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腌制腊鱼的最... 将腊鱼中的优势菌(干酪乳杆菌、香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菌浓度比为1:1:1)作为混合菌株直接接种,研究混合菌株接种量、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和腌制时间对腊鱼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腌制腊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菌种接种量106CFU/g、食盐添加量5%、腌制温度10℃、腌制时间4d。在此条件下生产的腊鱼质地紧密,咸度低,保留了传统腊鱼的香腊味,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8.72mg/100g和0.18g/kg,相对于自然发酵的腊鱼分别降低了34.9%和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腊鱼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风味咸鱼中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锡洪 吴海燕 +3 位作者 解万翠 杨磊 李思东 陈建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2-194,共3页
为优化咸鱼的加工工艺,对优质北海淡口咸鱼进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分别采用MRS和MSA培养基,从咸鱼中分离出乳酸菌13株和葡萄球菌10株。经生理生化实验初筛出乳酸菌3株、葡萄球菌两株。初步鉴定乳酸菌为戊糖片球菌,两株葡萄... 为优化咸鱼的加工工艺,对优质北海淡口咸鱼进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分别采用MRS和MSA培养基,从咸鱼中分离出乳酸菌13株和葡萄球菌10株。经生理生化实验初筛出乳酸菌3株、葡萄球菌两株。初步鉴定乳酸菌为戊糖片球菌,两株葡萄球菌分别为肉糖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鱼 乳酸菌 葡萄球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腌鱼品质动力学研究及其货架期的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章银良 张世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136,共4页
对淡腌鳗鱼在5、15、25℃下,不同时间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活菌总数(TVC)以及可滴定酸度等进行监控,建立腌鱼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利用Arrhenius方程预测淡腌鳗鱼的货架寿命。结果表明,TVBN的品质变化遵循0级反应模型,而可滴定酸度... 对淡腌鳗鱼在5、15、25℃下,不同时间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活菌总数(TVC)以及可滴定酸度等进行监控,建立腌鱼品质变化的动力学模型从而利用Arrhenius方程预测淡腌鳗鱼的货架寿命。结果表明,TVBN的品质变化遵循0级反应模型,而可滴定酸度和TVC遵循1级反应模型。采用TVC作为品质指标其货架寿命(Qs)的预测模型是:QS=60exp(-0.9557(T-278)/10)(5℃~15℃),QS=21exp(-0.47(T-288)/10)(15℃~25℃)。这个模型与感官评定货架寿命比较结果可靠,相对误差小于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品质动力学 货架寿命 Arrhenius方程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基于PCR-DGGE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恩施地区腊鱼细菌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玉荣 廖华 +2 位作者 赵慧君 张振东 郭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8-213,175,共7页
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腊鱼因具有独特的滋味和口感而深受人们青睐。以16 s rDNA基因为标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与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恩施地区腊鱼样品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PCR... 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腊鱼因具有独特的滋味和口感而深受人们青睐。以16 s rDNA基因为标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与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自恩施地区腊鱼样品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PCR-DGGE结果表明,腊鱼样品中的细菌以Psychrobacter和Lactobacillus为主。M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腊鱼中的优势细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硬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61.29%、30.21%、5.34%和1.74%。腊鱼中的优势细菌主要为Psychrobacter、Brochothrix、Pseudomonas、Staphylococcus、Acinetobacter、Vibrio、Pseudoalteromonas和Chryseobacterium,其平均相对含量为35.70%、19.74%、7.13%、7.12%、4.19%、3.90%、3.09%和1.98%。在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水平上,发现了64个核心OTU,累计平均相对含量高达62.67%。由此可见,恩施地区腊鱼中的优势细菌主要由隶属于Proteobacteria的Psychrobacter及隶属于Firmicutes的Brochothrix构成,且不同样品共有大量的核心细菌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腊鱼 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腌腊鱼安全性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娜 熊善柏 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3-787,共5页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x mortitrix)为原料,研究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和干燥条件对干腌法制作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考察腌腊鱼生产中安全性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 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x mortitrix)为原料,研究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和干燥条件对干腌法制作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考察腌腊鱼生产中安全性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条件和干燥方式对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影响显著;食盐添加量越小,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越高;腌腊鱼的腌制温度越高、腌制时间越长,其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则越高。在4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所制得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而微波干燥制得的腌腊鱼的酸价、TBA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高。采用食盐添加量为6%,腌制温度为10℃,腌制时间为4 d的工艺条件,经干燥所制得的腌腊鱼中亚硝酸盐含量≤2.55 mg/kg,酸价≤0.63 mg/g,过氧化值≤0.18 g/kg,TBA值≤10.54 mg/k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229.6 g/kg,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腌腊鱼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生产条件 安全性品质
下载PDF
咸鱼风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丽丽 吴燕燕 李来好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151,共4页
咸鱼是中国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水产食品,营养丰富,咸中带香,深受大众的喜爱。文章阐述了咸鱼的风味成分、咸鱼独特风味的形成机理以及风味物质检测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咸鱼风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咸鱼的工业化... 咸鱼是中国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水产食品,营养丰富,咸中带香,深受大众的喜爱。文章阐述了咸鱼的风味成分、咸鱼独特风味的形成机理以及风味物质检测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咸鱼风味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咸鱼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鱼 风味 形成机理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腊罗非鱼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婉君 吴燕燕 +2 位作者 李来好 岑剑伟 郝淑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42-245,共4页
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接种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腊罗非鱼的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混合菌种对腊罗非鱼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罗非鱼调味腌制,均匀渗透到鱼体后,接种复合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腊鱼,最佳... 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接种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腊罗非鱼的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混合菌种对腊罗非鱼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罗非鱼调味腌制,均匀渗透到鱼体后,接种复合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腊鱼,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1:1(m/m)混合、接种量2%(m/V)、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腊鱼 发酵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