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内生拮抗活性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任慧爽 徐伟芳 +2 位作者 王爱印 左伟东 谢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探究桑树内生细菌多样性,获得拮抗性内生菌,开发利用桑树内生菌资源,通过非培养法构建16S rDNA文库,并结合组织分离培养法对桐乡青(桑树品种)内生细菌的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非培养法研究结果显示所构建文库的111个阳性克隆属于22个分... 为探究桑树内生细菌多样性,获得拮抗性内生菌,开发利用桑树内生菌资源,通过非培养法构建16S rDNA文库,并结合组织分离培养法对桐乡青(桑树品种)内生细菌的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非培养法研究结果显示所构建文库的111个阳性克隆属于22个分类单元,其分属于3门10属,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Massilia和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为优势菌属;使用不同培养基通过培养法从桐乡青茎中获得25个内生细菌分离株,基于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其属于15个分类单元,其分属于3门12属,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泛菌属(Pantoea)为优势菌属.培养法得到的内生细菌种群与非培养法差异较大,仅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共同菌属,且培养法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H'2.54,D 0.91,J 0.79)均高于非培养法(H'2.21,D 0.84,J 0.48).采用抑菌圈法,以10株植物病原菌作为指示菌,结果显示多达18株桑树内生细菌对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综上结果表明,桑树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包含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以桐乡青材料为例,抗菌活性菌株约占其内生细菌的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内生菌 非培养法 培养法 多样性 拮抗菌
下载PDF
基于培养基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冷藏小龙虾优势腐败菌 被引量:22
2
作者 江杨阳 杨水兵 +2 位作者 余海霞 姚洁玉 胡亚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0-136,共7页
为揭示4℃冷藏小龙虾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腐败菌种类,以传统培养基法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鉴定小龙虾样品在鲜样期、腐败中期、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属,探究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变化趋势。2种测序方法对比发现,高通量... 为揭示4℃冷藏小龙虾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腐败菌种类,以传统培养基法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鉴定小龙虾样品在鲜样期、腐败中期、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属,探究贮藏期间微生物菌群变化趋势。2种测序方法对比发现,高通量法检测到的菌属更具多样性,培养基法提取的腐败菌均包含在高通量测序菌属内。结果表明,培养基法提取优势腐败菌共11株,其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致腐能力最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致腐能力最弱;此外,高通量测序法显示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 sp.)、环丝菌属(Brochothrix sp.)、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等在腐败末期时的物种丰度为90.57%。2种方法比对可以确定,小龙虾的优势腐败菌有希瓦氏菌、肉食杆菌、环丝菌属、嗜冷菌属、漫游球菌属、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束毛球菌属(Trichococcus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优势腐败菌 培养基法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小溪自然保护区非盐环境土壤中嗜盐和耐盐菌多样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奇辉 刘祝祥 +5 位作者 彭清忠 黄苛 贺建武 张丽 李文均 陈义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2-1459,共8页
【目的】研究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ordinary non-saline environment)土壤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及耐盐细菌(含放线菌)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嗜盐及耐盐细菌多样性进... 【目的】研究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ordinary non-saline environment)土壤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及耐盐细菌(含放线菌)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嗜盐及耐盐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用补充5%-20%(w/v)NaCl的MA、ISP2、ISP5、NA和HAA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14株细菌,其中8株为中度嗜盐菌,19株为轻度嗜盐菌,87株为耐盐菌。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去冗余,选取6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属于细菌域(Bacteria)的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门;phylum)(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的16个科、18个属,代表了41个物种。多数菌株属于Firmicutes门(38株,62.3%)和Actinobacteria门(18株,29.5%)。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物种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9%-99.8%),其中有7个菌株(JSM070026,JSM081004,JSM081006,JSM081008,JSM083058,JSM083085,JSM084035)代表7个潜在新种(potential novel species)。【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土壤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嗜盐及耐盐细菌多样性,并且潜藏着较多新的微生物类群(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非盐土壤 嗜盐和耐盐细菌 纯培养法 16S RRNA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保军 刘缨 +3 位作者 姜嘉彤 刘斌 刘双江 张佳月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8-893,共6页
蝎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分别采用非培养和纯培养方法研究蝎子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非培养方法检测到的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大部分属于α,β,γ-Proteobacteria类群,纯培养法分离到的菌株多属于高G+C含量... 蝎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分别采用非培养和纯培养方法研究蝎子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非培养方法检测到的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大部分属于α,β,γ-Proteobacteria类群,纯培养法分离到的菌株多属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两种方法都检测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菌株,综合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蝎子肠道微生物共包括23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鞘鞍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戈登氏菌属(Gordon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考克氏菌属(Kocur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壤霉菌属(Agr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土壤球菌属(Agrococcu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还有一些属于不能培养的未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子 肠道微生物 非培养方法 纯培养方法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南药植物高良姜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潜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淑彬 黄娟 +4 位作者 周仁超 李泽恩 徐诗如 阮婷 庞启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04-3213,共10页
以道地产地高良姜为材料,对该药用植物内生细菌种群组成、组织分布及其促生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高良姜根、根茎、茎和叶4个组织共计分离得到细菌136株,分属于16个16S r DNA基因型、12个细菌属、15个细菌种,其中,芽孢杆... 以道地产地高良姜为材料,对该药用植物内生细菌种群组成、组织分布及其促生潜力进行了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高良姜根、根茎、茎和叶4个组织共计分离得到细菌136株,分属于16个16S r DNA基因型、12个细菌属、15个细菌种,其中,芽孢杆菌、甲基杆菌分别为其最、次优势种群。各种群分离比随组织不同而异;采用Hha I消化的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TRFLP)免培养方法,从高良姜4个组织共计检测到36个不同的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T-RFs)。种群对应分析表明其免培养内生细菌群体主要包括芽孢杆菌、甲基杆菌等高抗性细菌,海洋螺菌、红杆菌、交替假单胞菌等海洋细菌及热带根瘤菌、沼泽考克氏菌等热带相关细菌,说明高良姜内生细菌群体与其宿主植物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组织其总T-RFs数目、优势T-RFs及其对应细菌种群明显不同;在所分离的细菌菌株中,36.36%、51.52%、54.55%和27.27%的菌株分别显示了胞外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生长素及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产生能力。其中,泛菌L-2、芽孢杆菌S-16所测4个指标均为阳性,热带根瘤菌菌株R-1和R-3显示了较高的ACC脱氨酶及生长素产生能力,这些菌株是促生菌剂的良好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高良姜 内生细菌 分离培养 T-RFLP 植物促生作用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flavor and diverge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orn-based zha-chili 被引量:8
6
作者 Zhuang Guo Yurong Wang +3 位作者 Fanshu Xiang Yun Dong Qiangchuan Hou Zhendong Zhang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Zha-chili is a naturally fermented traditional food from central southern China.Corn-based zha-chili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varieties with a special flavor.To investigate its distinct microbiome,corn-based zha-chi... Zha-chili is a naturally fermented traditional food from central southern China.Corn-based zha-chili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varieties with a special flavor.To investigate its distinct microbiome,corn-based zha-chili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culture-dependent method.Subsequently,E-nose and E-tongue senso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sensory profile.We foun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present in zha-chili samples from the two reg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mpanilactobacillus,Lactiplantibacillus,and Corynebacterium were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genera common to samples from both regions.Among these,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the most dominant.Biomarker genera were Ligi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and Levilactobacillus(Huaihua)and Pantoea,Lactiplantibacillus,and Weissella(Songtao).Using culture-dependent methods,the most dominant genus Companilactobacillus was found to comprise Compani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 and Companilactobacillus futsaii.The sensory profile was also characterized.This indicated that zha-chili from the two regions could be discriminated by sourness and aftertaste-B(E-taste),and W1C,W3C,W5C,W1S,W2S,W5S,and W2W(E-nose).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dominant genera might not affect the aroma quality of corn-based zha-chili,whereas they were related to taste quality.Levilactobacillus and Ligilactobacillu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taste indice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ff-flavor indices.Another dominant genus,Kocuri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mami and richness(P<0.05).Our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supporting zha-chili production and help the isolation of appropriate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corn-based zha-ch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based zha-chili Bacterial community Dominant taxa Sensory quality Correlation analysis culture-dependent method
原文传递
新疆7地区馕用酸面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静 许倩 +1 位作者 李芬 牛希跃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新疆少数民族主食以馕为主,主要以传统酸面团(酵头)制作而成,然而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直接影响到馕的品质及营养价值。为明确馕用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筛选出其中所含微生物,该文从新疆哈密、库尔勒、昌吉、伊犁、阿克苏、喀什、阿拉尔7... 新疆少数民族主食以馕为主,主要以传统酸面团(酵头)制作而成,然而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直接影响到馕的品质及营养价值。为明确馕用酸面团中微生物组成,筛选出其中所含微生物,该文从新疆哈密、库尔勒、昌吉、伊犁、阿克苏、喀什、阿拉尔7个地区采集12个样品。应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不同地区发酵酸面团中细菌及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真菌229株,共鉴定出7个属9个种,其中酿酒酵母129株,克鲁维毕赤酵母19株,异常威克汉姆酵母18株,奥默柯达菌17株,假丝酵母12株,扣囊复膜酵母11株,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10株,近平滑假丝酵母7株及胶红酵母6株;乳酸菌80株,共鉴定出4个属7个种,分别为戊糖乳杆菌46株,副干酪乳杆菌10株,干酪乳杆菌9株,类食品乳杆菌7株,戊糖片球菌5株,食窦魏斯氏菌2株及嗜柠檬酸明串珠菌1株;其他细菌17株,分别为马洛姆西杆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及暹罗芽孢杆菌3株。地区优势菌为酿酒酵母和戊糖乳杆菌,分别占真菌的56.3%和细菌的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馕酸面团 传统分离培养 16S rDNA/26S rDNA测序 系统发育树 生物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年龄麦洼牦牛肠道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聂远洋 邓岳 +3 位作者 刘戎梅 官久强 罗晓林 孙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9,共7页
为了解麦洼牦牛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获得具有潜在益生菌活性和应用可能性的肠道菌株,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分离麦洼牦牛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 DNA分子鉴定,同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 为了解麦洼牦牛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获得具有潜在益生菌活性和应用可能性的肠道菌株,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分离麦洼牦牛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 DNA分子鉴定,同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不同年龄麦洼牦牛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从不同年龄麦洼牦牛大肠内容物中共分离到90株细菌,其中3株归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4株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23株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离到的34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14株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具有潜在益生菌活性,可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补饲麦洼牦牛;对DGGE图谱的UPGMA聚类、PCA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的麦洼牦牛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有差异,相同年龄的个体相似度较高,而不同年龄的个体相似度较小,较大年龄(2.5和3.5岁)的牦牛肠道菌群多样性大于较小年龄个体(0.5和1.5岁),且分布更均匀,肠道菌群随宿主年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并趋于稳定的过程;DGGE条带的物种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条带为未(能)培养细菌,PCR-DGGE与分离培养法结合可以很好地表征麦洼牦牛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牦牛 培养法 16S RDNA PCR—DGGE
下载PDF
基于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泗洪小龙虾不同部位的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汤纯 诸永志 +3 位作者 吴海虹 孙芝兰 朱云龙 刘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50,共7页
通过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泗洪地区小龙虾整体、表面、尾肉等不同部位的菌群多样性,确定不同部位的特定污染菌组成。结果表明:小龙虾整体的初始菌数达8.4(lg(CFU/g)),且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有明显差异;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 通过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泗洪地区小龙虾整体、表面、尾肉等不同部位的菌群多样性,确定不同部位的特定污染菌组成。结果表明:小龙虾整体的初始菌数达8.4(lg(CFU/g)),且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有明显差异;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科水平上,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a)是泗洪小龙虾不同部位的优势菌科,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和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分别是小龙虾整体、表面和尾肉的优势菌科;在属水平上,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分别是小龙虾整体、表面和尾肉的优势菌属,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3个部位中相对丰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培养基法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大曲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潜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程 杜海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共8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大曲中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丝状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通过纯培养对高温曲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筛选,并使用简并引物对分离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Thermomyces属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大曲中丝状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结合荧光定量PCR对丝状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通过纯培养对高温曲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筛选,并使用简并引物对分离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进行扩增。结果表明,Thermomyces属的丰度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而Aspergillus属的丰度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丝状真菌在大曲中的生物量同样随大曲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利用纯培养的方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50株丝状真菌,隶属于10个属(Aspergillus、Monascus、Byssochlamys、Lichtheimia、Rhizomucor、Mucor、Arthrinium、Alternaria、Thermomyces和Rasamsonia),并且这些丝状真菌含有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表达基因;大曲来源的丝状真菌具有强大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大曲是优良的微生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库,可能成为挖掘新天然产物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丝状真菌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硇洲岛潮汐带牡蛎相关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建青 朱泓溢 +6 位作者 刘祝祥 刘荷 贺建武 李洪军 钟小娟 李文均 陈义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950,共12页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 【目的】了解南海硇洲岛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相关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纯培养法分离样品中的细菌(含放线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分离菌株的生物多样性。【结果】用补充0–25%(W/V)NaCl的MA、MH和NA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到102株细菌,在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去冗余,选取74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归为38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的16个科、18个属。大多数菌株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亚门(45株,60.8%),其余依次是Firmicutes门(12株,16.2%)、Bacteroidetes门(11株,14.9%)和Alpha-Proteobacteria亚门(6株,8.1%)。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有效发表种典型菌株之间(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3%–99.8%)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JSM 111069可能代表Carnobacteriaceae科的潜在新属;菌株JSM 111039和JSM 111085可能分别代表Bacillus属的两个新物种,菌株JSM 111020、JSM 111072和JSM 111090可能分别代表Pseudoalteromonas、Proteus和Idiomarina属的新物种。【结论】南海硇洲岛潮汐带牡蛎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原核生物多样性,并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新类群(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香港巨牡蛎 纯培养法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云南个旧锡矿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重金属抗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炜 张仕颖 +4 位作者 赵琴 王永霞 赖泳红 李治滢 崔晓龙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8-1165,共8页
【目的】揭示个旧锡矿区尾矿库和矿坑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发掘一批锡矿区土壤细菌菌株并对其Pb2+、Cd2+耐受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平板法评价... 【目的】揭示个旧锡矿区尾矿库和矿坑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发掘一批锡矿区土壤细菌菌株并对其Pb2+、Cd2+耐受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平板法评价代表菌株对Pb2+、Cd2+的耐受性。【结果】使用2种培养基从尾矿库和矿坑土壤中分离到214株细菌,对其中107株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分属细菌域的5个门、12个目、25个科、42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类群,占总菌株数的69.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是优势物种,占24.8%;2株菌代表了2个潜在新类群。对105株代表性菌株的重金属耐受性研究表明,耐受浓度1000 mg/LPb2+或Cd2+的菌株分别占73.3%和8.6%,菌株对Pb2+的耐受性明显好于Cd2+;分离自锡尾矿库的菌株耐受不同浓度Pb2+和Cd2+菌株比例明显高于矿坑来源的菌株;分离自锡尾矿区的2株菌(DT47-2A和DT50-1)对1000 mg/L浓度Pb2+和Cd2+均具耐受性。【结论】个旧锡矿区土壤可培养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蕴含着不少潜在新类群;该环境中含有大量Pb2+、Cd2+耐受菌株,并对Pb2+、Cd2+具有较强的抗性或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区 纯培养方法 细菌多样性 16S rRNA基因同源性 重金属
原文传递
基于传统分离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不同产地小龙虾菌群的多样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纯 刘芳 +2 位作者 诸永志 吴海虹 孙芝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68,共9页
采用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法研究浦口、太湖东山两产地小龙虾整体、表面、尾肉3个部位的初始菌群,解析其携带污染菌的差异。结果表明:浦口、太湖东山小龙虾的整体初始菌落总数差异不显著,分别为7.78 lg(CFU/g)和7.76 lg(CFU/g),而在... 采用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法研究浦口、太湖东山两产地小龙虾整体、表面、尾肉3个部位的初始菌群,解析其携带污染菌的差异。结果表明:浦口、太湖东山小龙虾的整体初始菌落总数差异不显著,分别为7.78 lg(CFU/g)和7.76 lg(CFU/g),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数有明显差异,经16S rRNA序列鉴定,浦口小龙虾整体样品的优势菌为柠檬酸杆菌和气单胞菌,蜂房哈夫尼菌是太湖东山小龙虾整体样品的优势菌。在科水平上,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肠杆菌科肠杆菌是两产地小龙虾整体样品的优势菌;在属水平上,浦口小龙虾整体样品中的主要菌属为微小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而太湖东山小龙虾整体样品的主要菌属为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两产地小龙虾不同部位初始菌群的分析结果反映小龙虾潜在食品安全风险,并且不同产地的小龙虾污染菌群不同,为今后小龙虾保鲜、运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培养基法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红玲 梁红丽 +3 位作者 达晓玉 王楠 罗堂亮 万传星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探索百脉根根瘤内生菌多样性,揭示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及其互作关系并寻找能结瘤的根瘤菌,本研究采用免培养和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百脉根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互作关... 为了探索百脉根根瘤内生菌多样性,揭示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多样性及其互作关系并寻找能结瘤的根瘤菌,本研究采用免培养和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百脉根根瘤内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的互作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免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检测到内生菌分属于17门31纲69目103科140属,可培养法分离鉴定了3门4纲12目17科28属的内生细菌,根瘤菌与假单胞菌为优势种群。免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检测到根瘤菌有中慢生根瘤菌属、氨基杆菌属、茎根瘤菌属、新根瘤菌属、副根瘤菌属、根瘤菌属、剑菌属和申氏杆属,可培养法从百脉根根瘤内分离获得6属11种根瘤菌,分别为新泻氨基杆菌(TRM95017)、纤维素根瘤菌(TRM95031)、甘薯根瘤菌(TRM95046)、罗氏根瘤菌(TRM95060)、葡萄汁新根瘤菌(TRM95085)、附著剑菌(TRM95093)、鸡眼草申氏杆菌(TRM95114)、谷粒申氏杆菌(TRM95115)、动胶菌样申氏杆菌(TRM95116)、桑娟中慢生根瘤菌(TRM95624)和戈壁中慢生根瘤菌(TRM95240)。对可培养法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进行结瘤实验,从中筛选到一株结瘤根瘤菌为新泻氨基杆菌(TRM95017)。对峙法结果表明能够与根瘤菌融合共生的假单胞菌有鱼假单胞菌(TRM95006)、恶臭假单胞菌(TRM95007)、猴假单胞菌(TRM95024)等13种。研究表明百脉根根瘤内根瘤菌与假单胞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为生物固氮研究储备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根瘤 根瘤菌 假单胞菌 免培养法 可培养法
下载PDF
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武 王凌华 +3 位作者 赵勇 张晓君 潘迎捷 赵立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应用PCR—DGGE技术对某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并结合分离培养和克隆文库分析对其菌种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同一生产批次3个不同包装样品的细菌和真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etrophoresis)图谱相似性为80%... 应用PCR—DGGE技术对某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监测,并结合分离培养和克隆文库分析对其菌种组成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同一生产批次3个不同包装样品的细菌和真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etrophoresis)图谱相似性为80%-100%,3个不同生产批次之间DGGE图谱相似性为80%-88%,表明该微生物肥料的菌种组成的稳定性较好。但分离培养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菌种组成与产品标签说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产品标注的6种微生物组成,只有Lactobacillus属的微生物可与之对应,其他检测到的Bacillus、Monascus、Brevibacillus、Psudomonas和Penicillium属的微生物并未包括在产品说明中。研究表明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准确的对微生物肥料质量进行评估和峪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分离培养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克隆文库分析
下载PDF
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酵母菌多样性研究
16
作者 甄攀 尹政 +1 位作者 高晓娟 蒋继宏 《生物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454-461,共8页
为解析汾酒厂区酵母菌资源的多样性,采用分离培养方法,从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的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到300株酵母菌,经2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检测到酵母菌包括6科15属21种。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的酵母菌... 为解析汾酒厂区酵母菌资源的多样性,采用分离培养方法,从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的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到300株酵母菌,经2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检测到酵母菌包括6科15属21种。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的酵母菌包括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两个分支。尽管汾酒酿造车间和车间外环境中各有特异的酵母菌,但是两者都存在与白酒酿造相关的酵母菌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等。汾酒环境中含有丰富的酵母菌资源,可能是大曲和酒醅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主要来源。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 可培养方法 酵母菌多样性 系统发育树
原文传递
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中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阳 余利岩 张玉琴 《生物资源》 CAS 2019年第3期215-227,共13页
采用纯培养方法,选用6种培养基对23份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经初步形态排重后共获得83株细菌纯培养物。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显示,这些菌株归属于3门12目15科19属,优势细菌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 采用纯培养方法,选用6种培养基对23份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经初步形态排重后共获得83株细菌纯培养物。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显示,这些菌株归属于3门12目15科19属,优势细菌类群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短芽胞杆菌属(Brevibacillus)和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方法评估了这些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环境样品中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分析显示,从土壤样品中检测到分属于17门36目74科130属的细菌,涵盖喀斯特高矿物质环境、盐碱湖泊环境、森林土壤环境中存在的优势菌群,其中变杆菌属(Variibacter)、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以及嗜酸栖热菌属(Acidothermus)为优势属,体现出该生境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独特性。综合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环贵州喀斯特高原湖泊环境样品中细菌群落特征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高原湖泊环境 细菌 纯培养法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竹简浸泡液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功能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潇月 杨弢 +6 位作者 吴昊 李梅英 黄鑫 李静 刘晓彬 肖嶙 赵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8-1425,共8页
出土竹简失水后易导致其收缩变形,因而采用了不同措施对竹简进行饱水保存,但在饱水保存期间竹简仍可能遭受微生物的侵蚀而损害.为制定科学、适宜的饱水保存方案,采用稀释涂平板法获得可培养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 出土竹简失水后易导致其收缩变形,因而采用了不同措施对竹简进行饱水保存,但在饱水保存期间竹简仍可能遭受微生物的侵蚀而损害.为制定科学、适宜的饱水保存方案,采用稀释涂平板法获得可培养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菌株纤维素、木质素降解酶活测定及木材崩解实验,对其进行降解潜力分析,比较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竹简不同保存状态浸泡液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显示,加入新洁尔灭抑菌剂的竹简浸泡液(CX)可培养细菌含量最低,而使用长试管保存的竹简浸泡液(CS)含量最高,出现明显变色的竹简浸泡液(CB)与无明显变化的竹简浸泡液(CQ)含量差异较小;共分离获得13株细菌,分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假单胞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贪铜菌属(Cupriavidus)、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及Paraburkholderia 6个属,其中CX样品种群较丰富;纤维素、木质素降解功能筛选结果显示,具有降解能力的6株菌株均分离自CX、CS样品,其酶活在1.0-9.0 U/mL范围;6株具有降解酶活的菌株其竹材降解率均大于10%,在10.5%-16.5%范围.本研究表明不同保存方式的竹简浸泡液中细菌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还存在对饱水竹简具有潜在降解危害的微生物.因此,建议根据出土竹简的具体状况,采用适合的保存方式,并添加复合抑菌剂防止微生物损害饱水竹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浸泡液 可培养 细菌群落结构 纤维素降解 木质素降解
原文传递
新疆特色药食同源植物恰玛古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燃 迪丽达尔·库德热提 +7 位作者 姚粟 苗蕾 梁寒峭 刘素辉 曹艳花 陈建国 刘洋 孙玉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我国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及筛选,共得到48株内生细菌,分为7个OTUs,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我国新疆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及筛选,共得到48株内生细菌,分为7个OTUs,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噬脯氨酸菌属(Prolinoborus sp.)。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我国新疆特有的药用植物恰玛古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筛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恰玛古 内生细菌 培养方法
下载PDF
珠江口城市段近岸表层水体浮游细菌分离方法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丽 李佳岭 +5 位作者 王攀登 尹龄紫 李鑫 董雷 肖敏 李文均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5期522-530,共9页
为了更好地分离珠江口未/难培养的浮游细菌,本研究以珠江河口三个样点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对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探索。在纯培养实验中,本研究选择了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53株菌;同时,... 为了更好地分离珠江口未/难培养的浮游细菌,本研究以珠江河口三个样点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对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探索。在纯培养实验中,本研究选择了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共分离获得153株菌;同时,将扩增子分析结果作为分离效果的参考,所有环境样品中共包含3 55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对三个样点微生物类群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纯培养结果显示珠江口下游珠海样点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中大和虎门样点;免培养则显示虎门样点多样性最高;对比7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Z7(R2A)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菌株数和分离类群的α多样性最高,Z1(改良ISP 2)次之;主坐标分析结合韦恩图的结果表明相比其余的培养基,Z1和Z7培养基分离获得的菌群兼具普遍性和特异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两种培养基的分离效果较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K2HPO4、酵母粉、可溶性淀粉、MgSO4·7H2O、麦芽膏和葡萄糖与特定类群的分离有相关关系,其中K2HPO4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本文通过7种不同培养基对河口微生物分离效果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未知微生物的营养特性时,选择成分和组成更合理的培养基来提升河口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城市段 浮游细菌 纯培养方法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