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越文化性征及其文化生成因素——兼论“泰伯奔吴”与古梅里文化之形成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向东 孙周年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70,共5页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体系,"吴越文化"是这一母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文化,吴文化与越文化在今日地域文化研究中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对高速发展的"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文化支撑作用,这...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体系,"吴越文化"是这一母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文化,吴文化与越文化在今日地域文化研究中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其对高速发展的"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文化支撑作用,这一文化如何生成?其文化历史渊源与文化性征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其文化走向与未来指向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文化 地域性征 生成因素 泰伯奔吴 梅里文化 开放融合
下载PDF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段纪乐 李德芳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边区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冀鲁豫边区军民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造就了边区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边区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冀鲁豫边区军民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造就了边区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蕴含着党群同心、生死与共的骨肉亲情,不畏艰险、敢闯敢干的革命情怀,民族团结、同仇敌忾的大局意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新时代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鲁豫边区 红色文化 生成逻辑 精神内涵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女子运动服装的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阳煜华 张卓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7,共5页
女子运动服装是女性体育史和服饰文化史中的奇葩,它不仅见证了近现代女子体育的发展蜕变,也昭示着女性服装的文化生成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考据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到如下结论:1)裙装、裤装和泳装是女子运动服装中的3种典型服饰;2)自上... 女子运动服装是女性体育史和服饰文化史中的奇葩,它不仅见证了近现代女子体育的发展蜕变,也昭示着女性服装的文化生成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考据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到如下结论:1)裙装、裤装和泳装是女子运动服装中的3种典型服饰;2)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女子运动服装以不同运动项目对于参与者服装的特殊要求为索引,经历了一场由简入繁、终归于简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女子运动服装的庞大帝国;3)女子运动服装的文化生成机制在于,通过为品味和旨趣、自我和觉醒、民主与平等代言,成为时尚文化、公共权利与大众文化的代表;4)时尚化、休闲化和理念化将成为女子运动服装的未来发展趋势。深挖女子运动服装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文化特质,能树立女性文化自觉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运动服装 文化生成 大众文化 时尚文化 公共权力
原文传递
论服饰外观意义的文化生成 被引量:3
4
作者 齐志家 古怡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服饰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递的,同时也是在各种文化情境中交流的。把服饰视为文化之物的研究,皆在探讨组成服饰文化讯息的生成传递系统,这一系统体现了如下的几点基本内容:服饰体现着的集体价值观处在生成与再生成... 服饰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递的,同时也是在各种文化情境中交流的。把服饰视为文化之物的研究,皆在探讨组成服饰文化讯息的生成传递系统,这一系统体现了如下的几点基本内容:服饰体现着的集体价值观处在生成与再生成的过程中;服饰总是以一种对文化的新的组合方式传递着文化讯息;服饰外观形式来源于文化可提供的各种抽象意象或表现;服饰作为一种符码形态在文化情境中被理解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外观 文化 意义 生成
下载PDF
论课堂教学文化重构中学习力的生成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萍萍 李姝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年第5期38-42,67,共6页
教学文化是师生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集体性文化,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构聚焦于教师与学生学习力的生成。教师学习力的生成途径为: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再学习意识;重视团队合作,建立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机制;充分调动... 教学文化是师生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集体性文化,新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构聚焦于教师与学生学习力的生成。教师学习力的生成途径为: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再学习意识;重视团队合作,建立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机制;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力的生成途径为: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重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善于运用多元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绩效;利用成就目标定向,进行自我激励;成为教师学习的合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文化 重构 学习力 生成
下载PDF
培育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玉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绝不能忽视农村这个广阔地域和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因为乡村是文化的母体,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要使农村文化建设确有成效并能与时代同步,必须着眼于培育农村文化发展的内... 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绝不能忽视农村这个广阔地域和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因为乡村是文化的母体,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活水源头。要使农村文化建设确有成效并能与时代同步,必须着眼于培育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盘活各类民间文化组织,保护和传承好农村的传统乡土文化根脉,并努力使乡土文化走向产业化,提高文化生产力,造福一方百姓,形成地方特色,方可使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 内生机制 培育
下载PDF
学校文化生成途径的融合——以上海市比乐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伟胜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0-33,共4页
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上海市比乐中学希望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现高境界的发展,本文结合该校实际及相关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三种途径(理性思辨、历史叙事、主动创生)进行辨证分析,并尝试融合这三种途径,形成主动生成学校新文化的整体思... 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上海市比乐中学希望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现高境界的发展,本文结合该校实际及相关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三种途径(理性思辨、历史叙事、主动创生)进行辨证分析,并尝试融合这三种途径,形成主动生成学校新文化的整体思路,将其落实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的切实改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理性思辨 历史叙事 主动创生
原文传递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存平 《山西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38-39,共2页
选生长健壮的大花蕙兰盆栽大苗,取不同月份假鳞茎上新生的侧芽,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 S+6-BA 5.0 m g/L+NAA 2.0 m g/L是原球茎诱导最佳培养基,12月份和1月份的芽成苗率最高;M S+6-BA0.2 m g/L+香蕉200 g/L+蔗糖20 g/L培养基... 选生长健壮的大花蕙兰盆栽大苗,取不同月份假鳞茎上新生的侧芽,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 S+6-BA 5.0 m g/L+NAA 2.0 m g/L是原球茎诱导最佳培养基,12月份和1月份的芽成苗率最高;M S+6-BA0.2 m g/L+香蕉200 g/L+蔗糖20 g/L培养基原球茎增殖率最高,井字形切割可使继代周期缩短,增殖率高;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是1/2 M S+NAA 0.7 m g/L;生根苗有3条~4条根,根长0.5 cm^1 cm时,先在温室炼苗1周,再打开瓶盖适应环境2 d^3 d后即可移栽,约6月至8月后,可移栽于10 cm营养杯单株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继代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基质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性的生成依据、内在张力和强化路径
9
作者 方可 吕林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23,共7页
实践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属性,文化实践主体性的发挥以实践为前提,文化发展目标性的实现以实践为基础,文化理论真理性的检验以实践为尺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性伴随着诸多因素之间形成的内在张力体现在: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贯通内蕴... 实践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属性,文化实践主体性的发挥以实践为前提,文化发展目标性的实现以实践为基础,文化理论真理性的检验以实践为尺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性伴随着诸多因素之间形成的内在张力体现在:历史性与现实性相贯通内蕴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根”与“脉”的内在张力,价值性与目标性相连接蕴含着文化发展实践“体”与“用”的内在张力,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彰显着文化发展实践“异”与“同”的内在张力。新时代坚持和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要坚定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价值立场,推进文化实践的理论创新,把握文化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实践性 生成依据 内在张力 强化路径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化现象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玉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商业效益原则和全球性文化互动大规模“制造”的产物,它在当代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只有洞悉它生成的语境,领会其内涵的“为何”,才能明晰它的“何为”,才能提示大众文化研究中的“错位”意识,并对大众文...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商业效益原则和全球性文化互动大规模“制造”的产物,它在当代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只有洞悉它生成的语境,领会其内涵的“为何”,才能明晰它的“何为”,才能提示大众文化研究中的“错位”意识,并对大众文化现象作出适当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生成语境 中产阶层 错位 多维价值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增伟 梅萍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28-133,共6页
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有其内在规律与生成逻辑:内在需求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动力、理性认知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基础、礼敬态度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关键、自觉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标志和路径。系统研... 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有其内在规律与生成逻辑:内在需求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动力、理性认知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基础、礼敬态度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关键、自觉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生成的标志和路径。系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对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生成逻辑
下载PDF
村落传统武术文化协同保护机制的生成逻辑及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艺君 《武术研究》 2022年第6期33-34,40,共3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及逻辑分析法,研究村落传统武术文化协同保护机制的生成逻辑及实践策略。研究表明:村落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手段有挖掘整理文献的静态保护、纳入“非遗”名录的动态保护和文化治理的多元协同保护。村落传统...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及逻辑分析法,研究村落传统武术文化协同保护机制的生成逻辑及实践策略。研究表明:村落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手段有挖掘整理文献的静态保护、纳入“非遗”名录的动态保护和文化治理的多元协同保护。村落传统武术文化保护机制的生成逻辑是来自理论、政策与实践保护。构建了以多元主体协同保护的机制、加强传承人及习武群体的内在保护能力和构建村落武术文化信息交流平台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传统武术文化 协同保护机制 生成逻辑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素质文化思想生成逻辑
13
作者 单培勇 高居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发展的文化思想生成逻辑清晰地展现出:建构新型文化教育观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生成起点;坚持人本立场,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内在价值生成;弘扬"真、善、美",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党推进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发展的文化思想生成逻辑清晰地展现出:建构新型文化教育观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生成起点;坚持人本立场,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内在价值生成;弘扬"真、善、美",以提升中华民族素质新文明观念和审美水平为目标的内涵生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进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发展的新型价值体系与实践标准的生成。在探索中华民族文明素质教育路径与方法中形成实践观等全面生成的脉络,由此形成了党推进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发展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实现路径与方法相互联系的素质文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素质文化思想 生成逻辑 文化范式
下载PDF
浅谈廉洁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成
14
作者 张豪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77-80,共4页
廉洁文化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之盛衰,事关事业与民族的持久发展,是长久大计。要实现"久久为功"的长治久安,就需要明晰和强化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中心,努力打造、培育良好的廉洁文化生态环境,明确构筑廉洁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成要素,掌... 廉洁文化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之盛衰,事关事业与民族的持久发展,是长久大计。要实现"久久为功"的长治久安,就需要明晰和强化以廉洁文化建设为中心,努力打造、培育良好的廉洁文化生态环境,明确构筑廉洁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成要素,掌握规律、方法和手段并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文化 生态环境 生成要素
下载PDF
“先赋”与“后生”:文化资本与农村大学生的内部分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6,118,共9页
大学生的异质性不仅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同一群体内部的分化;而"先赋性"与"后生性"文化资本的配给与建构则助力于形塑此种分化。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揭示... 大学生的异质性不仅表现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同一群体内部的分化;而"先赋性"与"后生性"文化资本的配给与建构则助力于形塑此种分化。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揭示出农村大学生内部分化的某种特征:第一轮分化是先赋性文化资本的"非选择性配给",44.21%的城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先赋性文化资本,而农村大学生这一比率仅为2.76%;第二轮分化则是后生性文化资本的"主动性建构",表现为86.36%的农村大学生先赋性文化资本与后生性文化资本都较低("先赋低,后生低"),仅有10.84%的农村大学生虽然先赋性文化资本较低但在大学期间积极建构较高的后生性文化资本("先赋低,后生高")。第二轮分化的外显性表征在于"先赋低,后生高"的农村大学生自我感知的教育收获显著高于"先赋低,后生低"的农村大学生。相对于先赋性因素的非选择性而言,后生性文化资本的主动建构是农村大学生弥补先赋要素匮乏的重要通道。然而可能的悖论在于先赋性要素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建构后生性文化资本的意识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先赋性 后生性 农村大学生 内部分化
下载PDF
课程观的另一种解读——基于文化基因的视角
16
作者 王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0-72,共3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根据文化基因的词源、传播方式、特点,选取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生成四个角度对课程作了解读和阐释,以利于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课程观。
关键词 文化基因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 课程生成
下载PDF
基于深度风格迁移网络的文物数字拓片生成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广 王元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4期36-39,44,共5页
数字拓片是指在不接触文物的前提下获得文物对应的拓片图像的方法,该方法不仅避免对文物本体的损害,而且能够获得真实精准的高质量拓片图像,保证提取质量的有效性。为解决传统数字拓片生成方法获得拓片图像中存在的细节损失问题,该文提... 数字拓片是指在不接触文物的前提下获得文物对应的拓片图像的方法,该方法不仅避免对文物本体的损害,而且能够获得真实精准的高质量拓片图像,保证提取质量的有效性。为解决传统数字拓片生成方法获得拓片图像中存在的细节损失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风格迁移网络的数字拓片生成方法,该方法借助生成对抗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数据拟合能力,在保留文物本身纹理细节信息的同时,增强生成拓片图像效果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生成质量更高、纹理细节信息更丰富的数字拓片图像,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生成对抗网络 数字拓片 风格迁移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