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2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被引量:98
1
作者 李全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文化资本是资本的一种 ,本身又包括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的分离蕴含着不同资本转换的可能性。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是社会结构实现自我复制的主要机制。文化资本理论极具学术贡献 。
关键词 布迪厄 文化资本 资本转换 再生产 社会学体系
下载PDF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被引量:61
2
作者 张晓萍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99-102,共4页
文章指出 :文化真实性、文化商品化、文化涵化等是当今西方旅游人类学家探讨最多的问题 ,因为它们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为案例 ,探讨了以上问题 ,并指出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 ,传统文化也需要在保护的前... 文章指出 :文化真实性、文化商品化、文化涵化等是当今西方旅游人类学家探讨最多的问题 ,因为它们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为案例 ,探讨了以上问题 ,并指出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 ,传统文化也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 ,并完成其自身的过渡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旅游工艺品 文化转型 开发 旅游人类学 云南 旅游业
下载PDF
文化翻译与全球本土化 被引量:65
3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1,共7页
这是一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本土化力量在跨文化交际的全球语境下,使得人们对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性角色的看法产生范式性的转变。翻译活动催生了全球化的商业文化,同时也支配着翻译方式的运作。全球化商业文化的出现又触发隐忧:文... 这是一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本土化力量在跨文化交际的全球语境下,使得人们对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性角色的看法产生范式性的转变。翻译活动催生了全球化的商业文化,同时也支配着翻译方式的运作。全球化商业文化的出现又触发隐忧:文化间接触的增多可引致文化殖民,并进而形成一个威胁本土文化生存的同质化世界。因此,为应对全球化而(重新)建立本土文化地域和文化身份的极端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经由翻译,一种业已普遍化和正处于普遍化进程中的文化语言,正唤醒并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身份认知。翻译活动乃本土现实的组成部分,而本土现实与跨族文化为标志的全球化浪潮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文化翻译成功与否取决于本土知识,而后再通过协商的办法,产生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并具有本土色彩的文化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文化改造 本土知识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 被引量:59
4
作者 李军明 向轼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3,共9页
文化重构既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基本措施,也是整合乡村力量的基本手段,更是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对策。乡村文化存在衰败化、脱域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乡村文化重构。"整合—展示"与"吸纳—融合"的动态... 文化重构既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基本措施,也是整合乡村力量的基本手段,更是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对策。乡村文化存在衰败化、脱域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乡村文化重构。"整合—展示"与"吸纳—融合"的动态演变路径、"文—人"一体的活态发展路径、"文化基因—文化事项—文化空间"的系统性保护路径是实现乡村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重构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 被引量:49
5
作者 赵旭东 张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8,共13页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文章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文化转型 礼治秩序 法治秩序 文化调适
下载PDF
二战以来联邦德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48
6
作者 孟广文 Hans Gebhardt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4-1656,共13页
二战以后联邦德国①已成为世界第四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城乡以及联邦各州之间,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本文在国内相关初步研究基础上,从动态、区域和景观视角对联邦德国战后至今乡村地区整体发展过程、特征与区域... 二战以后联邦德国①已成为世界第四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城乡以及联邦各州之间,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本文在国内相关初步研究基础上,从动态、区域和景观视角对联邦德国战后至今乡村地区整体发展过程、特征与区域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乡村地区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战后德国乡村地区经历了农业规模减小、生产率提高,传统乡村景观改变,特别是德国东西部地区乡村差异化发展的过程。原东德地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由传统乡村和农业向农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居住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和集体农业转变,但德国统一后这一体系难以适应欧盟的标准,导致农村衰落,居民大规模外迁。经过战后短暂的再城市化,原西德乡村地区经历了一个逆城市化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的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居民点。然而,尽管乡村现代化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但城市风格的楼房和宽阔笔直的道路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结构形态和优美的自然风貌。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德开始制定乡村发展和更新规划,并实施"我们的乡村应更美丽"的行动计划,其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类、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初步实现了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联邦德国乡村地区未来4个发展的趋势包括高科技农业、可更新的能源、生态公园和非农业化发展。根据联邦德国发展经验和我国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应首先完善乡村发展的政策纲领、规划体系和行动计划,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城乡一体化应包括乡村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及生态化两部分;具有特色的乡村地区应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乡村发展规划 乡村转型 新农村建设 联邦德国
原文传递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经验与转型发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饶权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6,共12页
中国图书馆事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纵横联动的图书馆体系;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推动多元文化... 中国图书馆事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事业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纵横联动的图书馆体系;促进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面向未来,图书馆事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应主动适应开放、多元的信息服务竞争合作环境,重新思考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打造图书馆的核心优势,解答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包括:数字文明时代,守护多样态文明新发展;开放共享时代,打造信息服务新生态;美好生活时代,打造文化体验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文化自信 转型发展 数字文明 信息生态 文化空间
下载PDF
我国乡土文化的特征及其转型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晓峰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文化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必要,在界域层面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类型的二元对立,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当下所进行的文化改革,其本质包含了乡土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在这... 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文化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必要,在界域层面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类型的二元对立,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当下所进行的文化改革,其本质包含了乡土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土文化所固有的空间特征、人际关系特征、个体理性特征以及伦理本位特征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转型过程表现为从封闭同质到开放异质、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以及从伦理本位到利益本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发展
下载PDF
乡村何以振兴?——自然与文化对立与交互作用的维度 被引量:37
9
作者 赵旭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7,共9页
乡村生活保障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互惠,而工业化所造下的分离,则使得这种和解和互惠失灵,乡村振兴因此需要有一种循环社会体系的重建。乡村共同体保障了最为基本的生计供应以及正常生存所需的相互性依赖。文化和社会相互契合的... 乡村生活保障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与互惠,而工业化所造下的分离,则使得这种和解和互惠失灵,乡村振兴因此需要有一种循环社会体系的重建。乡村共同体保障了最为基本的生计供应以及正常生存所需的相互性依赖。文化和社会相互契合的发展模式在这中间出现了一种裂缝或分叉,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循环关系的路径被人为切断。文化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现代世界,乡村文化的转型将是一种必然。由此我们真正要注意到乡村自身存在的内敛与外显,它既是封闭的,同时也是开放的。乡村振兴最终要打造的乃是一个热爱家乡之人可以回得去的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和解 循环社会 文化转型 互惠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文化及其困境探讨 被引量:37
10
作者 蒋福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村改居"社区作为一个过渡性社区,其文化形态也具有自身特性,但在现实中总体上陷于困境。"村改居"社区内的居民大多是"被抛入"城市,"不得不"接受城市化,同时他们仍保留浓重乡土"文化习性&... "村改居"社区作为一个过渡性社区,其文化形态也具有自身特性,但在现实中总体上陷于困境。"村改居"社区内的居民大多是"被抛入"城市,"不得不"接受城市化,同时他们仍保留浓重乡土"文化习性",呈现文化"他者"的迷茫;无根的"精神乡愁"使社区内的基本文化取向或价值系统出现了扭曲;生活空间等发生重大转换,原有的真诚守望等传统文化资源逐渐流失,新的文化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形成社区价值体系失落。一些居民不能及时"建构"新的关系形态,对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认同感淡薄。这些问题常常因城市化等生活物质水平的改善而被忽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村改居社区 新市民 文化困境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2017年度学术报告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建新 胡鹏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7,共16页
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形式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产业年度报告等三种类型。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呈现以下总体性概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偏重西方理论而缺乏原创的中国理论、文化产业属性研究强调经济属... 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形式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产业年度报告等三种类型。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呈现以下总体性概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偏重西方理论而缺乏原创的中国理论、文化产业属性研究强调经济属性而忽略"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文化产业业态研究重形式的跨界融合轻文化内容的创新、区域文化产业研究应强化在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与创意、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深化特色文化产业研究与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研究、文化产业学术交流与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已进入新时代,成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抓手,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未来发展应提升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注重文化创新研究、加强文化内容研究、深化文化经济研究、重视新兴业态研究、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 文化经济 文化业态 创意转化
原文传递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被引量:19
12
作者 衣俊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范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转向
下载PDF
论翻译的暴力 被引量:31
13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128,共9页
翻译与暴力似乎有不解之缘,暴力产生的不同诱因和具有的各种形式值得探索一番。表面上,暴力似乎是由不可译引致的——无奈的解决之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暴力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阐述暴力是... 翻译与暴力似乎有不解之缘,暴力产生的不同诱因和具有的各种形式值得探索一番。表面上,暴力似乎是由不可译引致的——无奈的解决之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暴力的文化内涵与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阐述暴力是如何根深蒂固地影响翻译行为的。由于翻译易受源语与目标语之间权利关系变化的影响,某种形式和程度的暴力行为必然会在翻译过程中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暴力 文化冲突 激进改写 文化改造
原文传递
从“社会”到“群”: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方式变迁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姬广绪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60,共8页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学研究开始强调网络的重要性,提出新分支学科——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互联网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社区恢复理论到亲密关系建构理论的变化。对照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发展,技术带来了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社会团结的机制从过去的"社会"向今天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群"形式演变,重建了今天的人际交往格局。为此,人类学必须对此文化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将互联网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人类学 “社会” “群”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中国水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调查分析——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个案 被引量:31
15
作者 顾晓艳 张东秀 +1 位作者 黄胜 王亚琼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7-80,共4页
对中国水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已在逐渐淡化,传统体育文化也有逐步消退的趋势。部分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有了一些新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 水族 传统体育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文化动力:一种解释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新思维 被引量:30
16
作者 吴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7,共8页
城市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路要求城市发展模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从增量扩能向做优存量调整。因为单纯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效率等要素的"传统模式",很难... 城市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路要求城市发展模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从增量扩能向做优存量调整。因为单纯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效率等要素的"传统模式",很难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背景下,大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内涵与质量?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是对该问题的学术回应。文化动力中的"文化",并不是指那种模糊的、抽象的、无所不包的文化,而是指那些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各种文化实践等构成的城市场景,以及场景中隐藏的自我表达、超凡魅力和时尚等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这些因素能对创意阶层产生吸引作用,并影响该群体的城市流动和新兴公司选址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思维,重塑着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后工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动力 消费城市 娱乐机器 创意阶层 城市场景 城市转型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当代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0
17
作者 傅才武 岳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8,共1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构建国家文化认同的基础,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因而是当代国家文化资本。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农耕文明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质的西方文化如何实现交流互鉴,构成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构建国家文化认同的基础,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因而是当代国家文化资本。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农耕文明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质的西方文化如何实现交流互鉴,构成了近代以来文化学上"中西体用"命题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关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的提出与确立,是对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的超越,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评价的标尺和文化建设实践的基本遵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国家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体现了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作为实用理性的价值指向。落实这一基本原则的关键:一方面要创新文化理论,加强文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打通事业与产业的隔阂,从整体上建构起使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政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黄蕊 徐倩 李雪威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文化产业是否选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演化博弈过程。通过对文化产业收益支付矩阵进行稳定均衡点求解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直接利润、协同系数、转换成本决定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相位图位置与形态。其中,更大的直接利... 文化产业是否选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演化博弈过程。通过对文化产业收益支付矩阵进行稳定均衡点求解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直接利润、协同系数、转换成本决定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相位图位置与形态。其中,更大的直接利润水平与较高的协同系数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同时,偏低的制度与技术转换成本也有助于文化产业选择数字化转型策略。反之,文化产业则将维持既有技术,拒绝数字技术对其的嵌入。因此,为了更好地释放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我国需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配套政策制定、提升对数字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体验并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盘活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产业新动能,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数字化转型 演化博弈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兼论翻译的功能与作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艺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之引发了难以避免的文化焦虑,但至少有些焦虑是因认知偏差造成的,其间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不容低估。跨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只有抛却意识形态之成...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之引发了难以避免的文化焦虑,但至少有些焦虑是因认知偏差造成的,其间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不容低估。跨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只有抛却意识形态之成见,以开阔的胸襟和积极的心态,破解各种文化障碍,并使外来文化催生出适合本土文化的东西,在不断蜕变的文化冲突中进行文化重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意识形态 翻译研究 文化侵略 文化改造 平等对话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兆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以增强文化自...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以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不仅系统地论述和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而且身体力行、活学活用,成为全党读典与用典的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基因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