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槐树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 |
纪永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1
|
|
2
|
浅析旅游文化资本化 |
迟静圆
孙厚琴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9
|
|
3
|
中国城市植柳历史及文化象征意义 |
关传友
|
《中国城市林业》
|
2006 |
3
|
|
4
|
论满族狩猎的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兼议满族狩猎对体育的影响 |
苏凯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诗经·国风》中“日”“雨”的意象表达 |
郑雪玲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6
|
吐蕃时期藏族姓氏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探析 |
郑堆
|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
2014 |
0 |
|
7
|
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与性别的文化象征——阅读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另一种路径 |
王宇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 |
马翀炜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1
|
|
9
|
论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
金赛英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6
|
|
10
|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 |
陈刚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1
|
|
11
|
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孙晟博
高炳学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51
|
|
12
|
“虚拟真实”原则指导下的旅游体验塑造研究——基于人类学视角 |
陈兴
|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2
|
|
13
|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太极拳文化符号的运用 |
姜南
梁勤超
李源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9
|
|
14
|
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 |
闫民
邱丕相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9
|
|
15
|
舞龙运动文化符号学剖析研究 |
马庆
段全伟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7
|
|
16
|
中国书法景观的公众地理知觉特征——书法景观知觉维度调查 |
张捷
卢韶婧
蒋志杰
李倩
梁莉
李娜
黄正明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7
|
|
17
|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
陈岗
|
《旅游科学》
CSSCI
|
2013 |
23
|
|
18
|
文化符号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
胡仕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3
|
|
19
|
陕西皮影文化符号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
杨剑威
彭敏
王毅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21
|
|
20
|
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 |
阮静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