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
李宏复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8 |
25
|
|
2
|
壮族服饰文化中的信仰内涵探析 |
陈丽琴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8 |
11
|
|
3
|
电视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 |
隋岩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4
|
“秧歌”的渊薮与汉族民间舞的文化体征 |
于平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9 |
8
|
|
5
|
地区生态文化符号体系建设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
侯迪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5
|
|
6
|
法国中文教材对中国形象构建的研究 |
王陈欣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21 |
6
|
|
7
|
文化符号与族裔身份认同:符号域理论视角下的《接骨师之女》 |
邢延娟
|
《探索与批评》
|
2024 |
0 |
|
8
|
客家文化资源的符号学分析及其创新性意义 |
徐维群
|
《龙岩学院学报》
|
2014 |
4
|
|
9
|
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分析 |
巩晓
钟家芬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0
|
与“文化生境”竞合的“文化符号”——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探析 |
曾祥慧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1
|
阿米什文化符号的形塑与再生产 |
盛丹
|
《符号与传媒》
|
2023 |
0 |
|
12
|
“自媒体”时代的审美现状与思考 |
侯李游美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3
|
从不对称看文化符号的标记性 |
李天贤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3 |
1
|
|
14
|
宜兴蜀山古南街柔性节点空间浅析 |
祁峥
|
《山西建筑》
|
2010 |
2
|
|
15
|
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节”桡手服饰及文化内涵 |
于倩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6
|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宣传中广西文化符号体系研究 |
张晓鹏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7
|
从市徽到LOGO:城市象征性标识发展回顾 |
石凤玲
|
《湖南包装》
|
2021 |
0 |
|
18
|
对体育人格美的社会文化层面思辨 |
龙斌
李芳
李岳峰
|
《体育函授通讯》
|
2002 |
1
|
|
19
|
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 |
吕红周
单红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论安徽蒙城尉迟寺史前遗址聚落文化的审美体征 |
张鹏飞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0 |
|